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服务条款经已更新,请点击查阅更新后之内容,继续使用即表示同意。如有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更多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540

嘉靖十九年(1540年2月8日─1541年1月26日)11月2日,葡王若奥三世任命枢机主教唐•恩里克(D. Henrique)出任宗教裁判所大法官,随即下令,对公私书肆出售书籍的种类进行检查,并禁止印刷任何未经预先审查的书籍。

1540

嘉靖十九年(1540年2月8日─1541年1月26日)11月2日,葡王若奥三世任命枢机主教唐•恩里克(D. Henrique)出任宗教裁判所大法官,随即下令,对公私书肆出售书籍的种类进行检查,并禁止印刷任何未经预先审查的书籍。李长森:《近代澳门外报史稿》第1章,第13页。

1628

崇祯元年(1628年2月5日─1629年1月23日)11月2日,巴城总督库恩报告称:海盗郑芝龙在中国沿海拥有1000条帆船,称霸于中国海,方圆20海里内,人皆避之,厦门与海澄被他们占领。程绍刚译注:《荷兰人在福尔摩莎:1624—1662》,第84页。

1685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月3日-1686年1月23日)11月2日,意大利耶稣会士陆安德神父在澳门逝世。陆安德,字泰然。1611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之莱切(Lecce)。1643年抵达澳门,后进入中国内地传教。1649年8月15日在澳门发愿。1674年任中国副省会长,1676年任日本省会长,1680年任中日教区巡视员。[1] [1]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389—390页; 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称陆安德1683年殁于澳门,误。

1685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月3日-1686年1月23日)11月2日,意大利耶稣会士陆安德神父在澳门逝世。陆安德,字泰然。1611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之莱切(Lecce)。1643年抵达澳门,后进入中国内地传教。1649年8月15日在澳门发愿。1674年任中国副省会长,1676年任日本省会长,1680年任中日教区巡视员。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389—390页; 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称陆安德1683年殁于澳门,误。

1747

乾隆十二年(1747年2月9日-1748年1月29日)11月2日,两广总督策楞奏请升琼山知县杨宗秉为广州海防同知。[1] [1]《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策楞题请由杨宗秉升补广州府海防同知本》,第234页。

1747

乾隆十二年(1747年2月9日-1748年1月29日)11月2日,两广总督策楞奏请升琼山知县杨宗秉为广州海防同知。《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策楞题请由杨宗秉升补广州府海防同知本》,第234页。

1762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1月25日─1763年2月12日)11月2日,在前山寨被清政府囚禁三年的洪任辉(James Flint)刑满释放,押交夷船。该船1763年1月7日起航,从虎门出洋回国。洪任辉临行时,在船上行礼叩谢。

1762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1月25日─1763年2月12日)11月2日,在前山寨被清政府囚禁三年的洪任辉(James Flint)刑满释放,押交夷船。该船1763年1月7日起航,从虎门出洋回国。洪任辉临行时,在船上行礼叩谢。《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苏昌等奏报洪任辉已释押回国及荷兰船哨互殴致死委员眼同行刑折》,第369页。

1776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月19日─1777年2月7日)11月2日,开往果阿的“黎明之星”号已经返航,“顺航圣母”号只得放弃印度之行,由“黎明之星”航行印度。

1776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月19日─1777年2月7日)11月2日,开往果阿的“黎明之星”号已经返航,“顺航圣母”号只得放弃印度之行,由“黎明之星”航行印度。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da Marítima de Macau no Século ⅩⅧ, p. 47.

1809

嘉庆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10月,海盗的威胁步步进逼,地方防守力量已经难以应付海盗的进攻。气焰熏天的张保仔甚至在广州张贴告示,要两广总督百龄交纳赎金,提供给养。在这种情况下,两广总督百龄不得不求助于外国人的军事力量。由于以前与葡人的几次合作均感觉到澳门葡萄牙人“不得力”。故百龄这次与外蕃的合作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人。整个10月,英国人与广东官员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一直向海盗提供火器、弹药及其他战备物资的英国商人企图从清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特权和其他好处,声称,准备帮助清政府镇压海盗,一艘挂著英国国旗的“金星(Venus)”号武装船只从广州来到澳门,另一艘英国船也准备从广州出发,来对付海盗。两广总督百龄与英国军舰“阿尔班师”号指挥官奥斯汀上校的会晤定于11月2日举行。在这一形势的压力下,澳门议事会决心要阻止中英联盟,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由澳门王室大法官眉额带历主动向两广总督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向清政府出租6艘军舰配合清政府剿捕海盗。两广总督百龄收到眉额带历的信后,权衡利弊,决定放弃中英合作,而表示愿意与澳门葡萄牙人合作,并派遣南海知县宋其炜,香山知县彭昭麟及署澳门同知朱某三人赴澳门与判事官眉额带历和理事官若阿金·巴罗斯谈判。

1809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10月,海盗的威胁步步进逼,地方防守力量已经难以应付海盗的进攻。气焰熏天的张保仔甚至在广州张贴告示,要两广总督百龄交纳赎金,提供给养。在这种情况下,两广总督百龄不得不求助于外国人的军事力量。由于以前与葡人的几次合作均感觉到澳门葡萄牙人“不得力”。故百龄这次与外蕃的合作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人。整个10月,英国人与广东官员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一直向海盗提供火器、弹药及其他战备物资的英国商人企图从清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特权和其他好处,声称,准备帮助清政府镇压海盗,一艘挂著英国国旗的“金星(Venus)”号武装船只从广州来到澳门,另一艘英国船也准备从广州出发,来对付海盗。两广总督百龄与英国军舰“阿尔班师”号指挥官奥斯汀上校的会晤定于11月2日举行。在这一形势的压力下,澳门议事会决心要阻止中英联盟,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由澳门王室大法官眉额带历主动向两广总督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向清政府出租6艘军舰配合清政府剿捕海盗。两广总督百龄收到眉额带历的信后,权衡利弊,决定放弃中英合作,而表示愿意与澳门葡萄牙人合作,并派遣南海知县宋其炜,香山知县彭昭麟及署澳门同知朱某三人赴澳门与判事官眉额带历和理事官若阿金·巴罗斯谈判。穆黛安:《华南海盗:1790—1810》,第139页。高美士:《张保仔船队的毁灭》,载《文化杂志》第3期,1987年。徐萨斯:《历史上的澳门》,第156页;穆黛安:《华南海盗:1790—1810》,第139页。

1822

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11月1日,晚9时半,广州商馆北面1英里半的地面着火,火势极为猖獗且迅速蔓延,约在半夜风向转向,迅速波及商馆,虽然有美国及英国船只的水手赶来救火,但仍无法扑灭越来越旺的火。到2日上午9时,英国商馆已有五六处地方着火,火势包围了从小溪到中国街边的茂官行的整个外国商馆,到中午时全部商馆基本上被大火吞没。除了外国商馆的损失外,中国商人损失亦不小,行商沛官和茂官损失尤重,华人铺户被火焚毁约7000间。

1822

清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11月1日,晚9时半,广州商馆北面1英里半的地面着火,火势极为猖獗且迅速蔓延,约在半夜风向转向,迅速波及商馆,虽然有美国及英国船只的水手赶来救火,但仍无法扑灭越来越旺的火。到2日上午9时,英国商馆已有五六处地方着火,火势包围了从小溪到中国街边的茂官行的整个外国商馆,到中午时全部商馆基本上被大火吞没。除了外国商馆的损失外,中国商人损失亦不小,行商沛官和茂官损失尤重,华人铺户被火焚毁约7000间。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4卷,第65—66页。

1829

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11月2日,从8月至本日,英国船共有22艘抵达澳门外洋,停泊于氹仔,延不进口。

1829

清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11月2日,从8月至本日,英国船共有22艘抵达澳门外洋,停泊于氹仔,延不进口。《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2册《粤海关监督中祥奏报英船延不进口相机筹办片》,第210页。

1835

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9日─1836年2月16日)11月2日,澳门理事宫弗朗西斯科·席尔维拉(Francisco António Pereira da Silveira)禀请前山官员下令拆除建在妈阁庙和妈阁炮台之间的中国人居住区棚屋,称要在此处修建一条2丈宽的道路。

1835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9日─1836年2月16日)11月2日,澳门理事宫弗朗西斯科·席尔维拉(Francisco António Pereira da Silveira)禀请前山官员下令拆除建在妈阁庙和妈阁炮台之间的中国人居住区棚屋,称要在此处修建一条2丈宽的道路。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62页。

1838

道光十八年(1838年1月26日─1839年2月13日)11月2日,南京教区主教毕学源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与他同时驻在南京的还有赵若望(Joao da França Castro e Moura)神父,曾出任江南教区代理南京主教。

1838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1月26日─1839年2月13日)11月2日,南京教区主教毕学源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与他同时驻在南京的还有赵若望(Joao da França Castro e Moura)神父,曾出任江南教区代理南京主教。赵庆源:《中国天主教教区划分及首长接替年表》,第30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52页,称毕学源逝世于1831年1月2日,又称其为澳门圣若瑟修院传教士,误。《栅栏》之《圣味增爵会毕加当主教之碑》收拉丁文碑称毕学源逝世于1838年11月3日。

1844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11月2日,澳门议事公局发布公告,从此日起,澳门港的所有停泊港都允许外国商船依照港口章程和海关税法进入。27日,议事公局再次发布公告,从公告发布之日起,所有进入内外停泊港的船只都必须遵守港口治安章程和海关章程,除去按商品种类交纳商品税外,必须交纳每吨5钱白银的停泊费,无一例外。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11月2日,澳门议事公局发布公告,从此日起,澳门港的所有停泊港都允许外国商船依照港口章程和海关税法进入。27日,议事公局再次发布公告,从公告发布之日起,所有进入内外停泊港的船只都必须遵守港口治安章程和海关章程,除去按商品种类交纳商品税外,必须交纳每吨5钱白银的停泊费,无一例外。《中葡关系史资料集》上卷第3编,第1045页。

1849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11月2日,葡萄牙王室法令撤销了费利西安诺.佩雷拉(Feliciano António Marques Pereira)上校代理澳门政府事务的职务。费利西安诺是在海军上校、总督亚马留被中国人杀死后,根据同年10月22日颁布的法令,受命担任此职的。法令还任命海军上校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为澳门新任总督。

1849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11月2日,葡萄牙王室法令撤销了费利西安诺.佩雷拉(Feliciano António Marques Pereira)上校代理澳门政府事务的职务。费利西安诺是在海军上校、总督亚马留被中国人杀死后,根据同年10月22日颁布的法令,受命担任此职的。法令还任命海军上校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为澳门新任总督。Chinese Repository, Vol. 19, No. 6, p. 344; 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01页。

1854

咸丰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11月2日,热罗尼莫‧马塔主教主持圣味基坟场赐福启用仪式。两天后,第一位死者在此安葬。此即后来的天主教西洋坟场。

1854

咸丰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11月2日,热罗尼莫‧马塔主教主持圣味基坟场赐福启用仪式。两天后,第一位死者在此安葬。此即后来的天主教西洋坟场。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20页。

1885

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11月2日,澳门政府颁布法令,将隶属于澳门辅政司衙门的华政衙门独立出来,升格为华政厅(Repartição do Expediente Sínico)。成立该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澳门行政当局与广大华人社会的语言沟通问题,澳门政府需要在社会、文化、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对华人实施管理,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翻译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该署的职能和作用,就有必要对充当笔头和口头翻译的人员进行正规培训,因而也就需要设立一个培训翻译人员的机构。

1885

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11月2日,澳门政府颁布法令,将隶属于澳门辅政司衙门的华政衙门独立出来,升格为华政厅(Repartição do Expediente Sínico)。成立该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澳门行政当局与广大华人社会的语言沟通问题,澳门政府需要在社会、文化、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对华人实施管理,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翻译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该署的职能和作用,就有必要对充当笔头和口头翻译的人员进行正规培训,因而也就需要设立一个培训翻译人员的机构。李长森:《百年摇篮,树老花香——澳门理工学院中葡翻译课程百年沧桑》,载《澳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886

光绪十二年(1886年2月4日─1887年1月23日)11月2日,澳门200名华人移民帝汶。

1886

光绪十二年(1886年2月4日─1887年1月23日)11月2日,澳门200名华人移民帝汶。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46页。

1887

光绪十三年(1887年1月24日─1888年2月11日)11月2日,澳门政府出示,如遇火烛之时,可用本澳所设电话报警。所设电话所有:岗顶绿衣巡捕衙门为电话总机,其余督宪衙门、妈阁么鲁兵房、二龙喉巡捕营、嘉思栏兵营、关闸兵卡大炮台、东望洋炮台、烧灰炉炮台、妈阁炮台、船政厅。

1887

光绪十三年(1887年1月24日─1888年2月11日)11月2日,澳门政府出示,如遇火烛之时,可用本澳所设电话报警。所设电话所有:岗顶绿衣巡捕衙门为电话总机,其余督宪衙门、妈阁么鲁兵房、二龙喉巡捕营、嘉思栏兵营、关闸兵卡大炮台、东望洋炮台、烧灰炉炮台、妈阁炮台、船政厅。《澳门政府宪报》1887年11月10日第45号。

1907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6月27日,澳门政府将总承代售澳门仁慈堂彩票生意,用封固之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7年11月2日起,至1912年11月1日止。压票银4万元。然而是日未有人到投。8月20日改为明喊出投后,依然未有人到投。澳门政府不得不稍作更改,压票银变为2万元,其用银以旧承充人所认出照所发票张总数价目每百元8元为底。11月4日,因仍然无人承充,再次改为用封固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8年3月7日至1913年3月6日止。

1907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6月27日,澳门政府将总承代售澳门仁慈堂彩票生意,用封固之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7年11月2日起,至1912年11月1日止。压票银4万元。然而是日未有人到投。8月20日改为明喊出投后,依然未有人到投。澳门政府不得不稍作更改,压票银变为2万元,其用银以旧承充人所认出照所发票张总数价目每百元8元为底。11月4日,因仍然无人承充,再次改为用封固暗票出投,招人承充。自1908年3月7日至1913年3月6日止。《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4月27日第17号。《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7月20日第29号。《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8月24日第34号。《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9月7日第36号。

1911

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11月2日,奉孙中山先生之命,由林君复及林警魂主持的澳门同盟会总机关策划香山起义。林警魂为君复之从兄弟,其与“港澳商人、海外华侨及各省革命党人,相识甚多”。因此,由他来负责香山起意的经费筹措。当时由于澳门富商陈芳之孙陈永安亦加入同盟会,所以资金问题很快解决。参加策划香山起意的主要人物包括澳门同盟会主盟人林君复,负责人林警魂,香山同盟会会员郑彼岸、萧楚碧、萧叔鸾、郑仲超、刘卓堂和东莞的莫纪彭、何振,湖南人任鹤年。香山起意的第一步军事行动先在小榄爆发。当地绅士何倍樵和绿林李就成、伍顺添等人揭橥义旗,高喊“推倒满清,有米平吃”,收缴了当地200多个乡勇的枪械。石岐副将马德新派黄龙彰率兵百余入围捕,而黄龙彰却被郑彼岸说服加入同盟会,官兵与同盟会合流。马德新遂弃石岐奔广州求援。5日,留在澳门总机关的林君复、莫纪彭、何振和郑仲超等负责运动驻前山的新军。前山新军共约3000人,其军队成员年轻,军官多系陆军学堂毕业的年轻人,而郑仲超和何振也是陆军速成学堂的毕业生,他们与新军军官多是同学或相识,新军中的营长任鹤年思想进步。故到5日时,前山新军已经和澳门方面联络成熟。当天晚上,准备起意的官佐等聚在陈永安之祖居石室内开会。一声暗号,前山各处遍树白旗,起意军即推任鹤年为司令,何振为副司令,兵不血刃即控制前山。新军在前山起意后,石岐方面并未收到任何消息。澳门同盟分会会长林君复即日兼程赶至石岐,在同盟会机关萧世冰宅第召开党人紧急会议,决定石岐于本日起意。下午,隆都谿角乡、龙聚环乡、象角乡、豪吐乡、坎下乡、港头乡、安堂乡、申明亭乡、南文乡等各乡团勇共两三千人,纷纷集合,直趋石岐。各队伍到达石岐后,先在龙王庙集合,然后分作两队,一队由坎下乡梁守带领,由南门入城;一队由郑彼岸带领,从西门入城。当时马德新已被小榄起意军捕获,军中无主,守城防勇不敢抵抗。县知事覃寿堃见大势已去,亦不敢抵抗,因此两队人马未经战火即安然入城。王作标带领的县署亲兵随即反正投入革命队伍。覃知事交出印信,表示降服。革命军接受县印,香山县城光复。同日,澳门同盟会主盟人林君复及郑彼岸组织广东军民,在司令任鹤年、副司令何振、参谋长莫纪彭率领下,分别由澳门以北的前山出发,配合香山县城一带民团改编成的“香军”,进攻广州西关一带。

1911

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11月2日,奉孙中山先生之命,由林君复及林警魂主持的澳门同盟会总机关策划香山起义。林警魂为君复之从兄弟,其与“港澳商人、海外华侨及各省革命党人,相识甚多”。因此,由他来负责香山起意的经费筹措。当时由于澳门富商陈芳之孙陈永安亦加入同盟会,所以资金问题很快解决。参加策划香山起意的主要人物包括澳门同盟会主盟人林君复,负责人林警魂,香山同盟会会员郑彼岸、萧楚碧、萧叔鸾、郑仲超、刘卓堂和东莞的莫纪彭、何振,湖南人任鹤年。香山起意的第一步军事行动先在小榄爆发。当地绅士何倍樵和绿林李就成、伍顺添等人揭橥义旗,高喊“推倒满清,有米平吃”,收缴了当地200多个乡勇的枪械。石岐副将马德新派黄龙彰率兵百余入围捕,而黄龙彰却被郑彼岸说服加入同盟会,官兵与同盟会合流。马德新遂弃石岐奔广州求援。5日,留在澳门总机关的林君复、莫纪彭、何振和郑仲超等负责运动驻前山的新军。前山新军共约3000人,其军队成员年轻,军官多系陆军学堂毕业的年轻人,而郑仲超和何振也是陆军速成学堂的毕业生,他们与新军军官多是同学或相识,新军中的营长任鹤年思想进步。故到5日时,前山新军已经和澳门方面联络成熟。当天晚上,准备起意的官佐等聚在陈永安之祖居石室内开会。一声暗号,前山各处遍树白旗,起意军即推任鹤年为司令,何振为副司令,兵不血刃即控制前山。新军在前山起意后,石岐方面并未收到任何消息。澳门同盟分会会长林君复即日兼程赶至石岐,在同盟会机关萧世冰宅第召开党人紧急会议,决定石岐于本日起意。下午,隆都谿角乡、龙聚环乡、象角乡、豪吐乡、坎下乡、港头乡、安堂乡、申明亭乡、南文乡等各乡团勇共两三千人,纷纷集合,直趋石岐。各队伍到达石岐后,先在龙王庙集合,然后分作两队,一队由坎下乡梁守带领,由南门入城;一队由郑彼岸带领,从西门入城。当时马德新已被小榄起意军捕获,军中无主,守城防勇不敢抵抗。县知事覃寿堃见大势已去,亦不敢抵抗,因此两队人马未经战火即安然入城。王作标带领的县署亲兵随即反正投入革命队伍。覃知事交出印信,表示降服。革命军接受县印,香山县城光复。同日,澳门同盟会主盟人林君复及郑彼岸组织广东军民,在司令任鹤年、副司令何振、参谋长莫纪彭率领下,分别由澳门以北的前山出发,配合香山县城一带民团改编成的“香军”,进攻广州西关一带。林警魂,绰号林销魂,加入同盟会之前为香山县前山一带之大盗,是闽潮籍疍民出身。先是在惠州沿海失手杀死敲诈勒索之清廷官兵,后逃至香山,又劫杀唐家湾保安团练一家,遂拉起队伍成为横行香山、澳门的大盗。清末时,他在望厦北面的永安围开设一家“安生摊馆”,成为该土匪集团在澳门的安生窝点。金丰居士:《永安围“安生摊馆”》,载《讯报》2007年3月10日。郑彼岸等:《香山起义回忆》,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2册,第340页。冯自由:《革命逸史》第4集《澳门华侨与革命运动》,第75页。

1911

辛亥革命期间一次较有影响的起义行动。澳门同盟会成立后,就全力以赴准备策动香山起义,新任主盟人林君复与莫纪彭、何振、郑仲超等负责策动驻在前山的新军,郑彼岸等负责策动驻在香山县城的防营、团练。驻守前山的新军约有2000余人,他们参加过1910年的广州起义,军官中很多人有革命思想,其中营长任鹤年尤为激进。澳门同盟会员利用同学关系与任鹤年等人联络,很快控制了这支军队。香山县城驻有副将马德新率领的防营,郑雨初、黄龙彰率领的团练,王作标率领的县署亲兵。经澳门同盟会员的活动,郑雨初、黄龙彰、王作标先后入会,从而使同盟会又控制了团练和县署亲兵。他们还派人联络各乡村志士和绿林,约好一起起事。起义的筹饷工作由同盟会澳门支部机关负责人林警魂担任,他从港澳商人、海外侨胞中募集了部份活动费用,其中澳门富家子弟、同盟会会员提供了相当的经费。经过周密准备,1911年11月2日,香山起义在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爆发。11月5日,前山的新军与县城的团勇亲兵同时起义,并于当天光复香山县城。随后,以前山新军为主体的香山起义军改编为“香军”,进驻广州西关。不久,香军编入广东北伐军,进抵江苏前线。同时,不少澳门女同盟会员,如许剑魂、陈秉卿、梁国体、严淑姬、梁荃芳、梁雪君等,也参加广东女子北伐附队,经南京一直进抵徐州前线。

1920

民国九年(1920年1月1日─1920年12月31日)11月2日,澳门与香港之间无线电电报服务启用。

1920

民国九年(1920年1月1日─1920年12月31日)11月2日,澳门与香港之间无线电电报服务启用。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145页。

1932

教室日志反映每节课上50分钟,休息10分钟。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此高三班共有学生21人。

1986

1986年11月2日,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报告会”请柬。

1986

1986年11月2日,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报告会”入场证。

1986

1986年11月2日,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报告会”请柬信封。

1986

1986年11月2日,镜湖医院慈善会举办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山大学陈锡祺教授主讲“港澳与孙中山革命的开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张磊副院长主讲“伟大爱国者、民族英雄”,广东省社科院张难生副院长作“孙中山关于中国近代化思想”的报告。报告会前,镜湖慈善会领导与嘉宾向孙中山先生铜像献花,仪式后合影,前排为马万祺(右五)、柯正平(右七)、陈锡祺(右六)、崔德祺(右四)、卢道和(右八)、陶开裕(右二)、罗柏心(右十一)、崔乐其(右一)、梁秀珍(右十二)等。

1986

1986年11月2日,镜湖医院慈善会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周年,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会上,中山大学陈锡祺教授主讲“港澳与孙中山革命的开端”。

1986

1986年11月2日,镜湖医院慈善会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周年,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

1987

1987年11月2日,澳门产品展在广州开幕,澳门共36家公司参展。

1991

1991年11月2日,广州市长黎子流访澳。

1993

1993年11月2日,建筑总面积6.5万平方米、可停靠12艘喷射船和2艘客轮的新港澳码头正式启用。

1997

1997年11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上海会晤澳门企业家代表团,认为澳门是“东方的宝石”,澳门经济的暂时困难可以迅速克服。

2000

2000年11月2日,治安警察局局长白英伟获任命为特区警察总局局长。

2014

这是已退任的黎鸿升主教,最后一次主持“追思节”。黎鸿升主教于2003-2015年任天主教澳门教区第23任主教,为澳门教区第二位华人主教,第一位澳门土生土长主教。2016年因病辞去正权主教职务。

2014

黎鸿升主教退休前最后一次主持“追思节”。黎鸿升主教于2003—2015年任天主教澳门教区第23任主教,为澳门教区第二位华人主教,第一位澳门土生土长主教。2016年因病辞去正权主教职务。

更多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