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服務條款經已更新,請點擊查閱更新後之內容,繼續使用即表示同意。如有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更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更多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11

正德六年(1511年1月29日─1512年1月18日) 5月2日,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率葡船19艘、士兵1400人直駛馬六甲,為狄奧戈•薛奎羅報仇。7月1日,葡萄牙艦隊駛抵馬六甲港口。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下令焚燒港口船隻,但要求對5條泊於港口的華人船隻勿加迫害。7月24日,葡馬雙方展開激戰,相持20餘日。當時馬軍有20000餘人,葡軍僅1400餘人。8月10日,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攻佔馬六甲,蘇端媽末逃至彭亨(Pahang)。自此,亞洲海上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馬六甲為葡萄牙佔領。黃衷《海語》稱:“佛郎機乃治大舶八艘,精兵及萬,乘風突至。時已逾年,國中少備,大被殺掠。佛郎機夷酋進據其宮,滿刺加王退依陂堤里(Pedir)。”

1511

正德六年(1511年1月29日─1512年1月18日) 5月2日,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率葡船19艘、士兵1400人直駛馬六甲,為狄奧戈•薛奎羅報仇。7月1日,葡萄牙艦隊駛抵馬六甲港口。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下令焚燒港口船隻,但要求對5條泊於港口的華人船隻勿加迫害。7月24日,葡馬雙方展開激戰,相持20餘日。當時馬軍有20000餘人,葡軍僅1400餘人。8月10日,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攻佔馬六甲,蘇端媽末逃至彭亨(Pahang)。自此,亞洲海上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馬六甲為葡萄牙佔領。黃衷《海語》稱:“佛郎機乃治大舶八艘,精兵及萬,乘風突至。時已逾年,國中少備,大被殺掠。佛郎機夷酋進據其宮,滿刺加王退依陂堤里(Pedir)。”張禮千:《馬六甲史》第1章,第116—123頁。陂堤里,即Pedir的譯音,又稱陂堤港,簡稱陂堤,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的實格里(Sigli)一帶。黃衷:《海語》卷3《滿刺加》。

1581

萬曆九年(1581年2月4日─1582年1月23日)7月24日,西班牙耶穌會士佩德羅•戈麥斯(Pedro Gomes)神父與修士弗蘭西斯科•皮雷斯(Francisco Peres)抵達澳門。他們奉耶穌會總長埃韋拉爾多•莫庫瑞安神父之命,準備赴日本傳教。

1581

萬曆九年(1581年2月4日─1582年1月23日)7月24日,西班牙耶穌會士佩德羅•戈麥斯(Pedro Gomes)神父與修士弗蘭西斯科•皮雷斯(Francisco Peres)抵達澳門。他們奉耶穌會總長埃韋拉爾多•莫庫瑞安神父之命,準備赴日本傳教。周婉窈:《1582年美麗島船難餘生記》,載《艾爾摩薩: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與西班牙》,第27頁。

1664

康熙三年(1664年1月28日-1665年2月14日)7月24日,甘類思(Luís da Gama)神父從印度到澳門,擔任耶穌會中日教區的巡視員。

1664

康熙三年(1664年1月28日-1665年2月14日)7月24日,甘類思(Luís da Gama)神父從印度到澳門,擔任耶穌會中日教區的巡視員。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55頁。

1699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月31日-1700年2月18日)7月24日,法國耶穌會士傅聖澤(François Forget)抵達廈門。他的遊記中記錄:當時澳門城正處於衰敗之中,只有400名“葡萄牙人”,但是他們竟然養著7000或8000名婦女。

1699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月31日-1700年2月18日)7月24日,法國耶穌會士傅聖澤(François Forget)抵達廈門。他的遊記中記錄:當時澳門城正處於衰敗之中,只有400名“葡萄牙人”,但是他們竟然養著7000或8000名婦女。Biblioteca da Ajuda, Cod. 52/ⅩⅣ/23-Francois Forget, Relation du Premier Voyage des Fris a la Chine, Ms. 1698—1700, 轉自蘇一揚:《前工業化澳門的居民和人口體系(16—19世紀)》,載《澳門史新編》第3冊,第1020頁。蘇一揚稱傅聖澤前往北京時曾經過澳門,誤。傅聖澤抵達中國時,是從巴達維亞直抵廈門,然後從廈門進入江西,後從江西進北京。1622年返歐洲時從北京至廣州,再從廣州乘船返廈門,亦未停澳門。傅聖澤神父本人並未到過澳門,其關於澳門的資料,應來自其所聞。參見魏若望(John W. Witek):《耶穌會士傅聖澤神父傳:索隱派思想在中國及歐洲的發展》,第84—235頁。

1707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2月3日-1708年1月22日)5月3日,康熙南巡抵杭州,浙江、福建傳教士11人在杭州候駕,這11人為浙江代理代牧弗朗索瓦•孟尼(François de Montigny)、福建代理代牧董默覺(François Le Breton)、多明我會士巴祿茂(Bartolomeu Carvalho)、萬多默(Tomás Croguer)、萬濟國(Francisco Cantero)、賴鳴遠(António Diaz)、羅森鐸(Francisco Gonzales de San Pedro)、山蘭若(Juan Caballero y Esquivel)、艾毓翰(Juan Astudillo)、山若谷(Francisco Caballero)、郭多祿(Pedro Muñoz)。直郡王多羅接見11名教士,盤問是否願意遵守利瑪竇規矩,教士們回答不能遵守。又問是否願意留在中國修道而不傳教,回答仍是不願意。直郡王將此事稟告康熙,康熙大怒,下諭:將弗朗索瓦•孟尼等10人驅逐前往澳門,郭多祿在廣東天主堂居住。6月18日,這一批多明我會士抵達廣州,7月24日夜抵達澳門,但至澳門者只有7名多明我會士。到澳門後,這批支持鐸羅主教立場的多明我會士立刻感受到了澳門政府的敵意,澳督戴冰玉及一些澳門的高級神職人員處處為難他們。25日下午3時,這批多明我會士才住進板樟堂內。

1707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2月3日-1708年1月22日)5月3日,康熙南巡抵杭州,浙江、福建傳教士11人在杭州候駕,這11人為浙江代理代牧弗朗索瓦•孟尼(François de Montigny)、福建代理代牧董默覺(François Le Breton)、多明我會士巴祿茂(Bartolomeu Carvalho)、萬多默(Tomás Croguer)、萬濟國(Francisco Cantero)、賴鳴遠(António Diaz)、羅森鐸(Francisco Gonzales de San Pedro)、山蘭若(Juan Caballero y Esquivel)、艾毓翰(Juan Astudillo)、山若谷(Francisco Caballero)、郭多祿(Pedro Muñoz)。直郡王多羅接見11名教士,盤問是否願意遵守利瑪竇規矩,教士們回答不能遵守。又問是否願意留在中國修道而不傳教,回答仍是不願意。直郡王將此事稟告康熙,康熙大怒,下諭:將弗朗索瓦•孟尼等10人驅逐前往澳門,郭多祿在廣東天主堂居住。6月18日,這一批多明我會士抵達廣州,7月24日夜抵達澳門,但至澳門者只有7名多明我會士。到澳門後,這批支持鐸羅主教立場的多明我會士立刻感受到了澳門政府的敵意,澳督戴冰玉及一些澳門的高級神職人員處處為難他們。25日下午3時,這批多明我會士才住進板樟堂內。羅光:《教廷與中國使節史》,第122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總管內務府為知照頒給印票與否西洋人等名單事致禮部咨文》,第82頁;José María González, Historia de las Misiones Dominicanas de China, Vol.2, pp.63—64.

1725

雍正三年(1725年2月13日-1726年2月1日)7月24日,教宗本篤十三世(Bento ⅩⅢ)派遣兩名聖衣會士葛達都(Gottard Plaskowitz)、易德豐(Ildefonso de Nativitate)為使臣,向新即位的雍正帝祝賀。兩聖衣會士又攜帶三名方濟各會士於本日抵達廣州。10月22日進京,獻各種杯、瓶、盒、盤及顯微鏡、火字鏡、照字鏡數百件及厚福水、巴爾撒嗎油、阿噶達片、鼻煙等藥物。11月7日,雍正帝接見使臣,並回賜綢緞、綾、絲、貂皮、人參、瓷器、茶葉、紙、墨等物,並接受教宗的請求釋放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畢天祥(Ludovicus Antonius Appiani)、計有綱(Antoine Guignes)三人。

1725

雍正三年(1725年2月13日-1726年2月1日)7月24日,教宗本篤十三世(Bento ⅩⅢ)派遣兩名聖衣會士葛達都(Gottard Plaskowitz)、易德豐(Ildefonso de Nativitate)為使臣,向新即位的雍正帝祝賀。兩聖衣會士又攜帶三名方濟各會士於本日抵達廣州。10月22日進京,獻各種杯、瓶、盒、盤及顯微鏡、火字鏡、照字鏡數百件及厚福水、巴爾撒嗎油、阿噶達片、鼻煙等藥物。11月7日,雍正帝接見使臣,並回賜綢緞、綾、絲、貂皮、人參、瓷器、茶葉、紙、墨等物,並接受教宗的請求釋放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畢天祥(Ludovicus Antonius Appiani)、計有綱(Antoine Guignes)三人。阿葛達片很可能是聖保祿學院秘方中的Pirolas Contra a gotta,即治療痛風的藥片。參見《形神之間——早期西洋醫學入華史稿》,第116頁。 梁廷枏:《海國四說》之《粵道貢國說》卷4《意大里亞國》;和坤:《大清一統志》卷423《西洋》;羅光:《教廷與中國使節史》,第169—170頁。

1793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7月24日,香山縣丞朱鳴和下理事宮甘博亞諭,案照向來定例,澳門議事會遇有呈稟上憲事件,必先稟本分縣,以憑轉稟。定例如此,相沿已久。乃本月初三日,葡船出洋捕盜一事,理事官只稟軍民府憲暨知縣,而本分縣衙署並無隻字稟聞,殊違定例。並此後理事官倘有呈稟上憲事件,務遵定例,先行稟知本分縣,以憑據情轉稟。[1] [1]《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香山縣丞朱鳴和為呈稟有違定例事下理事官諭》,第411頁。

1793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7月24日,香山縣丞朱鳴和下理事宮甘博亞諭,案照向來定例,澳門議事會遇有呈稟上憲事件,必先稟本分縣,以憑轉稟。定例如此,相沿已久。乃本月初三日,葡船出洋捕盜一事,理事官只稟軍民府憲暨知縣,而本分縣衙署並無隻字稟聞,殊違定例。並此後理事官倘有呈稟上憲事件,務遵定例,先行稟知本分縣,以憑據情轉稟。[1] [1]《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香山縣丞朱鳴和為呈稟有違定例事下理事官諭》,第411頁。

1805

嘉慶十年(1805年1月31日─1806年2月17日)7月24日,一艘裝貯炮火的小西洋船保護澳門第三號額船來澳門,該船為防中途截劫,並非營生之船。船身窄小,不能頂額,特向清政府申請免予丈量輸餉。

1805

清嘉慶十年(1805年1月31日─1806年2月17日)7月24日,一艘裝貯炮火的小西洋船保護澳門第三號額船來澳門,該船為防中途截劫,並非營生之船。船身窄小,不能頂額,特向清政府申請免予丈量輸餉。《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關委員胡湛為奉憲批飭隨三號船來澳小西洋船頂額丈輸事下理事官諭》,第222頁。

1829

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7月24日,澳門理事官奧利維拉·菲格萊多稟呈香山縣丞,華人亞童(Atom)和亞依(Ai)租賃議事會位於桔仔圍的兩間房屋,兩年間,他們分別欠房租56元和12元未繳。因此,稟請香山縣丞勒令其遷出,將房屋歸還議事會。

1829

清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7月24日,澳門理事官奧利維拉·菲格萊多稟呈香山縣丞,華人亞童(Atom)和亞依(Ai)租賃議事會位於桔仔圍的兩間房屋,兩年間,他們分別欠房租56元和12元未繳。因此,稟請香山縣丞勒令其遷出,將房屋歸還議事會。金國平、吳志良編:《粵澳公牘錄存》第7卷,第89頁及第161頁。

1838

道光十八年(1838年1月26日─1839年2月13日)7月l2日,英國遠東艦隊的旗艦“威里士厘(Wellesley)”號在一艘皇家方帆雙桅船、船長為托馬斯的“阿爾吉利恩(Algerine)”號的陪同下,上午通過澳門,在銅鼓外洋拋錨,該船指揮者為英國遠東艦隊司令馬他倫(Maitland)少將,帶家眷3人,士兵500名,稱“來粵稽查貿易事務”。18日,馬他倫少將攜家眷乘坐舢板前往澳門義律夷館居住,妻在澳門治病,因醫治無效於23日病故,並在白鴿巢新教墳場安葬。“威里士厘”號的引航員被澳門同知投入監獄和處罰。因為他沒有報告馬他倫少將此行的目的。24日,馬他倫帶著兩名女僕回到了“威里士厘”號上。10月4日,離開澳門。

1838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1月26日─1839年2月13日)7月l2日,英國遠東艦隊的旗艦“威里士厘(Wellesley)”號在一艘皇家方帆雙桅船、船長為托馬斯的“阿爾吉利恩(Algerine)”號的陪同下,上午通過澳門,在銅鼓外洋拋錨,該船指揮者為英國遠東艦隊司令馬他倫(Maitland)少將,帶家眷3人,士兵500名,稱“來粵稽查貿易事務”。18日,馬他倫少將攜家眷乘坐舢板前往澳門義律夷館居住,妻在澳門治病,因醫治無效於23日病故,並在白鴿巢新教墳場安葬。“威里士厘”號的引航員被澳門同知投入監獄和處罰。因為他沒有報告馬他倫少將此行的目的。24日,馬他倫帶著兩名女僕回到了“威里士厘”號上。10月4日,離開澳門。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67頁;Chinese Repository, Vol.7, No.3, pp.174—175; Vol.7, No.6, p.336;《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2冊《廣州將軍德克金布等奏報籌辦堵逐英國巡船現在候風開行折》,第311頁及《兩廣總督鄧廷楨奏報英國夷目巡船候風開行片》,第315頁。

1849

議事亭前地,以其地處於議事亭前而得名。昔日亭前廣場,場中鑿一大井,四週植以雜樹,緑葉扶疏,紅椅間置,可蔭汲者,常歇路人也。後澳葡爲裝飾場地,數易圖案,翻新式樣。初以黑白小石,砌成水波圖狀,時人遂稱之爲魚鱗地。又嘗掩蓋大井,增築草壇,上設泉臺,大龍喉手掣,可飲行客者。至一九三八年,又一度盡去所砌小石,易植紅緑小草,圖案外方内圓,中砌一十字,成葡國徽狀。及至一九四零年,始改立未士基打銅像,而迄於今焉。議事亭前地成三角形,今新馬路横貫其間。三面之建築物:其正中爲澳門市政廳——即古時中國所設之議事亭原址;右傍有郵電總局——亦即前時之同善堂舊址;稍過又有仁慈堂及澳門中華總商會等;左傍有澳門電燈公司,該座洋樓爲澳門昔日首屈一指之嘉賓酒店也。議事亭前地,爲澳市中心及慶集場地。昔日每届澳葡兵頭蒞任,必在此檢閲海陸軍警。嘗憶巴波沙兵頭復任時,曾於此建築臨時高臺,結綵屏障,錦毺舖地,異樣風光也。該片場地,每届農曆歲晚,則改作花市。桃紅梅白,吊鐘水仙,百卉紛陳。買花男女,摩肩接踵。熱鬧情况,點綴昇平,年年花市,燈光如舊也。今屹立於議事亭前地中心之葡人未士基打(V.N.de Mesquita)銅像,迺澳葡議事公局於一九四零年七月廿四日所立,以紀念未士基打於一八四九年八月廿五日佔領澳門關閘,襲擊北山嶺拉塔山炮臺之功績者也。其事蹟據朱薩士之《澳門史》第三四三頁略述如下:“當一八四九年八月廿二日,澳門兵頭亞馬勒(J.M.F.do Amaral)被狙殺後之第三天,澳門土生炮兵軍曹未士基打向澳門臨時執政議會請求,准其挑選敢死隊十六人,另願隨往者二十人,携帶前時法國贈與亞馬勒之榴彈砲一尊,襲取關閘及北山嶺拉塔山炮臺,當時深得外國長官嘉許。臨時執政議會頒以手令,主席馬達主教且舉手爲之祝福云。當葡軍襲攻關閘時,曾擄獲滿清汛兵三名,以爲亞馬勒事件緝兇作人質,更將榴彈炮射擊拉塔山炮臺,詎祇一發就脱輪毁壞。時炮臺上密集炮火抗拒,葡司令認爲危險,鳴號回師,號手亦中彈。而未士基打反呐喊向前,由崎嶇山徑近臺基,炮臺上之炮火遂失效用。一葡兵以葡旗覆胸,冒彈先登炮臺,聞此爲唯一之傷者云。臺上滿軍見勢危殆,迺棄壘逃亡,祇餘一軍官正引炮反擊,奈獨力難支,卒中彈身死。未士基打割取其首級及一手臂,插於刺刀上,作爲凱旋返澳,爲亞馬勒兵頭復仇云。”議事亭前地之葡人未士基打銅像,雖是劍拔趾揚,鑿碑道左,但相傳其凄慘收場,不减於亞馬勒兵頭也。又據朱薩士之《澳門史》第四二四頁稱:“未士基打之平生事略,其佚名故友嘗草述及之,而謂:其功蓋澳門,遲未獲封,故常悒悒,不免神智紛亂。既稍痊可,迺受命爲氹仔炮臺司令。按該炮臺,迺亞馬勒兵頭死前所建者也。處此地僻臺靜,未士基打本可樂享天年,豈知一旦論功行賞,竟獲晋陞校級也。當其回澳受勛,正不知是榮是辱?蓋其側聞妻女,私通一無賴醫官,家醜外揚,名聲有玷。於是怒不可遏,徹夜持槍以待姦夫。並請主教,欲置其女於修院;又謁兵頭,請治其家室以法。但惜俱遭不納,因是暴燥如狂,肆酒拭刀,是晚遂弒其髮妻,殺其醜女,另傷其一子一女,幸逾逃生,得免於死。至是未士基打迺與其另一愛兒訣别,然後躍身井中而自殺焉。一代豪强,竟戴罪以殁!蓋律以教條,殺人自殺,俱屬罪戾也。後來當局論功抵罪,仍得主教與兵頭之寬赦,重修塋墓,並由衆募捐,爲立紀念焉。”今在舊西洋墳場中,門左之第一穴墳墓,即未士基打之公葬處也。又於一九四零年立銅像於議事亭前。相傳澳葡早年已於議事亭前地爲未士基打銅像奠基,久久尚未立像,良以葡京爲未士基打造像,鏤金範銕,鑄成一具羣像初型,運來澳門,存於白鴿巢之工務局内。斯像也:趾高氣揚,持弢拔劍,數華人環跪其前,嗚呼!白鐵何辜?黄魂備辱!時適某兵頭在任,知此羣像必不爲我國同胞所願見者,因此擱置多年,遲遲未立。後刪去環跪者,祇餘未士基打一人,遂成現狀耳。遞至一九四零年秋,當日本侵凌中國之際,正此像揭幕之時也。初銅像下之碑文首處,嘗刻有葡文“Homenagem da Colónia”字樣——即殖民地致敬者之意。後因葡人自將澳門改隸爲葡萄牙之海外省,故於一九六零年,特將該行葡文剷去。現碑上尚有遺跡可見,此皆該銅像之變遷史也。至若環繞銅像之馬路,正對着議事亭前,是澳市之中心,爲交通之要道。衣履冠蓋,車水馬龍。每當勝節佳期,倍覺熙來攘往;常遇教會聖誕,扛像遊巡,定必環繞經此,則行人來往壅塞,車輛交通斷絕,亦所弗計也。又每年十月一日,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議事亭前廣場,高塔牌樓,張燈結綵,天安門上紅旗隨風招展,氣象萬千,足見澳中同胞,緬懷祖國,熱愛之情與全國人民無稍異也。

1849

議事亭前地,以其地處於議事亭前而得名。昔日亭前廣場,場中鑿一大井,四週植以雜樹,綠葉扶疏,紅椅間置,可蔭汲者,常歇路人也。後澳葡爲裝飾場地,數易圖案,翻新式樣。初以黑白小石,砌成水波圖狀,時人遂稱之爲魚鱗地。又嘗掩蓋大井,增築草壇,上設泉台,大龍喉手掣,可飲行客者。至一九三八年,又一度盡去所砌小石,易植紅綠小草,圖案外方内圓,中砌一十字,成葡國徽狀。及至一九四零年,始改立未士基打銅像,而迄於今焉。議事亭前地成三角形,今新馬路橫貫其間。三面之建築物:其正中爲澳門市政廳——即古時中國所設之議事亭原址;右傍有郵電總局——亦即前時之同善堂舊址;稍過又有仁慈堂及澳門中華總商會等;左傍有澳門電燈公司,該座洋樓爲澳門昔日首屈一指之嘉賓酒店也。議事亭前地,爲澳市中心及慶集場地。昔日每届澳葡兵頭蒞任,必在此檢閲海陸軍警。嘗憶巴波沙兵頭復任時,曾於此建築臨時高台,結綵屏障,錦氈鋪地,異樣風光也。該片場地,每届農曆歲晚,則改作花市。桃紅梅白,吊鐘水仙,百卉紛陳。買花男女,摩肩接踵。熱鬧情況,點綴昇平,年年花市,燈光如舊也。今屹立於議事亭前地中心之葡人未士基打(V.N.de Mesquita)銅像,迺澳葡議事公局於一九四零年七月廿四日所立,以紀念未士基打於一八四九年八月廿五日佔領澳門關閘,襲擊北山嶺拉塔山炮台之功績者也。其事蹟據朱薩士之《澳門史》第三四三頁略述如下:“當一八四九年八月廿二日,澳門兵頭亞馬勒(J.M.F.do Amaral)被狙殺後之第三天,澳門土生炮兵軍曹未士基打向澳門臨時執政議會請求,准其挑選敢死隊十六人,另願隨往者二十人,攜帶前時法國贈與亞馬勒之榴彈砲一尊,襲取關閘及北山嶺拉塔山炮台,當時深得外國長官嘉許。臨時執政議會頒以手令,主席馬達主教且舉手爲之祝福云。當葡軍襲攻關閘時,曾擄獲滿清汛兵三名,以爲亞馬勒事件緝兇作人質,更將榴彈炮射擊拉塔山炮台,詎只一發就脱輪毁壞。時炮台上密集炮火抗拒,葡司令認爲危險,鳴號回師,號手亦中彈。而未士基打反呐喊向前,由崎嶇山徑近台基,炮台上之炮火遂失效用。一葡兵以葡旗覆胸,冒彈先登炮台,聞此爲唯一之傷者云。台上滿軍見勢危殆,迺棄壘逃亡,只餘一軍官正引炮反擊,奈獨力難支,卒中彈身死。未士基打割取其首級及一手臂,插於刺刀上,作爲凱旋返澳,爲亞馬勒兵頭復仇云。”議事亭前地之葡人未士基打銅像,雖是劍拔趾揚,鑿碑道左,但相傳其淒慘收場,不減於亞馬勒兵頭也。又據朱薩士之《澳門史》第四二四頁稱:“未士基打之平生事略,其佚名故友嘗草述及之,而謂:其功蓋澳門,遲未獲封,故常悒悒,不免神智紛亂。既稍痊可,迺受命爲氹仔炮台司令。按該炮台,迺亞馬勒兵頭死前所建者也。處此地僻台靜,未士基打本可樂享天年,豈知一旦論功行賞,竟獲晉陞校級也。當其回澳受勛,正不知是榮是辱?蓋其側聞妻女,私通一無賴醫官,家醜外揚,名聲有玷。於是怒不可遏,徹夜持槍以待姦夫。並請主教,欲置其女於修院;又謁兵頭,請治其家室以法。但惜俱遭不納,因是暴燥如狂,肆酒拭刀,是晚遂弒其髮妻,殺其醜女,另傷其一子一女,幸逾逃生,得免於死。至是未士基打迺與其另一愛兒訣别,然後躍身井中而自殺焉。一代豪强,竟戴罪以殁!蓋律以教條,殺人自殺,俱屬罪戾也。後來當局論功抵罪,仍得主教與兵頭之寬赦,重修塋墓,並由衆募捐,爲立紀念焉。”今在舊西洋墳場中,門左之第一穴墳墓,即未士基打之公葬處也。又於一九四零年立銅像於議事亭前。相傳澳葡早年已於議事亭前地爲未士基打銅像奠基,久久尚未立像,良以葡京爲未士基打造像,鏤金範銕,鑄成一具羣像初型,運來澳門,存於白鴿巢之工務局内。斯像也:趾高氣揚,持弢拔劍,數華人環跪其前,嗚呼!白鐵何辜?黃魂備辱!時適某兵頭在任,知此羣像必不爲我國同胞所願見者,因此擱置多年,遲遲未立。後刪去環跪者,只餘未士基打一人,遂成現狀耳。遞至一九四零年秋,當日本侵凌中國之際,正此像揭幕之時也。初銅像下之碑文首處,嘗刻有葡文“Homenagem da Colónia”字樣——即殖民地致敬者之意。後因葡人自將澳門改隸爲葡萄牙之海外省,故於一九六零年,特將該行葡文剷去。現碑上尚有遺跡可見,此皆該銅像之變遷史也。至若環繞銅像之馬路,正對着議事亭前,是澳市之中心,爲交通之要道。衣履冠蓋,車水馬龍。每當勝節佳期,倍覺熙來攘往;常遇教會聖誕,扛像遊巡,定必環繞經此,則行人來往壅塞,車輛交通斷絕,亦所弗計也。又每年十月一日,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議事亭前廣場,高塔牌樓,張燈結綵,天安門上紅旗隨風招展,氣象萬千,足見澳中同胞,緬懷祖國,熱愛之情與全國人民無稍異也。

1851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6月12日,澳門公物會發佈告示:因澳門白鴿票廠到7月24日滿期,故定於6月17日在議事公局重新出投。如有願遵守規條及出批價最高者,准令承充。其白鴿票規條張貼在議事公局內,與人觀看。白鴿票流傳澳門雖早於此時,但所見澳門政府以中文形式發佈招投佈告則為首次。

1851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6月12日,澳門公物會發佈告示:因澳門白鴿票廠到7月24日滿期,故定於6月17日在議事公局重新出投。如有願遵守規條及出批價最高者,准令承充。其白鴿票規條張貼在議事公局內,與人觀看。白鴿票流傳澳門雖早於此時,但所見澳門政府以中文形式發佈招投佈告則為首次。《澳門政府憲報》1851年7月19日第35號。

1880

光緒六年(1880年2月10日─1881年1月29日)7月24日,在葡萄牙國內及所有海外省禁止杖刑,尤其是在駐軍監獄中。[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19頁。

1880

光緒六年(1880年2月10日─1881年1月29日)7月24日,在葡萄牙國內及所有海外省禁止杖刑,尤其是在駐軍監獄中。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19頁。

1898

同治七年(1868年1月25日─1869年2月10日)8月,《獨立報》(O Independente)創刊,該刊為政治新聞半月刊,澳門商人、律師若瑟‧司利化(José Maria da Purificação da Silva)是該刊的創辦者兼編輯。由於司利化在該報上經常批評教會和政府公共行政措施,故該刊物曾多次被政府勒令停辦,甚至還遭暴力襲擊,在1869年至1873年5月轉移到香港出版。但該刊至少維持到1898年7月24日。該刊物先後存在30餘年,在澳門私人民間報刊中是歷史較長的一種。

1898

同治七年(1868年1月25日─1869年2月10日)8月,《獨立報》(O Independente)創刊,該刊為政治新聞半月刊,澳門商人、律師若瑟‧司利化(José Maria da Purificação da Silva)是該刊的創辦者兼編輯。由於司利化在該報上經常批評教會和政府公共行政措施,故該刊物曾多次被政府勒令停辦,甚至還遭暴力襲擊,在1869年至1873年5月轉移到香港出版。但該刊至少維持到1898年7月24日。該刊物先後存在30餘年,在澳門私人民間報刊中是歷史較長的一種。關於《獨立報》的創刊時間,有1867年說,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p. 40—42; Luís Virgílio de Brito Frazão, História e Desenvolvimento dos Correios e das Telecomunicações de Macau, Vol. 1, p. 380;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72頁稱9月15日。

1901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2月19日─1902年2月7日)7月24日,澳門政府將望廈十六間圍的房屋以及由二龍喉馬路至龍田村所有屋宇、棚寮、花園、田土,瓦街蟲巷、叢林園、沈家園等處房屋,用官價購買改建,以利公用。

1901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2月19日─1902年2月7日)7月24日,澳門政府將望廈十六間圍的房屋以及由二龍喉馬路至龍田村所有屋宇、棚寮、花園、田土,瓦街蟲巷、叢林園、沈家園等處房屋,用官價購買改建,以利公用。《澳門政府憲報》1901年9月14日第37號。

1907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7月24日,路灣下滘各蠔塘,嘉慶年間由新安畬姓與香山容姓始做至今。畬積成、畬亦就、畬裕垂、畬善述堂即畬球、畬配連、畬耿初等告示佔有下滘第4號裕和蠔塘、第8號恒和蠔塘、第6號廣和蠔塘股份,他人不得私自變賣。

1907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7月24日,路灣下滘各蠔塘,嘉慶年間由新安畬姓與香山容姓始做至今。畬積成、畬亦就、畬裕垂、畬善述堂即畬球、畬配連、畬耿初等告示佔有下滘第4號裕和蠔塘、第8號恒和蠔塘、第6號廣和蠔塘股份,他人不得私自變賣。《澳門政府憲報》1907年8月3日第31號。

1922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7月24日,澳門國課衙門佈告,依1921年3月9日承充澳門、氹仔、路環賣鹽生意合同第17款附款1之規定,該生意承充人梁明、景雲等違背合同,自即日起奉澳門政府核准將合同註銷並將按櫃銀充公。至25日,國課衙門再次佈告:擬定於本年8月31日下午在本署大堂內將澳門、氹仔、路環賣鹽生意之權招人承充,其價以700666澳門元為底,用暗票出投,自簽合同之日起以5年為期,並列明出投章程17款。

1922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7月24日,澳門國課衙門佈告,依1921年3月9日承充澳門、氹仔、路環賣鹽生意合同第17款附款1之規定,該生意承充人梁明、景雲等違背合同,自即日起奉澳門政府核准將合同註銷並將按櫃銀充公。至25日,國課衙門再次佈告:擬定於本年8月31日下午在本署大堂內將澳門、氹仔、路環賣鹽生意之權招人承充,其價以700666澳門元為底,用暗票出投,自簽合同之日起以5年為期,並列明出投章程17款。《澳門政府憲報》1922年第30號,第500─502頁。

1941

民國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7月24日,仁慈堂將其孤兒收容所的50名孤兒託付給高若瑟主教管理。8月15日,高若瑟主教又將這批葡人孤兒託付給慈幼會士照顧。26日,這批孤兒被遷到望廈收容所。由於一直找不到專門的房子,慈幼會遂將這批孤兒也安置在聖母無原罪工藝學校的孤兒院內,與華人孤兒同處一院,但各自獨立。

1941

民國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7月24日,仁慈堂將其孤兒收容所的50名孤兒託付給高若瑟主教管理。8月15日,高若瑟主教又將這批葡人孤兒託付給慈幼會士照顧。26日,這批孤兒被遷到望廈收容所。由於一直找不到專門的房子,慈幼會遂將這批孤兒也安置在聖母無原罪工藝學校的孤兒院內,與華人孤兒同處一院,但各自獨立。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Ⅲ, p. 788;潘日明:《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第183頁。

1948

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7月24日,《華人風俗習慣法典》被葡國政府第36987號法令《華人屬人法法令》廢止。 《華人風俗習慣法典》本是一部用於規範澳門華人在婚姻繼承方面的風俗習慣的法典, 1909年6月17日由葡萄牙海軍暨海外事務部為澳門頒布。而《華人屬人法法令》系葡萄牙政府為澳門華人頒布的民事法律。辛亥革命後,澳門華人風俗、習慣產生了根本的變化,尤其是日漸提倡男女平等之風氣。 1909年6月17日頒布的具有明顯的男女不平等特徵的《華人風俗習慣法典》已對澳門的華人造成了嚴重損害。基於該種情形,葡國政府頒布《華人屬人法法令》。該法令撤銷了《華人風俗習慣法典》,規定擁有葡萄牙國籍在澳門出生的人士,須遵守葡國民事法律;在澳門出生的非葡籍華人以及其他華籍人士,在家庭和繼承法方面仍遵守中國民事法律。該法令同時繼續承認華人依其本身習慣締結的婚姻的法律效力。該法令後被《民事登記法典》明令撤銷。 [2]《華人習俗條例》,載1937年《澳門商業特輯》,澳門大學圖書館藏。

1948

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7月24日,《華人風俗習慣法典》被葡國政府第36987號法令《華人屬人法法令》廢止。 《華人風俗習慣法典》本是一部用於規範澳門華人在婚姻繼承方面的風俗習慣的法典, 1909年6月17日由葡萄牙海軍暨海外事務部為澳門頒布。而《華人屬人法法令》系葡萄牙政府為澳門華人頒布的民事法律。辛亥革命後,澳門華人風俗、習慣產生了根本的變化,尤其是日漸提倡男女平等之風氣。 1909年6月17日頒布的具有明顯的男女不平等特徵的《華人風俗習慣法典》已對澳門的華人造成了嚴重損害。基於該種情形,葡國政府頒布《華人屬人法法令》。該法令撤銷了《華人風俗習慣法典》,規定擁有葡萄牙國籍在澳門出生的人士,須遵守葡國民事法律;在澳門出生的非葡籍華人以及其他華籍人士,在家庭和繼承法方面仍遵守中國民事法律。該法令同時繼續承認華人依其本身習慣締結的婚姻的法律效力。該法令後被《民事登記法典》明令撤銷。 《華人習俗條例》,載1937年《澳門商業特輯》,澳門大學圖書館藏。

1948

勵群學校校務概況表及教職員一覽表,用以上報僑委會申請辦校經費資助。

1991

1991年7月24日,颱風“布倫登”正面吹襲澳門,澳門懸掛十號風球。

1997

1997年7月24日,立法會通過《有組織犯罪法》(即俗稱反黑法)。

2000

為《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召集人、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政制組召集人、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會長,自1999年至今,連續擔任第一、二、三、四屆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又是工商界的代表,全程見證、參與了澳門回歸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成立,對基本法的起草、宣傳及特區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2000

為《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召集人、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政制組召集人、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會長,自1999年至今,連續擔任第一、二、三、四屆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又是工商界的代表,全程見證、參與了澳門回歸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成立,對基本法的起草、宣傳及特區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