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服務條款經已更新,請點擊查閱更新後之內容,繼續使用即表示同意。如有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更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更多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22

嘉靖元年(1522年1月28日─1523年1月16日)8月19日,夜晚停泊在港口外面的杜阿爾特•科埃略因躲避中國艦隊的監視,迷失了方向。末兒丁•多•滅兒司令遂率領別都盧及狄奧戈•梅洛的船隻去與杜阿爾特•科埃略會合。會合後,葡船行至新會茜草灣,準備登岸,遭到備倭指揮柯榮及百戶王應恩所率明軍的攻擊,葡船撤退至稍州,恰遇汪鋐組織的龐大艦隊。明軍數十倍於葡軍,共有大小帆船97艘,將葡船緊緊包圍,中葡之戰即在稍州爆發。8月20日,清晨,明軍開始向葡船進攻,汪鋐命“善泅者”潛水鑿沉別都盧的大帆船,別者盧死於炮火之中,汪鋐又放火焚燒狄奧戈•梅洛的船。明軍火銃將狄奧戈•梅洛擊中,300名華人登上狄奧戈•梅洛的船,並將船上搶劫一空。胡璉聽到明軍已繳獲葡船兩艘,遂率軍參戰。末兒丁•多•滅兒船長見眾寡懸殊,明軍實力太強,於是下令撤退。末兒丁•多•滅兒船長與其弟華士古•高丁紐各駕一艘船逃出外洋。是役也,葡船被擊毀一艘,“生擒別都盧、疏世利(Bartoloméu Soares)等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級,俘掠男女十人,獲其二舟”。這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海外擴張過程中第一次遭到的軍事重挫,亦是中國與葡萄牙的第一次軍事衝突,亦可謂近世中國人與歐洲人發生戰爭之始。

1522

嘉靖元年(1522年1月28日─1523年1月16日)8月19日,夜晚停泊在港口外面的杜阿爾特•科埃略因躲避中國艦隊的監視,迷失了方向。末兒丁•多•滅兒司令遂率領別都盧及狄奧戈•梅洛的船隻去與杜阿爾特•科埃略會合。會合後,葡船行至新會茜草灣,準備登岸,遭到備倭指揮柯榮及百戶王應恩所率明軍的攻擊,葡船撤退至稍州,恰遇汪鋐組織的龐大艦隊。明軍數十倍於葡軍,共有大小帆船97艘,將葡船緊緊包圍,中葡之戰即在稍州爆發。8月20日,清晨,明軍開始向葡船進攻,汪鋐命“善泅者”潛水鑿沉別都盧的大帆船,別者盧死於炮火之中,汪鋐又放火焚燒狄奧戈•梅洛的船。明軍火銃將狄奧戈•梅洛擊中,300名華人登上狄奧戈•梅洛的船,並將船上搶劫一空。胡璉聽到明軍已繳獲葡船兩艘,遂率軍參戰。末兒丁•多•滅兒船長見眾寡懸殊,明軍實力太強,於是下令撤退。末兒丁•多•滅兒船長與其弟華士古•高丁紐各駕一艘船逃出外洋。是役也,葡船被擊毀一艘,“生擒別都盧、疏世利(Bartoloméu Soares)等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級,俘掠男女十人,獲其二舟”。這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海外擴張過程中第一次遭到的軍事重挫,亦是中國與葡萄牙的第一次軍事衝突,亦可謂近世中國人與歐洲人發生戰爭之始。關於茜草灣之地,學界爭議亦大。黃文寬《澳門史鉤沉》第204頁稱新會茜草灣實即台山之甫草灣;林天蔚、蕭國健《16世紀葡萄牙人在香港事蹟考》(《香港前代史論集》,第162──169頁)認為茜草灣在香港大嶼山境內;趙立人《葡萄牙人在廣東沿海早期活動地點》(《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2期)及《Tamão與西草灣》(《學術研究》1996年第3期)認為新會茜草灣應為劉堯誨的《蒼梧總督軍門志》及郭棐的《粵大記》中在澳門水域的茜草灣(澳),即香山茜草灣(澳)。盧坤《廣東海防匯覽》卷1第19頁有“筲州”,阮元《(道光)廣東通志》卷2第2409頁有“筲州”,王崇熙《(嘉慶)新安縣志》卷首輿圖中有“哨州”,林天蔚考證其地在今香港境內之“沙州”(見《香港前代史論集》,第162─169頁)。嘉靖元年(1522)的中葡之戰主戰場不在茜草灣,而在稍州。韓國文集《江漢集》卷4《上政府論佛郎機狀》亦稱:“指揮使柯榮破佛郎機於稍州。”可見,明軍殲滅葡人主力之戰是在稍州,而不是茜草灣。關於疏世利,張天澤《中葡早期通商史》第78頁認為別都盧指揮的1艘船名Syseeiro; 伯希和《明史上的火者及寫亦虎仙》(載《通報》第39期,第100頁注29)認為是Alvaro Fuzeiro中的Fuzeiro,Bartholameu Soarez中的Soarez或Pero Soares中的Soares;金國平則認為是Bartholameu Soarez中的Soarez(金國平:《西力東漸—─中葡早期接觸追昔》,第14─15頁)。《末兒丁•甫思•多•滅兒致函國王匯報中國之行情況》,葡萄牙國家檔案館,編年檔1──30-40;《明世宗實錄》卷24,嘉靖二年三月壬戌;張廷玉:《明史》卷325《佛郎機傳》;嚴從簡:《殊域周諮錄》卷9《佛郎機》。

1583

萬曆十一年(1583年1月24日─1584年2月11日)8月19日,賈尼勞主教去世。他雖然是第一位實際管理澳門教區的主教,但從未名正言順地獲取這一職位。雖然根據教宗敕書,他可以在中國、日本以及尚未任命固定主教的其他所有場所保有執行一切主教權力和承擔相應義務,但由於缺乏正式的法律程式,他的地位始終只是“擁有委任權力、由聖廳任命的管理者”。但憑他對澳門地區的建設及教會的貢獻,仍可認定他是一位偉大的主教。死後葬於聖保祿教堂的聖堂內。

1583

萬曆十一年(1583年1月24日─1584年2月11日)8月19日,賈尼勞主教去世。他雖然是第一位實際管理澳門教區的主教,但從未名正言順地獲取這一職位。雖然根據教宗敕書,他可以在中國、日本以及尚未任命固定主教的其他所有場所保有執行一切主教權力和承擔相應義務,但由於缺乏正式的法律程式,他的地位始終只是“擁有委任權力、由聖廳任命的管理者”。但憑他對澳門地區的建設及教會的貢獻,仍可認定他是一位偉大的主教。死後葬於聖保祿教堂的聖堂內。戚印平:《遠東耶穌會史研究》,第485—487頁。

1583

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澳門議事會(Senado)成立。議事會創建城市保安衛隊,並將鎮改為市。利瑪竇和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在肇慶市定居,開始在中國內地傳教的第一步。8月19日卡內羅主教在澳門逝世。

1668

康熙七年(1668年2月12日-1669年1月31日)5月14日,鄭瑪諾、菲利浦•菲埃斯基、齊又思、基塞佩•坎多內、曼努埃爾•費雷拉(Manuel Ferreira)、范方濟和馬依寧(Jean de Maynin)等7位耶穌會神父乘坐“西望洋聖母(Nossa Senhora da Penha de França)”號船離開果阿,於8月19日抵達澳門。

1668

康熙七年(1668年2月12日-1669年1月31日)5月14日,鄭瑪諾、菲利浦•菲埃斯基、齊又思、基塞佩•坎多內、曼努埃爾•費雷拉(Manuel Ferreira)、范方濟和馬依寧(Jean de Maynin)等7位耶穌會神父乘坐“西望洋聖母(Nossa Senhora da Penha de França)”號船離開果阿,於8月19日抵達澳門。 文德泉:《第一個中國耶穌會神父》,載《文化雜誌》第10期,1992年。

1668

康熙七年(1668年2月12日-1669年1月31日)8月19日,最早留學歐洲的澳門人、第一位華人耶穌會士鄭瑪諾神父回到澳門。鄭瑪諾,字惟信,1633年出生於澳門,父母均為華人,父親亦為天主教徒,教名為安東尼奧•德•西克拉(António de Sequeira),1645年,羅歷山神父攜其從陸路赴羅馬。1651年10月17日進入羅馬聖安德勒耶穌會初修院學習,兩年後又入羅馬公學,修讀辭學、哲學、物理學、自然神學及形而上學等課程。1657年至1660年,在羅馬公學教授拉丁語、希臘語及文學。後又在意大利波倫亞耶穌會公學和葡萄牙科英布拉耶穌會公學學習。1667年結束了3年神學課程,並晉升司鐸。鄭瑪諾回到澳門後,即入聖保祿學院學習中文。當時聖保祿學院開有中文和安南語,安南語課程有8位神父在學習,中文則有6位。

1668

康熙七年(1668年2月12日-1669年1月31日)8月19日,最早留學歐洲的澳門人、第一位華人耶穌會士鄭瑪諾神父回到澳門。鄭瑪諾,字惟信,1633年出生於澳門,父母均為華人,父親亦為天主教徒,教名為安東尼奧•德•西克拉(António de Sequeira),1645年,羅歷山神父攜其從陸路赴羅馬。1651年10月17日進入羅馬聖安德勒耶穌會初修院學習,兩年後又入羅馬公學,修讀辭學、哲學、物理學、自然神學及形而上學等課程。1657年至1660年,在羅馬公學教授拉丁語、希臘語及文學。後又在意大利波倫亞耶穌會公學和葡萄牙科英布拉耶穌會公學學習。1667年結束了3年神學課程,並晉升為司鐸。鄭瑪諾回到澳門後,即入聖保祿學院學習中文。當時聖保祿學院開有中文和安南語課程,安南語課程有8位神父在學習,中文則有6位。 李向玉:《漢學家的搖籃: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第129頁。 文德泉:《第一個中國耶穌會神父》,載《文化雜誌》第10期,1992年。

1702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1月28日-1703年2月15日)8月19日,由於帝汶局勢惡化,澳門接到救助帝汶的命令,為此澳門租用王家商船“福音”號赴帝汶,澳門總督施基拿也派出自己的船“聖保祿”號參加救助行動,任命路易斯•布里托為船長,並配備士兵及安排物資。兩艘船於1703年2月抵達利福(Liphão)。

1702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1月28日-1703年2月15日)8月19日,由於帝汶局勢惡化,澳門接到救助帝汶的命令,為此澳門租用王家商船“福音”號赴帝汶,澳門總督施基拿也派出自己的船“聖保祿”號參加救助行動,任命路易斯•布里托為船長,並配備士兵及安排物資。兩艘船於1703年2月抵達利福(Liphão)。Arquivos de Macau,3a série,Vol.2,p.59;施莉蘿:《佩羅.瓦斯.德.西凱拉:中國南海著名的商人和船主》,載《文化雜誌》第65期,2008年。

1716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月24日-1717年2月10日)8月19日,三個女孩希望進入聖家辣修道院,澳門議事會選中法官馬爾丁略·阿拉貢(Martinho Ferreira de Aragão)的女兒。

1716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月24日-1717年2月10日)8月19日,三個女孩希望進入聖家辣修道院,澳門議事會選中法官馬爾丁略.阿拉貢(Martinho Ferreira de Aragão)的女兒。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162.

1722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2月16日-1723年2月4日)8月19日,澳督文彌壬結束了他的三年任期。維拉一弗洛爾伯爵(Conde Vila-Flor)的孫子、複國戰爭的英雄之一文奴爾就任澳門總督。

1722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2月16日-1723年2月4日)8月19日,澳督文彌壬結束了他的三年任期。由維拉弗洛爾伯爵(Conde Vila-Flor)的孫子、復國戰爭的英雄之一文奴爾就任澳門總督。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05—106頁;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111頁。

1732

雍正十年(1732年1月27日-1733年2月13日)8月19日,法國遣使會士畢天祥神父在澳門方濟各會修道院病逝。畢天祥,意大利人,1663年生,1689年加入遣使會。1697年受教廷傳信部派遣與穆天尺一起來華。1705年,任鐸羅宗主教的翻譯出使北京。1706年11月,在南京被清政府拘捕,1710年送至廣州拘禁,在獄中關押19年。雍正即位,教宗本篤十三世致信祝賀新帝登基時,並請求雍正釋放關在廣州監獄中的畢神父及巴黎外方傳教會的計有綱神父。不久,獲釋,住廣州傳信部賬房處。1732年,廣州驅逐傳教士,畢神父又被趕到澳門。由於畢神父被常年關押,身患重病,到澳門五日後即去世,葬於聖多明我堂。

1732

雍正十年(1732年1月27日-1733年2月13日)8月19日,法國遣使會士畢天祥神父在澳門方濟各會修道院病逝。畢天祥,意大利人,1663年生,1689年加入遣使會。1697年受教廷傳信部派遣與穆天尺一起來華。1705年,任鐸羅宗主教的翻譯出使北京。1706年11月,在南京被清政府拘捕,1710年送至廣州拘禁,在獄中關押19年。雍正即位,教宗本篤十三世致信祝賀新帝登基時,並請求雍正釋放關在廣州監獄中的畢神父及巴黎外方傳教會的計有綱神父。不久,獲釋,住廣州傳信部賬房處。1732年,廣州驅逐傳教士,畢神父又被趕到澳門。由於畢神父被常年關押,身患重病,到澳門五日後即去世,葬於聖多明我堂。 樊國陰:《遣使會在華傳教史》,第81—89頁;方立中:《1697—1935年在華遣使會士列傳》,第549頁。

1767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月30日─1768年2月17日)8月19日,貴族騎士沙丹耶(Diogo Fernandes Salema e Saldanha)就任澳門總督。

1767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月30日─1768年2月17日)8月19日,貴族騎士沙丹耶(Diogo Fernandes Salema e Saldanha)就任澳門總督。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36.

1807

嘉慶十二年(1807年2月7日─1808年1月27日)8月19日,嘉慶帝批准管理西洋堂事務大臣奏議,命令蘇振生神父在澳門接辦北堂鄉信土物事務。

1807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2月7日─1808年1月27日)8月19日,嘉慶帝批准管理西洋堂事務大臣奏議,命令蘇振生神父在澳門接辦北堂鄉信土物事務。《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下冊《香山知縣彭昭麟為飭令蘇振生在澳接辦北堂事務下理事官諭》,第568頁。

1810

嘉慶十五年(1810年2月4日─1811年1月24日)8月19日,嘉慶皇帝準九門提督咨欽差管理西洋事務官奏條:查於嘉慶十年(1805)閏六月,本閣布堂具奏:嗣後西洋人在京准在堂推演算法,不許與旗人交接往來,以杜傳教之弊。現在欽天監通曉演算法者並不乏人,是該國夷人自可毋庸再行來京,所有前來之人蘇振生、馬秉乾二人,仍該回國,未便複令夷人公載道等來京,即便轉飭西洋人眉額帶曆等,將該夷人公載道等即速飭令回國,並飭令該國主,嗣後毋庸遣人來京。

1810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2月4日─1811年1月24日)8月19日,嘉慶皇帝準九門提督咨欽差管理西洋事務官奏條:查於嘉慶十年(1805)閏六月,本閣布堂具奏:嗣後西洋人在京准在堂推演算法,不許與旗人交接往來,以杜傳教之弊。現在欽天監通曉演算法者並不乏人,是該國夷人自可毋庸再行來京,所有前來之人蘇振生、馬秉乾二人,仍該回國,未便複令夷人公載道等來京,即便轉飭西洋人眉額帶曆等,將該夷人公載道等即速飭令回國,並飭令該國主,嗣後毋庸遣人來京。《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下冊《香山知縣彭昭麟為公載道等毋庸進京事下理事官諭》,第576—577頁;公載道,西文名不詳。

1821

1821年(清道光元年),在歐美大陸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推動下,葡萄牙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進入高潮。由公民選舉產生的葡萄牙議會制定了君主立憲的憲法,下達了取消一切封建權利和義務的命令,在葡萄牙民主運動的影響下,澳門的葡萄牙人分成了敵對的兩派:一是以土著葡萄牙人為主體,有着強烈變革要求的立憲派,其首領為巴波沙(Paulino da Silva Barbosa)少校;一是以葡萄牙貴族官員為主體,力圖維護原有特權的保守派,其首領是地方長官亞利鴉架(Miguel Arriaga)。立憲派先是開展請願活動,抗議議事局無視市民的要求,提出恢復原來的議事局政體,免除澳門對果阿、帝汶的財政補貼,任用澳門土生葡萄牙人在當地文職機構及軍隊任職等一系列請求。澳葡當局被迫於1822年2月16日召集市民在市政廳舉行忠於憲法的宣誓。但他們對民眾所要求的改革並不準備實行。在這種形勢下,立憲派與澳葡當局,特別與保守派首領矛盾越來越尖鋭,並不時採取激烈行動,使亞利鴉架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脅。1822年8月中旬,澳門民主運動爆發。市民若瑟在8月17日議事局開會時,提交了一份由83位市民聯名的抗議書。這份抗議書指控亞利鴉架慫恿中國官員干預澳門事務,以維持自己的地位。亞利鴉架自知受到市民的普遍敵視,表示願意辭職。市議員向市民們宣佈了他辭職的消息,並表示準備進行一次新的選舉。8月19日,市民們舉行選舉大會。會上,立憲派與保守派發生尖鋭的衝突。保守派頭目卡瓦爾坎蒂(Cavalcanti)宣稱,這一會議沒有確定新政體的權力。與會的市民都被激怒,當即將他從窗口扔到街頭。這時,巴波沙登台演説,指出人民希望建立的是與憲法完全符合的政體。會議最後決定,重新恢復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前的政體,授予新選出的議事局不受總督及地方長官控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總督只能掌管軍事。亞利鴉架則被剝奪一切職務。9月12日,巴波沙又創辦了澳門有史以來的第一張報紙-《蜜蜂華報》。該報宗旨鼓吹立憲派各項主張,成為新政權的喉舌。澳門資產階級立憲派領導的民主運動進入高潮。被罷免的亞利鴉架並不甘心失敗,煽動總督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發動政變。但很快被立憲派擊敗。1823年,葡印總督派“薩拉曼特拉”號巡洋艦運載一批士兵駛往澳門,旨在恢復舊政權,鎮壓澳門民主運動。由於中國政府的干涉,他們未敢輕舉妄動。9月23日凌晨,士兵在澳門偷偷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進抵市政廳前的廣場,並逮捕了立憲派領袖巴波沙。隨後,保守派組織了政府委員會,來攝理總督職權,並將亞利鴉架官復原職。接着,他們大肆鎮壓立憲派,查封《蜜蜂華報》。與此同時,葡萄牙王子米格爾(Dom Miguel)也在本國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廢除憲法,恢復其父若奧六世專制君主的權力。澳門保守派狂熱地歡呼這一場政變,他們宣誓效忠於君主專制政體,舉行了盛大的慶典和宴會。澳門民主運動遂因此而夭折。

1822

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8月中旬,澳門民主運動爆發。澳門居民阿美達·施利華(José de Almeida Carvalho e Silva)在8月17日議事會開會時,提交了一份由83位澳門葡人聯名的抗議書。眉額帶曆自知受到澳門葡人的普遍敵視,表示願意辭職。議事會議員向市民們宣布了他辭職的消息,並表示準備進行一次新的選舉。8月19日,在總督歐布基的主持下,主教沙辛、準將伽瑪·阿拉烏茹(Francisco de Gama e Araújo)、波爾圖男爵、市政委員俾利喇以及所有擁護澳門公民權的人,都被召集到議事會,投票選舉新的議事會,選舉結果如下:普通法官:維森特·貝路32票,米蘭達·利馬26票。市政議員:巴波沙89票,伊波利托84票,多明戈斯·戈麥斯62票。理事官:弗朗西斯科·施利華(漏寫票數)。候補市政議員:晏多尼·喏經35票,安東尼奧·多斯·李美雕(António dos Remédios)24票。候補理事官:德烏斯·卡斯特羅(João de Deus Castro)20票。澳門議事會舉行選舉大會上,立憲派與保守派發生尖銳的衝突。保守派頭目軍官航海學校教師奧蘭達·卡瓦爾坎特少校宣稱,這一會議沒有確定新政體的權利。與會的澳門葡人都被激怒,當即將他從窗口扔到街頭。這時,巴波沙登台演講,指出人民希望建立的是與憲法完全符合的政體。會議最後決定,重新恢複1784年前的政體,授予新選出的議事會不受總督及地方長官控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總督只能掌管軍事。眉額帶曆則被剝奪一切職務。臨時政府正式成立。新政府成立後,巴波沙一反前任們的做法,變專制整體為民主化、公開化的議事整體。他創辦報紙設立自由新聞制度,將政府成員的言行置於廣大市民的監督之下,並鼓勵民眾參政議政,就一些重要問題發表個人的意見和見解。《中國之蜂》發表評論稱:“這次革命結束了專制統治,明確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並在大眾歡呼聲中成立了臨時政府。這個政府成立的時間雖不長,卻已表明,它是符合全體澳門居民意願的,是愛國的,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公眾對舊政府缺乏信任,而政府卻一無所知,並且極力美化自己,這就是人民為什麼采取如此不尋常的行動的原因,我們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通過這一事件充分體現出來。那一天(指8月19日),澳門人民的鬥爭將永載史冊,我們為之謳歌不已。”

1822

清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8月中旬,澳門民主運動爆發。澳門居民阿美達·施利華(José de Almeida Carvalho e Silva)在8月17日議事會開會時,提交了一份由83位澳門葡人聯名的抗議書。眉額帶曆自知受到澳門葡人的普遍敵視,表示願意辭職。議事會議員向市民們宣布了他辭職的消息,並表示準備進行一次新的選舉。8月19日,在總督歐布基的主持下,主教沙辛、準將伽瑪·阿拉烏茹(Francisco de Gama e Araújo)、波爾圖男爵、市政委員俾利喇以及所有擁護澳門公民權的人,都被召集到議事會,投票選舉新的議事會,選舉結果如下:普通法官:維森特·貝路32票,米蘭達·利馬26票。市政議員:巴波沙89票,伊波利托84票,多明戈斯·戈麥斯62票。理事官:弗朗西斯科·施利華(漏寫票數)。候補市政議員:晏多尼·喏經35票,安東尼奧·多斯·李美雕(António dos Remédios)24票。候補理事官:德烏斯·卡斯特羅(João de Deus Castro)20票。澳門議事會舉行選舉大會上,立憲派與保守派發生尖銳的衝突。保守派頭目軍官航海學校教師奧蘭達·卡瓦爾坎特少校宣稱,這一會議沒有確定新政體的權利。與會的澳門葡人都被激怒,當即將他從窗口扔到街頭。這時,巴波沙登台演講,指出人民希望建立的是與憲法完全符合的政體。會議最後決定,重新恢複1784年前的政體,授予新選出的議事會不受總督及地方長官控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總督只能掌管軍事。眉額帶曆則被剝奪一切職務。臨時政府正式成立。新政府成立後,巴波沙一反前任們的做法,變專制整體為民主化、公開化的議事整體。他創辦報紙設立自由新聞制度,將政府成員的言行置於廣大市民的監督之下,並鼓勵民眾參政議政,就一些重要問題發表個人的意見和見解。《中國之蜂》發表評論稱:“這次革命結束了專制統治,明確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並在大眾歡呼聲中成立了臨時政府。這個政府成立的時間雖不長,卻已表明,它是符合全體澳門居民意願的,是愛國的,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公眾對舊政府缺乏信任,而政府卻一無所知,並且極力美化自己,這就是人民為什麼采取如此不尋常的行動的原因,我們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通過這一事件充分體現出來。那一天(指8月19日),澳門人民的鬥爭將永載史冊,我們為之謳歌不已。”阿美達,1784年生於葡萄牙,後作為海軍醫生來到澳門。阿美達不僅是名醫生,亦頗具經商能力,在澳門保險行擁有股份,並在新加坡開埠時,購買了當地大片土地,成為新加坡大物業主,1850年逝世於新加坡;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es,Vo1.1,p.111;EIC,G/12/207,Canton Consultations,22 August 1822.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176頁,《中國之蜂》刊布1822年8月17日會議記錄為88人。A Abelha da China, No.15,轉自程曼麗:《蜜蜂華報研究》,第107—108頁。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176—177頁。A Abelha da China, No.11, No.14, No.15, 轉自程曼麗:《蜜蜂華報研究》,第53—55頁。A Abelha da China, No.1,轉自程曼麗:《蜜蜂華報研究》,第45頁。

1822

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8月19日,聖若瑟神學院教師米蘭達·利馬與維森特·貝路(Paulo Vicente Bello)兩位立憲派人士被選為議事會普通法官。

1822

清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8月19日,聖若瑟神學院教師米蘭達·利馬與維森特·貝路(Paulo Vicente Bello)兩位立憲派人士被選為議事會普通法官。Manuel Teixeira,A Educação em Macau,p.7.

1840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2月3日─1841年1月22日)8月19日,關閘之戰爆發。英人因嘗試通過席爾維拉·邊度交涉並未使維森特·士擔頓得到獲釋,且對清軍在澳門增兵,增強對澳門的控制產生疑慮,悍然決定先發制人。這天正午,以“德魯壹”號為首的6艘英軍艦船逼近蓮花莖,向關閘和蓮峰廟附近的炮台猛烈開炮。面對英軍的進攻,中國駐軍一齊出動。易中孚率同署澳門同知蔣立昂、香山縣丞湯聘三由南而北,多隆武、波啟善由北向南,遊擊阮世貴等在中間往來接應。升任香山協副將惠昌耀率領師船,駛至青洲海面,隔著蓮花莖與英艦接仗。清軍“回炮多不能及”,經過約一小時的戰鬥,關閘的界牆及附近的炮台被擊毀,“兵勇率先走避”,大都通過關閘門逃往前山。接著,380名英印士兵登陸蓮花莖,佔領關閘,並升起了英國國旗。位於蓮峰廟附近的一個炮台仍頑強發炮抵抗,先前火力不及的清軍戰艦也向其開火,但不久即被英印士兵打敗。隨後,英軍搬走駕設在關閘等處的20餘門大炮,並釘封了其餘大炮的火門,放火燒毀中國軍隊的棚房,推平了關閘的城牆,才趁潮登船,撤離關閘地區。此戰僅從“窩拉疑”號和“海阿新”號上發射的炮彈不會少於600顆。清兵陣亡者6人,壯勇亦傷斃3人,受傷兵30餘名,其帶兵營員內,參將波啟善與水師守備陳宏光頭面受傷。而據《中國叢報》稱有100人或更多人戰死。英國人只有4人受傷。關閘之戰後,英軍還揚言進攻前山。若前山一失,則英軍可長驅直入。因而易中孚、惠昌耀等皆退至前山守衛。這樣,自澳門開埠以來,中國政府第一次失去對澳門地區的軍事控制權。當時的一位美國人記載:除了喬裝改扮的外,沒有一個中國士兵,現在還在澳門。澳門安全多了,他們甚至可以在關閘附近騎馬。關閘之戰中,澳門政府公然實行“兩邊不理”的中立政策,標誌著林則徐用葡抗英、以夷制夷策略的失敗。同時,關閘之戰讓葡萄牙人目睹了清軍的虛驕和不堪一擊,清政府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本質逐漸暴露,使粵東政府失去了對澳門的控馭和威懾能力。其後,在中英衝突加劇時,最終實際上使澳門成為英軍對華戰爭中重要的後勤基地。Chinese Repository, Vol.9, No.4, pp.238—239;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2冊《兩廣總督革職留任祁𡎴奏覆遵旨查明波啟善在關閘與夷人接仗受傷各情形折》,第493—495頁。Peter Ward Fay, The Opium War, p.248.《林則徐全集》第7冊《致怡良》,第229—232頁。

1840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8月19日,英軍對澳門地區的中國駐軍發動進攻,他們進攻的目標是控制葡萄牙出入的關閘。中午,英軍3艘軍艦和運輸船逼近蓮花莖,向關閘和關閘附近的炮台猛烈開火。守衛關閘內外的軍隊除有近幾個月內進駐的1300人外,還有臨時趕來增援的督標參將波啟善、署肇慶協副將多隆武、署撫標守備程步韓等率領的兩標官兵及升任南澳鎮總兵暫留香山協的惠昌耀指揮的水師,水陸官兵共達2000人左右。面對英軍的攻擊,中國駐軍一齊出動。新授廣東高廉道台暫駐澳門的易中孚率兵從澳門一帶北進,多隆武、波啟善等率兵自北山一帶南進。惠昌耀的水師駛抵青洲海面,隔着蓮花莖向英船開炮。雙方展開激戰,葡萄牙人按兵不動,以示中立。由於英軍在武器技術方面明顯佔有優勢,經過約1小時戰鬥,英軍擊毀關閘的界牆及附近的炮台,擊敗中國軍隊,參將波啟善、守備陳宏光等負傷。接着,300名英印士兵登上蓮花莖,佔領關閘,並升起了英國國旗,還用關閘上的大炮轟擊望廈等處的中國官兵。最後,他們搬走架設在關閘等處的20餘門大炮,堵塞其餘大炮的火門,放火燒毀中國軍隊的棚房,才登船撤離。關閘之役以中國軍隊的失敗而告終。

1853

咸豐三年(1853年2月8日─1854年1月28日)8月19日,葡萄牙海外委員會上書葡萄牙女王對有關葡萄牙對華政策發表建議稱:必須配備若干戰鬥人員與軍需品及一些海軍力量到澳門,以防禦中國國內形勢的變化而給澳門帶來的種種不測。

1853

咸豐三年(1853年2月8日─1854年1月28日)8月19日,葡萄牙海外委員會上書葡萄牙女王對有關葡萄牙對華政策發表建議稱:必須配備若干戰鬥人員與軍需品及一些海軍力量到澳門,以防禦中國國內形勢的變化而給澳門帶來的種種不測。薩安東:《新發現的阿爾梅達‧加雷特與中國問題文件》,載《文化雜誌》第34期,1998年。

1895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8月19日,澳門政府購買疊石地方,另行改建。所擬改建處所,系在西洋墳墓之前,左至疊石右街,右至二龍喉馬路(Estrada da Flora)。

1895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8月19日,澳門政府購買疊石地方,另行改建。所擬改建處所,系在西洋墳墓之前,左至疊石右街,右至二龍喉馬路(Estrada da Flora)。《澳門政府憲報》1895年8月24日第34號。

1898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月22日─1899年2月9日)8月19日,澳門著名華商柯六稟請加入葡萄牙國籍。柯六,原名柯翼,其父名柯起(即為創建鏡湖醫院之柯秉樟)。1856年生於澳門,後曾與盧九、盧光裕2合作開設恒和公司,承充包售澳門彩票。成為澳門巨富,亦為澳門大物業主。1899年5月政府憲報公佈,其在火船頭街、蓬萊新街、夜呣巷及快艇頭街“可作鋪店”的物業即達13處。1909年與1910年度,柯六為澳門納公鈔最多的人之一。柯六約在1914年之前去世。其子有柯天泰、柯天鵬(柯八)等。

1898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月22日─1899年2月9日)8月19日,澳門著名華商柯六稟請加入葡萄牙國籍。柯六,原名柯翼,其父名柯起(即為創建鏡湖醫院之柯秉樟)。1856年生於澳門,後曾與盧九、盧光裕2合作開設恒和公司,承充包售澳門彩票。成為澳門巨富,亦為澳門大物業主。1899年5月政府憲報公佈,其在火船頭街、蓬萊新街、夜呣巷及快艇頭街“可作鋪店”的物業即達13處。1909年與1910年度,柯六為澳門納公鈔最多的人之一。柯六約在1914年之前去世。其子有柯天泰、柯天鵬(柯八)等。《澳門政府憲報》1898年8月20日第34號,1899年5月20日第20號,1904年10月2日第41號,1909年1月2日第1號,1909年10月16日第42號,1910年6月25日第26號。

1908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8月16-23日,澳門在美少校操場舉行賣物助賑會,以救濟西江災民。署理總督沙‧方濟各在其副官陪同下主持開幕式,慈幼會學校學生樂隊演奏葡萄牙國歌,由常澤基(Chan Che Ki)致開幕詞。意演中有一台粵劇,記者及富家子弟破天荒第一次在澳門演出話劇。8月19日,新總督羅沙達於就職後的第二個晚上攜帶妻女蒞臨意演。由主席陳席儒等迎入會場,環遊一遍,捐款數金而返。意演中有“小電影”助興。僅此一項收入達5000澳門元。會場人眾,時有意外之虞。紅十字會之西醫廖德山及男看護員黎池,與女醫員羅繡雲、林直恩、余美德,看護婦梁科儀,均入場當意務。是會通計集款,為數甚巨。此項應存為水災善後之用,惟是商辦,善後事宜不可不預定規則,以期協力同心,共收善果。澳門紳商二十五日在鏡湖醫院開會,宣佈進支數目,並決定成立“澳門賣物助賑水災會辦理善後所”,以期合理利用善款。此次賣物並捐助之款約得5萬元。

1908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8月16-23日,澳門在美少校操場舉行賣物助賑會,以救濟西江災民。署理總督沙‧方濟各在其副官陪同下主持開幕式,慈幼會學校學生樂隊演奏葡萄牙國歌,由常澤基(Chan Che Ki)致開幕詞。意演中有一台粵劇,記者及富家子弟破天荒第一次在澳門演出話劇。8月19日,新總督羅沙達於就職後的第二個晚上攜帶妻女蒞臨意演。由主席陳席儒等迎入會場,環遊一遍,捐款數金而返。意演中有“小電影”助興。僅此一項收入達5000澳門元。會場人眾,時有意外之虞。紅十字會之西醫廖德山及男看護員黎池,與女醫員羅繡雲、林直恩、余美德,看護婦梁科儀,均入場當意務。是會通計集款,為數甚巨。此項應存為水災善後之用,惟是商辦,善後事宜不可不預定規則,以期協力同心,共收善果。澳門紳商二十五日在鏡湖醫院開會,宣佈進支數目,並決定成立“澳門賣物助賑水災會辦理善後所”,以期合理利用善款。此次賣物並捐助之款約得5萬元。《華字日報》1908年8月21日《澳門賣物助賑會展開》、《紅十字會意舉》,1908年10月1日《澳門賑災會善後所規則》。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30—31頁。莫世祥、虞和平、陳奕平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1887—1946》,“光緒三十四年拱北口岸華洋貿易情形論略”,第256頁。

1911

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8月19日,澳門政府向廣東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否認大、小橫琴為中國領土,逼迫廣東政府撤退島上的駐軍。

1911

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8月19日,澳門政府頒佈第177號訓令,為加強路環的防禦,決定在路環島成立兩個防禦小分隊。一設於路環鎮內,另外一設於黑沙。兩分隊總屬於氹仔及路環統領部。

1911

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8月19日,澳門政府頒佈第177號訓令,為加強路環的防禦,決定在路環島成立兩個防禦小分隊。一設於路環鎮內,另外一設於黑沙。兩分隊總屬於氹仔及路環統領部。《澳門政府憲報》1911年8月19日第33號。

1911

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8月19日,澳門政府向廣東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否認大、小橫琴為中國領土,逼迫廣東政府撤退島上的駐軍。《澳門政府憲報》1911年8月19日第33號。

1916

民國五年(1916年1月1日─1916年12月31日)8月19日,澳門政府向外宣佈,澳門自本月1日至16日,共死亡196人,其中僅有15人死於虎列刺疫症。

1916

民國五年(1916年1月1日─1916年12月31日)8月19日,澳門政府向外宣佈,澳門自本月1日至16日,共死亡196人,其中僅有15人死於虎列刺疫症。《申報》1916年8月20日。

1927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1927年12月31日) 8月19日,《祖國周報》第632號報導:“爲了挽救保存分散在許多團體的澳門歷史文學財富,市政廳同意提供幾個廳堂作博物院和圖書館。”

1927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1927年12月31日) 8月19日,《祖國周報》第632號報導:“爲了挽救保存分散在許多團體的澳門歷史文學財富,市政廳同意提供幾個廳堂作博物院和圖書館。”

1941

民國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8月19日,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梁彥明致函教育部,請求撤銷僑教總會澳門分會的籌備工作,不可於同一地區設立兩個性質相同的機關,以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此前,僑教總會曾有意邀請中德等九校籌設澳門分會。

1941

民國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8月19日,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梁彥明致函教育部,請求撤銷僑教總會澳門分會的籌備工作,不可於同一地區設立兩個性質相同的機關,以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此前,僑教總會曾有意邀請中德等九校籌設澳門分會。《教育部關於澳門中華教育會呈設澳門分會案》,澳門歷史檔案館藏縮微膠捲:全宗號35J—182/案卷號5/盤號13453/影像號398—403。

1943

民國三十二年 (1943年1月1日-1943年12月31日)8月19日,此前澳門市行政局有關憑證購買糧食及限量購買糧食之佈告等項規定取消,自即日起,在澳門市內米谷可自由運輸,且無需領取許可證。

1943

民國三十二年 (1943年1月1日-1943年12月31日)8月19日,此前澳門市行政局有關憑證購買糧食及限量購買糧食之佈告等項規定取消,自即日起,在澳門市內米谷可自由運輸,且無需領取許可證。《澳門政府憲報》1943年第18號,第451頁。

1943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8月19日,清晨,日本人襲擊並奪取了停泊在澳門的澳門-香港間渡輪“西安號”。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 )8月19日,在澳日軍及偽軍被解散,隨之乘“西安”輪離去。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 )8月19日,在澳日軍及偽軍被解散,隨之乘“西安”輪離去。萊昂內爾‧巴洛斯:《戰爭中的東方回憶:澳門》,第117頁。

1950

1950年8月19日,澳門中華總商會代表歡迎港澳工商界東北觀光團香港團員,並於會址前留影。

2002

2002年8月19日,行政長官批示設立“澳門駐世界貿易組織經濟貿易辦事處籌設委員會”,推動及統籌在日內瓦成立辦事處的籌組工作。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