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嘉靖元年(1522年1月28日─1523年1月16日)8月19日,夜晚停泊在港口外面的杜阿尔特•科埃略因躲避中国舰队的监视,迷失了方向。末儿丁•多•灭儿司令遂率领别都卢及狄奥戈•梅洛的船只去与杜阿尔特•科埃略会合。会合后,葡船行至新会茜草湾,准备登岸,遭到备倭指挥柯荣及百户王应恩所率明军的攻击,葡船撤退至稍州,恰遇汪鋐组织的庞大舰队。明军数十倍于葡军,共有大小帆船97艘,将葡船紧紧包围,中葡之战即在稍州爆发。8月20日,清晨,明军开始向葡船进攻,汪鋐命“善泅者”潜水凿沉别都卢的大帆船,别者卢死于炮火之中,汪鋐又放火焚烧狄奥戈•梅洛的船。明军火铳将狄奥戈•梅洛击中,300名华人登上狄奥戈•梅洛的船,并将船上抢劫一空。胡琏听到明军已缴获葡船两艘,遂率军参战。末儿丁•多•灭儿船长见众寡悬殊,明军实力太强,于是下令撤退。末儿丁•多•灭儿船长与其弟华士古•高丁纽各驾一艘船逃出外洋。是役也,葡船被击毁一艘,“生擒别都卢、疏世利(Bartoloméu Soares)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掠男女十人,获其二舟”。这是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海外扩张过程中第一次遭到的军事重挫,亦是中国与葡萄牙的第一次军事冲突,亦可谓近世中国人与欧洲人发生战争之始。
嘉靖元年(1522年1月28日─1523年1月16日)8月19日,夜晚停泊在港口外面的杜阿尔特•科埃略因躲避中国舰队的监视,迷失了方向。末儿丁•多•灭儿司令遂率领别都卢及狄奥戈•梅洛的船只去与杜阿尔特•科埃略会合。会合后,葡船行至新会茜草湾,准备登岸,遭到备倭指挥柯荣及百户王应恩所率明军的攻击,葡船撤退至稍州,恰遇汪鋐组织的庞大舰队。明军数十倍于葡军,共有大小帆船97艘,将葡船紧紧包围,中葡之战即在稍州爆发。8月20日,清晨,明军开始向葡船进攻,汪鋐命“善泅者”潜水凿沉别都卢的大帆船,别者卢死于炮火之中,汪鋐又放火焚烧狄奥戈•梅洛的船。明军火铳将狄奥戈•梅洛击中,300名华人登上狄奥戈•梅洛的船,并将船上抢劫一空。胡琏听到明军已缴获葡船两艘,遂率军参战。末儿丁•多•灭儿船长见众寡悬殊,明军实力太强,于是下令撤退。末儿丁•多•灭儿船长与其弟华士古•高丁纽各驾一艘船逃出外洋。是役也,葡船被击毁一艘,“生擒别都卢、疏世利(Bartoloméu Soares)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掠男女十人,获其二舟”。这是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海外扩张过程中第一次遭到的军事重挫,亦是中国与葡萄牙的第一次军事冲突,亦可谓近世中国人与欧洲人发生战争之始。关于茜草湾之地,学界争议亦大。黄文宽《澳门史钩沉》第204页称新会茜草湾实即台山之甫草湾;林天蔚、萧国健《16世纪葡萄牙人在香港事迹考》(《香港前代史论集》,第162──169页)认为茜草湾在香港大屿山境内;赵立人《葡萄牙人在广东沿海早期活动地点》(《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2期)及《Tamão与西草湾》(《学术研究》1996年第3期)认为新会茜草湾应为刘尧诲的《苍梧总督军门志》及郭棐的《粤大记》中在澳门水域的茜草湾(澳),即香山茜草湾(澳)。卢坤《广东海防汇览》卷1第19页有“筲州”,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2第2409页有“筲州”,王崇熙《(嘉庆)新安县志》卷首舆图中有“哨州”,林天蔚考证其地在今香港境内之“沙州”(见《香港前代史论集》,第162─169页)。嘉靖元年(1522)的中葡之战主战场不在茜草湾,而在稍州。韩国文集《江汉集》卷4《上政府论佛郎机状》亦称:“指挥使柯荣破佛郎机于稍州。”可见,明军歼灭葡人主力之战是在稍州,而不是茜草湾。关于疏世利,张天泽《中葡早期通商史》第78页认为别都卢指挥的1艘船名Syseeiro; 伯希和《明史上的火者及写亦虎仙》(载《通报》第39期,第100页注29)认为是Alvaro Fuzeiro中的Fuzeiro,Bartholameu Soarez中的Soarez或Pero Soares中的Soares;金国平则认为是Bartholameu Soarez中的Soarez(金国平:《西力东渐—─中葡早期接触追昔》,第14─15页)。《末儿丁•甫思•多•灭儿致函国王汇报中国之行情况》,葡萄牙国家档案馆,编年档1──30-40;《明世宗实录》卷24,嘉靖二年三月壬戌;张廷玉:《明史》卷325《佛郎机传》;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9《佛郎机》。
康熙七年(1668年2月12日-1669年1月31日)8月19日,最早留学欧洲的澳门人、第一位华人耶稣会士郑玛诺神父回到澳门。郑玛诺,字惟信,1633年出生于澳门,父母均为华人,父亲亦为天主教徒,教名为安东尼奥•德•西克拉(António de Sequeira),1645年,罗历山神父携其从陆路赴罗马。1651年10月17日进入罗马圣安德勒耶稣会初修院学习,两年后又入罗马公学,修读辞学、哲学、物理学、自然神学及形而上学等课程。1657年至1660年,在罗马公学教授拉丁语、希腊语及文学。后又在意大利波伦亚耶稣会公学和葡萄牙科英布拉耶稣会公学学习。1667年结束了3年神学课程,并晋升司铎。郑玛诺回到澳门后,即入圣保禄学院学习中文。当时圣保禄学院开有中文和安南语,安南语课程有8位神父在学习,中文则有6位。
康熙七年(1668年2月12日-1669年1月31日)8月19日,最早留学欧洲的澳门人、第一位华人耶稣会士郑玛诺神父回到澳门。郑玛诺,字惟信,1633年出生于澳门,父母均为华人,父亲亦为天主教徒,教名为安东尼奥•德•西克拉(António de Sequeira),1645年,罗历山神父携其从陆路赴罗马。1651年10月17日进入罗马圣安德勒耶稣会初修院学习,两年后又入罗马公学,修读辞学、哲学、物理学、自然神学及形而上学等课程。1657年至1660年,在罗马公学教授拉丁语、希腊语及文学。后又在意大利波伦亚耶稣会公学和葡萄牙科英布拉耶稣会公学学习。1667年结束了3年神学课程,并晋升为司铎。郑玛诺回到澳门后,即入圣保禄学院学习中文。当时圣保禄学院开有中文和安南语课程,安南语课程有8位神父在学习,中文则有6位。 李向玉:《汉学家的摇篮: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第129页。 文德泉:《第一个中国耶稣会神父》,载《文化杂志》第10期,1992年。
雍正十年(1732年1月27日-1733年2月13日)8月19日,法国遣使会士毕天祥神父在澳门方济各会修道院病逝。毕天祥,意大利人,1663年生,1689年加入遣使会。1697年受教廷传信部派遣与穆天尺一起来华。1705年,任铎罗宗主教的翻译出使北京。1706年11月,在南京被清政府拘捕,1710年送至广州拘禁,在狱中关押19年。雍正即位,教宗本笃十三世致信祝贺新帝登基时,并请求雍正释放关在广州监狱中的毕神父及巴黎外方传教会的计有纲神父。不久,获释,住广州传信部账房处。1732年,广州驱逐传教士,毕神父又被赶到澳门。由于毕神父被常年关押,身患重病,到澳门五日后即去世,葬于圣多明我堂。 樊国阴:《遣使会在华传教史》,第81—89页;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49页。
1821年(清道光元年),在欧美大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葡萄牙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高潮。由公民选举产生的葡萄牙议会制定了君主立宪的宪法,下达了取消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的命令,在葡萄牙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澳门的葡萄牙人分成了敌对的两派:一是以土著葡萄牙人为主体,有着强烈变革要求的立宪派,其首领为巴波沙(Paulino da Silva Barbosa)少校;一是以葡萄牙贵族官员为主体,力图维护原有特权的保守派,其首领是地方长官亚利鸦架(Miguel Arriaga)。立宪派先是开展请愿活动,抗议议事局无视市民的要求,提出恢复原来的议事局政体,免除澳门对果阿、帝汶的财政补贴,任用澳门土生葡萄牙人在当地文职机构及军队任职等一系列请求。澳葡当局被迫于1822年2月16日召集市民在市政厅举行忠于宪法的宣誓。但他们对民众所要求的改革并不准备实行。在这种形势下,立宪派与澳葡当局,特别与保守派首领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不时采取激烈行动,使亚利鸦架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1822年8月中旬,澳门民主运动爆发。市民若瑟在8月17日议事局开会时,提交了一份由83位市民联名的抗议书。这份抗议书指控亚利鸦架怂恿中国官员干预澳门事务,以维持自己的地位。亚利鸦架自知受到市民的普遍敌视,表示愿意辞职。市议员向市民们宣布了他辞职的消息,并表示准备进行一次新的选举。8月19日,市民们举行选举大会。会上,立宪派与保守派发生尖锐的冲突。保守派头目卡瓦尔坎蒂(Cavalcanti)宣称,这一会议没有确定新政体的权力。与会的市民都被激怒,当即将他从窗口扔到街头。这时,巴波沙登台演说,指出人民希望建立的是与宪法完全符合的政体。会议最后决定,重新恢复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前的政体,授予新选出的议事局不受总督及地方长官控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总督只能掌管军事。亚利鸦架则被剥夺一切职务。9月12日,巴波沙又创办了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报纸-《蜜蜂华报》。该报宗旨鼓吹立宪派各项主张,成为新政权的喉舌。澳门资产阶级立宪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进入高潮。被罢免的亚利鸦架并不甘心失败,煽动总督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发动政变。但很快被立宪派击败。1823年,葡印总督派“萨拉曼特拉”号巡洋舰运载一批士兵驶往澳门,旨在恢复旧政权,镇压澳门民主运动。由于中国政府的干涉,他们未敢轻举妄动。9月23日凌晨,士兵在澳门偷偷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进抵市政厅前的广场,并逮捕了立宪派领袖巴波沙。随后,保守派组织了政府委员会,来摄理总督职权,并将亚利鸦架官复原职。接着,他们大肆镇压立宪派,查封《蜜蜂华报》。与此同时,葡萄牙王子米格尔(Dom Miguel)也在本国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废除宪法,恢复其父若奥六世专制君主的权力。澳门保守派狂热地欢呼这一场政变,他们宣誓效忠于君主专制政体,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和宴会。澳门民主运动遂因此而夭折。
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8月中旬,澳门民主运动爆发。澳门居民阿美达·施利华(José de Almeida Carvalho e Silva)在8月17日议事会开会时,提交了一份由83位澳门葡人联名的抗议书。眉额带历自知受到澳门葡人的普遍敌视,表示愿意辞职。议事会议员向市民们宣布了他辞职的消息,并表示准备进行一次新的选举。8月19日,在总督欧布基的主持下,主教沙辛、准将伽玛·阿拉乌茹(Francisco de Gama e Araújo)、波尔图男爵、市政委员俾利喇以及所有拥护澳门公民权的人,都被召集到议事会,投票选举新的议事会,选举结果如下:普通法官:维森特·贝路32票,米兰达·利马26票。市政议员:巴波沙89票,伊波利托84票,多明戈斯·戈麦斯62票。理事官:弗朗西斯科·施利华(漏写票数)。候补市政议员:晏多尼·喏经35票,安东尼奥·多斯·李美雕(António dos Remédios)24票。候补理事官:德乌斯·卡斯特罗(João de Deus Castro)20票。澳门议事会举行选举大会上,立宪派与保守派发生尖锐的冲突。保守派头目军官航海学校教师奥兰达·卡瓦尔坎特少校宣称,这一会议没有确定新政体的权利。与会的澳门葡人都被激怒,当即将他从窗口扔到街头。这时,巴波沙登台演讲,指出人民希望建立的是与宪法完全符合的政体。会议最后决定,重新恢复1784年前的政体,授予新选出的议事会不受总督及地方长官控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总督只能掌管军事。眉额带历则被剥夺一切职务。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新政府成立后,巴波沙一反前任们的做法,变专制整体为民主化、公开化的议事整体。他创办报纸设立自由新闻制度,将政府成员的言行置于广大市民的监督之下,并鼓励民众参政议政,就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见解。《中国之蜂》发表评论称:“这次革命结束了专制统治,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大众欢呼声中成立了临时政府。这个政府成立的时间虽不长,却已表明,它是符合全体澳门居民意愿的,是爱国的,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公众对旧政府缺乏信任,而政府却一无所知,并且极力美化自己,这就是人民为什么采取如此不寻常的行动的原因,我们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这一事件充分体现出来。那一天(指8月19日),澳门人民的斗争将永载史册,我们为之讴歌不已。”
清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8月中旬,澳门民主运动爆发。澳门居民阿美达·施利华(José de Almeida Carvalho e Silva)在8月17日议事会开会时,提交了一份由83位澳门葡人联名的抗议书。眉额带历自知受到澳门葡人的普遍敌视,表示愿意辞职。议事会议员向市民们宣布了他辞职的消息,并表示准备进行一次新的选举。8月19日,在总督欧布基的主持下,主教沙辛、准将伽玛·阿拉乌茹(Francisco de Gama e Araújo)、波尔图男爵、市政委员俾利喇以及所有拥护澳门公民权的人,都被召集到议事会,投票选举新的议事会,选举结果如下:普通法官:维森特·贝路32票,米兰达·利马26票。市政议员:巴波沙89票,伊波利托84票,多明戈斯·戈麦斯62票。理事官:弗朗西斯科·施利华(漏写票数)。候补市政议员:晏多尼·喏经35票,安东尼奥·多斯·李美雕(António dos Remédios)24票。候补理事官:德乌斯·卡斯特罗(João de Deus Castro)20票。澳门议事会举行选举大会上,立宪派与保守派发生尖锐的冲突。保守派头目军官航海学校教师奥兰达·卡瓦尔坎特少校宣称,这一会议没有确定新政体的权利。与会的澳门葡人都被激怒,当即将他从窗口扔到街头。这时,巴波沙登台演讲,指出人民希望建立的是与宪法完全符合的政体。会议最后决定,重新恢复1784年前的政体,授予新选出的议事会不受总督及地方长官控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总督只能掌管军事。眉额带历则被剥夺一切职务。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新政府成立后,巴波沙一反前任们的做法,变专制整体为民主化、公开化的议事整体。他创办报纸设立自由新闻制度,将政府成员的言行置于广大市民的监督之下,并鼓励民众参政议政,就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见解。《中国之蜂》发表评论称:“这次革命结束了专制统治,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大众欢呼声中成立了临时政府。这个政府成立的时间虽不长,却已表明,它是符合全体澳门居民意愿的,是爱国的,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公众对旧政府缺乏信任,而政府却一无所知,并且极力美化自己,这就是人民为什么采取如此不寻常的行动的原因,我们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这一事件充分体现出来。那一天(指8月19日),澳门人民的斗争将永载史册,我们为之讴歌不已。”阿美达,1784年生于葡萄牙,后作为海军医生来到澳门。阿美达不仅是名医生,亦颇具经商能力,在澳门保险行拥有股份,并在新加坡开埠时,购买了当地大片土地,成为新加坡大物业主,1850年逝世于新加坡;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es,Vo1.1,p.111;EIC,G/12/207,Canton Consultations,22 August 1822.徐萨斯:《历史上的澳门》,第176页,《中国之蜂》刊布1822年8月17日会议记录为88人。A Abelha da China, No.15,转自程曼丽:《蜜蜂华报研究》,第107—108页。徐萨斯:《历史上的澳门》,第176—177页。A Abelha da China, No.11, No.14, No.15, 转自程曼丽:《蜜蜂华报研究》,第53—55页。A Abelha da China, No.1,转自程曼丽:《蜜蜂华报研究》,第45页。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2月3日─1841年1月22日)8月19日,关闸之战爆发。英人因尝试通过席尔维拉·边度交涉并未使维森特·士担顿得到获释,且对清军在澳门增兵,增强对澳门的控制产生疑虑,悍然决定先发制人。这天正午,以“德鲁壹”号为首的6艘英军舰船逼近莲花茎,向关闸和莲峰庙附近的炮台猛烈开炮。面对英军的进攻,中国驻军一齐出动。易中孚率同署澳门同知蒋立昂、香山县丞汤聘三由南而北,多隆武、波启善由北向南,游击阮世贵等在中间往来接应。升任香山协副将惠昌耀率领师船,驶至青洲海面,隔着莲花茎与英舰接仗。清军“回炮多不能及”,经过约一小时的战斗,关闸的界墙及附近的炮台被击毁,“兵勇率先走避”,大都通过关闸门逃往前山。接着,380名英印士兵登陆莲花茎,占领关闸,并升起了英国国旗。位于莲峰庙附近的一个炮台仍顽强发炮抵抗,先前火力不及的清军战舰也向其开火,但不久即被英印士兵打败。随后,英军搬走驾设在关闸等处的20余门大炮,并钉封了其余大炮的火门,放火烧毁中国军队的棚房,推平了关闸的城墙,才趁潮登船,撤离关闸地区。此战仅从“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上发射的炮弹不会少于600颗。清兵阵亡者6人,壮勇亦伤毙3人,受伤兵30余名,其带兵营员内,参将波启善与水师守备陈宏光头面受伤。而据《中国丛报》称有100人或更多人战死。英国人只有4人受伤。关闸之战后,英军还扬言进攻前山。若前山一失,则英军可长驱直入。因而易中孚、惠昌耀等皆退至前山守卫。这样,自澳门开埠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失去对澳门地区的军事控制权。当时的一位美国人记载:除了乔装改扮的外,没有一个中国士兵,现在还在澳门。澳门安全多了,他们甚至可以在关闸附近骑马。关闸之战中,澳门政府公然实行“两边不理”的中立政策,标志著林则徐用葡抗英、以夷制夷策略的失败。同时,关闸之战让葡萄牙人目睹了清军的虚骄和不堪一击,清政府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逐渐暴露,使粤东政府失去了对澳门的控驭和威慑能力。其后,在中英冲突加剧时,最终实际上使澳门成为英军对华战争中重要的后勤基地。Chinese Repository, Vol.9, No.4, pp.238—239; 《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2册《两广总督革职留任祁𡎴奏覆遵旨查明波启善在关闸与夷人接仗受伤各情形折》,第493—495页。Peter Ward Fay, The Opium War, p.248.《林则徐全集》第7册《致怡良》,第229—232页。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8月19日,英军对澳门地区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他们进攻的目标是控制葡萄牙出入的关闸。中午,英军3艘军舰和运输船逼近莲花茎,向关闸和关闸附近的炮台猛烈开火。守卫关闸内外的军队除有近几个月内进驻的1300人外,还有临时赶来增援的督标参将波启善、署肇庆协副将多隆武、署抚标守备程步韩等率领的两标官兵及升任南澳镇总兵暂留香山协的惠昌耀指挥的水师,水陆官兵共达2000人左右。面对英军的攻击,中国驻军一齐出动。新授广东高廉道台暂驻澳门的易中孚率兵从澳门一带北进,多隆武、波启善等率兵自北山一带南进。惠昌耀的水师驶抵青洲海面,隔着莲花茎向英船开炮。双方展开激战,葡萄牙人按兵不动,以示中立。由于英军在武器技术方面明显占有优势,经过约1小时战斗,英军击毁关闸的界墙及附近的炮台,击败中国军队,参将波启善、守备陈宏光等负伤。接着,300名英印士兵登上莲花茎,占领关闸,并升起了英国国旗,还用关闸上的大炮轰击望厦等处的中国官兵。最后,他们搬走架设在关闸等处的20余门大炮,堵塞其余大炮的火门,放火烧毁中国军队的棚房,才登船撤离。关闸之役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月22日─1899年2月9日)8月19日,澳门著名华商柯六禀请加入葡萄牙国籍。柯六,原名柯翼,其父名柯起(即为创建镜湖医院之柯秉樟)。1856年生于澳门,后曾与卢九、卢光裕2合作开设恒和公司,承充包售澳门彩票。成为澳门巨富,亦为澳门大物业主。1899年5月政府宪报公布,其在火船头街、蓬莱新街、夜呣巷及快艇头街“可作铺店”的物业即达13处。1909年与1910年度,柯六为澳门纳公钞最多的人之一。柯六约在1914年之前去世。其子有柯天泰、柯天鹏(柯八)等。《澳门政府宪报》1898年8月20日第34号,1899年5月20日第20号,1904年10月2日第41号,1909年1月2日第1号,1909年10月16日第42号,1910年6月25日第26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8月16-23日,澳门在美少校操场举行卖物助赈会,以救济西江灾民。署理总督沙‧方济各在其副官陪同下主持开幕式,慈幼会学校学生乐队演奏葡萄牙国歌,由常泽基(Chan Che Ki)致开幕词。意演中有一台粤剧,记者及富家子弟破天荒第一次在澳门演出话剧。8月19日,新总督罗沙达于就职后的第二个晚上携带妻女莅临意演。由主席陈席儒等迎入会场,环游一遍,捐款数金而返。意演中有“小电影”助兴。仅此一项收入达5000澳门元。会场人众,时有意外之虞。红十字会之西医廖德山及男看护员黎池,与女医员罗绣云、林直恩、余美德,看护妇梁科仪,均入场当意务。是会通计集款,为数甚巨。此项应存为水灾善后之用,惟是商办,善后事宜不可不预定规则,以期协力同心,共收善果。澳门绅商二十五日在镜湖医院开会,宣布进支数目,并决定成立“澳门卖物助赈水灾会办理善后所”,以期合理利用善款。此次卖物并捐助之款约得5万元。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8月16-23日,澳门在美少校操场举行卖物助赈会,以救济西江灾民。署理总督沙‧方济各在其副官陪同下主持开幕式,慈幼会学校学生乐队演奏葡萄牙国歌,由常泽基(Chan Che Ki)致开幕词。意演中有一台粤剧,记者及富家子弟破天荒第一次在澳门演出话剧。8月19日,新总督罗沙达于就职后的第二个晚上携带妻女莅临意演。由主席陈席儒等迎入会场,环游一遍,捐款数金而返。意演中有“小电影”助兴。仅此一项收入达5000澳门元。会场人众,时有意外之虞。红十字会之西医廖德山及男看护员黎池,与女医员罗绣云、林直恩、余美德,看护妇梁科仪,均入场当意务。是会通计集款,为数甚巨。此项应存为水灾善后之用,惟是商办,善后事宜不可不预定规则,以期协力同心,共收善果。澳门绅商二十五日在镜湖医院开会,宣布进支数目,并决定成立“澳门卖物助赈水灾会办理善后所”,以期合理利用善款。此次卖物并捐助之款约得5万元。《华字日报》1908年8月21日《澳门卖物助赈会展开》、《红十字会意举》,1908年10月1日《澳门赈灾会善后所规则》。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30—31页。莫世祥、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光绪三十四年拱北口岸华洋贸易情形论略”,第256页。
更多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