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月19日─1614年2月8日)4月21日,巡按广东监察御史王以宁上《条陈海防疏》称澳门葡人: 初借口防番,买倭以为爪牙;今且贪倭之利,潜与之通,又阴为向导矣。独计澳中收买倭奴、番鬼不止五六千人,而且甘为倭之居庭,脱有不逞夷必折而入倭,又乘对马岛之便,蹂躏朝鲜,前车可鉴。粤地滨海,土产绝少,省下因有诸夷市舶商贾,凑集市井,不至萧条,其不能闭关谢市者,势也。即欲逐去澳夷,仍复正德以前岁一来市之例,而首事为难,久务姑息。国家方绝倭贡市,而澳门诸夷无故勾之使来,是明奸我祖宗之宪也。故王以宁提出对澳夷的管治办法:“中国岂少此二万金?长骄伏衅,何啻养痈?宜严饬澳夷,俾恪遵明例,抽市如法,一应役使倭奴,悉罢遣之,毋生戎心,犹可相安无事。”王以宁认为大量日本人聚集澳门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故针对澳门大量蓄养倭奴之事提出“悉罢遣之”的建议。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月19日─1614年2月8日)4月21日,巡按广东监察御史王以宁上《条陈海防疏》称澳门葡人: 初借口防番,买倭以为爪牙;今且贪倭之利,潜与之通,又阴为向导矣。独计澳中收买倭奴、番鬼不止五六千人,而且甘为倭之居庭,脱有不逞夷必折而入倭,又乘对马岛之便,蹂躏朝鲜,前车可鉴。粤地滨海,土产绝少,省下因有诸夷市舶商贾,凑集市井,不至萧条,其不能闭关谢市者,势也。即欲逐去澳夷,仍复正德以前岁一来市之例,而首事为难,久务姑息。国家方绝倭贡市,而澳门诸夷无故勾之使来,是明奸我祖宗之宪也。故王以宁提出对澳夷的管治办法:“中国岂少此二万金?长骄伏衅,何啻养痈?宜严饬澳夷,俾恪遵明例,抽市如法,一应役使倭奴,悉罢遣之,毋生戎心,犹可相安无事。”王以宁认为大量日本人聚集澳门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故针对澳门大量蓄养倭奴之事提出“悉罢遣之”的建议。王以宁:《东粤疏草》卷5《条陈海防疏》。
康熙六年(1667年1月24日-1668年2月11日)4月21日,香山县令姚启圣赴澳门,代表两广总督卢兴祖与澳门葡人谈判,并正式达成协议,即澳门葡人以25万两白银换取澳门免于迁界和开海贸易。姚启圣还承诺:“已购进葡人进口物品的华商可到澳门取回货物,但须将货物的十分之四交官府,这些商人和其他人亦可运货到澳门出售,购买葡人货物亦可在广州出售。”事后,姚启圣提出:若要他开启关闸,撤走包围澳门的战舰,并向朝廷作有利于澳门的报告,即满足澳门免于迁海的愿望,则要求马上得到3万两银子。但市政府坚持仅出2万两,卢兴祖最终接受。澳门议事会遂通过全面征收筹集这一资金的决议。 John E. 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p. 98—99.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月18日─1769年2月6日)4月18日晚,一伙窃贼在基督徒住宅前溜门撬锁。五名巡逻队巡捕上前盘问,他们拔腿就跑,其中一个窃贼方亚贵在其躲藏地草屋里被捕,不肯就范,年龄较小的巡捕咹哆呢•迪亚斯(António Dias Caldeira)就朝他头上猛击一拳,又重重地抽了一记耳光。另一位巡捕黄弗兰西时咕(João Francisco)也上来帮忙,殴打方亚贵。拳打脚踢之后,将其押往附近的巡捕所。由于方亚贵本来身体就有病,再加上这一顿殴打,几小时后就死去。后地保向中国官员报案并验尸,发现在左耳处留有伤疤。20日,议事会收到前山寨与香山县的来函,说要亲自来验尸并审讯凶手。议事会当时即会同总督开会,要理事官米兰达•索萨不要判被告死刑,理由是尚未经葡萄牙法律审议。会议决定赠予前山寨与香山县2300两白银作为酬金,请他们协助圆满解决此案。4月20日香山县丞坚持要交出凶手,议事会想用钱来结束这个事件。4月21日,香山县丞继续坚持,议事会决定让咹哆呢和黄弗兰西时咕两位士兵抓阉决定哪位是凶手。在多次会议之后,议事会给了香山县官员400两,他们仍不能平静,议事会将那位抽到的士兵交给他们处置。4月28日,理事官米兰达•索萨通知委员会通过每月给予被判处的咹哆呢妻子二两的补助,这个决定将持续,没有人提出异议。5月10日,理事官出示了广州和香山县官员的命令,他们要在五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之中做新的审问;犯人们并没有承认,将他们交给这些官员审问。5月12日据说又来了两个中国官员。21日,召开议事会第三次会议。香山知县宋锦亲临澳门,并扬言,如果中午之前不交出凶犯,则要把议事会的通事逮走。常住法官初步调查后向议事会报告说,无法查明谁是真正的凶手。于是请通事佩德罗•彼加多(Pedro de Gouveia Bicardo)协同常住法官和立契官重新调查。他们一致认为咹哆呢•迪亚斯和黄弗兰西时咕均同死亡事件有牵连,但两人均未被判为充分有罪,只好抽签决定命运。第一次得分相同,不分胜负,第二次黄弗兰西时咕得10分,咹哆呢得6分,澳督沙丹耶下令,将咹哆呢罚款6两白银,并送交香山知县审讯。咹哆呢承认,他对方亚贵击了一拳并抽了一记耳光。22日,召开第四次会议,香山知县提出要审讯巡逻队的五名队员。理事官来回奔波,从中斡旋,又给知县腰包塞满后,并要求知县不要判咹哆呢死刑,知县答应在两广总督面前为凶手说情。5月10日,香山知县宋锦再次来澳,还是要求提审五名巡逻巡捕。议事会不同意,也不同意重新提审咹哆呢。并称,即使真将咹哆呢判死刑,也要根据葡萄牙法律执行。12日,理事官和其他议员继续同香山知县交涉。6月3日,粤海关监督强烈要求交出五名士兵。议事会成员与澳关委员在望厦村的县丞衙署会晤,议事会又赠给海关监督1200两白银,又给其他官员400两。最后仍决定把咹哆呢交出处死,其他人员不交。议员们提醒清朝官员说,1748年两名巡逻巡捕将两名华人打死,并没有判死刑,只判处流放。澳关委员回答称:上次因判罪太轻,处理此案的官员已被撤职,受到乾隆帝的惩罚。议事会成员要求两广总督向乾隆提出减刑,但海关监督回答说,两广总督的判决是不得上诉的。代表团带着坏消息返回澳门。澳督沙丹耶说,由他向葡印总督负责,将巡捕咹哆呢交给清朝处理,他将如实向葡印总督汇报。最后,清朝官员判决于6月4日将咹哆呢“照例用绳勒毙”。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月18日─1769年2月6日)4月18日晚,一伙窃贼在基督徒住宅前溜门撬锁。五名巡逻队巡捕上前盘问,他们拔腿就跑,其中一个窃贼方亚贵在其躲藏地草屋里被捕,不肯就范,年龄较小的巡捕咹哆呢•迪亚斯(António Dias Caldeira)就朝他头上猛击一拳,又重重地抽了一记耳光。另一位巡捕黄弗兰西时咕(João Francisco)也上来帮忙,殴打方亚贵。拳打脚踢之后,将其押往附近的巡捕所。由于方亚贵本来身体就有病,再加上这一顿殴打,几小时后就死去。后地保向中国官员报案并验尸,发现在左耳处留有伤疤。20日,议事会收到前山寨与香山县的来函,说要亲自来验尸并审讯凶手。议事会当时即会同总督开会,要理事官米兰达•索萨不要判被告死刑,理由是尚未经葡萄牙法律审议。会议决定赠予前山寨与香山县2300两白银作为酬金,请他们协助圆满解决此案。4月20日香山县丞坚持要交出凶手,议事会想用钱来结束这个事件。4月21日,香山县丞继续坚持,议事会决定让咹哆呢和黄弗兰西时咕两位士兵抓阉决定哪位是凶手。在多次会议之后,议事会给了香山县官员400两,他们仍不能平静,议事会将那位抽到的士兵交给他们处置。4月28日,理事官米兰达•索萨通知委员会通过每月给予被判处的咹哆呢妻子二两的补助,这个决定将持续,没有人提出异议。5月10日,理事官出示了广州和香山县官员的命令,他们要在五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之中做新的审问;犯人们并没有承认,将他们交给这些官员审问。5月12日据说又来了两个中国官员。21日,召开议事会第三次会议。香山知县宋锦亲临澳门,并扬言,如果中午之前不交出凶犯,则要把议事会的通事逮走。常住法官初步调查后向议事会报告说,无法查明谁是真正的凶手。于是请通事佩德罗•彼加多(Pedro de Gouveia Bicardo)协同常住法官和立契官重新调查。他们一致认为咹哆呢•迪亚斯和黄弗兰西时咕均同死亡事件有牵连,但两人均未被判为充分有罪,只好抽签决定命运。第一次得分相同,不分胜负,第二次黄弗兰西时咕得10分,咹哆呢得6分,澳督沙丹耶下令,将咹哆呢罚款6两白银,并送交香山知县审讯。咹哆呢承认,他对方亚贵击了一拳并抽了一记耳光。22日,召开第四次会议,香山知县提出要审讯巡逻队的五名队员。理事官来回奔波,从中斡旋,又给知县腰包塞满后,并要求知县不要判咹哆呢死刑,知县答应在两广总督面前为凶手说情。5月10日,香山知县宋锦再次来澳,还是要求提审五名巡逻巡捕。议事会不同意,也不同意重新提审咹哆呢。并称,即使真将咹哆呢判死刑,也要根据葡萄牙法律执行。12日,理事官和其他议员继续同香山知县交涉。6月3日,粤海关监督强烈要求交出五名士兵。议事会成员与澳关委员在望厦村的县丞衙署会晤,议事会又赠给海关监督1200两白银,又给其他官员400两。最后仍决定把咹哆呢交出处死,其他人员不交。议员们提醒清朝官员说,1748年两名巡逻巡捕将两名华人打死,并没有判死刑,只判处流放。澳关委员回答称:上次因判罪太轻,处理此案的官员已被撤职,受到乾隆帝的惩罚。议事会成员要求两广总督向乾隆提出减刑,但海关监督回答说,两广总督的判决是不得上诉的。代表团带着坏消息返回澳门。澳督沙丹耶说,由他向葡印总督负责,将巡捕咹哆呢交给清朝处理,他将如实向葡印总督汇报。最后,清朝官员判决于6月4日将咹哆呢“照例用绳勒毙”。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41.指乾隆十三年(1748)的“李廷富、简亚二案”。 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第113—114页。中文资料记此事与葡文资料有很大的差距。《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报咹哆呢殴死民人方亚贵按律拟绞折》,第390—391页。中文记案件经过为:方亚贵腹泻,年夜去临铺讨火,适遇巡夜警察咹哆呢,被按住,并殴打,伤重殒命,援引乾隆八年(1743)陈千辉例,将案犯用绳勒毙。《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报咹哆呢殴死民人方亚贵按律拟绞折》,第390—391页。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11月8日,香山知县许敦元下理事官甘博亚谕,令澳门政府将擅自扣押的一艘法国船只交还法国商人。先是,一艘佛啷哂国洋船,自诺罗尼斯得来至澳门。但因葡萄牙与法国当时处于交战状态,故澳门葡人将该船并货物尽行封锁。许敦元认为:尔等外夷相争,应在尔等外夷地方,不容在我天朝边境滋生事端,今佛啷哂国夷船来天朝生理,即应遵我天朝法度,听其丈输贸易。岂可因两国构衅,在于澳门重地擅将船货查封? 所以,他令澳门葡人立即将人船货物交还该国夷商,听其丈输贸易。但澳门葡人拒绝归还船只货物。许敦元立即来到澳门,一方面命令法国大班与船主面谒澳门总督,一方面亲自来到总督处,进行面谕。29日,葡人交出法国船只,并允许法国船在澳门贸易。后该船将所载炮械卸下后,还前往广州贸易。它于1794年4月21日开行回国。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11月8日,香山知县许敦元下理事官甘博亚谕,令澳门政府将擅自扣押的一艘法国船只交还法国商人。先是,一艘佛啷哂国洋船,自诺罗尼斯得来至澳门。但因葡萄牙与法国当时处于交战状态,故澳门葡人将该船并货物尽行封锁。许敦元认为:尔等外夷相争,应在尔等外夷地方,不容在我天朝边境滋生事端,今佛啷哂国夷船来天朝生理,即应遵我天朝法度,听其丈输贸易。岂可因两国构衅,在于澳门重地擅将船货查封? 所以,他令澳门葡人立即将人船货物交还该国夷商,听其丈输贸易。但澳门葡人拒绝归还船只货物。许敦元立即来到澳门,一方面命令法国大班与船主面谒澳门总督,一方面亲自来到总督处,进行面谕。29日,葡人交出法国船只,并允许法国船在澳门贸易。后该船将所载炮械卸下后,还前往广州贸易。它于1794年4月21日开行回国。《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下册《香山知县许敦元为饬将所查封法船货物交还事下理事官谕》,第673页,《香山知县许敦元为飭令将擅行搬起之法船货物给还事下理事官谕》,第674页,《香山知县董凤鸣为查明给还法船枪炮火药事下理事官谕》,第675页;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2卷,第531页。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2月18日─1807年2月6日)4月21日,澳门政府颁布政令,借给帝汶总督安东尼奥·门多萨(António de Mendonça)500帕塔克;23日,又向帝汶、索洛运送一批官员和医生,其中有马林略·阿巴尔卡(Marinho Corre de Abarca)、李露(Francisco Xavier de Mendonca Corte Real)将军及沙维尔·索萨(Isaiaz Diogo Xavier de Sousa)、老楞佐·索萨(José Lourenço de Sousa)医生。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 Ⅻ, p. 22.
清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4月2日,英国人第一次正式在澳门黑沙环马场举办赛马会,赛马一共举办三天:4月2日、4月21日、5月14日。参赛人员主要是在华英商,参赛马匹则主要是英商私人马匹。比赛项目很多,分别设立赌金,最低50元,最高150元,赛马结束时, 东印度公司特选委员会主席部楼顿先生承诺,以后每年举办一次马会。4月21日,香山县丞也观看了这次赛马。The Canton Register, Vol.2, May 12th, 1829, No.9, Vol.2, May 18th 1829, No.10. 澳门英人的赛马活动应始于乾隆年间,这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之前游澳门的叶廷勋和叶廷枢的诗中得以保留记载:“关闸平明骏骑夸,诸夷逐队走平沙。肩舆尽属红毛派,倭帽斜簪四季花。”“关栅难关关路长,行人来往马蹄忙。回头左右天连天,孤鹜飞霞带夕阳。”可知当时英国人(红毛)已在关闸附近马场进行赛马。见叶廷勋《梅花书屋诗钞》卷4《于役澳门纪事十五首》;叶廷枢《芙蓉书屋诗钞》卷4《澳门杂咏》。The Canton Register, Vol.1, April 12th, 1828, No.14亦载“澳门的赛马不久将可以重开”。The Canton Register, Vol.2, May 2th, 1829, No.9称:“我们为(赛马)这项男性娱乐活动回归而欢呼,这已经被忽略了一段时间。”可证,道光八年之前赛马活动确实在澳门举行过,只是中间隔断了一段时间,至1829年又重新开始。参见汤开建:《明清时期西洋体育在澳门的传播》,载《世界汉学》第3期,2005年。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政府和澳葡当局加紧对澳门地区的殖民扩张。亚马留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4月21日抵澳门任总督,更加肆意践踏中国政府在澳门的主权,拒交商税和地租,关闭中国在澳门的官署和驱赶中国在澳门的官员,强行拆屋挖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香山望厦龙田村民沈志亮等人因先人骨殖被毁,于1849年8月22日与郭金堂、李宝、张根、郭洪、周玉和陈发等人经过周密的计划,趁亚马留于傍晚到望厦龙田村骑马打鸟取乐之机,埋伏在距离关闸300米处,对其实施突袭,致其当场毙命。亚马留的随行副官也被砍伤,仓惶逃回澳门。沈志亮等人的英雄行动震撼了葡萄牙当局,他们立即对望厦等地居民采取报复,同时照会广东政府严惩凶手。英、美、西等国领事馆发表声明支持澳葡当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屈膝妥协,将沈志亮杀害于前山,郭金堂发配充军,并把亚马留的残肢交还葡方。香山和澳门人民厚葬沈志亮于前山寨城西门山坡(今前山镇西门大街,山坡已毁),立碑“义士沈志亮之墓”,以志钦敬追怀。
《知新报》第五十期刊登《洗足药方》、《广设医学》、《葡比惠工》、《制钢新说》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使用。《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1909年(清宣统元年)2月,中、葡双方决定查勘澳门界址。3月8日,香山县成立“勘界维持会”,广州随即成立“广东勘界维持总会”。7月15日,中、葡双方代表在香港举行划界谈判。11月14日,谈判失败。3月15日,澳门商会注册成立。4月21日,桑德男爵(Barão de Sande)以特使身份抵达北京,参加光绪皇帝葬礼。9月1日,法国公民阿维尔农(Avernon)与澳葡政府签订澳门博彩专营合约草案。10月8日,澳门几条主要街道上开始设置邮筒。11月3日,经过4个月的谈判后,葡方钦差大臣马楂度(Joaquim José Machado)将军及中国钦差大臣高而谦中止澳门勘界会议。葡方钦差大臣提出将此问题提交仲裁。11月29日,葡萄牙颁布澳门《华人风俗习惯法典》。12月4日,澳门及氹仔之间铺设海底电缆。澳门勘界会议在京重开。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4月21日,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奠基人容闳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寓所逝世。容闳原名光照,字纯甫,1828年11月17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之南屏镇,距离澳门西南仅4英里,其祖先墓地即在青洲。容闳少年时移居澳门,1840年进入澳门马礼逊学堂,次年随该校迁往香港继续读书。1847年追随美国传教士萨穆尔.勃朗(Samuel Robbins Brown)赴美留学,进入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读书,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1855年学成归国,先后供职于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翻译处和英商宝顺洋行等,后入曾国藩幕府,协助其进行洋务运动。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他向清政府递交条陈,亲自前往美国主持留学事宜,最终促成1872年中国首次选派幼童官费出国留学。1902年去美国定居,及至本年2月孙中山致函邀请其归国参加民国建设,但耄耋之年的容闳因病最终未能成行。
中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乡(今属珠海,与澳门一水之隔)人。1841年入读澳门马礼逊学堂。1847年随校长塞缪尔‧布朗赴美,入读孟松学校及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为中国最早的留美著名大学毕业生,也是第一个获外国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次年经澳门回国,先后在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江海关等处任职,并曾一度经商。1860年赴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参观,向洪仁玕提出实行新政的七项建议。1863年入曾国藩幕,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购买机器。多次向清廷建议选派青少年赴美留学,以振国势,1872-1875年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任留美学生监督,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之先河。为国家培养了詹天佑、唐绍仪等100多位名人,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上贡献良多。容闳堪称中国留学生之父。1875年兼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副公使。1895年返国后,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改革的方案。1898年参加变法维新活动,戊戌政变后逃离北京。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主持的张园会议,被推为“中国国会”会长,旋因清廷通缉而出逃香港,途中结识孙中山。1902年再度赴美,居美期间积极支持同盟会的革命事业。1912年4月21日病逝于美国寓所。著有《西学东渐记》等。其女儿曾居澳门,孙儿现尚在澳门。
中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乡(今属珠海,与澳门一水之隔)人。1841年入读澳门马礼逊学堂。1847年随校长塞缪尔‧布朗赴美,入读孟松学校及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为中国最早的留美著名大学毕业生,也是第一个获外国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次年经澳门回国,先后在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江海关等处任职,并曾一度经商。1860年赴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参观,向洪仁玕提出实行新政的七项建议。1863年入曾国藩幕,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购买机器。多次向清廷建议选派青少年赴美留学,以振国势,1872-1875年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任留美学生监督,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之先河。为国家培养了詹天佑、唐绍仪等100多位名人,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上贡献良多。容闳堪称中国留学生之父。1875年兼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副公使。1895年返国后,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改革的方案。1898年参加变法维新活动,戊戌政变后逃离北京。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主持的张园会议,被推为“中国国会”会长,旋因清廷通缉而出逃香港,途中结识孙中山。1902年再度赴美,居美期间积极支持同盟会的革命事业。1912年4月21日病逝于美国寓所。著有《西学东渐记》等。其女儿曾居澳门,孙儿现尚在澳门。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4月21日,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奠基人容闳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寓所逝世。容闳原名光照,字纯甫,1828年11月17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之南屏镇,距离澳门西南仅4英里,其祖先墓地即在青洲。容闳少年时移居澳门,1840年进入澳门马礼逊学堂,次年随该校迁往香港继续读书。1847年追随美国传教士萨穆尔.勃朗(Samuel Robbins Brown)赴美留学,进入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读书,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1855年学成归国,先后供职于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翻译处和英商宝顺洋行等,后入曾国藩幕府,协助其进行洋务运动。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他向清政府递交条陈,亲自前往美国主持留学事宜,最终促成1872年中国首次选派幼童官费出国留学。1902年去美国定居,及至本年2月孙中山致函邀请其归国参加民国建设,但耄耋之年的容闳因病最终未能成行。虽然容闳、黄宽、黄胜三人是众所周知中国最早的美国留学生,但仍有不少早于容闳在美读书的华人。据目前研究成果表明,这些人赴美的初衷不一定是为了留学进修,而是在抵达美国后由于一些转折才开始读书,而且都未能完成大学程度的教育。详情参见苏精:《上帝的人马: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之《早于容闳在美读书的华人》,第73-101页。孙中山:《致容闳函》(1912年2月),载《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43-144页。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6页。
粤剧表演艺术家。字伯鲁,又名关始昌、凤华子。广东顺德人。1917年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艺,后受雇新加坡庆维新、尧天采、平天采等粤剧团,扮演丑角、小生、花脸、老生等行当。1925年入广州人寿年班。1927年底迁居香港,参加国锋剧团演出,旋组班到东南亚、美洲等地演出。1933年回香港,组成太平剧团。抗日战争时期,曾编演《爱国是侬夫》、《汉奸的结果》等抗日新戏。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到广州湾(今湛江)组织抗战粤剧团。1940年父亲在澳门病逝,返澳守孝几个月,其母亲及家属长期居澳。抗战胜利后,带剧团回广州、香港演出。1950年率剧团返澳义演,为镜湖医院慈善会筹款,成效显著。1954年1月参加澳门“吴陈比武”慈善大会演唱,曲艺表演不久后,携妻子、粤剧名伶红线女,从澳门回到广州。此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粤剧团总团长、广东粤剧院院长等。倡导粤剧的音乐和表演革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世称“马腔”。代表剧目《搜书院》、《关汉卿》分别拍成舞台艺术片。1964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粤剧表演艺术家。字伯鲁,又名关始昌、凤华子。广东顺德人。1917年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艺,后受雇新加坡庆维新、尧天采、平天采等粤剧团,扮演丑角、小生、花脸、老生等行当。1925年入广州人寿年班。1927年底迁居香港,参加国锋剧团演出,旋组班到东南亚、美洲等地演出。1933年回香港,组成太平剧团。抗日战争时期,曾编演《爱国是侬夫》、《汉奸的结果》等抗日新戏。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到广州湾(今湛江)组织抗战粤剧团。1940年父亲在澳门病逝,返澳守孝几个月,其母亲及家属长期居澳。抗战胜利后,带剧团回广州、香港演出。1950年率剧团返澳义演,为镜湖医院慈善会筹款,成效显著。1954年1月参加澳门“吴陈比武”慈善大会演唱,曲艺表演不久后,携妻子、粤剧名伶红线女,从澳门回到广州。此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粤剧团总团长、广东粤剧院院长等。倡导粤剧的音乐和表演革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世称“马腔”。代表剧目《搜书院》、《关汉卿》分别拍成舞台艺术片。1964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更多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