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服务条款经已更新,请点击查阅更新后之内容,继续使用即表示同意。如有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更多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628

崇祯元年(1628年2月5日─1629年1月23日)11月4日,52岁的金尼阁神父病逝杭州。这对中国传教团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损失。金尼阁是最有热忱用笔来推动传教事业的人士之一。他在这方面劳累过度。据说他为了挤时间研究中文,晚上只睡3个小时。由于头脑绷得过紧,而导致心神错乱。据巡视员安德烈•班安德1629年12月20日的信称,金尼阁是自杀身亡。

1628

崇祯元年(1628年2月5日─1629年1月23日)11月4日,52岁的金尼阁神父病逝杭州。这对中国传教团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损失。金尼阁是最有热忱用笔来推动传教事业的人士之一。他在这方面劳累过度。据说他为了挤时间研究中文,晚上只睡3个小时。由于头脑绷得过紧,而导致心神错乱。据巡视员安德烈•班安德1629年12月20日的信称,金尼阁是自杀身亡。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晚明耶稣会传教士》,第196页。

1665

康熙四年(1665年2月15日-1666年2月3日)11月4日,澳门议事会举行了由澳督、主教和绅士们参加的政务会议,商议可否用付出巨额资金的办法,来免除澳门的种种麻烦,使清朝官员取消限制贸易的措施。一个议员提出,这些让澳门难以承受的应急措施及巨额付款,迄今已经被证明是徒劳无益的。

1665

康熙四年(1665年2月15日-1666年2月3日)11月4日,澳门议事会举行了由澳督、主教和绅士们参加的政务会议,商议可否用付出巨额资金的办法,来免除澳门的种种麻烦,使清朝官员取消限制贸易的措施。一个议员提出,这些让澳门难以承受的应急措施及巨额付款,迄今已经被证明是徒劳无益的。 徐萨斯:《历史上的澳门》,第68页。

1674

康熙十三年(1674年1674年2月6日-1675年1月25日)11月4日,耶稣会成际理神父出任中日教区巡视员,至1677年8月3日。

1674

康熙十三年(1674年1674年2月6日-1675年1月25日)11月4日,耶稣会成际理神父出任中日教区巡视员,至1677年8月3日。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790页。

1676

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14日-1677年2月1日)11月4日,葡萄牙耶稣会士安东尼奥•巴萨特里(António Pasateri)乘船经巴西抵达澳门,后在上海、南京、甘肃等地传教。

1676

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14日-1677年2月1日)11月4日,葡萄牙耶稣会士安东尼奥•巴萨特里(António Pasateri)乘船经巴西抵达澳门,后在上海、南京、甘肃等地传教。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122.

1698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2月11日-1699年1月30日)10月24日,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 de Prémare)神父抵达澳门。马若瑟于1698年3月启程来华,10月6日到达上川岛,11月4日前往广州,随后前往江西传教。1714年应召入京。雍正皇帝禁教时,于1724年被谪居广州,1733年又被解往澳门。后于澳门去世。马若瑟是一名著名的汉学家,他在鼓励学习汉籍《易经》的时候破坏了人们对《旧约》的崇拜,并因此曾受教廷传信部召回。

1698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2月11日-1699年1月30日)10月24日,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 de Prémare)神父抵达澳门。马若瑟于1698年3月启程来华,10月6日到达上川岛,11月4日前往广州,随后前往江西传教。1714年应召入京。雍正皇帝禁教时,于1724年被谪居广州,1733年又被解往澳门。后于澳门去世。马若瑟是一名著名的汉学家,他鼓励学习汉籍《易经》破坏了人们对《旧约》的崇拜,并因此曾受教廷传信部召回。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518—520页。

1721

康熙六十年(1721年1月28日-1722年2月15日)11月4日,嘉乐经过长时间酝酿,在澳门向全体主教和神职人员公布了一个由他自己拟定的妥协方案,把教宗“自那一日”通谕变通为“八项特淮”,声明“八项特准”只能“在必须和有用”时才可使人获知,不可将此译成中文和其他东方文字,违者绝罚。所谓“八项特准”,即:1.准许教友在家中供奉祖先牌位。牌位上可写亡人姓名,但旁注天主教孝敬父母的道理。2.准许中国对亡人的礼节,但这应为非宗教性的社会礼节。3.准许非宗教性的敬孔礼,孔子牌位若不书灵位,也可供奉,且准上香致敬。4.准许在改正的牌位或亡人棺材前叩头。5.准许在丧礼中焚香点烛,但应声明不从流俗迷信。6.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及亡人的棺材前供陈果蔬,但应申明只行社会礼节,不从流俗迷信。7.准许在新年或其他节日,在改正的牌位前叩头。8.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焚香点烛,在墓前供陈蔬果,但应申明不从流俗迷信。按照“八项特准”,虽然不能全盘解决在中国的“礼仪之争”,但能稍稍平息一下康熙帝、耶稣会与其他各方面的复杂纠纷,对维持中国教会多少有利。但是梵蒂冈并不承认嘉乐自行制定“八项特准”。经过多年反复辩论后,教宗本笃十四世(Bento ⅩⅣ)于1742年断然否定了“八项特准”。

1721

康熙六十年(1721年1月28日-1722年2月15日)嘉乐经过长时间酝酿,于1721年11月4日在澳门向全体主教和神职人员公布了一个由他自己拟定的妥协方案,把教宗“自那一日”通谕变通为“八项特淮”。他声明“八项特准”只能“在必须和有用”时才可使人获知,不可将此译成中文和其他东方文字,违者绝罚。所谓“八项特准”,即:1.准许教友在家中供奉祖先牌位。牌位上可写亡人姓名,但旁注天主教孝敬父母的道理。2.准许中国对亡人的礼节,但这应为非宗教性的社会礼节。3.准许非宗教性的敬孔礼,孔子牌位若不书灵位,也可供奉,且准上香致敬。4.准许在改正的牌位或亡人棺材前叩头。5.准许在丧礼中焚香点烛,但应声明不从流俗迷信。6.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及亡人的棺材前供陈果蔬,但应申明只行社会礼节,不从流俗迷信。7.准许在新年或其他节日,在改正的牌位前叩头。8.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焚香点烛,在墓前供陈蔬果,但应申明不从流俗迷信。按照“八项特准”,虽然不能全盘解决在中国的“礼仪之争”,但能稍稍平息一下康熙帝、耶稣会与其他各方面的复杂纠纷,对维持中国教会多少有利。但是梵蒂冈并不承认嘉乐自行制定“八项特准”。经过多年反复辩论后,教宗本笃十四世(Bento ⅩⅣ)于1742年断然否定了“八项特准”。罗光:《教廷与中国使节史》,第152—153、169页;李天纲:《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第265页。

1721

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11月4日,嘉乐发表教书“Benedictus Deus”,允许实行八项中国礼仪,但命令传教士们必须遵从罗马的命令。葡萄牙传教士张安多(António de Magalhães)奉康熙帝之命自澳门出使葡萄牙。

1758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2月8日-1759年1月28日)11月4日,澳门富商西蒙.罗咱新买船“圣沙勿略”号,由若阿金.西尔维拉(Joaquim José da Silveira)驾驶从澳门前往帝汶。该船为首次试航,还向仁慈堂贷款1200两。另外,还有两艘商船从澳门前往马尼拉。[1] [1]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da Maritima de Macau no Século.ⅩⅧ, p.45;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Ⅷ, pp.498—499; 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agem de Comércio Macau-Ma- nila nos Séculos ⅩⅥ a ⅩⅨ, p.62; 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Ⅷ, p.497.

1758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2月8日-1759年1月28日)11月4日,澳门富商西蒙.罗咱新买船“圣沙勿略”号,由若阿金.西尔维拉(Joaquim José da Silveira)驾驶从澳门前往帝汶。该船为首次试航,还向仁慈堂贷款1200两。另外,还有两艘商船从澳门前往马尼拉。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da Maritima de Macau no Século.XVIII, p.45;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p.498—499; 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agem de Comércio Macau-Ma- nila nos Séculos XVI a XIX, p.62; 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497.

1793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11月4日,英国皇家船“狮子”号抵达澳门,在附近与一艘重约300 吨的法国船相遇,“狮子”号追逐法国船至澳门娘娘妈角炮台,葡方以火力保护法国船进入内港。实际上英法交战时,葡萄牙已加入了对法作战的联盟,只是当时的澳门尚未确知此事。

1793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11月4日,英国皇家船“狮子”号抵达澳门,在附近与一艘重约300 吨的法国船相遇,“狮子”号追逐法国船至澳门娘娘妈角炮台,葡方以火力保护法国船进入内港。实际上英法交战时,葡萄牙已加入了对法作战的联盟,只是当时的澳门尚未确知此事。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2卷,第530页。

1798

嘉庆三年(1798年2月16日─1799年2月4日)4月28日,驶经里约热内卢航线的“勤奋(Diligente)”号载着建立葡属印度邮局的法令起航前往澳门,于11月4日抵达。并任命若瑟‧科英布拉为澳门海邮第一任局长。若瑟‧科英布拉1790年任议事会书记官,之后屡任议事会议员,1811年、1822年和1825年三次出任议事会理事官,还曾担任仁慈堂主席。他在议事亭前地和天通街(Rua dos Cules)上有几所房子。

1798

清嘉庆三年(1798年2月16日─1799年2月4日)4月28日,驶经里约热内卢航线的“勤奋(Diligente)”号载着建立葡属印度邮局的法令起航前往澳门,于11月4日抵达。并任命若瑟‧科英布拉为澳门海邮第一任局长。若瑟‧科英布拉1790年任议事会书记官,之后屡任议事会议员,1811年、1822年和1825年三次出任议事会理事官,还曾担任仁慈堂主席。他在议事亭前地和天通街(Rua dos Cules)上有几所房子。Luís Virgílio de Brito Frazão, História e Desenvolvimento dos Correios e das Telecomunicações de Macau, Vol. 1, p. 24.

1804

嘉庆九年(1804年2月11日─1805年1月30日)11月4日,澳关委员金源下理事官俾利喇谕,澳门第三号额船由小吕宋回澳门,带来小驳船一只,令将其小驳船照例顶额输钞。

1804

清嘉庆九年(1804年2月11日─1805年1月30日)11月4日,澳关委员金源下理事官俾利喇谕,澳门第三号额船由小吕宋回澳门,带来小驳船一只,令将其小驳船照例顶额输钞。《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澳关委员金源为饬三号船带回小船照例顶额输钞事下理事官谕》,第220页。

1805

嘉庆十年(1805年1月31日─1806年2月17日)7月,一艘吕宋船在老万山南边洋面被盗匪网劫,该船共22人,因炮少不能抵御,被贼杀死12人,逃脱7人不知下落,有惹牵•喥•旺哔 (José de Webb)、喥吩(Delfim)及汪棉•咕噜苏(Vanmin Grosso)3人被俘。该船船主名容哔喥路呖(Iong Pedreira), 火长为佛哴•西喥(Fran Cid),船上载有豆蔻、食米等物。该船于本年2月从广州黄埔开往吕宋,4月中旬又从吕宋返回澳门,不意途中被劫。11月l4日,惹牵•喥•旺哔等3人乘间逃至香山黄粱都,为香山县查收安业。

1805

清嘉庆十年(1805年1月31日─1806年2月17日)7月,一艘吕宋船在老万山南边洋面被盗匪网劫,该船共22人,因炮少不能抵御,被贼杀死12人,逃脱7人不知下落,有惹牵•喥•旺哔 (José de Webb)、喥吩(Delfim)及汪棉•咕噜苏(Vanmin Grosso)3人被俘。该船船主名容哔喥路呖(Iong Pedreira), 火长为佛哴•西喥(Fran Cid),船上载有豆蔻、食米等物。该船于本年2月从广州黄埔开往吕宋,4月中旬又从吕宋返回澳门,不意途中被劫。11月l4日,惹牵•喥•旺哔等3人乘间逃至香山黄粱都,为香山县查收安业。《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香山知县彭昭麟为饬将遇盗难蕃惹牵喥旺哔等查明下理事官谕》,第456页。

1809

嘉庆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11月4日,即是在清葡联合捕盗协议签订之前,双方的联合行动已经开始。郑一嫂下令让张保仔率船队进入内河,自己则以大舰数艘停泊在大屿山赤沥角洋面,据守港口,防官军掩袭。时有3艘葡萄牙船回国,正好被郑一嫂拦截。郑一嫂“击其一艘获焉,歼夷人数十”。剩下2艘葡船逃回澳门,适逢香山知县彭昭麟率船100艘西行,双方合并。彭昭麟“又雇请夷船六只,赌一嫂船少,往围之”。广东政府通知澳门,要求葡萄牙军兵船拖住郑一嫂,等候清朝水师前来围剿。当郑一嫂发现葡舰进入大屿山水面时,立即召集张保仔、香山二及郑保养等率领红旗大帮大小船艇到大屿山与其汇合。10日,发生了一场战斗,张保仔大败葡萄牙船。而他船只“尽逃”。葡人极为愤慨,禀香山知县彭昭麟“愿以夷船出战”。17日,彭昭麟遂点阅西洋大夷舶六只,配以夷兵,供其粮食,出洋剿捕。18日,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率领的60艘帆船1200门火炮及1.8万官兵也赶至大屿山海面。20日清晨,清朝水师向海盗发动突然袭击,孙全谋守东,彭昭麟扼西,将海盗的出路死死堵住,相互攻击“连打两昼夜,不分胜负”。22日,清军一战斗船只“药重炮裂”,致使船只损坏,数十人死亡,清方水师退回港湾。23日,清方水师又折返,战斗继续,“官军不能敌,失去一舟”。27日,海上刮起猛烈的北风,孙全谋决以火船攻击困在海湾中的海盗。然而由于风向的改变,火攻船不仅没有烧及盗船,“反延烧兵船二只”。29日午后,南风大作,浪卷涛奔,郑石氏与张保仔率数百艘船只如排山倒海之势向清军扑来,清水师无法抵挡,海盗船队遂突围而逃,直出仰船洲外洋。葡萄牙船不断放炮追击,海盗以数十艘烂船设障,葡船亦无功而返。嘉庆十四年(1809)十月,大屿山赤沥角之战实际上是清朝捕盗战争的一次失败,但为了掩饰这次失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夸大歼灭匪盗人数为2400名。

1809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11月4日,即是在清葡联合捕盗协议签订之前,双方的联合行动已经开始。郑一嫂下令让张保仔率船队进入内河,自己则以大舰数艘停泊在大屿山赤沥角洋面,据守港口,防官军掩袭。时有3艘葡萄牙船回国,正好被郑一嫂拦截。郑一嫂“击其一艘获焉,歼夷人数十”。剩下2艘葡船逃回澳门,适逢香山知县彭昭麟率船100艘西行,双方合并。彭昭麟“又雇请夷船六只,赌一嫂船少,往围之”。广东政府通知澳门,要求葡萄牙军兵船拖住郑一嫂,等候清朝水师前来围剿。当郑一嫂发现葡舰进入大屿山水面时,立即召集张保仔、香山二及郑保养等率领红旗大帮大小船艇到大屿山与其汇合。10日,发生了一场战斗,张保仔大败葡萄牙船。而他船只“尽逃”。葡人极为愤慨,禀香山知县彭昭麟“愿以夷船出战”。17日,彭昭麟遂点阅西洋大夷舶六只,配以夷兵,供其粮食,出洋剿捕。18日,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率领的60艘帆船1200门火炮及1.8万官兵也赶至大屿山海面。20日清晨,清朝水师向海盗发动突然袭击,孙全谋守东,彭昭麟扼西,将海盗的出路死死堵住,相互攻击“连打两昼夜,不分胜负”。22日,清军一战斗船只“药重炮裂”,致使船只损坏,数十人死亡,清方水师退回港湾。23日,清方水师又折返,战斗继续,“官军不能敌,失去一舟”。27日,海上刮起猛烈的北风,孙全谋决以火船攻击困在海湾中的海盗。然而由于风向的改变,火攻船不仅没有烧及盗船,“反延烧兵船二只”。29日午后,南风大作,浪卷涛奔,郑石氏与张保仔率数百艘船只如排山倒海之势向清军扑来,清水师无法抵挡,海盗船队遂突围而逃,直出仰船洲外洋。葡萄牙船不断放炮追击,海盗以数十艘烂船设障,葡船亦无功而返。嘉庆十四年(1809)十月,大屿山赤沥角之战实际上是清朝捕盗战争的一次失败,但为了掩饰这次失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夸大歼灭匪盗人数为2400名。袁永伦:《靖海氛记》卷下,第4—7页;田明矅:《重修香山县志》卷22《纪事》;穆黛安:《华南海盗:1790—1810》,第140—142页所印资料与《靖海氛记》记录大不同,几乎所有日期均有差异,特别是11月10日在赤沥角的第一战役,葡文资料称在8日,还称这一战役“双方俱无损伤”。袁永伦对此事记录属第三方,既不会褒扬海盗,亦不会掩饰葡人,故其记载为准,而穆黛安不察。《清仁宗嘉庆实录》卷218,嘉庆十四年九月壬申;穆黛安:《华南海盗:1790—1810》,第140—142页。

1823

道光三年(1823年2月11日─1824年1月30日)11月4日,圣若瑟修院监事若阿金·莱特及平托·马雅(Francisco da Silva Pinto e Maia)神父因支持民主运动而被捕。之后不久,由于曾上书支持过民主运动的路易斯·公萨尔维斯(Luís Álvares Gonçalves)神父也险遭逮捕。所幸的是由于他没有参加过圣若瑟修院管理,最终被沙辛主教确认为从犯而交给了圣若瑟修院院长柏尔雅。

1823

清道光三年(1823年2月11日─1824年1月30日)11月4日,圣若瑟修院监事若阿金·莱特及平托·马雅(Francisco da Silva Pinto e Maia)神父因支持民主运动而被捕。之后不久,由于曾上书支持过民主运动的路易斯·公萨尔维斯(Luís Álvares Gonçalves)神父也险遭逮捕。所幸的是由于他没有参加过圣若瑟修院管理,最终被沙辛主教确认为从犯而交给了圣若瑟修院院长柏尔雅。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第154—155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31页;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58页称若阿金·莱特在1824年被澳门政府两次逮捕。

1826

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11月4日,中国第一次石印在澳门进行。由马礼逊的华人助手阿才(Atsow)执笔,他儿子马儒翰使用本年9月马礼逊回到中国时携来的一部自费购买的石印机印制山水画,尝试的结果不错。年底马礼逊就已将印成的基督教宣传单张寄给他人了。但后来因马儒翰离开澳门,马礼逊印书的事业发生危机,与东印度公司及伦敦传教会的关系陷入低潮,中国最早的石印为时不过数月就告停顿。1831年2月开始,马氏父子又开始石印,所印大都是单张的传教文字或杂件。1832年10月,马礼逊给他人寄了一本传教小册子,这是他们印成的唯一的成册的中国石印本。已知马礼逊父子最后一次石印是1834年5月中儒翰所作,一位美国商入托印,可能是船货单之类的商业档。

1826

清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11月4日,中国第一次石印在澳门进行。由马礼逊的华人助手阿才(Atsow)执笔,他儿子马儒翰使用本年9月马礼逊回到中国时携来的一部自费购买的石印机印制山水画,尝试的结果不错。年底马礼逊就已将印成的基督教宣传单张寄给他人了。但后来因马儒翰离开澳门,马礼逊印书的事业发生危机,与东印度公司及伦敦传教会的关系陷入低潮,中国最早的石印为时不过数月就告停顿。1831年2月开始,马氏父子又开始石印,所印大都是单张的传教文字或杂件。1832年10月,马礼逊给他人寄了一本传教小册子,这是他们印成的唯一的成册的中国石印本。已知马礼逊父子最后一次石印是1834年5月中儒翰所作,一位美国商入托印,可能是船货单之类的商业档。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37页;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68页称马塔1825年10月24日到达澳门。

1831

道光十一年(1831年2月13日─1832年2月1日)11月1日,美国姑娘哈利特·洛与英国罗伯特·劳克(Robert Locke)船长、卡特莱(Cartwright)夫妇、丹尼尔夫妇、德庇时夫妇等骑马外出郊游。4日,他们在关闸附近的马场骑马嬉游。哈利特·洛骑的是一匹小马。女人在澳门骑马并不多见,故很多澳门人都出来围观。

1831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2月13日─1832年2月1日)11月1日,美国姑娘哈利特·洛与英国罗伯特·劳克(Robert Locke)船长、卡特莱(Cartwright)夫妇、丹尼尔夫妇、德庇时夫妇等骑马外出郊游。4日,他们在关闸附近的马场骑马嬉游。哈利特·洛骑的是一匹小马。女人在澳门骑马并不多见,故很多澳门人都出来围观。Harriett Low, Lights and Shadows of a Macao Life, p.278.

1835

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9日─1836年2月16日)11月4日,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新豆栏街创立广州眼科医院。伯驾开办广州眼科医院是受到美国医生布拉德福(James H.Bradford)影响的。1828年,郭雷枢医生在澳门办医院成功的经验促成他在广州创建一间诊所,而这间诊所即是在布拉德福医生协助下成立的。布拉福德1823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824年来到中国,成为在广州的美籍医生,后被委托在广州建立一所医院,并担任院长。1835年布拉德福医生回国后,郭雷枢设计、布拉德福建立的这所医疗机构便停止了工作。但却给伯驾创建广州眼科医院起了一个示范作用。医院在第一天开放时即迎来了4名眼疾病人。伯驾选择眼疾作为医疗对象,不仅是因为眼疾流行,而且因为中国医生对眼科疾病基本无能为力。医院开办3个月后,治疗眼疾患者竟达925人。

1835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9日─1836年2月16日)11月4日,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新豆栏街创立广州眼科医院。伯驾开办广州眼科医院是受到美国医生布拉德福(James H.Bradford)影响的。1828年,郭雷枢医生在澳门办医院成功的经验促成他在广州创建一间诊所,而这间诊所即是在布拉德福医生协助下成立的。布拉福德1823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824年来到中国,成为在广州的美籍医生,后被委托在广州建立一所医院,并担任院长。1835年布拉德福医生回国后,郭雷枢设计、布拉德福建立的这所医疗机构便停止了工作。但却给伯驾创建广州眼科医院起了一个示范作用。医院在第一天开放时即迎来了4名眼疾病人。伯驾选择眼疾作为医疗对象,不仅是因为眼疾流行,而且因为中国医生对眼科疾病基本无能为力。医院开办3个月后,治疗眼疾患者竟达925人。Chinese Repository, Vol.2, No.6, pp.271—272;爱德华·V. 吉利克:《伯驾与中国的开放》第3章,第43—53页。

1839

道光十九年(1839年2月14日─1840年2月2日)11月4日,罗宾斯·布朗夫妇正式在澳门开办马礼逊教育会学校。它有6名学生,这些男孩们从农村来,年纪最大有15岁,通过前几个月的学习,他学到了大量的英语,并比其他的学生进步快。他在学校里充当了监督人。学校每天分半天学习汉语,半天学习英语,学习时间从早晨6时至晚上9时。如此,有8个小时用于读书,3至4个小时用于在室外进行锻炼或娱乐。布朗的书房也在学校内,因此,学生处于他的监视之下。在教室之外,他们不允许离开已有足够房间供他们运动的校舍。他们住在布朗牧师家里,布朗夫妇待他们如同儿子,布朗牧师并给予一个基督教家庭的教育。

1839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2月14日─1840年2月2日)11月4日,罗宾斯·布朗夫妇正式在澳门开办马礼逊教育会学校。它有6名学生,这些男孩们从农村来,年纪最大有15岁,通过前几个月的学习,他学到了大量的英语,并比其他的学生进步快。他在学校里充当了监督人。学校每天分半天学习汉语,半天学习英语,学习时间从早晨6时至晚上9时。如此,有8个小时用于读书,3至4个小时用于在室外进行锻炼或娱乐。布朗的书房也在学校内,因此,学生处于他的监视之下。在教室之外,他们不允许离开已有足够房间供他们运动的校舍。他们住在布朗牧师家里,布朗夫妇待他们如同儿子,布朗牧师并给予一个基督教家庭的教育。Chinese Repository, Vol.10, No.10, pp.564—587.

1843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7月29日,葡人向钦差大臣耆英提出九点要求,试图改变澳门管治状况。10月3日,彼亚度(José Gregório Pegado)总督开始执政。他上任后,开始逐步进占氹仔岛。他礼节性拜访耆英时,获得葡人占领氹仔的默许。10月10日,前总督边度被任命为葡萄牙全权公使。11月4日,前总督边度乘“特茹”号到达黄埔,然后换乘小船进入广州,同清政府官员耆英在法国领事馆进行会谈。葡方提出的免交地租、取消三巴门界等7项要求被拒绝,中方被迫同意给予澳葡政府和中国地方官府公文处理同等待遇,减少葡船只税收;规范中国从澳门进口货物的税收,取消各种繁琐手续;自由修建房屋,打造船只,购买物品,雇佣工匠;葡萄牙船只也可以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岸通商。

1856

咸丰六年(1856年2月6日─1857年1月25日)11月4日,前南京主教赵方济神父在澳门圣若瑟修院内去世。赵方济神父是l848年6月23日出任南京主教,至l855年离任。后期一直居住在圣若瑟修院。随着赵方济神父的去世,遣使会对圣若瑟修院的管理也随之结束。

1856

咸丰六年(1856年2月6日─1857年1月25日)11月4日,前南京主教赵方济神父在澳门圣若瑟修院内去世。赵方济神父是1848年6月23日出任南京主教,至1855年离任。后期一直居住在圣若瑟修院。随着赵方济神父的去世,遣使会对圣若瑟修院的管理也随之结束。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8, p. 72; 赵庆源:《中国天主教区划分及其首长接替表》,第35页。

1863

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11月4日,在美国商人威尔士(Walsh)写于广东的一封信函中称:他9月接到来自长崎日本官员的订单,要到澳门购买炮和弹药,交给长崎的大名的下属官员(Tycoon's officer)。他10月份在澳门采购了这批武器,雇“苏格兰(Scotland)”号火船运送。

1863

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11月4日,在美国商人威尔士(Walsh)写于广东的一封信函中称:他9月接到来自长崎日本官员的订单,要到澳门购买炮和弹药,交给长崎的大名的下属官员(Tycoon's officer)。他10月份在澳门采购了这批武器,雇“苏格兰(Scotland)”号火船运送。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foreign affairs, accompanying the annual message of the president to the second session thirty-eighth congress, Part3(1864), Diplomatic Correspondence: China, pp. 351—352.

1875

光绪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25日)11月4日,广东大鹏协副将彭玉奉命赴澳门,与各商妥议移关报税。是日,彭玉先去拜会澳督,将粤督发还西洋宫送来不合例之告示并章程八章,面交回澳督收领,并因便说及澳门之华船由下府办货,屡不回省报验销号,因此关船拿获。彭玉回寓后,即晚传集各商,将宪台体恤商艰之意传谕各商周知,据各商称说,各行铺俱在澳门贸易,若回省完税,耽搁时日。澳内生意冷淡,如何能就便报税,则生意可冀畅旺。澳门华商并请将下情回省转禀督、抚宪察核。[1] [1]《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3册《调署广东大鹏协副将彭玉为赴港澳与各商妥议移关报税事致兼署两广总督张兆栋禀文》,第76页。

1875

光绪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25日)11月4日,广东大鹏协副将彭玉奉命赴澳门,与各商妥议移关报税。是日,彭玉先去拜会澳督,将粤督发还西洋宫送来不合例之告示并章程八章,面交回澳督收领,并因便说及澳门之华船由下府办货,屡不回省报验销号,因此关船拿获。彭玉回寓后,即晚传集各商,将宪台体恤商艰之意传谕各商周知,据各商称说,各行铺俱在澳门贸易,若回省完税,耽搁时日。澳内生意冷淡,如何能就便报税,则生意可冀畅旺。澳门华商并请将下情回省转禀督、抚宪察核。《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3册《调署广东大鹏协副将彭玉为赴港澳与各商妥议移关报税事致兼署两广总督张兆栋禀文》,第76页。

1876

光绪二年(1876年1月26日─1877年2月12日)11月4日,里斯本塞尔纳谢神学院毕业的卡洛斯‧巴蒂斯塔(Carlos Ferreira Baptista)神父被派往澳门教区任职,1877年3月赴帝汶传教。1881年返回澳门,任风顺堂区神父,1882年在澳门逝世。[1] [1]白尼奥:《在远东的塞尔纳谢‧多‧邦雅尔丁学院的神父》,载《文化杂志》第57期,2005年。

1876

光绪二年(1876年1月26日─1877年2月12日)11月4日,里斯本塞尔纳谢神学院毕业的卡洛斯‧巴蒂斯塔(Carlos Ferreira Baptista)神父被派往澳门教区任职,1877年3月赴帝汶传教。1881年返回澳门,任风顺堂区神父,1882年在澳门逝世。白尼奥:《在远东的塞尔纳谢‧多‧邦雅尔丁学院的神父》,载《文化杂志》第57期,2005年。

1898

《知新报》第七十期刊登《湘阴杨昌炽条陈时务折》、《康工部有为条陈商务折六月十五日第十五上书》、《美提军以不恤士卒获咎》、《一千八百九十七年清查美国铁路情形》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使用。《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1907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6月27日,澳门政府将总承代售澳门仁慈堂彩票生意,用封固之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7年11月2日起,至1912年11月1日止。压票银4万元。然而是日未有人到投。8月20日改为明喊出投后,依然未有人到投。澳门政府不得不稍作更改,压票银变为2万元,其用银以旧承充人所认出照所发票张总数价目每百元8元为底。11月4日,因仍然无人承充,再次改为用封固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8年3月7日至1913年3月6日止。

1907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6月27日,澳门政府将总承代售澳门仁慈堂彩票生意,用封固之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7年11月2日起,至1912年11月1日止。压票银4万元。然而是日未有人到投。8月20日改为明喊出投后,依然未有人到投。澳门政府不得不稍作更改,压票银变为2万元,其用银以旧承充人所认出照所发票张总数价目每百元8元为底。11月4日,因仍然无人承充,再次改为用封固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8年3月7日至1913年3月6日止。《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4月27日第17号。《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7月20日第29号。《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8月24日第34号。《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9月7日第36号。

1910

1910年(清宣统二年)3月5日,两广总督及北京政府要求澳葡港务局撤除在阿婆石与青洲之间设立的一水炮,未遂。5月27日,在帝汶购买白、黑桉树籽,引植于氹仔及路环山地。7月,海盗在广州与澳门之间一学校内绑架数十名学生并将其劫持至路环躲藏,向受害者家属勒索3万5千澳门元赎金。澳葡政府出动军警救出人质和被俘者。10月5日,葡萄牙宣布成立共和国。10月12日,葡萄牙颁布法令,规定6月24日为澳门节日。11月4日,成立贾梅士博物馆。11月19日,耶稣会会士被逐出澳门。12月10日,新建滨海大马路启用。被命名为民国大马路。

1910

宣统二年(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11月4日,按照澳督第231号训令的规定,成立贾梅士博物馆。

1910

宣统二年(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11月4日,按照澳督第231号训令的规定,成立贾梅士博物馆。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46页。

1947

民国三十六年 (1947年1月1日-1947年12月31日)11月4日,为促进葡英友谊关系,新任澳督柯维纳赴香港官式拜访,并主持香港葡文学校开幕礼,次日返回澳门。18日,第22任港督葛量洪 (Alexander Grantham)夫妇莅澳官式回拜。

1947

民国三十六年 (1947年1月1日-1947年12月31日)11月4日,为促进葡英友谊关系,新任澳督柯维纳赴香港官式拜访,并主持香港葡文学校开幕礼,次日返回澳门。18日,第22任港督葛量洪 (Alexander Grantham)夫妇莅澳官式回拜。《世界日报》1947年11月4日《澳督柯维纳今晨赴港官式拜访香港总督》;11月18日《今日正午十二时港督官式莅澳回拜》。

1991

1991年11月4日,葡京赌场发生劫案,两大汉挟持赌场职员,劫掠8万元泥码逃去无踪。

1992

1992年11月4日,高树维(Antonio Salavessa da Costa)政务司宣布,南湾发展公司愿向政府让出部份地段,以调整南湾批地溢价金额,南湾整治工程问题完满解决。

1993

1993年11月4日,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应澳督邀请,来澳欣赏国际音乐节表演及恐龙展览。

2002

2002年11月4日,政府颁布“ 居民身份证规章”,推出智能身份证。

2004

2004年11月4日,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在出席立法会审议《二零零三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时指出:2003年特区政府的总收入为141.2亿元,总开支为114.62亿元,最终录得26.576亿元盈余。

更多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