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康熙五十年(1711年2月17日-1712年2月6日)10月9日,由於康熙帝的禁教,各地代牧及傳教士流落異方,再加上葡萄牙國王很不滿意傳信部在北京、南京、澳門三大教區外另設九個宗座代牧區的舉措,遂授意海外部派專使侯爵羅德里格·梅內澤斯(D.Rodrigo de Sá.e Menezes)赴羅馬磋商;11月3日,葡王上書教宗,向教宗建議,在中國設三個教區,即福建教區、武昌教區與西安教區,分治九宗座代牧區的領域。11月20日,海外部呈獻三個新教區主教人選名單。傳信部素怨葡國擾亂中國教會的行政,葡王也不履行關於北京、南京兩教區的條約,不修蓋教堂,又不補助經費,故對葡王的建議拒不接納。教宗格勒孟十一世採納傳信部意見,婉拒葡王的請求。
康熙五十年(1711年2月17日-1712年2月6日)10月9日,由於康熙帝的禁教,各地代牧及傳教士流落異方,再加上葡萄牙國王很不滿意傳信部在北京、南京、澳門三大教區外另設九個宗座代牧區的舉措,遂授意海外部派專使侯爵羅德里格.梅內澤斯(D. Rodrigo de Sá. e Menezes)赴羅馬磋商;11月3日,葡王上書教宗,向教宗建議,在中國設三個教區,即福建教區、武昌教區與西安教區,分治九宗座代牧區的領域。11月20日,海外部呈獻三個新教區主教人選名單。傳信部素怨葡國擾亂中國教會的行政,葡王也不履行關於北京、南京兩教區的條約,不修蓋教堂,又不補助經費,故對葡王的建議拒不接納。教宗格勒孟十一世採納傳信部意見,婉拒葡王的請求。門薩爾特(G. Mensart):《康熙間我國聖統制度之建立》,載羅光編:《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第291—292頁;羅光:《中國天主教歷代分區沿革史》,載《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第303頁。
乾隆八年(1743年1月26日-1744年2月12日)7月29日,在北京宮中工作的西洋人索智能告假抵達澳門料理家事。先是,1740年12月19日教宗批准索智能為北京教區主教,在北京的索智能兩年後才得到消息,至本年才告假南行準備到澳門參加祝聖禮。祝聖禮11月3日在澳門舉行。《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第1冊《廣州將軍策楞為遣員伴送入京效力西洋人龐進仁等三人事致內務府諮》,第74頁;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644—645頁。高龍肇(A.M.Colombel)的《江南傳教史》第2部分第733頁稱索智能是在福建由白多祿主教祝聖和費賴之的《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728頁稱索智能1741年祝聖,均誤。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2月,林則徐在廣州創立的翻譯房出版《澳門消息報》,用漢語報道外國人在華活動動態。每月還將發過的文章分類匯總在《澳門月報》上。3月9日,澳門議事會頒佈法令,禁止在澳門收存、吸食鴉片,嚴禁各國居民向捲入鴉片買賣的中國人提供庇護。3月22日,義律請求澳門總督對英國僑民提供保護。邊度(Adrião da Silveiro Pinto)總督接受了請求,但申明所有捲入鴉片交易糾紛的英國人不在此列。4月1日,前山寨守官致函澳門檢察官利馬(José Baptista de Miranda e Lima),轉達欽差大臣要澳門交出所有鴉片的命令。4月27日,前山寨守官致函澳門檢察官,命令在3日內必須交出所有藏於葡萄牙居民家中的鴉片,否則將封閉澳門進出通道。5月24日,英駐華貿易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上尉和英國商人離開廣州前往澳門。8月26日,由於澳葡政府在中英交惡中宣佈中立,在澳門居住的所有英國人,在義律的勸説下,離開澳門前往香港。9月3日,欽差大臣林則徐訪問澳門。在蓮峰廟召見澳門葡萄牙官員,勒令私藏鴉片者一律在限期內上繳,否則嚴懲不貸。9月12日,義律請求邊度總督允許英國商人到澳門避難,並建議將澳門外港作為英國人貿易中心。邊度總督拒絕了上述建議。11月3日,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2月6日,清朝官府下令禁止英國人在澳門逗留。
咸豐八年(1858年2月14日─1859年2月2日)11月3日,澳督吉馬良士下令執行海外暨海事訓令,將此前一直隸屬議事公局主辦的議事公局小學與聖若瑟神學院合併,並授權總督辦理,但用於辦學的基金和善款仍由議事公局負責,每年存在怡和洋行的9000西班牙銀元5%的利息共450西班牙銀元則直接交給修道院院長。後者每年向政府報告一次基金收益的使用情況。但前提是要保證教育、教學的必需開支。校長亦對此承擔責任。他還要給澳門青年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幫助他們掌握經商、航海的技能。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ão em Macau, pp. 43—44;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33頁。
《知新報》第一百零四期刊登《鄧壯節公贊並序》、《變易國民腦質論》、《日人創立調查支那會》、《暗分中國》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使用。《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09年(清宣統元年)2月,中、葡雙方決定查勘澳門界址。3月8日,香山縣成立“勘界維持會”,廣州隨即成立“廣東勘界維持總會”。7月15日,中、葡雙方代表在香港舉行劃界談判。11月14日,談判失敗。3月15日,澳門商會註冊成立。4月21日,桑德男爵(Barão de Sande)以特使身份抵達北京,參加光緒皇帝葬禮。9月1日,法國公民阿維爾農(Avernon)與澳葡政府簽訂澳門博彩專營合約草案。10月8日,澳門幾條主要街道上開始設置郵筒。11月3日,經過4個月的談判後,葡方欽差大臣馬楂度(Joaquim José Machado)將軍及中國欽差大臣高而謙中止澳門勘界會議。葡方欽差大臣提出將此問題提交仲裁。11月29日,葡萄牙頒佈澳門《華人風俗習慣法典》。12月4日,澳門及氹仔之間鋪設海底電纜。澳門勘界會議在京重開。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