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2月5日─1648年1月24日)7月8日,葡萄牙国王使者贡萨罗•西奎拉重整旗鼓再次从澳门出发前往日本,7月26日乘船抵达长崎。 到日本长崎后,日本方面要求其解除武装,遭到这位使节的断然拒绝。日本方面则以种种借口阻挠使节拜见将军,并派出舰队密切监视使节的动向。幕府将军后来致信使节,提醒其不要忘了日本的禁令,赶快离开日本,勿作和解的妄想。如果葡萄牙国王能在信中保证不再带传教士来日本传教,还可以考虑其他建议,否则日本将继续严令禁止两国之交往。最后,这位使节只好返航。 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 86. 姚丽雅:《贡萨罗船长出使日本记(1644—1647)》,载《文化杂志》第54期,2005年。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1月30日-1711年2月16日)7月26日,葡萄牙耶稣会士杨广文(François Thilisch)、麦大成(João Francisco Cardoso)神父抵达澳门。麦大成,字尔章,葡萄牙人,1708年从里斯本出发东来,曾在果阿传教。礼仪之争事起,耶稣会负责人金国辉(Miguel do Amaral)神父建议选派麦大成神父从印度出使中国。此议获葡印总督罗德里格.科斯达的赞成,国王也予以批准。麦大成的使命是:向康熙皇帝赠送礼物,说服他允许澳门卸下监管铎罗的负担并将铎罗转往果阿,保护澳城的利益和支持专属传教士的保教权政策。《澳门与礼仪之争——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载金国平、吴志良:《过十字门》,第207页;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632—633页。
雍正二年(1724年1月26日-1725年2月12日)7月26日,通政使司右通政梁文科奏称,葡人居住澳门多年,户口日增,宜严加防范,以杜隐忧。因此建议设一弁员在澳门弹压,凡外洋之人,只许往来贸易,不许久留此地。雍正皇帝将此奏疏发予两广总督孔毓珣参议。8月12日,两广总督孔毓珣回奏称,澳门“原有香山协把总一员,带兵五十名防守”,兼有前山寨都司、守备率兵驻防,不宜多设。但鉴于澳门“近年每从外国买造船只驾回,贸易船只日多,恐致滋事”。建议“其现有船只,仍听贸易,定为额数,朽坏准修,此后不许添置,以杜其逐岁增多之势”。《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通政使司右通政梁文科奏请洋人不得久住澳门折》及《两广总督孔毓珣奏陈梁文科所奏不许夷人久留澳门限定夷船数目折》,第140—142页。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23日─1842年2月9日)7月21日,海面飓风陡发,海涛山立,大雨倾盆,日夜不息。打碎英人香港房寮、码头,并漂没英人货船、兵船,夷目仅查尔斯·义律一名逃至澳门,余者尚未有下落。25、26两日,飓风又作,较前更大。道光皇帝得悉奏报后,降谕旨发去大藏香二十炷,著奕山等分诣各庙宇虔诚行礼。并称英人等恶贯满盈,竟遭天谴。著即查拿逃澳英人义律,赶紧收复香港。这次台风对澳门也产生巨大破坏,在澳门附近的英美等国船只有6艘船沉没,其中纵帆船“玫瑰(Rose)”号除一名澳门葡人外,全船人员遇难,其他失事、冲上岸以及受损的船只有二十多艘。《清宣宗道光实录》卷353,道光二十一年六月辛亥。Chinese Repository, Vol.10, No.7, pp.421—424.
咸丰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7月26日,英国循道会俾士(George Pierey)牧师在澳门给华人周学(Chou Xue)施洗,并称周学是第四个可以授予完全信徒资格的成年人。据循道会档案,1856—1857年间,英国循道会在澳门给五位信徒施洗,其中1856年施洗三人,周学是第四人,俾士夫人的女佣黎杨望女士则是第五人,她于1857年8月受洗。Wesleyan Methodist Missionary Society(London)Archive, China, Correspondents, Aug 7, Aug 22,1857. G. Piercy to the Society; 文国伟:《循道卫理入神州》,第52页。
光绪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7月26日,澳门公物会与华商陈六签约,批准陈六承充澳门制造鸦片熟膏发卖及出口生意,以1883年9月1日至1893年9月1日,10年为期。批准承充鸦片熟膏生意的条件是,“由华人陈六承买旧关所房屋(即司打口的‘鸦片屋’)一间”,“陈六愿出价银6万元买收此屋”。但规定:如果陈六或陈六的后人在10年承充期内不在澳门经营此项制造熟膏发卖及出口生意时,公屋会即将此屋充公,而陈六不得因修葺此屋及别项缘由借口索赔。澳门公物会会长总督贾拉沙、律政司晏多‧尾意味‧廖亚美‧打‧亚西度、布政司嘉路素‧威仙地‧罗渣、审计长若瑟‧若坚‧亚士威堕、若瑟‧飞南第‧阿利威喇、公物会书记若瑟‧告利野拜士‧亚宋生、陈六及翻译官伯多禄‧诺拉斯古‧施利华签名。[1] [1]《澳门政府宪报》1918年5月22日第27号,第523页。
光绪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7月26日,澳门公物会与华商陈六签约,批准陈六承充澳门制造鸦片熟膏发卖及出口生意,以1883年9月1日至1893年9月1日,10年为期。批准承充鸦片熟膏生意的条件是,“由华人陈六承买旧关所房屋(即司打口的‘鸦片屋’)一间”,“陈六愿出价银6万元买收此屋”。但规定:如果陈六或陈六的后人在10年承充期内不在澳门经营此项制造熟膏发卖及出口生意时,公屋会即将此屋充公,而陈六不得因修葺此屋及别项缘由借口索赔。澳门公物会会长总督贾拉沙、律政司晏多‧尾意味‧廖亚美‧打‧亚西度、布政司嘉路素‧威仙地‧罗渣、审计长若瑟‧若坚‧亚士威堕、若瑟‧飞南第‧阿利威喇、公物会书记若瑟‧告利野拜士‧亚宋生、陈六及翻译官伯多禄‧诺拉斯古‧施利华签名。《澳门政府宪报》1918年5月22日第27号,第523页。
光绪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7月20日,澳门公物会与玉生(Ioc-Sang)、枝山(Chi-San)订立承接供办牛肉之合同,以一年为期,系自7月26日起,担保人为顺合刘田。向来澳门发卖牛肉,皆是在公物会招人承充。上年2月14日,澳督发布第42号之札谕,禁止在公物会承充贩卖牛肉。该年5月11日,奉到第30号上谕批准。不料,施行以来,澳门所卖牛肉显有不敷日用及价昂不佳,以致澳门商民联禀佥称街市贩卖牛肉诸多掣肘,民人日久受屈不少,恳速设法以除此害。据查贩牛来澳,实因艰难,是以旧承充人几于包揽,似有垄断生意,从中作梗,以致供办极少。澳门政府不得不重新招人承接供办牛肉。[1] [1]《澳门政府宪报》1882年8月20日第32号;《澳门政府宪报》1882年7月13日第28号第一附报。
光绪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7月20日,澳门公物会与玉生(Ioc-Sang)、枝山(Chi-San)订立承接供办牛肉之合同,以一年为期,系自7月26日起,担保人为顺合刘田。向来澳门发卖牛肉,皆是在公物会招人承充。上年2月14日,澳督发布第42号之札谕,禁止在公物会承充贩卖牛肉。该年5月11日,奉到第30号上谕批准。不料,施行以来,澳门所卖牛肉显有不敷日用及价昂不佳,以致澳门商民联禀佥称街市贩卖牛肉诸多掣肘,民人日久受屈不少,恳速设法以除此害。据查贩牛来澳,实因艰难,是以旧承充人几于包揽,似有垄断生意,从中作梗,以致供办极少。澳门政府不得不重新招人承接供办牛肉。《澳门政府宪报》1882年8月20日第32号;《澳门政府宪报》1882年7月13日第28号第一附报。
《知新报》第一百二十三期刊登《上十八省总督书》、《译西报论华事》、《中西会议保卫上海租界》、《世情薄愿做外国犯人》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使用。《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更多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