•   發佈時間
  •   精選
  •   熱門
  •   隨機探索

澳門百業

橫越70載的黃金航線──港澳渡輪發展的蛻變(1950-2020)

“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自上世紀60年代取得博彩經營權起,港澳渡輪服務迅速提升,起初由“港澳飛翼船”和信德“遠東水翼船”爭奪市場,後者見美國波音公司Jetfoil噴射船表現優良、穩定性高,便無懼高昂價格和營運成本大量引進,使用達半世紀。到八九十年代,更多公司加入競爭,為港澳渡輪發展的全盛時期。賭權開放後,迎來前所未見的旅客量,造成新一輪船公司的混戰。然而,港珠澳大橋啟用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持續,為行業前景蒙上陰影。

澳門百業

濠江小巴 穿越大街小巷

澳門舊城區的街道十分狹窄,一般的大型巴士難以通過。70年代之前,必須前往主幹道路搭乘巴士。直至1987年,澳葡政府提出“大巴行大道、小巴走小路”巴士路線重組計劃,當時澳門的兩家巴士公司分別向日本兩家汽車生產商“三菱”及“日產”訂購全新小型巴士,並開辦多條巴士路線進一步把網絡拓展至大街小巷。

澳門百業

港澳飛行一百載:從水上飛機到直升機

早在1920年,在香港出生的法國人Charles de Ricou在澳門創辦“澳門空中運輸公司”,但受到香港及廣東等地政府的留難,該公司未能正式投入營運。隨後的數十年,港澳之間的空中航班服務斷斷續續,由最初的水上飛機到現今的直升機,為兩地提供最快捷的運輸方式。

澳門百業

請問要如何坐船過海?昔日港澳客輪坐船攻略,1952 – 1963

澳門三面臨海,對外交通幾乎長期是靠水路,坐船出遠門在70年前可謂家常便飯。如果我們穿越回到1950年代的澳門,想要過海去香港或鄰近地方,應該要怎樣做呢?

澳門百業

伴你同行:福利·新福利

澳門現今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但約100年前,小城居民的主要活動範圍集中於不足4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儘管如此,當時亦已見巴士的雛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澳門早於1919年就有名為“自由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現,當時在市區主要地點設站,前往關閘馬路。至1925年,發展為“街坊車”,街坊車由廉價大貨車改裝,在貨斗上裝設木座椅,再加上蓋以遮風擋雨,車內更分設頭等及二等車廂,主要行走內港區、新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及關閘,成為巴士的雛型。

澳門百業

小車票,大里程

在“新福利”尚未成立之前,大部分巴士上都有一位售票員。他們穿着工作制服,配上一個側肩布袋,袋邊用橡皮圈繫着一個打孔機,袋內放有一疊疊車票。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海洋文化傳承

澳門的漁業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漁民不只為市民提供漁獲,更是活生生的歷史。然而,隨着漁業式微,與漁業息息相關的行業也逐漸消失。下一代又應如何傳承海洋文化?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漁民上岸去

海上的人逐漸上岸,岸上的人亦早已跟海洋疏遠。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海上人生

海上生活雖然聽來自由自在,然而出海作業亦絕非易事。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一切從造船說起

不論是風帆漁船還是機動漁船,對船廠和漁民而言,建造一艘船就如同建造一間屋,絲毫馬虎不得。

澳門百業

澳門女教育家:李瑞儀校長與培道中學

李瑞儀校長(1916-1986),[1]廣東台山人,在廣州出生及長大。12歲畢業於廣州市立第二小學後,入讀廣州東山培道女子中學,1934年高中畢業,考入燕京大學,主修中文,副修英文。1936年因“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影響,抗日戰爭爆發前,大學三年級時,遵父母之命南返廣州,後在中山大學借讀一年,1940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在中山大學肄業期間,李瑞儀獲文學院中文系最優成績獎。

澳門百業

澳門女教育家:廖奉基校長與粵華中學

澳門松山腳下的粵華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今天屬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主辦的這間學校,九十多年前,由一位走在時代前端的女教育家廖奉基校長創立。

橫越70載的黃金航線──港澳渡輪發展的蛻變(1950-2020)

“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自上世紀60年代取得博彩經營權起,港澳渡輪服務迅速提升,起初由“港澳飛翼船”和信德“遠東水翼船”爭奪市場,後者見美國波音公司Jetfoil噴射船表現優良、穩定性高,便無懼高昂價格和營運成本大量引進,使用達半世紀。到八九十年代,更多公司加入競爭,為港澳渡輪發展的全盛時期。賭權開放後,迎來前所未見的旅客量,造成新一輪船公司的混戰。然而,港珠澳大橋啟用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持續,為行業前景蒙上陰影。

澳門百業

濠江小巴 穿越大街小巷

澳門舊城區的街道十分狹窄,一般的大型巴士難以通過。70年代之前,必須前往主幹道路搭乘巴士。直至1987年,澳葡政府提出“大巴行大道、小巴走小路”巴士路線重組計劃,當時澳門的兩家巴士公司分別向日本兩家汽車生產商“三菱”及“日產”訂購全新小型巴士,並開辦多條巴士路線進一步把網絡拓展至大街小巷。

澳門百業

港澳飛行一百載:從水上飛機到直升機

早在1920年,在香港出生的法國人Charles de Ricou在澳門創辦“澳門空中運輸公司”,但受到香港及廣東等地政府的留難,該公司未能正式投入營運。隨後的數十年,港澳之間的空中航班服務斷斷續續,由最初的水上飛機到現今的直升機,為兩地提供最快捷的運輸方式。

澳門百業

請問要如何坐船過海?昔日港澳客輪坐船攻略,1952 – 1963

澳門三面臨海,對外交通幾乎長期是靠水路,坐船出遠門在70年前可謂家常便飯。如果我們穿越回到1950年代的澳門,想要過海去香港或鄰近地方,應該要怎樣做呢?

澳門百業

伴你同行:福利·新福利

澳門現今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但約100年前,小城居民的主要活動範圍集中於不足4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儘管如此,當時亦已見巴士的雛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澳門早於1919年就有名為“自由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現,當時在市區主要地點設站,前往關閘馬路。至1925年,發展為“街坊車”,街坊車由廉價大貨車改裝,在貨斗上裝設木座椅,再加上蓋以遮風擋雨,車內更分設頭等及二等車廂,主要行走內港區、新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及關閘,成為巴士的雛型。

澳門百業

小車票,大里程

在“新福利”尚未成立之前,大部分巴士上都有一位售票員。他們穿着工作制服,配上一個側肩布袋,袋邊用橡皮圈繫着一個打孔機,袋內放有一疊疊車票。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海洋文化傳承

澳門的漁業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漁民不只為市民提供漁獲,更是活生生的歷史。然而,隨着漁業式微,與漁業息息相關的行業也逐漸消失。下一代又應如何傳承海洋文化?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漁民上岸去

海上的人逐漸上岸,岸上的人亦早已跟海洋疏遠。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海上人生

海上生活雖然聽來自由自在,然而出海作業亦絕非易事。

澳門百業

逐海而居:一切從造船說起

不論是風帆漁船還是機動漁船,對船廠和漁民而言,建造一艘船就如同建造一間屋,絲毫馬虎不得。

澳門百業

澳門女教育家:李瑞儀校長與培道中學

李瑞儀校長(1916-1986),[1]廣東台山人,在廣州出生及長大。12歲畢業於廣州市立第二小學後,入讀廣州東山培道女子中學,1934年高中畢業,考入燕京大學,主修中文,副修英文。1936年因“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影響,抗日戰爭爆發前,大學三年級時,遵父母之命南返廣州,後在中山大學借讀一年,1940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在中山大學肄業期間,李瑞儀獲文學院中文系最優成績獎。

澳門百業

澳門女教育家:廖奉基校長與粵華中學

澳門松山腳下的粵華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今天屬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主辦的這間學校,九十多年前,由一位走在時代前端的女教育家廖奉基校長創立。

澳門百業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