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斯服務於斯

情繫新橋坊李志遠

我的父親在1920年代從內地來到澳門,當時只有14歲,來澳後從事神香行業。他白天跟師傅學習製作神香,晚上下班後去拉人力車。我們家有共九兄弟姊妹,所以父親工作特別勤奮。後來,他向朋友借了一些錢,自立門戶,開設了‘祥香莊’。

往日的澳門,爆竹、神香和火柴是三大主要手工業。後來製衣業興起,傳統的手工業漸漸向製衣業轉型。現在,澳門已沒有再生產爆竹和火柴,只餘下少數的神香店繼續經營,昔日盛極一時的手工業已慢慢的隱沒在五光十色的鬧市之中。走訪澳門的大街小巷,相信有不少較年長的長輩,都可能曾經直接或間接地從事過傳統的三大主要手工業或其相關行業。他們曾經經歷的,都是活的歷史,他們見證着歲月變遷,今天我們大多只會在照片上見到的某些傳統行業製作步驟,都是他們回憶的一部分。

凝聚坊眾 守護坊會

位於新橋區的福盛祥香莊,是澳門神香行業的一份子。這所香莊背後,有一個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李志遠,澳門新橋區的一位老街坊,曾經是福盛祥香莊的經營者,也曾經製作過神香。這所由他父親創立的香莊,帶給他不少難忘的回憶。在這裏,讓我們細心的去了解和品味李志遠的故事。我們看到的,是一所香莊的成長故事,是新橋區的成長故事,也是這位新橋區老街坊的成長故事。

現在,李志遠是澳門新橋區坊眾互助會的副理事長,他在新橋區坊眾互助會服務已有10多年。自小在新橋區長大的他,懷着一份獨特的感情,默默地為新橋區街坊服務,我們時常會在新橋坊看到他的身影,儼如坊會的守護者。李志遠是一位熱心的人,那天跟他在新橋區走了一趟,見到他與一些老店號的老闆伙記有說有笑,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真心的笑容,便能拉近大家的距離。在李志遠的身邊,可以輕易的感受到他那親和的魅力。

李志遠隨同坊會負責人拜會民署

傳統神香工業的傳人

李志遠自小就與神香和新橋區結下不解之緣,這一切得從他的父親開始說起。李志遠的父親在1920年代從內地來到澳門,那時他的父親只有14歲,來澳後從事神香行業。他白天跟師傅學習製作神香,晚上下班後去拉人力車。由於李志遠家裏有共九兄弟姊妹,所以他工作特別的勤奮。後來,李志遠的父親向朋友借了一些錢,自立門戶,開設“福盛祥香莊”。香莊最初設在新橋區的渡船街,現址位於橫樑里。李志遠在九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從小已開始到父親的香莊幫忙。那時候他負責製作較長的大香,這種大香在當時的澳門貨源不多,所以福盛祥的大香可算是首屈一指。

李志遠舊照

李志遠說,多年來,香莊曾經遷廠多次。最初新橋花園旁的籃球場還未建成時,他們就在那裏晒香。大約在1960年代中,籃球場建成,工場便遷至當時仍是禁區的青洲,那時候進出青洲還需要通行證。到1980年代,便把工場遷往內地,慢慢走向現時的生產模式。

自小在香莊幫忙,耳濡目染下,李志遠對神香的特性和種類,製作神香的過程和方法等都有很深的認識。他說,做神香很花心力和時間,除非你躲懶,否則一定不會有空閒的時間。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常看到關於使用香灰沖水喝,然後能醫百病的情節。李志遠說,類似這樣的情節的確曾經發生在他和他的兄弟姊妹身上。童年時,有時候家裏拜神過後,他的父母會說一些身體健康,精乖伶俐等說話,然後各兄弟姊妹就會把一些香灰放入口內。據李志遠說,現時製作神香為了有香氣的效果,往往會加入一些化學物品,但往時他們製神香主要使用植物作成份,加入花椒、八角、桂皮、當歸等,所以他小時候香灰是可以吃的。

長大於新橋 服務於新橋

童年時,李志遠就讀於濠江幼稚園和勞校小學。小時候的他,身型胖胖的,很討人喜歡,人緣也很好,先後當過行長、班長,學生會幹事等。李志遠印象最深刻的,相信是小學時被老師選中,參加體操表演。那時候,他和其他四位男同學和五位女同學於放學後接受訓練,練習翻筋斗、一字馬、疊羅漢等,每逢國慶節就到酒樓表演。李志遠笑言,他是一個較懶的學生,成績一般,卻曾經厲害地考到了第三名。因為住得近新橋籃球場的關係,那時候他最喜歡打籃球,曾經參加籃聯舉辦的小童盃代表新橋區得了亞軍,亦曾參與新橋區坊眾互助會的第一隊籃球隊。他與隊友們合作無間,參加乙組、甲組的籃球比賽,也得過不少獎項。

李志遠飛身投籃

小學畢業後,李志遠於商訓夜中學完成了三年初中課程。當時,上午他就到香莊幫忙,一直到下班後洗個澡便騎自行車去上課。完成初中課程後,李志遠再用了一年時間完成簿記和會計課程,便全職投入福盛祥香莊工作。1974年,父親把整個香莊交給李志遠和他的兩位弟弟打理。一直到1993年,李志遠離開福盛祥香莊,而香莊亦由渡船街遷至橫樑里,只由一名弟弟經營。現時福盛祥香莊主要做批發,亦有售賣紙料。

澳門勞工子弟學校第十五屆畢業生全體合照

放下香莊的工作後,李志遠有更多的時間投入新橋區坊眾互助會的工作。多年來,他見證和參與策劃了多項知名的活動,包括燈光夜市、天光墟、大笪地、守法嘉年華的巡遊等。每年,新橋區坊眾互助會都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大小活動,適合不同的年齡階層。

李志遠參與籌備坊會活動留影

說到在新橋區成長的點點滴滴,李志遠說,以往的新橋區是美食集中地,茶樓、飯店、麵舖、咖啡室等,應有盡有。有些食肆還經營宵夜生意,所以到凌晨一二時也有人到新橋區找吃的。除了食肆外,街頭小吃也令他回味無窮,粥檔和牛雜檔等,也很有名。他說,大概自1990年代開始,新橋區已不像七八十年代般興旺了,主要是由於地產業發展,其中兩間著名的茶樓倒閉後被出售作興建樓宇,之後一些較舊的樓宇也被拆掉用作興建新樓宇。渡船街昔日的繁華,在今天少了幾分燦爛,李志遠言語間流露出一絲感慨。

李志遠早期全家福

李志遠,一位在新橋區長大,然後又繼續為新橋區服務的人,他是如此的平凡。在我們的身邊,也有着很多這樣平凡的人,他們默默地為社區、為澳門貢獻着自己一點一滴的力量……

李志遠透過碑文分享故事


更新日期:2019/03/21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