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服務條款經已更新,請點擊查閱更新後之內容,繼續使用即表示同意。如有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更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更多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25

嘉靖四年(1525年1月23日─1526年2月10日)8月14日,葡萄牙使團其他成員被轉往廣東按察使監獄,兩天後執行死刑。使團成員倖存者僅克里斯托瓦•維埃拉(Cristóvão Vieira)、瓦斯科•卡爾沃及僕人,共4人。留在廣州的使團成員的妻子及女人被當作逆賊的財產拍賣,分散在廣州各處。

1525

嘉靖四年(1525年1月23日─1526年2月10日)8月14日,葡萄牙使團其他成員被轉往廣東按察使監獄,兩天後執行死刑。使團成員倖存者僅克里斯托瓦•維埃拉(Cristóvão Vieira)、瓦斯科•卡爾沃及僕人,共4人。留在廣州的使團成員的妻子及女人被當作逆賊的財產拍賣,分散在廣州各處。卡爾沃:《廣州葡囚信》,載金國平:《西方澳門史料選萃(15──16世紀)》,第90──91頁。

1694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月25日-1695年2月12日)8月14日,澳門議事會決定繼續與帝汶貿易。26日,商定由市民共同出資安排一艘船前往帝汶。[1] [1]Manuel Teixeira,Macau no Séc.ⅩⅧ, p.151.

1694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月25日-1695年2月12日)8月14日,澳門議事會決定繼續與帝汶貿易。26日,商定由市民共同出資安排一艘船前往帝汶。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151.

1705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月25日-1706年2月12日)8月14日,澳門船“聖佩德羅”號從帝汶返抵澳門,船長為公薩維斯•山度士,船上運回屬於兩位商人的各種檀香木,澳門議事會決定收購這批貨。原在帝汶傳教的曼努埃爾•聖安東尼奧(Manuel de S. António)修士亦乘此船來到澳門,並被冊封為馬六甲主教,該船於5月18日離澳赴帝汶。

1705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月25日-1706年2月12日)8月14日,澳門船“聖佩德羅”號從帝汶返抵澳門,船長為公薩維斯•山度士,船上運回屬於兩位商人的各種檀香木,澳門議事會決定收購這批貨。原在帝汶傳教的曼努埃爾•聖安東尼奧(Manuel de S. António)修士亦乘此船來到澳門,並被冊封為馬六甲主教,該船於5月18日離澳赴帝汶。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2, p.105.

1710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1月30日-1711年2月16日)8月14日,李國正神父在澳門去世。李國正,字瑪諾,生於葡萄牙維塞烏(Viseu)教區的拉梅戈(Lamego)。1678年2月15日修讀于科英布拉學院。1685年啟程東來,1691年抵達澳門。次年即隨大主教羅曆山赴北京。1700年被派往江西贛州。1704年任澳門學院的本堂神父,曾任日本副省會長。1705年在澳門任日本省的代理人。

1710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1月30日-1711年2月16日)8月14日,李國正神父在澳門去世。李國正,字瑪諾,生於葡萄牙維塞烏(Viseu)教區的拉梅戈(Lamego)。1678年2月15日修讀於科英布拉學院。1685年啟程東來,1691年抵達澳門。次年即隨大主教羅曆山赴北京。1700年被派往江西贛州。1704年任澳門學院的本堂神父,曾任日本副省會長。1705年在澳門任日本省的代理人。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472—473頁。費賴之書記其去世于“8月19日”。

1723

雍正元年(1723年2月5日-1724年1月25日)8月14日,耶穌會藝術家、學者麥大成神父在北京去世。他1711年7月抵達北京後,主要是參與中國各省的地圖測繪工作,他先後完成了山東、山西、陝西、江西、廣東及廣西等省的測繪。

1723

雍正元年(1723年2月5日-1724年1月25日)8月14日,耶穌會藝術家、學者麥大成神父在北京去世。他1711年7月抵達北京後,主要是參與中國各省的地圖測繪工作,他先後完成了山東、山西、陝西、江西、廣東及廣西等省的測繪。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25頁。

1737

乾隆二年(1737年1月31日-1738年2月18日)8月14日,由於上一季度季風影響,澳門許多市民損失十分慘重,造成了資金嚴重不足的現狀,故澳門議事會決定,暫將澳門孤女院關閉,並將孤女們送到她們親戚家收養。

1737

乾隆二年(1737年1月31日-1738年2月18日)8月14日,由於上一季度季風影響,澳門許多市民損失十分慘重,造成了資金嚴重不足的現狀,故澳門議事會決定,暫將澳門孤女院關閉,並將孤女們送到她們親戚家收養。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3, p.514.

1751

乾隆十六年(1751年1月27日-1752年2月14日)8月14日,澳門議事會宣讀了奧斯定修院院長伊那爵.啞宋生(Inácio de Assunção)的一封信,要求議事會將一地塊劃給該院。該地位於今崗頂前地東方斜巷上端。議事會曾於本年4日將其贈予了聖若瑟教堂。鑒於聖奧斯定修道院的抗議,議事會收回了地塊,重歸該修院。該修院在此修建了房屋,用於出租。[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43頁;Manuel Teixeira,Macau no Séc.ⅩⅧ, p.451.

1751

乾隆十六年(1751年1月27日-1752年2月14日)8月14日,澳門議事會宣讀了奧斯定修院院長伊那爵.啞宋生(Inácio de Assunção)的一封信,要求議事會將一地塊劃給該院。該地位於今崗頂前地東方斜巷上端。議事會曾於本年4日將其贈予了聖若瑟教堂。鑒於聖奧斯定修道院的抗議,議事會收回了地塊,重歸該修院。該修院在此修建了房屋,用於出租。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43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451.

1753

乾隆十八年(1753年2月3日-1754年1月22日)8月14日,葡萄牙亞洲航運公司再派4艘大船來澳門。[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50頁。

1753

乾隆十八年(1753年2月3日-1754年1月22日)8月14日,葡萄牙亞洲航運公司再派4艘大船來澳門。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50頁。

1765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1月21日─1766年2月8日)葡印總督命令,以6147兩以及346卡伊薩(Caixa箱)銅幣這個價格將青洲賣給澳門富商西蒙•羅咱,同時將聖保祿學院和聖若瑟修院賣給他;澳門議事會參加了拍賣,並出了最後一個價;然而在1765年8月14日的市政府成員任期中,決定“議事會並不想得到此塊青洲地”。於是,西蒙•羅咱成為青洲全島的“地主”。

1765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1月21日─1766年2月8日)葡印總督命令,以6147兩以及346卡伊薩(Caixa箱)銅幣這個價格將青洲賣給澳門富商西蒙•羅咱,同時將聖保祿學院和聖若瑟修院賣給他;澳門議事會參加了拍賣,並出了最後一個價;然而在1765年8月14日的市政府成員任期中,決定“議事會並不想得到此塊青洲地”。於是,西蒙•羅咱成為青洲全島的“地主”。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Ⅷ, p. 531.

1792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1月24日─1793年2月10日)8月14日,粵海關監督試圖增加對澳門葡人進廣州貨物的稅費,並在澳門設立對鴉片的海關稽查,澳門議事會於本日投票反對此等做法,並稱中國海關所徵稅率應與康熙三十八年(1699)制定的稅則一致。

1792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1月24日─1793年2月10日)8月14日,粵海關監督試圖增加對澳門葡人進廣州貨物的稅費,並在澳門設立對鴉片的海關稽查,澳門議事會於本日投票反對此等做法,並稱中國海關所徵稅率應與康熙三十八年(1699)制定的稅則一致。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689;龍思泰:《早期澳門史》,第109頁。

1793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8月14日,清水師左翼鎮憲兵船,由十字門巡往大嶼山,值澳門兵船灣泊老萬山旁。一見兵船駛過,輒放大炮攻打,幸而人船均未損傷。又18 日夜三更時分,有福建商船一艘,由九洲洋駛進澳門,澳門兵船遇見,亦 即施放火炮,以致將船打損。24日,香山知縣許敦元下諭議事會理事官,即轉各夷兵知照,爾等在洋巡緝,遇有經過船隻,必須細加識別。如果實系盜船,方可攻擊擒捕;切勿遇見船隻輒即放炮,以致誤傷漁艇商船。屆時必遭重譴。[1] [1]《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香山知縣許敦元為飭番船捕盜毋得誤傷商漁船艇事下理事官諭》,第475頁。

1793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8月14日,清水師左翼鎮憲兵船,由十字門巡往大嶼山,值澳門兵船灣泊老萬山旁。一見兵船駛過,輒放大炮攻打,幸而人船均未損傷。又18 日夜三更時分,有福建商船一艘,由九洲洋駛進澳門,澳門兵船遇見,亦 即施放火炮,以致將船打損。24日,香山知縣許敦元下諭議事會理事官,即轉各夷兵知照,爾等在洋巡緝,遇有經過船隻,必須細加識別。如果實系盜船,方可攻擊擒捕;切勿遇見船隻輒即放炮,以致誤傷漁艇商船。屆時必遭重譴。[1] [1]《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香山知縣許敦元為飭番船捕盜毋得誤傷商漁船艇事下理事官諭》,第475頁。

1797

嘉慶二年(1797年1月28日─1798年2月15日)8月14日,一艘從交趾支那返回澳門的葡萄牙船在澳門東部海面被海賊登船搶劫,船上除華人外,全部被殺死。

1797

清嘉慶二年(1797年1月28日─1798年2月15日)8月14日,一艘從交趾支那返回澳門的葡萄牙船在澳門東部海面被海賊登船搶劫,船上除華人外,全部被殺死。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2卷,第601頁。

1814

嘉慶十九年(1814年1月21日─1815年2月8日)8月1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頒發第394號敕令,研究決定由葡萄牙海外各省選送百名男孩來里斯本,進入科學、藝術、機械學等領域學習,以利於海外各省的發展。葡印總督簽署該項命令,印度選送30名男孩,其中印度地區20人,澳門6人,索洛和帝汶4人。根據他們的年齡、國籍、教育水平,選擇相應的學科領域,他們中的一些人對醫學和外科學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他們在國務秘書的帶領下首次有幸進入宮廷;他們的一切開銷,包括旅費、生活費及返程費,均由國家財政部負擔。

1814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1月21日─1815年2月8日)8月1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頒發第394號敕令,研究決定由葡萄牙海外各省選送百名男孩來里斯本,進入科學、藝術、機械學等領域學習,以利於海外各省的發展。葡印總督簽署該項命令,印度選送30名男孩,其中印度地區20人,澳門6人,索洛和帝汶4人。根據他們的年齡、國籍、教育水平,選擇相應的學科領域,他們中的一些人對醫學和外科學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他們在國務秘書的帶領下首次有幸進入宮廷;他們的一切開銷,包括旅費、生活費及返程費,均由國家財政部負擔。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āo em Macau, p.16.

1844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8月14日,法國外交使團抵達澳門錨地。該使團主要成員是全權特使大臣及使團特別代表拉萼尼(Théodore-Marie de Lagrené),使團秘書費雷拉·瓦耶(M.le Marquis de Ferriere le Vayer)和德阿科特(M.Le Comte d'Harcourt),時任法國駐華領事約瑟夫·加略利(Joseph Marie Callery)任中文秘書。隨使團抵達澳門者還有六名法國耶穌會士:葛必達(Stanislas Clavelin)、鄂爾璧(Joseph Gonnet)、笪良仁(Louis Taffin)、郎懷仁(Adrien Languillat)、辛斐祿(Pamphile Sinoquet)及亞當·瓦尼(Adam Vanni)。15日,拉萼尼在澳門登陸,並居住澳門。不久,六位傳教士離澳赴香港。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8月14日,法國外交使團抵達澳門錨地。該使團主要成員是全權特使大臣及使團特別代表拉萼尼(Théodore-Marie de Lagrené),使團秘書費雷拉·瓦耶(M.le Marquis de Ferriere le Vayer)和德阿科特(M.Le Comte d'Harcourt),時任法國駐華領事約瑟夫·加略利(Joseph Marie Callery)任中文秘書。隨使團抵達澳門者還有六名法國耶穌會士:葛必達(Stanislas Clavelin)、鄂爾璧(Joseph Gonnet)、笪良仁(Louis Taffin)、郎懷仁(Adrien Languillat)、辛斐祿(Pamphile Sinoquet)及亞當·瓦尼(Adam Vanni)。15日,拉萼尼在澳門登陸,並居住澳門。不久,六位傳教士離澳赴香港。佚名:《兩廣夷務奏稿》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初七日兩廣總督耆英跪奏稱:“該國夷人加略利,久住澳門,能通漢文華語,即奴才前次片奏所雲‘以《佩音韻府》翻成西洋文字’者。”CLinese Repository, Vol.13, No.8, p.447;史式徽:《江南傳教史》第1卷,第63—65頁。

1851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8月14日,奉總督命諭各人知悉:照得現准舊魚欄華人鄭亞初、徐已生、鄭亞二、盧亞壘、劉亞看、鄭智和等相應照舊承充魚欄,其所有入澳鮮魚、鹹魚,全歸伊等辦理。自咸豐元年(1851)七月初五日起,限期兩年,期內不准別人私充。如有違命,按例分別罰銀懲罰。各宜知悉。特諭。

1851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8月14日,奉總督命諭各人知悉:照得現准舊魚欄華人鄭亞初、徐已生、鄭亞二、盧亞壘、劉亞看、鄭智和等相應照舊承充魚欄,其所有入澳鮮魚、鹹魚,全歸伊等辦理。自咸豐元年(1851)七月初五日起,限期兩年,期內不准別人私充。如有違命,按例分別罰銀懲罰。各宜知悉。特諭。《澳門政府憲報》1851年8月23日第40號。

1852

咸豐二年(1852年2月20日─1853年2月7日)8月14日,香港英軍司令乍畏(Jevois K. H.)少將離開香港赴澳門,此行赴澳主要是治病療養。20日晚乘省港輪船公司“廣東”號輪返港,療養之後,其健康狀況得到大大改善。

1852

咸豐二年(1852年2月20日─1853年2月7日)8月14日,香港英軍司令乍畏(Jevois K. H.)少將離開香港赴澳門,此行赴澳主要是治病療養。20日晚乘省港輪船公司“廣東”號輪返港,療養之後,其健康狀況得到大大改善。The Friend of China, August 14th,1852, Vol. ll, No. 65, p. 258; August 21st,1852, Vol. ll, No. 67, p. 262.

1855

咸豐五年(1855年2月17日─1856年2月5日)8月14日,港督包令爵士乘坐皇家蒸汽船“瑞特(Ratee)”號訪問澳門。此行目的是為參加澳門的一項慈善活動。包令爵士在澳門受到熱烈歡迎,還享受到“拿破崙式”的盛宴。

1855

咸豐五年(1855年2月17日─1856年2月5日)8月14日,港督包令爵士乘坐皇家蒸汽船“瑞特(Ratee)”號訪問澳門。此行目的是為參加澳門的一項慈善活動。包令爵士在澳門受到熱烈歡迎,還享受到“拿破崙式”的盛宴。The Friend of China, August 15th,1855, Vol. 14, No. 65, p. 262.

1864

同治三年(1864年2月8日─1865年1月26日)8月14日,葡國運輸船“瑪蒂紐‧德‧梅洛(Martinho de Melo)”號在澳門港口停泊。該船指揮官為一級中尉托馬斯‧安德烈(Tomás José de Sousa Soares Andreia),途經里斯本、帝汶、巴達維亞之後,來到澳門。該船配備有2門火炮,74名水兵,載有34名乘客,其中2人以澳門為終點。別的乘客都是前往安哥拉和里斯本的。

1864

同治三年(1864年2月8日─1865年1月26日)8月14日,葡國運輸船“瑪蒂紐‧德‧梅洛(Martinho de Melo)”號在澳門港口停泊。該船指揮官為一級中尉托馬斯‧安德烈(Tomás José de Sousa Soares Andreia),途經里斯本、帝汶、巴達維亞之後,來到澳門。該船配備有2門火炮,74名水兵,載有34名乘客,其中2人以澳門為終點。別的乘客都是前往安哥拉和里斯本的。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56—157頁。

1882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8月14日,葡萄牙政府任命若奧‧若瑟‧席爾瓦(João José da Silva)為澳門地區大法官,10月28日抵澳履任。[1] [1]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 182.

1882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8月14日,葡萄牙政府任命若奧‧若瑟‧席爾瓦(João José da Silva)為澳門地區大法官,10月28日抵澳履任。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 182.

1894

光緒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8月14日,華商何連旺因7月間以匿名信恫嚇《鏡海叢報》,並滿街張白帖,叫人放火,移害若瑟‧施離華(José Maria da Purificação da Silva)狀師及法入主教並澳中叢報印務局之事,被控定實為有罪,被拘禁監牢兩個小時,後以交納20萬厘士保釋。這是澳門大紳第一次坐監的案例。據稱,何連旺寫匿名信之事,起因是施離華和《鏡海叢報》經常“毒詈連旺”,故何氏予以報復。《鏡海叢報》亦對何連旺嬉笑怒駡,據稱當時“通澳喧傳,何連旺坐屎牢,眾口歡騰,人心快慰”。為此,何連旺延請小若阿金‧巴士度(António Joaquim Bastos Jr.)狀師控告施離華並叢報兩處,稱報內有汙謗之語。由此也揭開了叢報主筆黔中味味生與何連旺之間的糾葛仇隙。前後有匿書之案、叢報謗誣之案、叢報控何十槍轟(何連旺之弟)之案。數與澳之豪戶因報增嫌,頻有殺害之說。後來在12月24日晚,主筆味味生行至康公廟前大街品泉門口,突被不良人用鏹水擲擊,傷及頭面等處。

1894

光緒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8月14日,華商何連旺因7月間以匿名信恫嚇《鏡海叢報》,並滿街張白帖,叫人放火,移害若瑟‧施離華(José Maria da Purificação da Silva)狀師及法入主教並澳中叢報印務局之事,被控定實為有罪,被拘禁監牢兩個小時,後以交納20萬厘士保釋。這是澳門大紳第一次坐監的案例。據稱,何連旺寫匿名信之事,起因是施離華和《鏡海叢報》經常“毒詈連旺”,故何氏予以報復。《鏡海叢報》亦對何連旺嬉笑怒駡,據稱當時“通澳喧傳,何連旺坐屎牢,眾口歡騰,人心快慰”。為此,何連旺延請小若阿金‧巴士度(António Joaquim Bastos Jr.)狀師控告施離華並叢報兩處,稱報內有汙謗之語。由此也揭開了叢報主筆黔中味味生與何連旺之間的糾葛仇隙。前後有匿書之案、叢報謗誣之案、叢報控何十槍轟(何連旺之弟)之案。數與澳之豪戶因報增嫌,頻有殺害之說。後來在12月24日晚,主筆味味生行至康公廟前大街品泉門口,突被不良人用鏹水擲擊,傷及頭面等處。《鏡海叢報》1894年9月26日《聲告》。《鏡海叢報》1894年12月26日《兇人惡念》。

1895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8月14日,沙崗一區,經已建屋。澳門公務司稟請澳督,要求撥款2900元作為修建街道、修築溝渠及種植樹木之費。所修之渠直通至新橋之大渠,以便取水。

1895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8月14日,沙崗一區,經已建屋。澳門公務司稟請澳督,要求撥款2900元作為修建街道、修築溝渠及種植樹木之費。所修之渠直通至新橋之大渠,以便取水。《鏡湖叢報》1895年8月14日《官事匯登》。

1905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月4日─1906年1月24日)8月14日,澳門下環街第2號屋居住的李加祿(Juan Lecaroz)身故後,據其所立收受產業案卷,所遺下產業,本日由澳門按察司出投發賣。計有風順堂坊下環街第2號屋,估價銀10萬元;風順堂坊三層樓上街第3號、5號屋,估價銀18000元;風順堂坊打鐵斜巷第3號屋,估價銀4500元。此外,尚有河邊新街、木瓜圍共計58處房屋,以及福德祠即土地廟之地,風順堂坊下環街5號屋之地等。

1905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月4日─1906年1月24日)8月14日,澳門下環街第2號屋居住的李加祿(Juan Lecaroz)身故後,據其所立收受產業案卷,所遺下產業,本日由澳門按察司出投發賣。計有風順堂坊下環街第2號屋,估價銀10萬元;風順堂坊三層樓上街第3號、5號屋,估價銀18000元;風順堂坊打鐵斜巷第3號屋,估價銀4500元。此外,尚有河邊新街、木瓜圍共計58處房屋,以及福德祠即土地廟之地,風順堂坊下環街5號屋之地等。《澳門政府憲報》1905年7月29日第30號。

1907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1月2日,澳門大西洋海外匯理銀行在澳門簽發每張25元銀紙,通行使用。8月14日,又發行100元面值紙幣。

1907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1月2日,澳門大西洋海外匯理銀行在澳門簽發每張25元銀紙,通行使用。8月14日,又發行100元面值紙幣。《澳門政府憲報》1907年1月12日第2號,1907年8月17日第33號。

1913

民國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8月14日, 袁世凱軍隊攻入廣州, 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廣東政府懷疑有革命黨人逃亡澳門, 要求引渡他們。廣東政府為引渡之事特別照會葡萄牙駐廣州領事館, 明確指出被追緝的革命黨人確在澳門, 他們在那裡糾集黨徒, 一到站穩腳跟, 即潛回廣州發動革命。鑒於廣東政府已正式提出引渡要求, 華政廳不得不展開調查, 但無意把此事當真。其時, 孫中山、陳炯明不在澳門, 孫眉確實居留澳門, 且與華政廳頗為熟悉。最終華政廳只證實來到澳門的只有兩個不大重要的革命黨人, 即曾超佑和曾實佑。署理總督美珊枝對調查結果並不滿意, 於是責成負責華政廳的古斯坦西奧.達席爾瓦(Gustâncio José da Silva)律師繼續調查;同時召見盧廉若商議此事, 盧遂出面解圍, 以使澳門政府在表面上和廣東政府合作。最後,1913年12月2日美珊枝署理總督致函龍濟光, 稱被追緝的主要人物並不在澳門, 其他謀反分子也處於澳門政府的嚴密監視之下, 不會做出有損中國安定的舉動。

1913

民國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8月14日, 袁世凱軍隊攻入廣州, 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廣東政府懷疑有革命黨人逃亡澳門, 要求引渡他們。廣東政府為引渡之事特別照會葡萄牙駐廣州領事館, 明確指出被追緝的革命黨人確在澳門, 他們在那裡糾集黨徒, 一到站穩腳跟, 即潛回廣州發動革命。鑒於廣東政府已正式提出引渡要求, 華政廳不得不展開調查, 但無意把此事當真。其時, 孫中山、陳炯明不在澳門, 孫眉確實居留澳門, 且與華政廳頗為熟悉。最終華政廳只證實來到澳門的只有兩個不大重要的革命黨人, 即曾超佑和曾實佑。署理總督美珊枝對調查結果並不滿意, 於是責成負責華政廳的古斯坦西奧.達席爾瓦(Gustâncio José da Silva)律師繼續調查;同時召見盧廉若商議此事, 盧遂出面解圍, 以使澳門政府在表面上和廣東政府合作。最後,1913年12月2日美珊枝署理總督致函龍濟光, 稱被追緝的主要人物並不在澳門, 其他謀反分子也處於澳門政府的嚴密監視之下, 不會做出有損中國安定的舉動。若昂.哥德斯:《孫逸仙與澳門和革命》, 載《文化雜誌》第17期,1993年。

1925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8月14日,葡萄牙與暹羅在里斯本簽訂葡萄牙與暹羅友好通航條約,後於1926年7月31日換文。 這一條約規定,如無葡萄牙的明確要求,該條約不適用任何殖民地,然而葡萄牙提出要求,根據澳門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葡萄牙政府於1927年通知暹羅外交部部長將上述條約適用於澳門。 由於葡萄牙政府要求將此條約適用於澳門,同時也必須適用於葡屬印度和帝汶,因此雙方又簽訂了一項補充協定。

1925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8月14日,葡萄牙與暹羅在里斯本簽訂葡萄牙與暹羅友好通航條約,後於1926年7月31日換文。 這一條約規定,如無葡萄牙的明確要求,該條約不適用任何殖民地,然而葡萄牙提出要求,根據澳門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葡萄牙政府於1927年通知暹羅外交部部長將上述條約適用於澳門。 由於葡萄牙政府要求將此條約適用於澳門,同時也必須適用於葡屬印度和帝汶,因此雙方又簽訂了一項補充協定。AH/AC/PI0758. Cód. 77, f1151,轉引自施莉羅(Leonor de Seabra):《澳門與暹羅之關係》,載《澳門史新編》第2冊,第650─651頁。

1931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8月14日,為二龍喉爆炸事件中殉難的葡國死者舉行葬禮。葬禮從山頂醫院出發,本城眾多居民參加了葬禮,浩浩蕩蕩進發。香港為此派來了童軍,葡國人互助會和葡國人協會亦派當時中國分部副部長安東尼奧.巴塔亞 (António Ferreira Batalha)為代表參加儀式。葡國死者分別為一等上士索薩.維達爾 (António de Sousa Vidal),公共工程監督恩里克.施利華 (Henrique Ciriaco da Silva)及其子若奧.科爾多瓦 (João Córdova),小女孩娜泰西婭.杜阿爾特 (Natércia Coelho Duarte),警察局長之女嬰兒瑪麗婭.施利華 (Maria Augusta da Silva)等5人。同時,安葬中國死者的集體哀悼儀式從鏡湖醫院出發,朝向華人的墓地進發,由連勝馬路一直走到關閘,人們簇擁在街道上,哀悼死者。據悉,15名中國人中,一姓吳 (Ung)人家全家遇難,還有中山鎮前任財政長官金皇昌同夫人和弟弟一起罹災身亡。

1931

1931年二龍喉軍火庫爆炸,死傷嚴重,柯高路口與文第士街至雅廉訪路口全部住宅變成廢墟。請參閱143-151老城舊照

1931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8月14日,為二龍喉爆炸事件中殉難的葡國死者舉行葬禮。葬禮從山頂醫院出發,本城眾多居民參加了葬禮,浩浩蕩蕩進發。香港為此派來了童軍,葡國人互助會和葡國人協會亦派當時中國分部副部長安東尼奧.巴塔亞 (António Ferreira Batalha)為代表參加儀式。葡國死者分別為一等上士索薩.維達爾 (António de Sousa Vidal),公共工程監督恩里克.施利華 (Henrique Ciriaco da Silva)及其子若奧.科爾多瓦 (João Córdova),小女孩娜泰西婭.杜阿爾特 (Natércia Coelho Duarte),警察局長之女嬰兒瑪麗婭.施利華 (Maria Augusta da Silva)等5人。同時,安葬中國死者的集體哀悼儀式從鏡湖醫院出發,朝向華人的墓地進發,由連勝馬路一直走到關閘,人們簇擁在街道上,哀悼死者。據悉,15名中國人中,一姓吳 (Ung)人家全家遇難,還有中山鎮前任財政長官金皇昌同夫人和弟弟一起罹災身亡。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0—1931)》,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8月14日,大量穀米運到澳門,致使米價狂跌,每擔最低之盤為109元。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8月14日,大量穀米運到澳門,致使米價狂跌,每擔最低之盤為109元。傅玉蘭主編:《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193頁。

1956

1956年8月14日,何賢、馬萬祺、崔德祺、陳直生、崔樂其等接待到訪的英國駐澳領事。

1998

1998年8月14日,澳門日報慶祝創刊四十周年,假萬豪軒舉行盛大酒會,該報出版《澳門手冊》、《澳門日報四十年》及澳門最新街道詳圖以誌慶祝。

2006

新葡京娛樂場於2008年落成。

2006

“中山”美容院是位於氹仔的理髮店,於2006年結業。

2006

“中山”美容院是位於氹仔的理髮店,於2006年結業。

2006

新葡京娛樂場於2008年落成。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