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8月14日,法國外交使團抵達澳門錨地。該使團主要成員是全權特使大臣及使團特別代表拉萼尼(Théodore-Marie de Lagrené),使團秘書費雷拉·瓦耶(M.le Marquis de Ferriere le Vayer)和德阿科特(M.Le Comte d'Harcourt),時任法國駐華領事約瑟夫·加略利(Joseph Marie Callery)任中文秘書。隨使團抵達澳門者還有六名法國耶穌會士:葛必達(Stanislas Clavelin)、鄂爾璧(Joseph Gonnet)、笪良仁(Louis Taffin)、郎懷仁(Adrien Languillat)、辛斐祿(Pamphile Sinoquet)及亞當·瓦尼(Adam Vanni)。15日,拉萼尼在澳門登陸,並居住澳門。不久,六位傳教士離澳赴香港。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8月14日,法國外交使團抵達澳門錨地。該使團主要成員是全權特使大臣及使團特別代表拉萼尼(Théodore-Marie de Lagrené),使團秘書費雷拉·瓦耶(M.le Marquis de Ferriere le Vayer)和德阿科特(M.Le Comte d'Harcourt),時任法國駐華領事約瑟夫·加略利(Joseph Marie Callery)任中文秘書。隨使團抵達澳門者還有六名法國耶穌會士:葛必達(Stanislas Clavelin)、鄂爾璧(Joseph Gonnet)、笪良仁(Louis Taffin)、郎懷仁(Adrien Languillat)、辛斐祿(Pamphile Sinoquet)及亞當·瓦尼(Adam Vanni)。15日,拉萼尼在澳門登陸,並居住澳門。不久,六位傳教士離澳赴香港。佚名:《兩廣夷務奏稿》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初七日兩廣總督耆英跪奏稱:“該國夷人加略利,久住澳門,能通漢文華語,即奴才前次片奏所雲‘以《佩音韻府》翻成西洋文字’者。”CLinese Repository, Vol.13, No.8, p.447;史式徽:《江南傳教史》第1卷,第63—65頁。
光緒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8月14日,華商何連旺因7月間以匿名信恫嚇《鏡海叢報》,並滿街張白帖,叫人放火,移害若瑟‧施離華(José Maria da Purificação da Silva)狀師及法入主教並澳中叢報印務局之事,被控定實為有罪,被拘禁監牢兩個小時,後以交納20萬厘士保釋。這是澳門大紳第一次坐監的案例。據稱,何連旺寫匿名信之事,起因是施離華和《鏡海叢報》經常“毒詈連旺”,故何氏予以報復。《鏡海叢報》亦對何連旺嬉笑怒駡,據稱當時“通澳喧傳,何連旺坐屎牢,眾口歡騰,人心快慰”。為此,何連旺延請小若阿金‧巴士度(António Joaquim Bastos Jr.)狀師控告施離華並叢報兩處,稱報內有汙謗之語。由此也揭開了叢報主筆黔中味味生與何連旺之間的糾葛仇隙。前後有匿書之案、叢報謗誣之案、叢報控何十槍轟(何連旺之弟)之案。數與澳之豪戶因報增嫌,頻有殺害之說。後來在12月24日晚,主筆味味生行至康公廟前大街品泉門口,突被不良人用鏹水擲擊,傷及頭面等處。
光緒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8月14日,華商何連旺因7月間以匿名信恫嚇《鏡海叢報》,並滿街張白帖,叫人放火,移害若瑟‧施離華(José Maria da Purificação da Silva)狀師及法入主教並澳中叢報印務局之事,被控定實為有罪,被拘禁監牢兩個小時,後以交納20萬厘士保釋。這是澳門大紳第一次坐監的案例。據稱,何連旺寫匿名信之事,起因是施離華和《鏡海叢報》經常“毒詈連旺”,故何氏予以報復。《鏡海叢報》亦對何連旺嬉笑怒駡,據稱當時“通澳喧傳,何連旺坐屎牢,眾口歡騰,人心快慰”。為此,何連旺延請小若阿金‧巴士度(António Joaquim Bastos Jr.)狀師控告施離華並叢報兩處,稱報內有汙謗之語。由此也揭開了叢報主筆黔中味味生與何連旺之間的糾葛仇隙。前後有匿書之案、叢報謗誣之案、叢報控何十槍轟(何連旺之弟)之案。數與澳之豪戶因報增嫌,頻有殺害之說。後來在12月24日晚,主筆味味生行至康公廟前大街品泉門口,突被不良人用鏹水擲擊,傷及頭面等處。《鏡海叢報》1894年9月26日《聲告》。《鏡海叢報》1894年12月26日《兇人惡念》。
民國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8月14日, 袁世凱軍隊攻入廣州, 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廣東政府懷疑有革命黨人逃亡澳門, 要求引渡他們。廣東政府為引渡之事特別照會葡萄牙駐廣州領事館, 明確指出被追緝的革命黨人確在澳門, 他們在那裡糾集黨徒, 一到站穩腳跟, 即潛回廣州發動革命。鑒於廣東政府已正式提出引渡要求, 華政廳不得不展開調查, 但無意把此事當真。其時, 孫中山、陳炯明不在澳門, 孫眉確實居留澳門, 且與華政廳頗為熟悉。最終華政廳只證實來到澳門的只有兩個不大重要的革命黨人, 即曾超佑和曾實佑。署理總督美珊枝對調查結果並不滿意, 於是責成負責華政廳的古斯坦西奧.達席爾瓦(Gustâncio José da Silva)律師繼續調查;同時召見盧廉若商議此事, 盧遂出面解圍, 以使澳門政府在表面上和廣東政府合作。最後,1913年12月2日美珊枝署理總督致函龍濟光, 稱被追緝的主要人物並不在澳門, 其他謀反分子也處於澳門政府的嚴密監視之下, 不會做出有損中國安定的舉動。
民國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8月14日, 袁世凱軍隊攻入廣州, 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廣東政府懷疑有革命黨人逃亡澳門, 要求引渡他們。廣東政府為引渡之事特別照會葡萄牙駐廣州領事館, 明確指出被追緝的革命黨人確在澳門, 他們在那裡糾集黨徒, 一到站穩腳跟, 即潛回廣州發動革命。鑒於廣東政府已正式提出引渡要求, 華政廳不得不展開調查, 但無意把此事當真。其時, 孫中山、陳炯明不在澳門, 孫眉確實居留澳門, 且與華政廳頗為熟悉。最終華政廳只證實來到澳門的只有兩個不大重要的革命黨人, 即曾超佑和曾實佑。署理總督美珊枝對調查結果並不滿意, 於是責成負責華政廳的古斯坦西奧.達席爾瓦(Gustâncio José da Silva)律師繼續調查;同時召見盧廉若商議此事, 盧遂出面解圍, 以使澳門政府在表面上和廣東政府合作。最後,1913年12月2日美珊枝署理總督致函龍濟光, 稱被追緝的主要人物並不在澳門, 其他謀反分子也處於澳門政府的嚴密監視之下, 不會做出有損中國安定的舉動。若昂.哥德斯:《孫逸仙與澳門和革命》, 載《文化雜誌》第17期,1993年。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8月14日,為二龍喉爆炸事件中殉難的葡國死者舉行葬禮。葬禮從山頂醫院出發,本城眾多居民參加了葬禮,浩浩蕩蕩進發。香港為此派來了童軍,葡國人互助會和葡國人協會亦派當時中國分部副部長安東尼奧.巴塔亞 (António Ferreira Batalha)為代表參加儀式。葡國死者分別為一等上士索薩.維達爾 (António de Sousa Vidal),公共工程監督恩里克.施利華 (Henrique Ciriaco da Silva)及其子若奧.科爾多瓦 (João Córdova),小女孩娜泰西婭.杜阿爾特 (Natércia Coelho Duarte),警察局長之女嬰兒瑪麗婭.施利華 (Maria Augusta da Silva)等5人。同時,安葬中國死者的集體哀悼儀式從鏡湖醫院出發,朝向華人的墓地進發,由連勝馬路一直走到關閘,人們簇擁在街道上,哀悼死者。據悉,15名中國人中,一姓吳 (Ung)人家全家遇難,還有中山鎮前任財政長官金皇昌同夫人和弟弟一起罹災身亡。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8月14日,為二龍喉爆炸事件中殉難的葡國死者舉行葬禮。葬禮從山頂醫院出發,本城眾多居民參加了葬禮,浩浩蕩蕩進發。香港為此派來了童軍,葡國人互助會和葡國人協會亦派當時中國分部副部長安東尼奧.巴塔亞 (António Ferreira Batalha)為代表參加儀式。葡國死者分別為一等上士索薩.維達爾 (António de Sousa Vidal),公共工程監督恩里克.施利華 (Henrique Ciriaco da Silva)及其子若奧.科爾多瓦 (João Córdova),小女孩娜泰西婭.杜阿爾特 (Natércia Coelho Duarte),警察局長之女嬰兒瑪麗婭.施利華 (Maria Augusta da Silva)等5人。同時,安葬中國死者的集體哀悼儀式從鏡湖醫院出發,朝向華人的墓地進發,由連勝馬路一直走到關閘,人們簇擁在街道上,哀悼死者。據悉,15名中國人中,一姓吳 (Ung)人家全家遇難,還有中山鎮前任財政長官金皇昌同夫人和弟弟一起罹災身亡。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0—1931)》,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