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2月7日─1607年1月27日)4月3日,荷蘭海軍上將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Cornelius Matelieff)率船11艘、士卒700人航抵馬六甲,寄泊於離市區半里格之港外,並與擱淺在對岸的4艘葡船交火。後又開始攻城,然炮火不強,僅有一彈命中聖保祿教堂,葡方亦有一彈擊中一艘荷船。雙方並無大的傷亡。5月17日,荷蘭國王之弟彭蘇率戰船50艘、士卒3000名趕至馬六甲增援,柔佛亦派馬來軍增援,荷方勢力大增。18日,荷軍300人、馬來軍800人強行登陸,與葡軍400人及黑人士兵若干交戰,葡軍敗退。荷軍又征馬來軍200人,作圍城之舉。葡人炮兵迎擊。葡方又從鄰邦及彭亨搬來援軍。雙方相持不下。至8月,從印度駛來大批援軍,計有大舶16艘,巨艇4艘,帆船1艘,快艇14艘,歐洲軍3754人,土著兵約有7000~8000人。8月18日,葡荷艦隊再戰於拉家渡岬(Cape Rormosa),荷方毀船2艘,死士卒24人,傷者無數。葡方亦毀船2艘,士卒死者達500~600人,並有副司令及軍官10人陣亡。10月17日,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獲悉有全副武裝之葡艦保護貨船駛往馬六甲,遂率艦隊在途中埋伏攔截。21日夜,荷葡再戰,雙方惡鬥至次日早晨,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下令火攻,葡軍大敗,18艘戰艦被俘被毀者過半,士卒軍官傷亡者達6000人。經此一役,葡人在馬六甲海峽元氣大傷,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亦歸於荷蘭。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2月7日─1607年1月27日)4月3日,荷蘭海軍上將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Cornelius Matelieff)率船11艘、士卒700人航抵馬六甲,寄泊於離市區半里格之港外,並與擱淺在對岸的4艘葡船交火。後又開始攻城,然炮火不強,僅有一彈命中聖保祿教堂,葡方亦有一彈擊中一艘荷船。雙方並無大的傷亡。5月17日,荷蘭國王之弟彭蘇率戰船50艘、士卒3000名趕至馬六甲增援,柔佛亦派馬來軍增援,荷方勢力大增。18日,荷軍300人、馬來軍800人強行登陸,與葡軍400人及黑人士兵若干交戰,葡軍敗退。荷軍又征馬來軍200人,作圍城之舉。葡人炮兵迎擊。葡方又從鄰邦及彭亨搬來援軍。雙方相持不下。至8月,從印度駛來大批援軍,計有大舶16艘,巨艇4艘,帆船1艘,快艇14艘,歐洲軍3754人,土著兵約有7000~8000人。8月18日,葡荷艦隊再戰於拉家渡岬(Cape Rormosa),荷方毀船2艘,死士卒24人,傷者無數。葡方亦毀船2艘,士卒死者達500~600人,並有副司令及軍官10人陣亡。10月17日,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獲悉有全副武裝之葡艦保護貨船駛往馬六甲,遂率艦隊在途中埋伏攔截。21日夜,荷葡再戰,雙方惡鬥至次日早晨,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下令火攻,葡軍大敗,18艘戰艦被俘被毀者過半,士卒軍官傷亡者達6000人。經此一役,葡人在馬六甲海峽元氣大傷,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亦歸於荷蘭。張禮千:《馬六甲史》第2章,第197—199頁。
雍正五年(1727年1月22日-1728年2月9日)5月18日,麥德樂大使帶著若奧五世致中國皇帝的信件和隨行人員抵達北京,並於28日獲朝廷接見。麥德樂向雍正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後進呈國書。國書雲:波爾都葛爾國(Portugal)、阿爾葛爾物國(Algarves)等處國王若望謹專使恭請中國大能皇帝安福,以表誠敬。欽惟聖祖仁皇帝愷澤溥施,聲名洋溢,私心感慕,久切於懷。凡我國臣民寓居中國者,莫不多方顧復,事無巨細,備極周詳,蓋數十年來於茲矣。復差我國之臣張安多,附齎珍品,俾遠國深知德意無窮。心領之下,正圖竭蹶報稱,忽聞各路驚傳聖祖仁皇帝大行之慟,心中傷感,不勝思慕之極,恭遇我皇嗣位,丕顯前謨,遂稍解此中迫切之情。欽惟我皇純孝至仁,纘承鴻業,當日往來之盛典,自然濟美於今時。竊自不揣,特差大臣歷山·麥德樂航海而前,趨朝恭賀,以申數萬里外向慕之忱,與前無異,庶幾自今以後,更相得而益彰也。不盡之言,使臣自能口達,惟望俯垂鑒納,曲賜優容。臣使臣小心敬謹,必能仰合我皇之心也。忝居列土庶邦之末,敢藉民胞一體之仁,仰求天主保佑大能皇帝玉體永安,國家多福。天主降生一千七百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里西波(Lisboa)城謹封。
雍正五年(1727年1月22日-1728年2月9日)5月18日,麥德樂大使帶著若奧五世致中國皇帝的信件和隨行人員抵達北京,並於28日獲朝廷接見。麥德樂向雍正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後進呈國書。國書雲:波爾都葛爾國(Portugal)、阿爾葛爾物國(Algarves)等處國王若望謹專使恭請中國大能皇帝安福,以表誠敬。欽惟聖祖仁皇帝愷澤溥施,聲名洋溢,私心感慕,久切於懷。凡我國臣民寓居中國者,莫不多方顧復,事無巨細,備極周詳,蓋數十年來於茲矣。復差我國之臣張安多,附齎珍品,俾遠國深知德意無窮。心領之下,正圖竭蹶報稱,忽聞各路驚傳聖祖仁皇帝大行之慟,心中傷感,不勝思慕之極,恭遇我皇嗣位,丕顯前謨,遂稍解此中迫切之情。欽惟我皇純孝至仁,纘承鴻業,當日往來之盛典,自然濟美於今時。竊自不揣,特差大臣歷山·麥德樂航海而前,趨朝恭賀,以申數萬里外向慕之忱,與前無異,庶幾自今以後,更相得而益彰也。不盡之言,使臣自能口達,惟望俯垂鑒納,曲賜優容。臣使臣小心敬謹,必能仰合我皇之心也。忝居列土庶邦之末,敢藉民胞一體之仁,仰求天主保佑大能皇帝玉體永安,國家多福。天主降生一千七百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里西波(Lisboa)城謹封。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葡萄牙國王若望為雍正帝繼位遣使恭賀表文譯稿》,第151頁。
光緒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1月21日)5月18日,隨著闈姓在廣州和澳門等地的發展,其規模和影響也越來越大。澳門闈姓到了第三屆,已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在第四屆澳門闈姓未出投之前,就已經風聞今年澳門政府“可得洋45萬元,觀此情形,是賭風竟日熾一日也”[1]。5月18日,澳門公物會將澳門、氹仔、過路灣闈姓出投。華人馮成、何德昌[2](Hotachiong)以現銀401000元,取得三年的承充期。擔保人先拿.飛南第。自西紀本年9月27日至1881年9月26日。[3] [1]《申報》1878年5月18日《賭風大熾》。 [2]何德昌,又名何堯階。澳門近代著名華商。1878年和1881年闈姓承充人,一直有經營闈姓子廠的紀錄(澳門兆三元闈姓廠,見《澳門政府憲報》1895年2月16日第7號),生卒不詳。子何壽田,又名何福齡,亦是後期著名華商。 [3]AH/F/422, MIC: A0586, p. 95, 澳門歷史檔案館;AH/F/431, MIC: A0588, p. 75, 澳門歷史檔案館。
光緒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1月21日)5月18日,隨著闈姓在廣州和澳門等地的發展,其規模和影響也越來越大。澳門闈姓到了第三屆,已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在第四屆澳門闈姓未出投之前,就已經風聞今年澳門政府“可得洋45萬元,觀此情形,是賭風竟日熾一日也”。5月18日,澳門公物會將澳門、氹仔、過路灣闈姓出投。華人馮成、何德昌(Hotachiong)以現銀401000元,取得三年的承充期。擔保人先拿.飛南第。自西紀本年9月27日至1881年9月26日。《申報》1878年5月18日《賭風大熾》。何德昌,又名何堯階。澳門近代著名華商。1878年和1881年闈姓承充人,一直有經營闈姓子廠的紀錄(澳門兆三元闈姓廠,見《澳門政府憲報》1895年2月16日第7號),生卒不詳。子何壽田,又名何福齡,亦是後期著名華商。AH/F/422, MIC: A0586, p. 95, 澳門歷史檔案館;AH/F/431, MIC: A0588, p. 75, 澳門歷史檔案館。
路環監獄在澳門回歸前年多來發生多宗嚴重事件,包括有囚犯毆鬥致死及囚犯越柙,成了居民關注的焦點及談論的熱門話題。本澳監獄歷史,可追溯數百年前,初設在“議事亭”內(即民政總署現址)。“議事亭”本是明、清官員與居澳葡人議事的地方,旁設監牢,用以囚禁犯罪的葡人。鄰近的東方斜巷原稱監牢斜巷,至東方戲院興建,才以街名不雅而易名;而今東方戲院早已拆建,僅以街名存在。一九一二年,當局在賈伯樂提督街與鏡湖馬路交界處興建城堡式監獄,門禁森嚴,名為“中心監獄”,俗稱“市牢”。後因囚犯增加,地方不敷應用,於是當局另覓路環竹灣馬路青年監獄背後地段興建新監獄,一九八八年三月動工,九零年五月十八日建成啟用,將“市牢”及路環青年監獄的囚犯遷入,而“市牢”則拆建成新廈,作為民居,路環青年監獄改為女性監獄及少年輔育院。路環新監獄樓高兩層,由五座建築物組成,面積達一萬八千平方米,耗資六千三百萬元。建築物中三座是監倉,可容納八百名囚犯,另兩座是行政大樓。監獄按保安程度分成重防、戒備、一般及拘留等監倉,而監倉之間有通道相通;此外,還設有多個生活、管理及行政科室。獄內保安設施較為先進,裝置有電子控制台、電視監察室、警號、火警警告器,各通道均設有閉路電視,保安嚴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當年獄內卻發生那麼多事故?
路環監獄在澳門回歸前年多來發生多宗嚴重事件,包括有囚犯毆鬥致死及囚犯越柙,成了居民關注的焦點及談論的熱門話題。本澳監獄歷史,可追溯數百年前,初設在“議事亭”內(即民政總署現址)。“議事亭”本是明、清官員與居澳葡人議事的地方,旁設監牢,用以囚禁犯罪的葡人。鄰近的東方斜巷原稱監牢斜巷,至東方戲院興建,才以街名不雅而易名;而今東方戲院早已拆建,僅以街名存在。一九一二年,當局在賈伯樂提督街與鏡湖馬路交界處興建城堡式監獄,門禁森嚴,名為“中心監獄”,俗稱“市牢”。後因囚犯增加,地方不敷應用,於是當局另覓路環竹灣馬路青年監獄背後地段興建新監獄,一九八八年三月動工,九零年五月十八日建成啟用,將“市牢”及路環青年監獄的囚犯遷入,而“市牢”則拆建成新廈,作為民居,路環青年監獄改為女性監獄及少年輔育院。路環新監獄樓高兩層,由五座建築物組成,面積達一萬八千平方米,耗資六千三百萬元。建築物中三座是監倉,可容納八百名囚犯,另兩座是行政大樓。監獄按保安程度分成重防、戒備、一般及拘留等監倉,而監倉之間有通道相通;此外,還設有多個生活、管理及行政科室。獄內保安設施較為先進,裝置有電子控制台、電視監察室、警號、火警警告器,各通道均設有閉路電視,保安嚴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當年獄內卻發生那麼多事故?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