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月13日-1696年2月2日)9月9日,意大利那不勒斯贵族杰梅里-卡雷里(Giovanni Francesco Gemelli-Careri)先后游历欧洲诸国后从果阿抵达澳门。他在澳门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因耶稣会士的帮助并获清政府的准许,大约在翌年1月初离澳。他在广州停留一段时间后进京并受到康熙帝的接见,同年返回澳门,后又乘船赴墨西哥。回国后他完成了《环球旅行记》一书,其中记录了他在澳门的所见“一场按中国人方式演出的戏”: 戏是在一个小广场的中间演出的,为了他们的娱乐消遣,而以牺牲某些邻居的利益为代价。有一个大舞台,台上容纳了30个人(男演员和女演员),尽管我一点也听不懂(因为他们说的是官话),但我理解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们是用生活和技巧在演戏。部分是念白,部分是唱腔,几件木制和铜制乐器奏出的音乐,和谐地应答著唱者的声音。他们的衣着足够华美,他们的外衣上装饰著经常变化的金银饰品。这场戏持续了10个小时,在摇曳的烛光里结束。 [1] [1]耿异:《17—19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澳门与广州》,载耿异、吴志良主编:《16—18世纪中西关系与澳门》,第1—5页;杰梅里一卡雷里:《环球旅行记》,载《航海与旅行文集》第4卷,第275页,转自杰佛里.C·冈恩:《澳门史》第2章,第63—64页。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月13日-1696年2月2日)9月9日,意大利那不勒斯贵族杰梅里-卡雷里(Giovanni Francesco Gemelli-Careri)先后游历欧洲诸国后从果阿抵达澳门。他在澳门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因耶稣会士的帮助并获清政府的准许,大约在翌年1月初离澳。他在广州停留一段时间后进京并受到康熙帝的接见,同年返回澳门,后又乘船赴墨西哥。回国后他完成了《环球旅行记》一书,其中记录了他在澳门的所见“一场按中国人方式演出的戏”:戏是在一个小广场的中间演出的,为了他们的娱乐消遣,而以牺牲某些邻居的利益为代价。有一个大舞台,台上容纳了30个人(男演员和女演员),尽管我一点也听不懂(因为他们说的是官话),但我理解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们是用生活和技巧在演戏。部分是念白,部分是唱腔,几件木制和铜制乐器奏出的音乐,和谐地应答著唱者的声音。他们的衣着足够华美,他们的外衣上装饰著经常变化的金银饰品。这场戏持续了10个小时,在摇曳的烛光里结束。耿异:《17—19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澳门与广州》,载耿异、吴志良主编:《16—18世纪中西关系与澳门》,第1—5页;杰梅里.卡雷里:《环球旅行记》,载《航海与旅行文集》第4卷,第275页,转自杰佛里.C.冈恩:《澳门史》第2章,第63—64页。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月31日-1700年2月18日)8月26日,英国私商组建的“英国公司”派商船“麦士里菲尔德(Macclesfield)”号在船长约翰•赫尔(John Hurle)和大班罗伯特•道格拉斯(Robert Douglas)的率领下驶抵澳门。葡萄牙人和中国官员都对英国商船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保证尽力方便他们去广州的贸易。9月2日,曾经当过“王商”的洪顺宫(Hunshunquin)从广州来到英商船上,提出要包购英商的船货。5日,大班罗伯特•道格拉斯上岸拜访广东行商施美亚(Shemea)。7日,海关监督从广州来到澳门。8日,海关官吏丈量船只。9日,海关监督通知说,“麦士里菲尔德”号是二等船,本应收费1200两。为了表示对英商的优待,海关监督命书吏改为三等船,只需缴纳600两。后海关监督又将收费减免1/5,则所交船钞是480两。罗伯特•道格拉斯得知海关监督态度良好时,要求发给其三张执照,一张准许所有商人都可以自由和他交易,一张准许他前往广州,一张允许他将船开入广州。这三个条件均得到海关监督应允。14日,罗伯特•道格拉斯驾船离澳赴广州。19日到达。在广州,罗伯特•道格拉斯住在洪顺官的寓所。经过两三天的讨论后,大班们决定与洪顺官签订合约,并将他们带来的部分货物卖给洪顺官,共售得白银36000两,折合为1.2万英镑。回程时购买的货物有:生丝69.5担,水银110担,松萝茶160担,白铜250担,麝香245两,胡椒1000担,扇10万把,茶桌、镶贝珠360套,金块776.5两及价值13075.8两银的丝绸和价值1147.46两银的瓷器,总成本为44928.64两白银。罗伯特•道格拉斯这一次来中国的贸易是一次成功的贸易。不仅受到中国海关监督的友好欢迎,丈量船只的条件也非常优惠,他按照东方式的惯例送礼,但没有受到勒索,他在优惠的条件下将他的全部货物以信用方式售给一位体面的商人,并订约购回货物,满载而归。这是英国人第一次在中国成功进行的商业活动,从此开始了英国人在广州与澳门开展贸易的新周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月31日-1700年2月18日)8月26日,英国私商组建的“英国公司”派商船“麦士里菲尔德(Macclesfield)”号在船长约翰•赫尔(John Hurle)和大班罗伯特•道格拉斯(Robert Douglas)的率领下驶抵澳门。葡萄牙人和中国官员都对英国商船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保证尽力方便他们去广州的贸易。9月2日,曾经当过“王商”的洪顺官(Hunshunquin)从广州来到英商船上,提出要包购英商的船货。5日,大班罗伯特•道格拉斯上岸拜访广东行商施美亚(Shemea)。7日,海关监督从广州来到澳门。8日,海关官吏丈量船只。9日,海关监督通知说,“麦士里菲尔德”号是二等船,本应收费1200两。为了表示对英商的优待,海关监督命书吏改为三等船,只需缴纳600两。后海关监督又将收费减免1/5,则所交船钞是480两。罗伯特•道格拉斯得知海关监督态度良好时,要求发给其三张执照,一张准许所有商人都可以自由和他交易,一张准许他前往广州,一张允许他将船开入广州。这三个条件均得到海关监督应允。14日,罗伯特•道格拉斯驾船离澳赴广州。19日到达。在广州,罗伯特•道格拉斯住在洪顺官的寓所。经过两三天的讨论后,大班们决定与洪顺官签订合约,并将他们带来的部分货物卖给洪顺官,共售得白银36000两,折合为1.2万英镑。回程时购买的货物有:生丝69.5担,水银110担,松萝茶160担,白铜250担,麝香245两,胡椒1000担,扇10万把,茶桌、镶贝珠360套,金块776.5两及价值13075.8两银的丝绸和价值1147.46两银的瓷器,总成本为44928.64两白银。罗伯特•道格拉斯这一次来中国的贸易是一次成功的贸易。不仅受到中国海关监督的友好欢迎,丈量船只的条件也非常优惠,他按照东方式的惯例送礼,但没有受到勒索,他在优惠的条件下将他的全部货物以信用方式售给一位体面的商人,并订约购回货物,满载而归。这是英国人第一次在中国成功进行的商业活动,从此开始了英国人在广州与澳门开展贸易的新周期。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卷,第86—97页。
乾隆十四年(1749年2月17日-1750年2月6日)9月9日,澳门方济各会修道院“以外科擅名久”的“蕃医”安哆呢 (António de la Concepción)[1]修士在澳门逝世,享年84岁。安哆呢,西班牙人,1695年抵达马尼拉传教,1697年到广州。在马尼拉时,即已开始学医,抵广州后,又在艾脑爵(Blas García)的指导下行医。1699年艾脑爵修士返回马尼拉,广州方济各会医院就剩下安哆呢一人主持医务工作,治愈了很多官员与穷人,成为当时广东著名的“蕃医”。安哆呢在粤期间,与广东上层官员的关系甚洽,1714年,他曾为时任广东巡抚的杨琳治病。1724年刚升任广东总督的杨琳急召安哆呢到总督府为其治病,但为时已晚,于5月杨琳去世。据称,杨琳去世时伴以隆重的天主教礼仪。1722年任广东巡抚的年希尧与安哆呢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724年,安哆呢成为年希尧及其家人的顾问医生,他还为年希尧翻译过一部西洋解剖学著作。1725年任广东巡抚的杨文干也与安哆呢相好。1726年,安哆呢向杨文干申请扩建诊疗所,巡抚不仅赞赏批准,并派人帮助扩建,还解囊相助。[2]在当时的广州,安哆呢已成为一位明星人物,故1732年广州禁教时,安哆呢名列被驱逐传教士之首。安哆呢返回澳门后,并将广州医院也搬回方济各修道院,继续行医。长期无私的医疗服务,使他赢得了粤澳人民的爱戴。在他晚年多病期间,大多数澳门居民都为他祈祷。安哆呢修士的去世,使整个澳门都陷入悲痛。方济各会中国教区特派员向格列高利教省会长通报安哆呢的死讯时说:“安哆呢修士,我们的健康卫士,我们快慰的源泉,我们的一切,在此与我们永别了;这里的人们都说,所有穷苦之人失去了一位好神父。”曾在澳门与安哆呢相识的麻六甲主教,在得知他去世后说:“澳门从此缺乏仁爱了。”安哆呢去世后的第七天,澳门各教堂都举行了正式的追悼仪式。[3] [1]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下《澳蕃篇》。 [2]Fortunato Margiotti, "Ein Bruder furdie Brüder: António de la Concepción", in Arnulf Camps & Cerfried W.Hunod, Erschaffe mir ein neues Volk: Franziskanishe Kirchlichkeit und missionarische Kirche, pp. 221—224; Severiano Alcobendas, Religiosos médicos de la Provincia de San Gregorio Magno de Filipinas, mA/A, in AIA Tomo 36, 1933, pp.572—577,转自董少新:《西洋传教士在华早期行医事迹考述》,第36页。 [3]Severiano Alcobendas, Religiosos mbdicos de la Provincia de San Gregorio Magno de Filpinas, in AIA, Tomo 37, 1934, pp.617—738; 董少新:《西洋传教士在华早期行医考述》,第34页。
乾隆十四年(1749年2月17日-1750年2月6日)9月9日,澳门方济各会修道院“以外科擅名久”的“蕃医”安哆呢 (António de la Concepción)修士在澳门逝世,享年84岁。安哆呢,西班牙人,1695年抵达马尼拉传教,1697年到广州。在马尼拉时,即已开始学医,抵广州后,又在艾脑爵(Blas García)的指导下行医。1699年艾脑爵修士返回马尼拉,广州方济各会医院就剩下安哆呢一人主持医务工作,治愈了很多官员与穷人,成为当时广东著名的“蕃医”。安哆呢在粤期间,与广东上层官员的关系甚洽,1714年,他曾为时任广东巡抚的杨琳治病。1724年刚升任广东总督的杨琳急召安哆呢到总督府为其治病,但为时已晚,于5月杨琳去世。据称,杨琳去世时伴以隆重的天主教礼仪。1722年任广东巡抚的年希尧与安哆呢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724年,安哆呢成为年希尧及其家人的顾问医生,他还为年希尧翻译过一部西洋解剖学著作。1725年任广东巡抚的杨文干也与安哆呢相好。1726年,安哆呢向杨文干申请扩建诊疗所,巡抚不仅赞赏批准,并派人帮助扩建,还解囊相助。在当时的广州,安哆呢已成为一位明星人物,故1732年广州禁教时,安哆呢名列被驱逐传教士之首。安哆呢返回澳门后,并将广州医院也搬回方济各修道院,继续行医。长期无私的医疗服务,使他赢得了粤澳人民的爱戴。在他晚年多病期间,大多数澳门居民都为他祈祷。安哆呢修士的去世,使整个澳门都陷入悲痛。方济各会中国教区特派员向格列高利教省会长通报安哆呢的死讯时说:“安哆呢修士,我们的健康卫士,我们快慰的源泉,我们的一切,在此与我们永别了;这里的人们都说,所有穷苦之人失去了一位好神父。”曾在澳门与安哆呢相识的麻六甲主教,在得知他去世后说:“澳门从此缺乏仁爱了。”安哆呢去世后的第七天,澳门各教堂都举行了正式的追悼仪式。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下《澳蕃篇》。Fortunato Margiotti, "Ein Bruder furdie Brüder: António de la Concepción", in Arnulf Camps & Cerfried W.Hunod, Erschaffe mir ein neues Volk: Franziskanishe Kirchlichkeit und missionarische Kirche, pp. 221—224; Severiano Alcobendas, Religiosos médicos de la Provincia de San Gregorio Magno de Filipinas, mA/A, in AIA Tomo 36, 1933, pp.572—577,转自董少新:《西洋传教士在华早期行医事迹考述》,第36页。Severiano Alcobendas, Religiosos mbdicos de la Provincia de San Gregorio Magno de Filpinas, in AIA, Tomo 37, 1934, pp.617—738; 董少新:《西洋传教士在华早期行医考述》,第34页。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5月6日,澳督亚马留完成对氹仔岛的占领。氹仔是无法进入内港的大船理想锚地。亚马留认为,对氹仔的占有“对澳门而言,是件大好事。 因为除了可以控制整个港口外,还可避免其他国家向华人商购此岛,否则澳门的商业重要性将丧失殆尽”。是日,亚马留突然通知耆英,将在氹仔修建一碉堡,用来防御从那里得到接济的海盗活动。耆英派人调查后发现那里已建有一个供五六名士兵使用的碉堡,面对既成事实,耆英只好说: “该地不在葡萄牙人的界址中,但我还是同意了贵总督的再三请求。满口允许在那里起造一兵房,以示同甘共苦之意。”其后,亚马留命令驻澳门港海军少校佩德罗.罗利路(Pedro José da Silva Loureiro)在氹仔修建西沙嘴炮台。至9月9日建成,葡萄牙国旗在岛上升起。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5月6日,澳督亚马留完成对氹仔岛的占领。氹仔是无法进入内港的大船理想锚地。亚马留认为,对氹仔的占有“对澳门而言,是件大好事。因为除了可以控制整个港口外,还可避免其他国家向华人商购此岛,否则澳门的商业重要性将丧失殆尽”。是日,亚马留突然通知耆英,将在氹仔修建一碉堡,用来防御从那里得到接济的海盗活动。耆英派人调查后发现那里已建有一个供五六名士兵使用的碉堡,面对既成事实,耆英只好说: “该地不在葡萄牙人的界址中,但我还是同意了贵总督的再三请求。满口允许在那里起造一兵房,以示同甘共苦之意。”,其后,亚马留命令驻澳门港海军少校佩德罗.罗利路(Pedro José da Silva Loureiro)在氹仔修建西沙嘴炮台。至9月9日建成,葡萄牙国旗在岛上升起。郑炜明:《氹仔路环历史论集》,第12页。据Samuel Wells Williams, The Chinese Commercial Guide, p. 230,氹仔西沙嘴炮台的修建在1844年,又称几年后进一步巩固这座炮台。氹仔炮台,位于氹仔岛的最西端,即今氹仔码头与警署所在的西沙嘴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9月9日,澳门教区广东天主教南海会长黄若翰、顺德会长何若瑟、 潮州会长冯保禄、肇庆会长李二娣、海南会长岳亚明等联名教友42人以 “广东阖省士庶”的名义上书葡萄牙皇太后:为恩深义重不敢背施事。溯自中土开教之始,实由贵国导引之 源。梯航九万余里,宣化三百余年,道统相承,流传至今。而贵国历代贤王重义轻财,捐资传济,建堂设教,养育人才,无非悯中土之沉沦,启圣慈之惠爱。是以京畿省会常沾德化之隆,市井乡闾亦荷帡檬之美。兹无论于何省,即举粤东而言,凡入华诸位贤哲,无不先至粤东,承宣教化。得领圣教之先者为粤地,受栽培之厚者为粤人。愚顽得其训诲,村舍亦被恩施。今兹背邪向正,恒沾圣洗之光,正道流传,俾闻真教之理,皆沐贵国爱主爱人之盛心,而行体仁怀义之善事也。彼都人士共仰鸿恩,溯本追源,捐埃莫报。今忽有拂郎济亚士,驰入粤省,不由我粤主教命,擅自开权,此明有强夺之形,并吞之势,拥他人久创之业为己业,夺他人已成之功为己功。揆之于理,此贵国所必不能容,而粤省士庶必不能平者也。夫粤省百年来,蒙贵国优养恩渥,以至于今,一旦割恩断义,转属他人,虽至死宁有不忍为者。而贵国亦常覆荫我粤,两情洽浃,并无纤芥之嫌,岂为强暴所逼,弃而不顾,宁忍粤之士庶颠沛流离哉!从来外国人入内地传教,酿起风波者,指不胜屈。为严缉外国人入内地之禁,粤省为甚。自英吉利失和之后,粤民视洋人如仇敌,偶尔下乡,六命同毙。此众所共知共见者。今拂郎济不明事势,强入内地,必至带累教友,惹祸株连。若为圣教致命,犹所甘心,今为汉奸而死,教友何辜,为此冤孽乎?预知拂郎济司铎入粤,定必扰乱圣教,粤之教友惧祸心切,断不能相容也。为此泣恳皇太后俯赐鸿慈,剖析下情,转奏教宗,评其曲直,审其事势,使知公义所在,不得以威力而相加,爱戴既深,不敢以强弱之势而变志。爰诉微衷,乞赐睿鉴。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9月9日,澳门教区广东天主教南海会长黄若翰、顺德会长何若瑟、 潮州会长冯保禄、肇庆会长李二娣、海南会长岳亚明等联名教友42人以“广东阖省士庶”的名义上书葡萄牙皇太后:为恩深义重不敢背施事。溯自中土开教之始,实由贵国导引之 源。梯航九万余里,宣化三百余年,道统相承,流传至今。而贵国历代贤王重义轻财,捐资传济,建堂设教,养育人才,无非悯中土之沉沦,启圣慈之惠爱。是以京畿省会常沾德化之隆,市井乡闾亦荷帡檬之美。兹无论于何省,即举粤东而言,凡入华诸位贤哲,无不先至粤东,承宣教化。得领圣教之先者为粤地,受栽培之厚者为粤人。愚顽得其训诲,村舍亦被恩施。今兹背邪向正,恒沾圣洗之光,正道流传,俾闻真教之理,皆沐贵国爱主爱人之盛心,而行体仁怀义之善事也。彼都人士共仰鸿恩,溯本追源,捐埃莫报。今忽有拂郎济亚士,驰入粤省,不由我粤主教命,擅自开权,此明有强夺之形,并吞之势,拥他人久创之业为己业,夺他人已成之功为己功。揆之于理,此贵国所必不能容,而粤省士庶必不能平者也。夫粤省百年来,蒙贵国优养恩渥,以至于今,一旦割恩断义,转属他人,虽至死宁有不忍为者。而贵国亦常覆荫我粤,两情洽浃,并无纤芥之嫌,岂为强暴所逼,弃而不顾,宁忍粤之士庶颠沛流离哉!从来外国人入内地传教,酿起风波者,指不胜屈。为严缉外国人入内地之禁,粤省为甚。自英吉利失和之后,粤民视洋人如仇敌,偶尔下乡,六命同毙。此众所共知共见者。今拂郎济不明事势,强入内地,必至带累教友,惹祸株连。若为圣教致命,犹所甘心,今为汉奸而死,教友何辜,为此冤孽乎?预知拂郎济司铎入粤,定必扰乱圣教,粤之教友惧祸心切,断不能相容也。为此泣恳皇太后俯赐鸿慈,剖析下情,转奏教宗,评其曲直,审其事势,使知公义所在,不得以威力而相加,爱戴既深,不敢以强弱之势而变志。爰诉微衷,乞赐睿鉴。海外历史档案馆,资料夹18,档4,《1849年广东士庶致葡萄牙皇太后书》,载《葡萄牙图书馆档案馆藏中文文献:l668-l871》第1册,第130—135页。
光绪十四年(1888年2月12日─1889年1月30日)8月16日,葡国的“印度(Índia)”号运兵船经香港抵达澳门海边马路对开海面,声明船上有兵丁在香港染上霍乱,遂将该兵安置在防病所调治。从8月20日至9月9日由东望洋行动中心划出一条卫生防疫线以隔离上述地区。行动负责人为消防督察山度士·瓦吉尼亚斯(José dos Santos Vaquinhas)少校, 连他也染上霍乱, 起初症状轻微,但终因脑部并发症而死亡。在青洲、氹仔,当然亦包括海边马路一带纷纷搭建临时检疫站,摩啰人菜园和清真寺都变成了墓地。在澳门天天都有疫情警告,直到卫生司高斯华(José Gomes da Silva)上校宣布“疫情已被限制在局部地区并得到控制”为止。圣嘉诺撒修女特莱西娜(Teresina)和比安嘉娣(Biancardi)因忘我工作及勤恳奉献而获葡萄牙政府颁发勋章。
光绪十四年(1888年2月12日─1889年1月30日)8月16日,葡国的“印度(Índia)”号运兵船经香港抵达澳门海边马路对开海面,声明船上有兵丁在香港染上霍乱,遂将该兵安置在防病所调治。从8月20日至9月9日由东望洋行动中心划出一条卫生防疫线以隔离上述地区。行动负责人为消防督察山度士·瓦吉尼亚斯(José dos Santos Vaquinhas)少校, 连他也染上霍乱, 起初症状轻微,但终因脑部并发症而死亡。在青洲、氹仔,当然亦包括海边马路一带纷纷搭建临时检疫站,摩啰人菜园和清真寺都变成了墓地。在澳门天天都有疫情警告,直到卫生司高斯华(José Gomes da Silva)上校宣布“疫情已被限制在局部地区并得到控制”为止。圣嘉诺撒修女特莱西娜(Teresina)和比安嘉娣(Biancardi)因忘我工作及勤恳奉献而获葡萄牙政府颁发勋章。《澳门政府宪报》1888年8月21日第33号附报;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54页。
光绪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5月1日,清诰封荣禄大夫、澳门富商郑文瑞在澳门病逝。当时其子郑观应尚在重庆,闻讯后即返澳守制,至9月9日方离澳返回上海。守制期间,有《澳门感事诗》一首:澳门上古名莲峰,鹊巢鸠占谁折冲。海静波平函电火,山屏烟起若云龙。华人神诞喜燃炮,葡人礼拜例敲钟。华葡杂处无贵贱,有财无德亦敬恭。外埠俱谓逋逃薮,各街频闻卖菜佣。商务鱼栏与鸦片,饷源以赌为大宗。历查富贵无三代,风俗浇漓官势汹。屋价千金抽八十,公钞不纳被官封。昔有葡督极暴虐,竟为义士诛其凶。自谓文明实昏聩,不识公法受愚蠢。请问深知西律者,试思此事可曲从?诗人以澳门本为中国领土,现却为葡人占居,面对澳门葡萄牙政府在澳地包私藏匪,窝娼聚赌,勒收公钞,凌虐华民之现状,希望通过两国公法和西方法律向国际社会讨还公道。
光绪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5月1日,清诰封荣禄大夫、澳门富商郑文瑞在澳门病逝。当时其子郑观应尚在重庆,闻讯后即返澳守制,至9月9日方离澳返回上海。守制期间,有《澳门感事诗》一首:澳门上古名莲峰,鹊巢鸠占谁折冲。海静波平函电火,山屏烟起若云龙。华人神诞喜燃炮,葡人礼拜例敲钟。华葡杂处无贵贱,有财无德亦敬恭。外埠俱谓逋逃薮,各街频闻卖菜佣。商务鱼栏与鸦片,饷源以赌为大宗。历查富贵无三代,风俗浇漓官势汹。屋价千金抽八十,公钞不纳被官封。昔有葡督极暴虐,竟为义士诛其凶。自谓文明实昏聩,不识公法受愚蠢。请问深知西律者,试思此事可曲从?诗人以澳门本为中国领土,现却为葡人占居,面对澳门葡萄牙政府在澳地包私藏匪,窝娼聚赌,勒收公钞,凌虐华民之现状,希望通过两国公法和西方法律向国际社会讨还公道。夏东元:《郑观应年谱长编》上卷,第368—370页。郑观应:《罗浮待鹤山人诗草》卷1《澳门感事》。章文钦:《澳门诗词笺注》,第143页。
民国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9月9日, 著名教育家、耶稣会士若奥.公萨维斯(João Gonçalves)神父在香港去世, 享年66岁。神父1847年10月1日生于葡萄牙,1890年l2月24日抵达澳门, 初为圣若瑟修院教师,1893年4月18日升任院长。由于圣若瑟修院再次由耶稣会执掌, 修院亦再次呈现新局面。1893─1894年, 公萨维斯神父在学生中创立圣母修会和路易士.贡萨加修会。这批耶稣会神父在修院内教授英语和商业课程, 培养了大量在中国、日本各港口从事贸易工作的人才。1901年, 澳门土生人教育促进会创办一所商业学校, 邀请耶稣会神父们授课, 但被公萨维斯拒绝。修院自己开办的商业课程始自1885年, 商业学校第一年有学生21人, 第二年18人, 第三年为13人, 而修院的三年制英语课程学生多达94人。1901年被任命为葡萄牙锡图巴尔耶稣会哲学院院长, 3月离开澳门返回葡萄牙。1908年再次返回圣若瑟修院, 教授教理神学。1910年葡萄牙革命,11月19日再次离开澳门。1913年应澳门鲍理诺主教邀请, 7月16日第三次来到澳门, 负责肇庆传教团的工作, 直至逝世。
民国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9月9日, 著名教育家、耶稣会士若奥.公萨维斯(João Gonçalves)神父在香港去世, 享年66岁。神父1847年10月1日生于葡萄牙,1890年l2月24日抵达澳门, 初为圣若瑟修院教师,1893年4月18日升任院长。由于圣若瑟修院再次由耶稣会执掌, 修院亦再次呈现新局面。1893─1894年, 公萨维斯神父在学生中创立圣母修会和路易士.贡萨加修会。这批耶稣会神父在修院内教授英语和商业课程, 培养了大量在中国、日本各港口从事贸易工作的人才。1901年, 澳门土生人教育促进会创办一所商业学校, 邀请耶稣会神父们授课, 但被公萨维斯拒绝。修院自己开办的商业课程始自1885年, 商业学校第一年有学生21人, 第二年18人, 第三年为13人, 而修院的三年制英语课程学生多达94人。1901年被任命为葡萄牙锡图巴尔耶稣会哲学院院长, 3月离开澳门返回葡萄牙。1908年再次返回圣若瑟修院, 教授教理神学。1910年葡萄牙革命,11月19日再次离开澳门。1913年应澳门鲍理诺主教邀请, 7月16日第三次来到澳门, 负责肇庆传教团的工作, 直至逝世。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Ⅲ, pp. 395─396.
民国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9月9日,澳门圣若瑟中学 (Colégio do Seminário de S. José)举行开学典礼。先是,应高若瑟主教之邀,肇庆传教团的耶稣会神父们再次接管圣若瑟修院,耶稣会神父公萨维斯.罗利兹 (António Joaquim Gonçalves Roliz)与修院院长马安瑟 (António Maria Álves)神父商讨华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马安瑟神父购置了风顺堂上街 1~3号的建筑物作为学校地址。圣若瑟中学最初主要开设中文、葡文及英文三门课程,每门都有许多学生听课。华人学生还可以采用走读的形式来校就读。由修院院长马安瑟神父兼任首任校长。1932年,又任命颜俨若 (António Ngan)神父为第二任校长,在他任内,开设了全部初中课程。
民国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9月9日,澳门圣若瑟中学 (Colégio do Seminário de S. José)举行开学典礼。先是,应高若瑟主教之邀,肇庆传教团的耶稣会神父们再次接管圣若瑟修院,耶稣会神父公萨维斯.罗利兹 (António Joaquim Gonçalves Roliz)与修院院长马安瑟 (António Maria Álves)神父商讨华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马安瑟神父购置了风顺堂上街 1~3号的建筑物作为学校地址。圣若瑟中学最初主要开设中文、葡文及英文三门课程,每门都有许多学生听课。华人学生还可以采用走读的形式来校就读。由修院院长马安瑟神父兼任首任校长。1932年,又任命颜俨若 (António Ngan)神父为第二任校长,在他任内,开设了全部初中课程。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Ⅷ, P.292—295;林家骏:《澳门教区历史掌故文摘》第22页记载有异,称1931年马安瑟、白安民及颜俨若三位司铎创办中葡文书院,方便华人子弟就读。越一年,开办初中,由颜神父任校长,改名圣若瑟中学。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上午,为庆祝澳门回归倒计时一百天,穗澳两地合办了“信鸽竞翔报归讯”活动,来自广州的一千九百九十九只信鸽从大三巴牌坊前放飞,在空中绕行一会,竞翔飞返广州,寓意“回归”。 鸽子不是澳门特产,却与澳门有缘。大三巴牌坊顶上镶嵌一只铜鸽,像振翅飞翔的形态,它是神圣的象征,与古老的牌坊同在。白鸽巢公园建园前原是一名葡商私邸,饲养数百只白鸽,常漫天飞舞,蔚为奇观,时人呼之为“白鸽巢”,后来成为公园的俗称,而今该园已没有鸽子,反而二龙喉公园却饲养一批鸽子,供游人观赏。记得在四五十年前,本澳养鸽成风,不仅市区一些人家在居处天台、骑楼建搭鸽舍饲养,供作肉食,郊区马场、新填海农户更建鸽屋,大量养殖,供应市场需要。其后,以内地肉鸽大量运澳供销,本澳养鸽人家才逐渐减少。肉鸽制馔,中西菜式均备,名堂有豉油王乳鸽、盐焗乳鸽、红烧乳鸽、淮杞炖乳鸽等,本澳有一家餐厅就是凭着“烧乳鸽”打响名堂,驰誉港澳数十年。用作比赛的是信鸽,在澳饲养人家很少。信鸽天生有归巢能力,无论身在何地,也能分辨南北飞回出生地,培养一只飞得远的信鸽耗资不菲。赛鸽在世界各地时有举行,一九七八年间,香港赛鸽会曾举办“港澳信鸽大赛”,参赛鸽子有六百多只,由港运来澳门,在新口岸放飞返港,结果,该会主席的一只比利时名种信鸽“太阳神”夺魁。本澳也有野鸽,多是迷途家鸽在荒郊落户生活。近年大三巴牌坊也有大批鸽子在空中飞翔或落地觅食,吸引游客观赏或喂饲。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上午,为庆祝澳门回归倒计时一百天,穗澳两地合办了“信鸽竞翔报归讯”活动,来自广州的一千九百九十九只信鸽从大三巴牌坊前放飞,在空中绕行一会,竞翔飞返广州,寓意“回归”。 鸽子不是澳门特产,却与澳门有缘。大三巴牌坊顶上镶嵌一只铜鸽,像振翅飞翔的形态,它是神圣的象征,与古老的牌坊同在。白鸽巢公园建园前原是一名葡商私邸,饲养数百只白鸽,常漫天飞舞,蔚为奇观,时人呼之为“白鸽巢”,后来成为公园的俗称,而今该园已没有鸽子,反而二龙喉公园却饲养一批鸽子,供游人观赏。记得在四五十年前[约1950年代],本澳养鸽成风,不仅市区一些人家在居处天台、骑楼建搭鸽舍饲养,供作肉食,郊区马场、新填海农户更建鸽屋,大量养殖,供应市场需要。其后,以内地肉鸽大量运澳供销,本澳养鸽人家才逐渐减少。肉鸽制馔,中西菜式均备,名堂有豉油王乳鸽、盐焗乳鸽、红烧乳鸽、淮杞炖乳鸽等,本澳有一家餐厅就是凭着“烧乳鸽”打响名堂,驰誉港澳数十年。用作比赛的是信鸽,在澳饲养人家很少。信鸽天生有归巢能力,无论身在何地,也能分辨南北飞回出生地,培养一只飞得远的信鸽耗资不菲。赛鸽在世界各地时有举行,一九七八年间,香港赛鸽会曾举办“港澳信鸽大赛”,参赛鸽子有六百多只,由港运来澳门,在新口岸放飞返港,结果,该会主席的一只比利时名种信鸽“太阳神”夺魁。本澳也有野鸽,多是迷途家鸽在荒郊落户生活。近年大三巴牌坊也有大批鸽子在空中飞翔或落地觅食,吸引游客观赏或喂饲。
更多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