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月30日─1768年2月17日)5月21日,江西廬陵縣天主教民蔣月逵、劉芳名以買藥為名來到澳門,將新到西班牙方濟各會士安當、呢都二人引入內地。先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一月,廬陵人行醫者蔣月逵到澳門方濟各會藥房買藥,在嘉思欄教堂遇到安當、呢都二人,蔣當即向跟隨方濟各會會長醫生安瑪爾定(即安伯老,又譯瑪丁,Martin Palau)學醫的黃若望打聽,知道是新來的西洋傳教士。蔣月逵返回廬陵後,與當地教友蕭祥生、關均尚等人商量,決定派人赴澳門將新來的西洋教士接到江西。蔣月逵等到澳門後,正值安瑪爾定患病,遂向其信徒黃若望買藥。黃若望帶同往見安當、呢都二人,並轉述情況,安當等允應同行。23日乘船離澳,6月18日至南雄府,19日投寓南雄義順行,即被官府抓獲。後廣東政府以“左道異端煽惑”罪,將安當、呢都判處“永遠圈禁省城”。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月30日─1768年2月17日)5月21日,江西廬陵縣天主教民蔣月逵、劉芳名以買藥為名來到澳門,將新到西班牙方濟各會士安當、呢都二人引入內地。先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一月,廬陵人行醫者蔣月逵到澳門方濟各會藥房買藥,在嘉思欄教堂遇到安當、呢都二人,蔣當即向跟隨方濟各會會長醫生安瑪爾定(即安伯老,又譯瑪丁,Martin Palau)學醫的黃若望打聽,知道是新來的西洋傳教士。蔣月逵返回廬陵後,與當地教友蕭祥生、關均尚等人商量,決定派人赴澳門將新來的西洋教士接到江西。蔣月逵等到澳門後,正值安瑪爾定患病,遂向其信徒黃若望買藥。黃若望帶同往見安當、呢都二人,並轉述情況,安當等允應同行。23日乘船離澳,6月18日至南雄府,19日投寓南雄義順行,即被官府抓獲。後廣東政府以“左道異端煽惑”罪,將安當、呢都判處“永遠圈禁省城”。《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兩廣總督李侍堯奏報江西廬陵縣民關均尚等違例入教分別定擬摺》,第388—389頁。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1月24日─1782年2月11日)5月23日,澳門議事會下令卡埃塔諾•克魯斯(Caetano Alberto da Cruz)和卡埃塔諾•索薩(Caetano Álvaro de Sousa)的單桅帆船“聖麗塔(S. Rita)”號從馬尼拉返回,被英國船長約翰•麥克拉里(John Maclary)率領的“達達羅依(Dadaloy)”號船捕獲;澳門議事會命令麥克拉里釋放該船,但被其拒絕。後小船遇難。這位英國船長遂被議事會逮捕關押達兩月之久,並要求他賠償7萬西班牙銀元。8月9日,此人被釋放,因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三位商務負責人提供了200箱鴉片作為擔保,這些鴉片被這些審判官平均分配。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1月24日─1782年2月11日)5月23日,澳門議事會下令卡埃塔諾•克魯斯(Caetano Alberto da Cruz)和卡埃塔諾•索薩(Caetano Álvaro de Sousa)的單桅帆船“聖麗塔(S. Rita)”號從馬尼拉返回,被英國船長約翰•麥克拉里(John Maclary)率領的“達達羅依(Dadaloy)”號船捕獲;澳門議事會命令麥克拉里釋放該船,但被其拒絕。後小船遇難。這位英國船長遂被議事會逮捕關押達兩月之久,並要求他賠償7萬西班牙銀元。8月9日,此人被釋放,因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三位商務負責人提供了200箱鴉片作為擔保,這些鴉片被這些審判官平均分配。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611; 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2卷,第386—387頁;J. M. Braga, A seller of“sing-song”, Journal of Oriential Studies, vol. 6,1961—1964, HKU, Press, 1967.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月27日─1847年2月14日)4月20日,澳門土生阿塔納西亞.豐塞卡(Atanásio Agostinho da Fonseca)向澳門議事公局申請要求批准其創辦一份名為《世界主義者週報》(Cosmopolita)的報紙,並請費力西安諾.克魯斯(Félix Feliciano da Cruz)為擔保人。議事公局認為其提出的擔保金額不足,未予批准。後又以擔保人的亞美尼亞印字館為擔保,議事公局拖至5月23日才回覆,要其向總督申請。當時正值亞馬留上任,故將審批權收歸總督,在這種情況下,該報胎死腹中。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 36.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5月23日,澳督歐美德派人在灣仔前搭蓋棚寮地方,將附近地段修平,擬建造屋宇,撥派巡捕來灣仔駐守。兩廣總督瑞麟照會澳督歐美德,請飭將灣仔地方所搭棚寮撤去。稱此地系北山楊姓稅地,又為中國水師營汛,且與澳門貿易處所相隔一海,並不毗連。而西洋人在該處搭蓋棚寮,建造房屋,必致楊姓子弟雇人焚毀,且恐無知愚民別滋事端。並飭令香山地方妥為彈壓辦理。[1]歐美德覆文稱:“灣仔地方前經有西洋人建造屋宇,並無例禁,此現且勿論。惟今棚寮之搭,原因該處地方常有賊匪行劫,屢經該處人請我西洋兵到彼救護,且楊姓人亦經屢次捉獲賊匪,送來澳門監禁。又或遇火燭之患,該處人也常請西洋人助救,我兵船及澳門即撥水車過去救熄,人命得以保全,物產賴以不失。前任大臣蘇沙見火災系常有之事,因設有水車在該處地方,以便救應。然水車必須棚寮安停,否則恐遭風雨毀爛,又恐被賊匪搶竊。本大臣方欲改易棚寮為屋宇,以圖堅固,並撥兵丁三名在彼看守,此為急難恤災救人救物起見。”[2] [1]《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兩廣總督瑞麟為請飭將灣仔地方所搭棚寮撤去事致葡國駐澳大臣喏哪略照會》,第35頁。 [2]《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葡國駐澳總督喏哪略為灣仔棚寮系為急難恤災救人救物起見事覆兩廣總督瑞麟照會》,第36頁。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5月23日,澳督歐美德派人在灣仔前搭蓋棚寮地方,將附近地段修平,擬建造屋宇,撥派巡捕來灣仔駐守。兩廣總督瑞麟照會澳督歐美德,請飭將灣仔地方所搭棚寮撤去。稱此地系北山楊姓稅地,又為中國水師營汛,且與澳門貿易處所相隔一海,並不毗連。而西洋人在該處搭蓋棚寮,建造房屋,必致楊姓子弟雇人焚毀,且恐無知愚民別滋事端。並飭令香山地方妥為彈壓辦理。歐美德覆文稱:“灣仔地方前經有西洋人建造屋宇,並無例禁,此現且勿論。惟今棚寮之搭,原因該處地方常有賊匪行劫,屢經該處人請我西洋兵到彼救護,且楊姓人亦經屢次捉獲賊匪,送來澳門監禁。又或遇火燭之患,該處人也常請西洋人助救,我兵船及澳門即撥水車過去救熄,人命得以保全,物產賴以不失。前任大臣蘇沙見火災系常有之事,因設有水車在該處地方,以便救應。然水車必須棚寮安停,否則恐遭風雨毀爛,又恐被賊匪搶竊。本大臣方欲改易棚寮為屋宇,以圖堅固,並撥兵丁三名在彼看守,此為急難恤災救人救物起見。”《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兩廣總督瑞麟為請飭將灣仔地方所搭棚寮撤去事致葡國駐澳大臣喏哪略照會》,第35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葡國駐澳總督喏哪略為灣仔棚寮系為急難恤災救人救物起見事覆兩廣總督瑞麟照會》,第36頁。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5月23日,澳門出現抗戰以來第三次糧食恐慌期,因日軍封鎖澳門,再次出現食米短缺,導致米價暴漲,本月20日時,每擔米漲至280元。熱心人士甘志遠、黃森、黃球、黃祥等人組成“平抑米價委員會”。在有關平抑米價的會議上,該會委員當著經濟局局長羅保、貿易局司理梁基浩的面,指責政府將食米定價過高。由於該會對澳門米價的干預,導致24日澳門米價急跌,每擔米價一日間竟跌至60. 70元。陳錫豪稱:1945年5月澳門的糧食危機,一方面米價上升到市民無力購買的地步,另方面是米商大量囤積不售,加上日軍封鎖澳門謠言,情況已到人人自危境地,米價上漲到每擔280元,政府曾委託9家米店出售公米,以每元10兩出售,則有人以每元9兩收購而以每元7兩出售,令糧價高漲,政府一直拿不出有效措施打擊。至5月底由當時經濟局長羅保等人出面召集米商,要求平抑米價,指令平抑米價委員會強力對付奸商,並由政府強制清點存米,調查發現全澳米商有存米達57000斤,存谷更達694000餘斤,在輿論指責下,米價開始下跌,並一日三跌。可見,米糧實是人為操縱。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5月23日,澳門出現抗戰以來第三次糧食恐慌期,因日軍封鎖澳門,再次出現食米短缺,導致米價暴漲,本月20日時,每擔米漲至280元。熱心人士甘志遠、黃森、黃球、黃祥等人組成“平抑米價委員會”。在有關平抑米價的會議上,該會委員當著經濟局局長羅保、貿易局司理梁基浩的面,指責政府將食米定價過高。由於該會對澳門米價的干預,導致24日澳門米價急跌,每擔米價一日間竟跌至60. 70元。陳錫豪稱:1945年5月澳門的糧食危機,一方面米價上升到市民無力購買的地步,另方面是米商大量囤積不售,加上日軍封鎖澳門謠言,情況已到人人自危境地,米價上漲到每擔280元,政府曾委託9家米店出售公米,以每元10兩出售,則有人以每元9兩收購而以每元7兩出售,令糧價高漲,政府一直拿不出有效措施打擊。至5月底由當時經濟局長羅保等人出面召集米商,要求平抑米價,指令平抑米價委員會強力對付奸商,並由政府強制清點存米,調查發現全澳米商有存米達57000斤,存谷更達694000餘斤,在輿論指責下,米價開始下跌,並一日三跌。可見,米糧實是人為操縱。黃球為中山縣護沙大隊長,後被黃公傑暗殺;黃祥為偽中山縣聯防隊大隊長,在河邊新街有屋4棟。梁基浩,原為香港商人,香港淪陷後來澳門,依靠澳門經濟局局長羅保,創辦澳門政府貿易局,出任司理。又與日陸軍部聯絡,協助日陸軍開設的聯昌公司代購鎢砂和軍用原料,獲利甚豐。日本投降後,被中國政府定為“漢奸”。參見1946年12月31日廣東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張啟鴻代電,轉引自陳錫豪:《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60頁。《華僑報》1945年5月23日及5月24日。《華僑報》1945年5月20日及5月22日;陳錫豪:《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53-54頁,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