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更多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613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2月19日─1614年2月8日)4月21日,巡按廣東監察御史王以寧上《條陳海防疏》稱澳門葡人: 初藉口防番,買倭以為爪牙;今且貪倭之利,潛與之通,又陰為嚮導矣。獨計澳中收買倭奴、番鬼不止五六千人,而且甘為倭之居庭,脫有不逞夷必折而入倭,又乘對馬島之便,蹂躪朝鮮,前車可鑒。粵地濱海,土產絕少,省下因有諸夷市舶商賈,湊集市井,不至蕭條,其不能閉關謝市者,勢也。即欲逐去澳夷,仍複正德以前歲一來市之例,而首事為難,久務姑息。國家方絕倭貢市,而澳門諸夷無故勾之使來,是明奸我祖宗之憲也。故王以寧提出對澳夷的管治辦法:“中國豈少此二萬金?長驕伏釁,何啻養癰?宜嚴飭澳夷,俾恪遵明例,抽市如法,一應役使倭奴,悉罷遣之,毋生戎心,猶可相安無事。”王以寧認為大量日本人聚集澳門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故針對澳門大量蓄養倭奴之事提出“悉罷遣之”的建議。

1613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2月19日─1614年2月8日)4月21日,巡按廣東監察御史王以寧上《條陳海防疏》稱澳門葡人: 初藉口防番,買倭以為爪牙;今且貪倭之利,潛與之通,又陰為嚮導矣。獨計澳中收買倭奴、番鬼不止五六千人,而且甘為倭之居庭,脫有不逞夷必折而入倭,又乘對馬島之便,蹂躪朝鮮,前車可鑒。粵地濱海,土產絕少,省下因有諸夷市舶商賈,湊集市井,不至蕭條,其不能閉關謝市者,勢也。即欲逐去澳夷,仍複正德以前歲一來市之例,而首事為難,久務姑息。國家方絕倭貢市,而澳門諸夷無故勾之使來,是明奸我祖宗之憲也。故王以寧提出對澳夷的管治辦法:“中國豈少此二萬金?長驕伏釁,何啻養癰?宜嚴飭澳夷,俾恪遵明例,抽市如法,一應役使倭奴,悉罷遣之,毋生戎心,猶可相安無事。”王以寧認為大量日本人聚集澳門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故針對澳門大量蓄養倭奴之事提出“悉罷遣之”的建議。王以寧:《東粵疏草》卷5《條陳海防疏》。

1667

康熙六年(1667年1月24日-1668年2月11日)4月21日,香山縣令姚啟聖赴澳門,代表兩廣總督盧興祖與澳門葡人談判,並正式達成協議,即澳門葡人以25萬兩白銀換取澳門免於遷界和開海貿易。姚啟聖還承諾:“已購進葡人進口物品的華商可到澳門取回貨物,但須將貨物的十分之四交官府,這些商人和其他人亦可運貨到澳門出售,購買葡人貨物亦可在廣州出售。”事後,姚啟聖提出:若要他開啟關閘,撤走包圍澳門的戰艦,並向朝廷作有利於澳門的報告,即滿足澳門免於遷海的願望,則要求馬上得到3萬兩銀子。但市政府堅持僅出2萬兩,盧興祖最終接受。澳門議事會遂通過全面徵收籌集這一資金的決議。

1667

康熙六年(1667年1月24日-1668年2月11日)4月21日,香山縣令姚啟聖赴澳門,代表兩廣總督盧興祖與澳門葡人談判,並正式達成協議,即澳門葡人以25萬兩白銀換取澳門免於遷界和開海貿易。姚啟聖還承諾:“已購進葡人進口物品的華商可到澳門取回貨物,但須將貨物的十分之四交官府,這些商人和其他人亦可運貨到澳門出售,購買葡人貨物亦可在廣州出售。”事後,姚啟聖提出:若要他開啟關閘,撤走包圍澳門的戰艦,並向朝廷作有利於澳門的報告,即滿足澳門免於遷海的願望,則要求馬上得到3萬兩銀子。但市政府堅持僅出2萬兩,盧興祖最終接受。澳門議事會遂通過全面徵收籌集這一資金的決議。 John E. 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p. 98—99.

1708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月23日-1709年2月9日)4月21日,總管內務府咨行禮部,已經查明返回本國的西洋人孟義瑟所遺留的天主堂,可待持票西洋人入住。

1708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月23日-1709年2月9日)4月21日,總管內務府咨行禮部,已經查明返回本國的西洋人孟義瑟所遺留的天主堂,可待持票西洋人入住。《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總管內務府為頒給西洋傳教士王義仁等印票事致禮部咨文》,第77—78頁。

1748

乾隆十三年(1748年1月30日-1749年2月16日)4月21日,在本日澳門議事會的記錄中,若瑟.高愛里奧(José Coelho)被委任為澳門王室大法官。[1] [1]Manuel Teixeira,Os Ouvidores em Macau, p.115.

1748

乾隆十三年(1748年1月30日-1749年2月16日)4月21日,在本日澳門議事會的記錄中,若瑟.高愛里奧(José Coelho)被委任為澳門王室大法官。Manuel Teixeira,Os Ouvidores em Macau, p.115.

1759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月29日-1760年2月16日)4月21日,“皮契(Pith)”號船船長、英國人威廉•威爾遜(William Wilson)從馬德拉斯塔拖來一條三桅小帆船,向澳門議事會請求在他的大船前往廣州裝貨期間允許小船留在澳門。議事會批示可以停在氹仔,那里安全並且地方充裕,外國船一般都在那里停泊。[1] [1]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Ⅷ, p.501.

1759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月29日-1760年2月16日)4月21日,“皮契(Pith)”號船船長、英國人威廉•威爾遜(William Wilson)從馬德拉斯塔拖來一條三桅小帆船,向澳門議事會請求在他的大船前往廣州裝貨期間允許小船留在澳門。議事會批示可以停在氹仔,那里安全並且地方充裕,外國船一般都在那里停泊。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501.

1768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月18日─1769年2月6日)4月18日晚,一夥竊賊在基督徒住宅前溜門撬鎖。五名巡邏隊巡捕上前盤問,他們拔腿就跑,其中一個竊賊方亞貴在其躲藏地草屋裡被捕,不肯就範,年齡較小的巡捕咹哆呢•迪亞斯(António Dias Caldeira)就朝他頭上猛擊一拳,又重重地抽了一記耳光。另一位巡捕黃弗蘭西時咕(João Francisco)也上來幫忙,毆打方亞貴。拳打腳踢之後,將其押往附近的巡捕所。由於方亞貴本來身體就有病,再加上這一頓毆打,幾小時後就死去。後地保向中國官員報案並驗屍,發現在左耳處留有傷疤。20日,議事會收到前山寨與香山縣的來函,說要親自來驗屍並審訊兇手。議事會當時即會同總督開會,要理事官米蘭達•索薩不要判被告死刑,理由是尚未經葡萄牙法律審議。會議決定贈予前山寨與香山縣2300兩白銀作為酬金,請他們協助圓滿解決此案。4月20日香山縣丞堅持要交出兇手,議事會想用錢來結束這個事件。4月21日,香山縣丞繼續堅持,議事會決定讓咹哆呢和黃弗蘭西時咕兩位士兵抓閹決定哪位是兇手。在多次會議之後,議事會給了香山縣官員400兩,他們仍不能平靜,議事會將那位抽到的士兵交給他們處置。4月28日,理事官米蘭達•索薩通知委員會通過每月給予被判處的咹哆呢妻子二兩的補助,這個決定將持續,沒有人提出異議。5月10日,理事官出示了廣州和香山縣官員的命令,他們要在五個被判處死刑的犯人之中做新的審問;犯人們並沒有承認,將他們交給這些官員審問。5月12日據說又來了兩個中國官員。21日,召開議事會第三次會議。香山知縣宋錦親臨澳門,並揚言,如果中午之前不交出兇犯,則要把議事會的通事逮走。常住法官初步調查後向議事會報告說,無法查明誰是真正的兇手。於是請通事佩德羅•彼加多(Pedro de Gouveia Bicardo)協同常住法官和立契官重新調查。他們一致認為咹哆呢•迪亞斯和黃弗蘭西時咕均同死亡事件有牽連,但兩人均未被判為充分有罪,只好抽籤決定命運。第一次得分相同,不分勝負,第二次黃弗蘭西時咕得10分,咹哆呢得6分,澳督沙丹耶下令,將咹哆呢罰款6兩白銀,並送交香山知縣審訊。咹哆呢承認,他對方亞貴擊了一拳並抽了一記耳光。22日,召開第四次會議,香山知縣提出要審訊巡邏隊的五名隊員。理事官來回奔波,從中斡旋,又給知縣腰包塞滿後,並要求知縣不要判咹哆呢死刑,知縣答應在兩廣總督面前為兇手說情。5月10日,香山知縣宋錦再次來澳,還是要求提審五名巡邏巡捕。議事會不同意,也不同意重新提審咹哆呢。並稱,即使真將咹哆呢判死刑,也要根據葡萄牙法律執行。12日,理事官和其他議員繼續同香山知縣交涉。6月3日,粵海關監督強烈要求交出五名士兵。議事會成員與澳關委員在望廈村的縣丞衙署會晤,議事會又贈給海關監督1200兩白銀,又給其他官員400兩。最後仍決定把咹哆呢交出處死,其他人員不交。議員們提醒清朝官員說,1748年兩名巡邏巡捕將兩名華人打死,並沒有判死刑,只判處流放。澳關委員回答稱:上次因判罪太輕,處理此案的官員已被撤職,受到乾隆帝的懲罰。議事會成員要求兩廣總督向乾隆提出減刑,但海關監督回答說,兩廣總督的判決是不得上訴的。代表團帶著壞消息返回澳門。澳督沙丹耶說,由他向葡印總督負責,將巡捕咹哆呢交給清朝處理,他將如實向葡印總督匯報。最後,清朝官員判決于6月4日將咹哆呢“照例用繩勒斃”。

1768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月18日─1769年2月6日)4月18日晚,一夥竊賊在基督徒住宅前溜門撬鎖。五名巡邏隊巡捕上前盤問,他們拔腿就跑,其中一個竊賊方亞貴在其躲藏地草屋裡被捕,不肯就範,年齡較小的巡捕咹哆呢•迪亞斯(António Dias Caldeira)就朝他頭上猛擊一拳,又重重地抽了一記耳光。另一位巡捕黃弗蘭西時咕(João Francisco)也上來幫忙,毆打方亞貴。拳打腳踢之後,將其押往附近的巡捕所。由於方亞貴本來身體就有病,再加上這一頓毆打,幾小時後就死去。後地保向中國官員報案並驗屍,發現在左耳處留有傷疤。20日,議事會收到前山寨與香山縣的來函,說要親自來驗屍並審訊兇手。議事會當時即會同總督開會,要理事官米蘭達•索薩不要判被告死刑,理由是尚未經葡萄牙法律審議。會議決定贈予前山寨與香山縣2300兩白銀作為酬金,請他們協助圓滿解決此案。4月20日香山縣丞堅持要交出兇手,議事會想用錢來結束這個事件。4月21日,香山縣丞繼續堅持,議事會決定讓咹哆呢和黃弗蘭西時咕兩位士兵抓閹決定哪位是兇手。在多次會議之後,議事會給了香山縣官員400兩,他們仍不能平靜,議事會將那位抽到的士兵交給他們處置。4月28日,理事官米蘭達•索薩通知委員會通過每月給予被判處的咹哆呢妻子二兩的補助,這個決定將持續,沒有人提出異議。5月10日,理事官出示了廣州和香山縣官員的命令,他們要在五個被判處死刑的犯人之中做新的審問;犯人們並沒有承認,將他們交給這些官員審問。5月12日據說又來了兩個中國官員。21日,召開議事會第三次會議。香山知縣宋錦親臨澳門,並揚言,如果中午之前不交出兇犯,則要把議事會的通事逮走。常住法官初步調查後向議事會報告說,無法查明誰是真正的兇手。於是請通事佩德羅•彼加多(Pedro de Gouveia Bicardo)協同常住法官和立契官重新調查。他們一致認為咹哆呢•迪亞斯和黃弗蘭西時咕均同死亡事件有牽連,但兩人均未被判為充分有罪,只好抽籤決定命運。第一次得分相同,不分勝負,第二次黃弗蘭西時咕得10分,咹哆呢得6分,澳督沙丹耶下令,將咹哆呢罰款6兩白銀,並送交香山知縣審訊。咹哆呢承認,他對方亞貴擊了一拳並抽了一記耳光。22日,召開第四次會議,香山知縣提出要審訊巡邏隊的五名隊員。理事官來回奔波,從中斡旋,又給知縣腰包塞滿後,並要求知縣不要判咹哆呢死刑,知縣答應在兩廣總督面前為兇手說情。5月10日,香山知縣宋錦再次來澳,還是要求提審五名巡邏巡捕。議事會不同意,也不同意重新提審咹哆呢。並稱,即使真將咹哆呢判死刑,也要根據葡萄牙法律執行。12日,理事官和其他議員繼續同香山知縣交涉。6月3日,粵海關監督強烈要求交出五名士兵。議事會成員與澳關委員在望廈村的縣丞衙署會晤,議事會又贈給海關監督1200兩白銀,又給其他官員400兩。最後仍決定把咹哆呢交出處死,其他人員不交。議員們提醒清朝官員說,1748年兩名巡邏巡捕將兩名華人打死,並沒有判死刑,只判處流放。澳關委員回答稱:上次因判罪太輕,處理此案的官員已被撤職,受到乾隆帝的懲罰。議事會成員要求兩廣總督向乾隆提出減刑,但海關監督回答說,兩廣總督的判決是不得上訴的。代表團帶著壞消息返回澳門。澳督沙丹耶說,由他向葡印總督負責,將巡捕咹哆呢交給清朝處理,他將如實向葡印總督匯報。最後,清朝官員判決于6月4日將咹哆呢“照例用繩勒斃”。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41.指乾隆十三年(1748)的“李廷富、簡亞二案”。 潘日明:《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第113—114頁。中文資料記此事與葡文資料有很大的差距。《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兩廣總督李侍堯等奏報咹哆呢毆死民人方亞貴按律擬絞摺》,第390—391頁。中文記案件經過為:方亞貴腹瀉,年夜去臨鋪討火,適遇巡夜警察咹哆呢,被按住,並毆打,傷重殞命,援引乾隆八年(1743)陳千輝例,將案犯用繩勒斃。《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兩廣總督李侍堯等奏報咹哆呢毆死民人方亞貴按律擬絞摺》,第390—391頁。

1778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1月28日─1779年2月15日)12月23日,澳門議事會向果阿總督請求在澳門建立一所學校,教授讀寫拉丁語語法、哲學、道德和神學等五門課程。1779年4月21日,果阿總督將此請求匯報給里斯本方面。

1778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1月28日─1779年2月15日)12月23日,澳門議事會向果阿總督請求在澳門建立一所學校,教授讀寫拉丁語語法、哲學、道德和神學等五門課程。1779年4月21日,果阿總督將此請求匯報給里斯本方面。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95.

1780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月5日─1781年1月23日)4月21日,宗教裁判所委員澳門土生葡人科雷亞•拉謝達(José Correia de Lacerda)神父向議事會申請,命令拆毀所有華人演戲的大棚,以樹立公眾崇拜的偶像,這是澳門城內葡人所希望的。議事會理事官公薩爾維斯•葛拉認識到,如果現在毀掉華人演戲的場所,勢必引起華人的憤慨。華人亦警告理事官,不要以無節制的偏激行為激起公憤。此事遂未執行。

1780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月5日─1781年1月23日)4月21日,宗教裁判所委員澳門土生葡人科雷亞•拉謝達(José Correia de Lacerda)神父向議事會申請,命令拆毀所有華人演戲的大棚,以樹立公眾崇拜的偶像,這是澳門城內葡人所希望的。議事會理事官公薩爾維斯•葛拉認識到,如果現在毀掉華人演戲的場所,勢必引起華人的憤慨。華人亦警告理事官,不要以無節制的偏激行為激起公憤。此事遂未執行。龍思泰:《早期澳門史》,第184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p. 607.

1793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11月8日,香山知縣許敦元下理事官甘博亞諭,令澳門政府將擅自扣押的一艘法國船隻交還法國商人。先是,一艘佛啷哂國洋船,自諾羅尼斯得來至澳門。但因葡萄牙與法國當時處於交戰狀態,故澳門葡人將該船並貨物盡行封鎖。許敦元認為:爾等外夷相爭,應在爾等外夷地方,不容在我天朝邊境滋生事端,今佛啷哂國夷船來天朝生理,即應遵我天朝法度,聽其丈輸貿易。豈可因兩國構釁,在於澳門重地擅將船貨查封? 所以,他令澳門葡人立即將人船貨物交還該國夷商,聽其丈輸貿易。但澳門葡人拒絕歸還船隻貨物。許敦元立即來到澳門,一方面命令法國大班與船主面謁澳門總督,一方面親自來到總督處,進行面諭。29日,葡人交出法國船隻,並允許法國船在澳門貿易。後該船將所載炮械卸下後,還前往廣州貿易。它於1794年4月21日開行回國。

1793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11月8日,香山知縣許敦元下理事官甘博亞諭,令澳門政府將擅自扣押的一艘法國船隻交還法國商人。先是,一艘佛啷哂國洋船,自諾羅尼斯得來至澳門。但因葡萄牙與法國當時處於交戰狀態,故澳門葡人將該船並貨物盡行封鎖。許敦元認為:爾等外夷相爭,應在爾等外夷地方,不容在我天朝邊境滋生事端,今佛啷哂國夷船來天朝生理,即應遵我天朝法度,聽其丈輸貿易。豈可因兩國構釁,在於澳門重地擅將船貨查封? 所以,他令澳門葡人立即將人船貨物交還該國夷商,聽其丈輸貿易。但澳門葡人拒絕歸還船隻貨物。許敦元立即來到澳門,一方面命令法國大班與船主面謁澳門總督,一方面親自來到總督處,進行面諭。29日,葡人交出法國船隻,並允許法國船在澳門貿易。後該船將所載炮械卸下後,還前往廣州貿易。它於1794年4月21日開行回國。《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香山知縣許敦元為飭將所查封法船貨物交還事下理事官諭》,第673頁,《香山知縣許敦元為飭令將擅行搬起之法船貨物給還事下理事官諭》,第674頁,《香山知縣董鳳鳴為查明給還法船槍炮火藥事下理事官諭》,第675頁;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2卷,第531頁。

1794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月31日─1795年1月20日)4月21日,前一年來澳的一艘法國船開行回國。該船原有鐵炮8門,鳥槍10枝,火藥3桶,經前縣飭交夷目收管,俟其回國之時,照數點還,今該船已開行,所有收貯槍炮、火藥,系於何日給還,未據稟報,合諭查覆。

1794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月31日─1795年1月20日)4月21日,前一年來澳的一艘法國船開行回國。該船原有鐵炮8門,鳥槍10枝,火藥3桶,經前縣飭交夷目收管,俟其回國之時,照數點還,今該船已開行,所有收貯槍炮、火藥,系於何日給還,未據稟報,合諭查覆。《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香山知縣董鳳鳴為查明給還法國船槍炮火藥事下理事官諭》,第675頁。

1806

嘉慶十一年(1806年2月18日─1807年2月6日)4月21日,澳門政府頒佈政令,借給帝汶總督安東尼奧·門多薩(António de Mendonça)500帕塔克;23日,又向帝汶、索洛運送一批官員和醫生,其中有馬林略·阿巴爾卡(Marinho Corre de Abarca)、李露(Francisco Xavier de Mendonca Corte Real)將軍及沙維爾·索薩(Isaiaz Diogo Xavier de Sousa)、老楞佐·索薩(José Lourenço de Sousa)醫生。

1806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2月18日─1807年2月6日)4月21日,澳門政府頒佈政令,借給帝汶總督安東尼奧·門多薩(António de Mendonça)500帕塔克;23日,又向帝汶、索洛運送一批官員和醫生,其中有馬林略·阿巴爾卡(Marinho Corre de Abarca)、李露(Francisco Xavier de Mendonca Corte Real)將軍及沙維爾·索薩(Isaiaz Diogo Xavier de Sousa)、老楞佐·索薩(José Lourenço de Sousa)醫生。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 Ⅻ, p. 22.

1829

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4月2日,英國人第一次正式在澳門黑沙環馬場舉辦賽馬會,賽馬一共舉辦三天:4月2日、4月21日、5月14日。參賽人員主要是在華英商,參賽馬匹則主要是英商私人馬匹。比賽項目很多,分別設立賭金,最低50元,最高150元,賽馬結束時, 東印度公司特選委員會主席部樓頓先生承諾,以後每年舉辦一次馬會。4月21日,香山縣丞也觀看了這次賽馬。

1829

清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4月2日,英國人第一次正式在澳門黑沙環馬場舉辦賽馬會,賽馬一共舉辦三天:4月2日、4月21日、5月14日。參賽人員主要是在華英商,參賽馬匹則主要是英商私人馬匹。比賽項目很多,分別設立賭金,最低50元,最高150元,賽馬結束時, 東印度公司特選委員會主席部樓頓先生承諾,以後每年舉辦一次馬會。4月21日,香山縣丞也觀看了這次賽馬。The Canton Register, Vol.2, May 12th, 1829, No.9, Vol.2, May 18th 1829, No.10. 澳門英人的賽馬活動應始於乾隆年間,這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之前游澳門的葉廷勳和葉廷樞的詩中得以保留記載:“關閘平明駿騎誇,諸夷逐隊走平沙。肩輿盡屬紅毛派,倭帽斜簪四季花。”“關柵難關關路長,行人來往馬蹄忙。回頭左右天連天,孤鶩飛霞帶夕陽。”可知當時英國人(紅毛)已在關閘附近馬場進行賽馬。見葉廷勳《梅花書屋詩鈔》卷4《於役澳門紀事十五首》;葉廷樞《芙蓉書屋詩鈔》卷4《澳門雜詠》。The Canton Register, Vol.1, April 12th, 1828, No.14亦載“澳門的賽馬不久將可以重開”。The Canton Register, Vol.2, May 2th, 1829, No.9稱:“我們為(賽馬)這項男性娛樂活動回歸而歡呼,這已經被忽略了一段時間。”可證,道光八年之前賽馬活動確實在澳門舉行過,只是中間隔斷了一段時間,至1829年又重新開始。參見湯開建:《明清時期西洋體育在澳門的傳播》,載《世界漢學》第3期,2005年。

1834

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4月21日,根據“中印貿易管理法”,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專利與管轄權宣告取消。從此,本應由東印度公司大班們對貿易和商人所行使的一切管理和管轄權,暫時交由英國駐華貿易總監行使。

1834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4月21日,根據“中印貿易管理法”,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專利與管轄權宣告取消。從此,本應由東印度公司大班們對貿易和商人所行使的一切管理和管轄權,暫時交由英國駐華貿易總監行使。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1卷,第136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57頁。

1846

鴉片戰爭後,葡萄牙政府和澳葡當局加緊對澳門地區的殖民擴張。亞馬留於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4月21日抵澳門任總督,更加肆意踐踏中國政府在澳門的主權,拒交商税和地租,關閉中國在澳門的官署和驅趕中國在澳門的官員,強行拆屋挖墳,引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慨。香山望廈龍田村民沈志亮等人因先人骨殖被毁,於1849年8月22日與郭金堂、李寶、張根、郭洪、周玉和陳發等人經過周密的計劃,趁亞馬留於傍晚到望廈龍田村騎馬打鳥取樂之機,埋伏在距離關閘300米處,對其實施突襲,致其當場斃命。亞馬留的隨行副官也被砍傷,倉惶逃回澳門。沈志亮等人的英雄行動震撼了葡萄牙當局,他們立即對望廈等地居民採取報復,同時照會廣東政府嚴懲兇手。英、美、西等國領事館發表聲明支持澳葡當局。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壓力下,清政府屈膝妥協,將沈志亮殺害於前山,郭金堂發配充軍,並把亞馬留的殘肢交還葡方。香山和澳門人民厚葬沈志亮於前山寨城西門山坡(今前山鎮西門大街,山坡已毁),立碑“義士沈志亮之墓”,以誌欽敬追懷。

1846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4月21日,海軍上校亞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就任澳門、帝汶、梭羅省總督。10月8日,亞馬留總督下令:所有停泊在澳門的中國船都要向澳門註冊登記,每月交納一兩白銀。1500多中國船民抗議遭到鎮壓,迫使中國居民舉行罷市抗議。期間,英海軍上校多薩爾(Dousal)指揮的“Vulture”號軍艦駛近澳門,協助澳督,鎮壓中國船民。亞馬留總督提出減少香山縣官府的權力,擴大澳門檢察官署管轄權。同時亞馬留還命令徹底關閉在澳門的中國海關。《澳門帝汶省政府公報》第二次在澳門出版。此周刊一直持續到1891年12月31日。

1868

同治七年(1868年1月25日─1869年2月10日)4月21日,澳門政府頒令批准成立一所以中國人為授課對象的葡萄牙語學校。經費由教區修院提供,學校校長負責監督開支。

1868

同治七年(1868年1月25日─1869年2月10日)4月21日,澳門政府頒令批准成立一所以中國人為授課對象的葡萄牙語學校。經費由教區修院提供,學校校長負責監督開支。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71—172頁。

1873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3月10日,總督歐美德子爵主持華人葡語學校啟用典禮。該校由卡洛斯.帕斯(Carlos José da Paz)神父籌備,教區修院出資,修院院長為總監學。該校系根據1868年4月21日的訓令批准設立。[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91頁。

1873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3月10日,總督歐美德子爵主持華人葡語學校啟用典禮。該校由卡洛斯.帕斯(Carlos José da Paz)神父籌備,教區修院出資,修院院長為總監學。該校系根據1868年4月21日的訓令批准設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91頁。

1883

光緒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4月21日,澳門議事公局公佈澳門男子中心學校(Escola Municipal e Central)章程和教學大綱。該校根據政府、議事公局和商業學校理事會的協議而建。總督羅沙在1884年9月6日公報上宣佈該章程無效。[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28—229頁。

1883

光緒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4月21日,澳門議事公局公佈澳門男子中心學校(Escola Municipal e Central)章程和教學大綱。該校根據政府、議事公局和商業學校理事會的協議而建。總督羅沙在1884年9月6日公報上宣佈該章程無效。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28—229頁。

1884

光緒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4月21日,米格爾.施理華向澳門議事公局捐贈一幅土地及通商新街16號房屋。[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4—235頁。

1884

光緒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4月21日,米格爾.施理華向澳門議事公局捐贈一幅土地及通商新街16號房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4—235頁。

1898

《知新報》第五十期刊登《洗足藥方》、《廣設醫學》、《葡比惠工》、《製鋼新說》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使用。《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00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月31日─1901年2月18日)4月21日,賈也度總督卸任,由嘉惠勞主教、地區法官阿爾瓦羅‧麻嘎哈斯、輔政司阿爾弗雷多‧萊羅等人組成的政務委員會主持澳門政府工作,直至8月12日。

1900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月31日─1901年2月18日)4月21日,賈也度總督卸任,由嘉惠勞主教、地區法官阿爾瓦羅‧麻嘎哈斯、輔政司阿爾弗雷多‧萊羅等人組成的政務委員會主持澳門政府工作,直至8月12日。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313頁。

1909

1909年(清宣統元年)2月,中、葡雙方決定查勘澳門界址。3月8日,香山縣成立“勘界維持會”,廣州隨即成立“廣東勘界維持總會”。7月15日,中、葡雙方代表在香港舉行劃界談判。11月14日,談判失敗。3月15日,澳門商會註冊成立。4月21日,桑德男爵(Barão de Sande)以特使身份抵達北京,參加光緒皇帝葬禮。9月1日,法國公民阿維爾農(Avernon)與澳葡政府簽訂澳門博彩專營合約草案。10月8日,澳門幾條主要街道上開始設置郵筒。11月3日,經過4個月的談判後,葡方欽差大臣馬楂度(Joaquim José Machado)將軍及中國欽差大臣高而謙中止澳門勘界會議。葡方欽差大臣提出將此問題提交仲裁。11月29日,葡萄牙頒佈澳門《華人風俗習慣法典》。12月4日,澳門及氹仔之間鋪設海底電纜。澳門勘界會議在京重開。

1912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4月21日,中國近代留學運動奠基人容閎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寓所逝世。容閎原名光照,字純甫,1828年11月17日生於廣東香山縣之南屏鎮,距離澳門西南僅4英里,其祖先墓地即在青洲。容閎少年時移居澳門,1840年進入澳門馬禮遜學堂,次年隨該校遷往香港繼續讀書。1847年追隨美國傳教士薩穆爾.勃朗(Samuel Robbins Brown)赴美留學,進入馬薩諸塞州孟松學校讀書,185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畢業於美國一流大學的中國留學生。1855年學成歸國,先後供職於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翻譯處和英商寶順洋行等,後入曾國藩幕府,協助其進行洋務運動。為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他向清政府遞交條陳,親自前往美國主持留學事宜,最終促成1872年中國首次選派幼童官費出國留學。1902年去美國定居,及至本年2月孫中山致函邀請其歸國參加民國建設,但耄耋之年的容閎因病最終未能成行。

1912

中國近代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南屏鄉(今屬珠海,與澳門一水之隔)人。1841年入讀澳門馬禮遜學堂。1847年隨校長塞繆爾‧布朗赴美,入讀孟松學校及耶魯大學。1854年畢業,為中國最早的留美著名大學畢業生,也是第一個獲外國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次年經澳門回國,先後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江海關等處任職,並曾一度經商。1860年赴太平天國天京(今南京)參觀,向洪仁玕提出實行新政的七項建議。1863年入曾國藩幕,為籌建江南製造局,赴美購買機器。多次向清廷建議選派青少年赴美留學,以振國勢,1872-1875年受命主持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任留美學生監督,開創了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之先河。為國家培養了詹天佑、唐紹儀等100多位名人,在中國現代化事業上貢獻良多。容閎堪稱中國留學生之父。1875年兼任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副公使。1895年返國後,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改革的方案。1898年參加變法維新活動,戊戌政變後逃離北京。1900年在上海參加唐才常主持的張園會議,被推為“中國國會”會長,旋因清廷通緝而出逃香港,途中結識孫中山。1902年再度赴美,居美期間積極支持同盟會的革命事業。1912年4月21日病逝於美國寓所。著有《西學東漸記》等。其女兒曾居澳門,孫兒現尚在澳門。

1912

中國近代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南屏鄉(今屬珠海,與澳門一水之隔)人。1841年入讀澳門馬禮遜學堂。1847年隨校長塞繆爾‧布朗赴美,入讀孟松學校及耶魯大學。1854年畢業,為中國最早的留美著名大學畢業生,也是第一個獲外國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次年經澳門回國,先後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江海關等處任職,並曾一度經商。1860年赴太平天國天京(今南京)參觀,向洪仁玕提出實行新政的七項建議。1863年入曾國藩幕,為籌建江南製造局,赴美購買機器。多次向清廷建議選派青少年赴美留學,以振國勢,1872-1875年受命主持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任留美學生監督,開創了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之先河。為國家培養了詹天佑、唐紹儀等100多位名人,在中國現代化事業上貢獻良多。容閎堪稱中國留學生之父。1875年兼任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副公使。1895年返國後,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改革的方案。1898年參加變法維新活動,戊戌政變後逃離北京。1900年在上海參加唐才常主持的張園會議,被推為“中國國會”會長,旋因清廷通緝而出逃香港,途中結識孫中山。1902年再度赴美,居美期間積極支持同盟會的革命事業。1912年4月21日病逝於美國寓所。著有《西學東漸記》等。其女兒曾居澳門,孫兒現尚在澳門。

1912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4月21日,中國近代留學運動奠基人容閎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寓所逝世。容閎原名光照,字純甫,1828年11月17日生於廣東香山縣之南屏鎮,距離澳門西南僅4英里,其祖先墓地即在青洲。容閎少年時移居澳門,1840年進入澳門馬禮遜學堂,次年隨該校遷往香港繼續讀書。1847年追隨美國傳教士薩穆爾.勃朗(Samuel Robbins Brown)赴美留學,進入馬薩諸塞州孟松學校讀書,185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畢業於美國一流大學的中國留學生。1855年學成歸國,先後供職於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翻譯處和英商寶順洋行等,後入曾國藩幕府,協助其進行洋務運動。為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他向清政府遞交條陳,親自前往美國主持留學事宜,最終促成1872年中國首次選派幼童官費出國留學。1902年去美國定居,及至本年2月孫中山致函邀請其歸國參加民國建設,但耄耋之年的容閎因病最終未能成行。雖然容閎、黃寬、黃勝三人是眾所周知中國最早的美國留學生,但仍有不少早於容閎在美讀書的華人。據目前研究成果表明,這些人赴美的初衷不一定是為了留學進修,而是在抵達美國後由於一些轉折才開始讀書,而且都未能完成大學程度的教育。詳情參見蘇精:《上帝的人馬:19世紀在華傳教士的作為》之《早於容閎在美讀書的華人》,第73-101頁。孫中山:《致容閎函》(1912年2月),載《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143-144頁。容閎:《西學東漸記》,第1-6頁。

1919

民國八年(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4月21日,澳門總督巴波沙決定開辦捷成郵站(Estação Postalde Ship-Seng),並撥歸其所屬警區負責,該分局位於往來內地渡輪的碼頭旁。

1919

民國八年(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4月21日,澳門總督巴波沙決定開辦捷成郵站(Estação Postalde Ship-Seng),並撥歸其所屬警區負責,該分局位於往來內地渡輪的碼頭旁。Luís Virgílio de Brito Frazão, História e Desenvolvimeto dos Correios e das Telecomunicações de Macau, Vol. Ⅱ, História Postal de Macau(1884-1999), p. 569.

1923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4月21日,澳門政府頒佈第67號訓令,在視學員(Inspector de Insteução Pública)的監督下,對《澳門歷史》的撰寫進行招標。學校年輕人對澳門發生的著名歷史事件幾乎一無所知。此項標書由歐洲籍神父雷吉斯.熱爾瓦伊斯(Régis Gervaix)投得,並於1925年完成《澳門簡史》一書,署名為愛烏多爾.科龍班(Eudore Columban)。

1923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4月21日,澳門政府頒佈第67號訓令,在視學員(Inspector de Insteução Pública)的監督下,對《澳門歷史》的撰寫進行招標。學校年輕人對澳門發生的著名歷史事件幾乎一無所知。此項標書由歐洲籍神父雷吉斯.熱爾瓦伊斯(Régis Gervaix)投得,並於1925年完成《澳門簡史》一書,署名為愛烏多爾.科龍班(Eudore Columban)。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167及第189頁。

1926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4月21日,據《晨報》報導:澳門被封鎖以來,一般的澳門以外的人不能入境,約有酒店、客棧60餘家生意非常冷淡,雜貨行20餘家因鄉人不能往澳採購年貨而大受打擊,50餘家米行存貨全靠前山、灣仔等處來銷售,當押行20餘家則因銀行無款揭借而周轉不靈,銀錢業之“瑞德”號則瀕臨倒閉。

1926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4月21日,據《晨報》報導:澳門被封鎖以來,一般的澳門以外的人不能入境,約有酒店、客棧60餘家生意非常冷淡,雜貨行20餘家因鄉人不能往澳採購年貨而大受打擊,50餘家米行存貨全靠前山、灣仔等處來銷售,當押行20餘家則因銀行無款揭借而周轉不靈,銀錢業之“瑞德”號則瀕臨倒閉。《晨報》1926年4月21日《澳門商業凋敝》。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4月21日,早晨8時左右,行走省澳航線的“南海丸”號輪船前往廣州途中,在新造海心岡蘭亭鄉及鯉魚山附近海面遭遇美機襲擊,先是一連四次機槍掃射,繼則連續投彈三枚,船尾中彈,由於船身小,輪船當即沉沒,乘客及船員死傷50餘人。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4月21日,早晨8時左右,行走省澳航線的“南海丸”號輪船前往廣州途中,在新造海心岡蘭亭鄉及鯉魚山附近海面遭遇美機襲擊,先是一連四次機槍掃射,繼則連續投彈三枚,船尾中彈,由於船身小,輪船當即沉沒,乘客及船員死傷50餘人。《西南日報》1945年4月23日《南海丸遇炸經過續訊該輪尾部中彈沉沒》;4月28日《南海丸被炸經過詳情死傷人數五十餘名》。

1946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4月21日,由呂春山、陳彬、劉志遠等人發起的“澳門健中國語研究社”正式成立,社址設在賣草地街21號三樓。該社宗旨為研究國語、學術,並以此聯絡同學感情。社內設理事9人,候補理事2人組成理事會,由各理事推選正副主席各一人。

1946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4月21日,由呂春山、陳彬、劉志遠等人發起的“澳門健中國語研究社”正式成立,社址設在賣草地街21號三樓。該社宗旨為研究國語、學術,並以此聯絡同學感情。社內設理事9人,候補理事2人組成理事會,由各理事推選正副主席各一人。《澳門健中國語研究社社章》,載廣東省檔案館編:《廣東澳門檔案史料選編》,第391—392頁。

1964

粵劇表演藝術家。字伯魯,又名關始昌、鳳華子。廣東順德人。1917年在廣州太平春教戲館學藝,後受僱新加坡慶維新、堯天采、平天采等粵劇團,扮演丑角、小生、花臉、老生等行當。1925年入廣州人壽年班。1927年底遷居香港,參加國鋒劇團演出,旋組班到東南亞、美洲等地演出。1933年回香港,組成太平劇團。抗日戰爭時期,曾編演《愛國是儂夫》、《漢奸的結果》等抗日新戲。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後,到廣州灣(今湛江)組織抗戰粵劇團。1940年父親在澳門病逝,返澳守孝幾個月,其母親及家屬長期居澳。抗戰勝利後,帶劇團回廣州、香港演出。1950年率劇團返澳義演,為鏡湖醫院慈善會籌款,成效顯著。1954年1月參加澳門“吳陳比武”慈善大會演唱,曲藝表演不久後,攜妻子、粵劇名伶紅線女,從澳門回到廣州。此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粵劇團總團長、廣東粵劇院院長等。倡導粵劇的音樂和表演革新,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世稱“馬腔”。代表劇目《搜書院》、《關漢卿》分別拍成舞台藝術片。1964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1964

粵劇表演藝術家。字伯魯,又名關始昌、鳳華子。廣東順德人。1917年在廣州太平春教戲館學藝,後受僱新加坡慶維新、堯天采、平天采等粵劇團,扮演丑角、小生、花臉、老生等行當。1925年入廣州人壽年班。1927年底遷居香港,參加國鋒劇團演出,旋組班到東南亞、美洲等地演出。1933年回香港,組成太平劇團。抗日戰爭時期,曾編演《愛國是儂夫》、《漢奸的結果》等抗日新戲。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後,到廣州灣(今湛江)組織抗戰粵劇團。1940年父親在澳門病逝,返澳守孝幾個月,其母親及家屬長期居澳。抗戰勝利後,帶劇團回廣州、香港演出。1950年率劇團返澳義演,為鏡湖醫院慈善會籌款,成效顯著。1954年1月參加澳門“吳陳比武”慈善大會演唱,曲藝表演不久後,攜妻子、粵劇名伶紅線女,從澳門回到廣州。此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粵劇團總團長、廣東粵劇院院長等。倡導粵劇的音樂和表演革新,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世稱“馬腔”。代表劇目《搜書院》、《關漢卿》分別拍成舞台藝術片。1964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1978

1978年4月21日,應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邀請,李安道總督在中國南方進行18天旅行,遊覽了廣州、上海、南京和桂林。這是近30年來澳督首次訪華。

1996

1996年4月21日,氹仔新世紀酒店一卡拉OK酒廊有槍擊事件,特警指揮官佩槍走火,公關經理黎杰團中彈身亡。當時在場人士之一警員陳權泰清晨在新西洋墳場亡父墓前吞槍自殺。

更多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