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新橋的文化人

情繫新橋坊陳渭泉

有一次跟學生到他居住的白鴿巢區木屋家訪,學生或怕家長責罰,剛到木屋區,在街角突然拔足狂奔,追也追不上。在迷宮般,又多狗的木屋區,陌生人根本沒有路可行。所以以前老師做家訪,不論晴天雨天,都會帶備雨傘,因為一傘在手,有時可以用來趕狗!

最頑皮的學生,就最記得老師。記得以前罰學生留堂,真的很人道,老師與學生一起留在學校,五時半放學後陪他傾談講道理,走時又怕他肚子餓,給他一杯茶,兩塊餅乾,甚至會送他回家。

陳渭泉一生熱愛文化教育與宣傳工作,從做老師到投身電影放映業再到退休後的寫稿生活,都與文化息息相關。陳渭泉高中畢業後當了老師20多年,後於1980年代被調配到永樂戲院工作了約五六年,之後在澳廣視工作了四五年,再到星光書店工作。

情牽新橋

陳渭泉的工作,離不開文化與教育,他多才多藝,對教學、戲劇、漫畫、寫作都抱有天賦和熱情。他一生輾轉多份工作,大部份時間都停留在新橋。及至退休,現又時常現身在新橋坊會,以自己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幫助策劃活動。或許,陳渭泉是上天賜給新橋的寶貝,他要以文化人的身份,守候着新橋……

陳渭泉感慨地說,自己雖不住在新橋,但與新橋關係密切。小時候在勞工子弟學校唸書,長大後就在原校任教,太太也是勞校老師。後來他升為中學教師,遷往沙梨頭工作, 後又因出任永樂經理而重回新橋。所以世事無常,人生有些緣份總是注定的。

陳渭泉在勞校畢業,又曾在勞校任教

他笑說與新橋的情意結可謂千絲萬縷,新橋的變化雖然很大,但自己對新橋的那份熱愛和眷戀依舊不變。他認為現在社會越發達,人情味就越薄弱,不似以前,左鄰右舍的關係親密,街頭巷尾的每一家,每一戶,都很熟絡。

春風化雨二十載

高中畢業後,便出來教書,一教便是20多年,陳渭泉自豪地說:“我並沒有上大學, 當時便任教高中三語文,高中級的會計、簿記和地理。”他說以前教地理,沒有電腦,沒有投映機,靠的只是一些月曆畫來講解這兒是甚麼雪山,這兒是甚麼盆地,縱使沒有資源,但只要教與學都全程投入的話,一樣能夠獲益。談起教學,他不禁感慨地說:“最頑皮的學生,就最記得老師。記得以前罰學生留堂,真的很人道,老師與學生一起留在學校,五時半放學後陪他傾談講道理,走時又怕他肚子餓,給他一杯茶,兩塊餅乾,甚至會送他回家。”

談起家訪,他說最記得有位頑皮學生領老師到白鴿巢木屋區家訪,怎知學生在街角突然拔足狂奔,令他追也追不上。在迷宮般,又多狗的木屋區,陌生人根本沒有路可行。所以他說以前老師做家訪,不論晴天下雨,都會帶備雨傘,對着我們笑說,打狗嘛!至於家長,有些很合作,甚麼也跟你說;有些則不是,只顧打麻將,連招呼也懶得打呢!後來到了中學,不得再家訪了,因為當時正值國內大批移民來澳,昌明火柴廠成了他們的落腳地,這兒又髒又擠迫,男士們更一絲不掛的,所以女老師家訪會比較不方便,因而慢慢轉為現在的在學校會見家長。

陳渭泉說,做老師最緊要別把學生認定為“爛泥扶唔上壁”,記得有些半途輟學的學生在外工作,總覺得自己幹的事不太正確,但做老師就該鼓勵他們,我會跟他們說,儘管回來,回來校園找老師傾訴。所以陳渭泉明確地認為,做老師不可輕率地把學生斷定為一成不變,人總會有進步的。

在新橋的勞校任教時,他最尊敬的就是譚立明校長,譚校長是一個有耐心及懂得關心孩子的老人家。陳渭泉回憶說,譚校長對孩子的錯誤會從旁協助糾正,不會公開指責,因為校長認為孩子做錯了,責罵並不是最重要的, 給予改過機會才是讓孩子成長的良方。談起譚立明校長,陳渭泉的感恩與緬懷之情溢於言表,他說自己在這位長者身上獲益良多。

後來,陳渭泉轉到沙梨頭校區任教,他回憶說,那裏大部份人都住在木屋區,有些快面臨畢業考的學生,居住環境真的很惡劣,根本沒地方可溫習,“於是我就跟他們建議來我家,經過家長們的同意,他們便一行幾個小伙子,堆在我客廳的枱上,天天如是,溫上了半個月,集中七八個人一起溫習,一齊討論,一齊自學,就這樣到現在,他們都記得有我這位陳老師。”陳渭泉很自豪,春風化雨,作育英才20多載,成為他一生引以為榮的回憶。

參與社區活動舊照

兒女有成最安慰

陳渭泉除了要當學生的老師之外,更是自己兒女的老師。他對女兒很自豪,“我的女兒,真的要帶點自誇,她從來不需要我管她的功課,並且年年考第一,我反而要跟她說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安慰她名次不是最重要,除了學業成績優異,參加其他比賽也獲獎無數,書法、繪畫、朗誦無所不能,她自覺在學校學到的英語不多,她會出外修讀英專。相反,兒子就需要我多加督促了。”陳渭泉的兒女現在已很有成就,兒子搞廣告設計,女兒就在美國致力建築設計。談起兒女當年選科,確實不可強求。“我女兒英文水平很好,當時我向她建議不如去讀旅遊又或者法律,她不願意,她說只喜歡修讀建築,現在不是很成功嗎?”

退休生活多姿多彩

陳渭泉現在正過着閒適的退休生活,問他一生最喜歡哪一份工作,他笑說是寫作。陳渭泉自言人生每天營營役役,總不會明白自己在幹甚麼,惟有寫作時的回憶與總結,讓他知道生命的意義。

當年曾在華僑報及澳門日報寫稿,用過很多筆名,不少為讀者所認識。

陳渭泉興趣眾多,漫畫的興趣和技藝是就讀濠江中學時建立的,加上夜晚又跟隨黃獅馬老師學畫漫畫,受啟蒙後一直熱衷漫畫,年青時就已經靠投稿供養自己一般的生活費。他又熱愛參加工會,經常表演話劇及相聲,例如籌備蓮溪廟華光誕,他會利用自己的擅長協助選戲曲、宣傳等。

陳渭泉退休後的生活多彩多姿,現在仍在努力為文化界貢獻,正籌備漫畫雜文以及關於粵劇戲曲的新聞採訪。

陳渭泉,就是這樣一個活得有意義的老師。他風趣幽默,博學多才,最記得他跟我們分享的幾則極富港澳色彩的歇後語:

孖頭石油氣爐煲水──兩公婆各有各滾。

落雨賣風爐──愈擔愈重。

缸瓦舖水浸──盆滿缽滿。

單人宿舍──對唔住。

這些都全收錄在陳渭泉的著作《歇後語趣談》中。

陳渭泉退休生活充實


更新日期:2019/03/21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