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人情味

風俗民情勞加裕

在華人社會,“茶”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俗話說“人走茶涼”,說的是人情淡薄,但有種名為“涼茶”的“茶”,卻充滿溫情。小時候傷風感冒、牙痛眼澀,阿媽總會執幾劑草藥,架起爐灶,三碗水煲起半碗水,驅寒下火。但細時的我,只會貪戀苦後的那粒甜,長大後才開始慢慢發現那些黑黑褐褐、藥到病除的涼茶,才是父傳子,子傳孫的民間智慧。

圖1 廣東被稱“癘瘴之地”,容易滋生病菌,人們於是到山上採摘具清熱解毒、消暑祛濕的草藥來治病,由於草藥多為寒涼,因而被稱為“涼茶”。

涼茶檔舖在澳門

澳門的大街小巷中,涼茶舖可謂遍佈每一個角落,數不勝數。即使不見涼茶舖,附近也會有一、兩家涼茶檔“常伴左右”。到底澳門從何時出現涼茶檔舖?這倒是難以考究,但至少在清代時出現涼茶舖,如“大聲公涼茶舖”據聞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可說是澳門涼茶舖的老字號。1958年,澳門的涼茶檔舖已有二十八家,對當時只有十五萬人口的小城而言,涼茶顯然是居民的日常飲料。

除了售賣涼茶之外,在收音機和電視廣播流行之初,涼茶舖也是居民們聚腳的地方。三十年代,顯記餅家在清平戲院側開設涼茶部,聲稱自己為涼茶“始創第一家”,而且備有寬敞清雅的座位,更有播音機免費放送,服務和環境可以與今天的茶餐廳和咖啡店相比。飲一口甜涼茶,聽着播音機消暇,享受另類的下午“茶”時光。

可惜好景不常,涼茶舖在七十年代經歷極大的衝擊,不少店舖被茶餐廳所取代,一時間涼茶行業陷入低潮,但即使如此,一些涼茶檔舖在此時出現,為涼茶行業帶來新氣象。

圖2 涼茶可是由廣東地區的居民經過多年的嘗試和改良,總結成一道又一道藥方。

一苦一甜一涼茶

每天下午四時,呂先生推出手推檔,經過一輪佈置,便在十月初五街、近工人康樂館出檔。在四輪車仔上,高掛着一盞玻璃罩燈,車廂有兩個蓋起來的盛茶器皿。從這樣的擺設,可見“呂家園”已有相當的歷史。據呂先生所述,他的涼茶檔已經營四十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工人康樂館在十月初五街尾開幕,成為當年工友們和居民聚腳的好地方。因為這裡人流聚集,所以吸引了不少小販檔來擺賣,當中也包括呂家園涼茶檔。如今工人康樂館已不在,這區的人流也大不如前,但呂先生仍堅守涼茶檔到深宵。

所謂“貴精不貴多”,呂家園僅出售“五樣花甜茶”和“廿四味”兩種涼茶。“廿四味”是最典型不過的感冒茶,在天氣交替,流感四起時最常飲用的涼茶。雖然稱為“廿四味”,但不一定由二十四道藥材煎熬,亦沒有劃一的標準,各家各戶皆有自己的“廿四味”古方。而五花茶是廣東人常飲的涼茶之一,主要功效是清肝、明目、祛濕、清熱,對“夜班族”和易上火的人來說,仍舊是最好不過的良藥。

雖然入晚已久,但光顧涼茶檔的人依舊不少,當中有街坊和熟客。車檔上兩壺涼茶,一苦一甜,就好比呂先生的涼茶檔生活。苦的,是每天站街至深宵,不論風吹雨打依然工作;但甜的,是他的堅持和誠意,讓顧客和街坊感受到心意。

圖3 呂家園涼茶檔

圖4 手推車上的兩個盛茶器皿,相當老式,而呂家園僅出售五花茶和廿四味兩種涼茶。

傳承與創新

八十年代,大批新移民來到澳門,對涼茶的需求增加,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位於福隆新街的“百家昌”,便是在這個行業新生期開始經營。

對着每位光顧的客人,老闆陳先生總是笑逐顏開,聽過客人的需要後,從茶壺中“瀟灑”地倒出涼茶,然後客人一邊飲茶,一邊與陳先生有講有笑。他認為,雖然是賣涼茶的,但讓客人抱着輕鬆、信任的心情喝茶,藥效會發揮得“更好”。這種賣茶的“宗旨”,早在他推涼茶檔時立下。

雖然百家昌現時開設舖頭,且客似雲來,街坊和遊客亦光顧,但百家昌的手推車並沒有因此停下來。每逢四時的放工時間,他的兒子把涼茶檔推到清平直街,直到深夜十二點多才正式收檔。儘管車仔檔遠不及店舖,但同樣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車上有五瓶茶壺,每個掛有寫上涼茶名和功效的牌子,其中引人注意是“多功能涼茶”。據陳先生介紹,這款“多功能涼茶”是祖傳藥方,清熱解毒、祛濕治喉痛。

九十年代後,涼茶行業正進行革新,除了售賣傳統涼茶,也兼賣龜苓膏、糖水等深受年青人歡迎的產品。陳先生在閒時研發新藥方的同樣,也推出有別於傳統涼茶的新產品,如獨家的“曼球果膏”。這種果膏質感像啫哩,能夠健脾胃、濾腎臟,相當受客人喜歡。

保護文化,不一定只力求“正宗”,也可在時代變化中尋求創新,而百家昌涼茶舖正好走出自己的道路,為涼茶行業的未來作出努力。

圖5 百家昌老闆陳先生瀟灑地倒茶,有講有笑是他的賣茶方式。

涼茶的廿四味

2006年,澳門政府聯同廣東、香港兩地政府,把涼茶配製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政府對這項文化遺產的重視。在講求快速的年代,罐裝涼茶和連鎖式涼茶舖出現,無疑對涼茶製作帶來衝擊。同時,自然環境開發破壞山林,影響藥材的來源和品質。如何在急速變化的社會中,保護這項世代相傳的傳統、日積累月的民間智慧,造福人們,卻是另一條難題。

讓文化活着,改變是無可避免的,有如甘苦的廿四味,經過歷代人們的改良,演變為手中的一碗民間智慧。過程雖苦,但甜在心中。

圖6 歐陽先生於二十年前在新馬路的“萬家安”涼茶檔,每天風雨不改的開檔。


更新日期:2020/08/31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