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如果有人問怎樣坐船過海,可以答一句:“大人,時代變了!”
自從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澳門去鄰近地方基本上可以用車解決,坐客輪到香港不再是Must,而是一項Option。話說回來,澳門三面臨海,對外交通幾乎長期依靠水路,坐船出遠門在70年前可謂家常便飯。
那麼,如果我們穿越回到1950年代的澳門,想要過海去香港或鄰近地方,應該要怎樣做呢?
在哪裡坐船?
今天我們要坐客輪,一般不是去外港碼頭就是氹仔客運碼頭,內港碼頭基本以貨運為主;但在70年前,即1950年代,內港是澳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不論是旅客或貨物,大多數都是從內港登陸澳門。如果你想出外去日本、東南亞、歐洲或美洲,一般是先乘坐客輪至香港,再轉乘輪船或從啟德機場坐飛機出外。同樣地,港澳客輪上不僅只有香港旅客,也有到澳門旅遊的外國遊客。
那麼我要坐船去香港,到底是去內港哪個碼頭?這是個好問題,讓大家看得方便,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1:
表1 1952年至1962年間的港澳客輪及其停泊的碼頭
1952-1953 | 1958-1962 | |
---|---|---|
12號碼頭 | 德星號、利航號 | 德星號 |
16號碼頭 | 大來號 | 大來號 |
18號碼頭 | 金城號 | - |
20號碼頭 | 廣東號 | 佛山號 |
22號碼頭 | 佛山號 | - |
觀察上表,大家可能會發覺,在1950年代初期和後期的港澳客輪數量,有着很大的變化。這就奇怪,為何港澳航線由1950年代初期的六艘客輪,縮減到後來的三艘客輪?
理由不是太複雜。在國共內戰後,省港澳之間的航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由於省港的航線受限,各家客輪公司把船隻轉為投入港澳航線,希望在這個市場上分一杯羹。然而,港澳客運需求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巨大,這就造成船務公司間的生存大戰,可謂海上的“戰國時代”。經過數年的廝殺之後,在1950年代末成為“三輪鼎立”的年代,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德星號、大來號和佛山號。
除了坐船去香港之外,從澳門內港乘坐客輪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大家不要期望有太多選擇。當時,澳門最重要的直航是前往廣州、江門和石岐,這些航點皆是廣東的重要港口。如果怕暈船浪的朋友,也可以在內港坐岐關車到中山石岐的。
航班時間如何?
不論是坐車、坐船或坐飛機,航班時間是其中一項重要的選擇指標。今時今日,我們從澳門外港碼頭坐船到香港上環碼頭,大約是每15至20分鐘一班,而航行時間也僅是一小時。換句話,若果是一切順利的話,旅客從澳門去香港只需花上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非常方便和快捷……特別是對比1950年代。
在1950年代,由澳門去香港的航程需要花上四小時,即使是當時標榜最新、最先進的大來號客輪,也要三個多小時才到達2。至於航班也沒有今天那麼頻繁,現在讓我們來看看1958年至1959年的航班3:
表2 1958年至1959年的航期表
澳門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
---|---|---|
德星號 | 下午3:00 | 凌晨12:00 |
大來號 | 凌晨2:30 | 下午2:30 |
佛山號 | 凌晨3:00 | 下午3:00 |
老餅們常說,坐大來號或佛山號由澳門去香港需要在船艙過夜,並不是因為船速過慢,而是因為客輪多數在半夜三更(凌晨12點)之後才起航,然後在香港欣賞海上日出。雖然並不清楚這安排的用意,但乘客們能在夢鄉中渡過漫長的航程,登岸後即可到香港辦事;而且安排也照顧旅客和賭客,讓他們能玩過盡興才乘船回家。
圖2 《市民日報》的港澳線輪船航期表(圖片來源:《市民日報》,1962年1月2日第4版)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航班時間表絕非固定不變的!
儘管整體來說,澳門開往香港基本是下午班(一般是二時或三時)及半夜班(一般是凌晨一時至三時),但每家客輪的起航時間會作調整。在1959年至1961年間,三家客輪公司採取聯營模式,共同制定航班時間、票價及份額等,而三輪將每三個月調換航班時間4。然而,三家公司的聯營在1962年結束後,各輪船的班次再次調整,而德星號客輪開始辦上午航班5。因此,若要坐客輪過海,建議大家跟進報紙,又或是先到現場售票處詢問。
關鍵詞:聯營
德星號、大來號和佛山號的聯營在港澳航運,甚至省港澳的航運史上,絕非甚麼新鮮事。之前提到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期,港澳客輪航運進入“戰國時代”,多家船務公司搶佔市場,但船多客少,各公司於是商討採用聯營的方法,共同制訂航班時間、票價及各輪的份額等,保障各家船公司的利益,大來號、德星號、佛山號及利航號等也加入聯營。然而,聯營模式並非長遠合作的聯盟,所以曾經多次因談判破裂而解散。
票價如何?
講完航班之後,另一個令人關心的是票價的問題。
以下是1958年至1961年間,德星號、大來號和佛山號各船艙的票價6:
表3 德星號、大來號和佛山號各船艙票價(1958-1961年)
大艙 | 尾樓 | 唐餐樓 | 西餐房 | 單人房 | 雙人房 | 特等房 | |
---|---|---|---|---|---|---|---|
德星號 | 4元 | 5元 | 7元 | 15元 | 20元 | 15元 | 25元 |
大來號 | 4元 | 5元 | 7元 | - | 20元 | 15元 | - |
佛山號 | 4元 | 5元 | 6元 | - | 15元 | 10元 | - |
由於三家公司在這段時間進行聯營,所以票價差別不是太大,特別是最多人買的大艙和尾樓,三家公司都制定同樣的票價。不過,如果你拿1952年至1953年的價目表7相比,你又會發現票價相當驚奇:
表4 六家客輪公司的船艙票價(1952-1953年)
大艙 | 尾樓 | 唐餐樓 | 西餐房 | 單人房 | 雙人房 | 特等房 | |
---|---|---|---|---|---|---|---|
德星號 | 2元 | 4元 | 7元 | 15元 | - | - | 20元 |
大來號 | 2-3元 | - | 5元 | 12元 | 15元 | - | - |
佛山號 | 2元 | 3-4元 | 5元 | 12元 | 14元 | - | - |
利航號 | 2元 | 3元 | 5元 | 10元 | 12元 | 24元 | - |
廣東號 | 1-2元 | 3元 | 4元 | 8元 | 10元 | - | - |
金城號 | 2元 | 3元 | 4元 | 6元 | - | - | - |
即使撇開物價上漲,在1952年至1953年的船票價格真的便宜得令人驚訝,因為各家船公司為了競爭不惜割喉,甚至大艙只需1元的“血虧價”。除了在票價上出手之外,甚至推出上船送叉燒飯來吸引乘客!對於那些工作過後趕着上船的乘客,上船即可食到溫暖的叉燒飯,毫無疑問是一大“福音”。
如果是在農曆新年、清明節等節日過海,可能會是一票難求,這時候有不少“黃牛黨”出現,但這些黑市船票的價格會貴得飛起,明明是大艙票卻售價20至25元,也就是一張雙人房或特等船票的價錢8!
客輪體驗如何?
答案當然是“你的出價如何,你的體驗也必如何”,這個道理不論是昔日還是今日也是一樣。
從當時的廣告中,德星號、佛山號和大來號都標榜是豪華巨輪,船上可以看電視、開着冷氣、播放音樂。對於在70年後的我們來看,當年的“豪華”體驗在今日已經是非常普通的服務,但對於當時大多數的人來說,坐客輪過香港並不是甚麼舒適的體驗:
“輪船離開避風堤,向東緩緩駛去,澳門的燈光漸漸隱去,船員開始派送叉燒飯。派叉燒飯是船公司吸引乘客的手段,不過,這碗飯倒頗受乘客歡迎……飯後,各式各樣售賣手信的檔口開始叫賣,嘈雜不堪。大艙人貨擠逼,周吉覺得有點氣悶,離開床位,向上層走去,船尾的尾樓,不似大艙擠逼。海上的西北風颳過來,使他精神一振,他索性登上最高層的蜜月房艙外面。那裡人聲不聞,各房間靜悄悄的,只有西北風吹着桅尾懸燈,搖曳不定,天上雲層很厚,望不見星光。”9
這是澳門作家李烈聲的小說《夜航》的情節,也是他當年坐船過海的體驗。大多數乘客都在大艙和船尾的“尾樓”,所以空間非常擠擁,空氣也是非常糟糕,萬一有人暈船嘔吐,那股氣味也會隨之在船艙散開來,這也難怪要出甲板呼吸新鮮空氣。
港澳客運的新時代
港澳客運的“三輪時代”一直到1962年伴隨賭權易手而進入新時代。由於港澳航運掌握澳門旅遊業和賭業的命脈,何鴻燊、葉德利、鍾立夫、崔樂其等大力投資兩地航運,成立信德船務公司和遠東水翼船公司,購入多艘新船,其中最著名是“路環號”水翼船10。新船隻不再停泊在內港碼頭,而是在新口岸的外港碼頭載客,並且大大增加了航班往來的數量,令港澳航運更為普及。儘管大來號、佛山號和德星號仍然在1970年代往來港澳,但船隻陳舊和船速過慢已經跟不上時代步伐,最終悄悄地被淘汰。
不過,那些港澳客輪又有甚麼故事呢?
【穿梭海陸空系列文章】
勞加裕《請問要如何坐船過海?昔日港澳客輪坐船攻略,1952 – 1963》
勞加裕《那些港澳客輪的往事(上)—— 佛山號、德星號》
張伯恆《橫越70載的黃金航線──港澳渡輪發展的蛻變(1950-2020)》
Dickson Lau 《濠江小巴 穿越大街小巷》
曾偉倫《半世紀的澳門巴士服務——現代化與蛻變》
Dickson Lau 《港澳飛行一百載:從水上飛機到直升機》
Dickson Lau 《讓澳門“起飛”——澳門國際機場25年》
注釋:
1. 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二回(1952 – 1953)》,1953年,第二篇第10頁;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三回(1958 – 1959)》,1959年,第三篇第12頁;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四回(1959 – 1960)》,1960年,第三篇第27 – 28頁;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五回(1961)》,1961年,第三篇第26 – 27頁;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六回(1962)》,1962年,第三篇第26 – 27頁。
2. 傅厚澤:《傅德蔭傳》,傅德蔭基金有限公司,2018年,第124頁。
3. 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三回(1958 – 1959)》,第三篇第12頁。
4. 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四回(1959 – 1960)》,第三篇第27頁。
5. 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六回(1962)》,第三篇第26 – 27頁。
6. 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三回(1958 – 1959)》,第三篇第12頁;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四回(1959 – 1960)》,第三篇第27 – 28頁;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五回(1961)》,第三篇第26 – 27頁。
7. 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二回(1952 – 1953)》,第二篇第10頁。
8. 《港澳輪船尾樓票 黑市炒至廾五元》,《華僑報》,1951年3月31日第3版;《赴港船票難購》,《華僑報》,1951年3月31日第3版。
9. 李烈聲:《夜航》,《澳門日報》,2018年4月27日第E03版。
10. 大眾報編:《澳門工商年鑑:第八回(1964 - 1965)》,1965年,第三篇第32 – 33頁。
更新日期:2020/11/30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