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2月4日─1563年1月23日)8月24日,奉攝政王太後唐•卡塔琳娜(D. Catarina)懿旨出使中國的迪奧戈•佩雷拉(Diogo Pereira)船隊抵達澳門,他是富可敵國的葡萄牙商人,原籍馬德拉島(Madeira),多年來一直在東方海洋上進行獲利豐厚的商業活動,尤其是在遠東。迪奧戈•佩雷拉在耶穌會傳教士中享有盛譽,因為他是彿蘭西斯科•沙勿略神父的好友,不僅從精神上而且從物質上對遠東的耶穌會傳教事業作出了積極的支持。文德泉稱:澳門早期從未有過地方兵頭被委任。最初這個擁有900葡萄牙人的商站殖民地需要一個首領,那就是迪奧戈•佩雷拉,一個富有的商人。他被居民選為駐地首領,並有兩位有影響力的傑出居民協助管治。這樣,形成了三人執政小組。迪奧戈•佩雷拉在澳門擔任過兩年的兵頭,於1564年離開。在澳門,他與神父們住在其兄弟吉列爾梅•佩雷拉(Guilherme Pereira)家中。山度士•阿爾維斯認為,16世紀60年代初,澳門葡萄牙和葡—亞團體的經濟、社會與政治領導權掌握在佩雷拉家族手中。其中最有名氣者是迪奧戈•佩雷拉(Diogo Pereira),吉列爾梅•佩雷拉(Guilherme Pereira)是他的兄弟,彿朗西斯科•佩雷拉(Francisco Pereira)是他的兒子,而吉爾•戈伊斯(Gil de Góis)是他的妻弟和駐華大使。他本人在澳門市民團體中極具影響力,而市民團體最著名的人物為曼努埃爾•佩內多(Manuel de Penedo),迪奧戈還支持另外兩個重要團體:一是華人團體,包括以林弘仲為代表的華裔團體和以翻譯為職業的通事團體,由名叫托梅•佩雷拉(Tomé Pereira)的人領導,而成為迪奧戈•佩雷拉在中國的喉舌和耳目。二是耶穌會傳教士。由於迪奧戈同彿蘭西斯科•沙勿略的友好關係,佩雷拉家族人員全體加入耶穌會。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2月4日─1563年1月23日)8月24日,奉攝政王太後唐•卡塔琳娜(D. Catarina)懿旨出使中國的迪奧戈•佩雷拉(Diogo Pereira)船隊抵達澳門,他是富可敵國的葡萄牙商人,原籍馬德拉島(Madeira),多年來一直在東方海洋上進行獲利豐厚的商業活動,尤其是在遠東。迪奧戈•佩雷拉在耶穌會傳教士中享有盛譽,因為他是彿蘭西斯科•沙勿略神父的好友,不僅從精神上而且從物質上對遠東的耶穌會傳教事業作出了積極的支持。文德泉稱:澳門早期從未有過地方兵頭被委任。最初這個擁有900葡萄牙人的商站殖民地需要一個首領,那就是迪奧戈•佩雷拉,一個富有的商人。他被居民選為駐地首領,並有兩位有影響力的傑出居民協助管治。這樣,形成了三人執政小組。迪奧戈•佩雷拉在澳門擔任過兩年的兵頭,於1564年離開。在澳門,他與神父們住在其兄弟吉列爾梅•佩雷拉(Guilherme Pereira)家中。山度士•阿爾維斯認為,16世紀60年代初,澳門葡萄牙和葡—亞團體的經濟、社會與政治領導權掌握在佩雷拉家族手中。其中最有名氣者是迪奧戈•佩雷拉(Diogo Pereira),吉列爾梅•佩雷拉(Guilherme Pereira)是他的兄弟,彿朗西斯科•佩雷拉(Francisco Pereira)是他的兒子,而吉爾•戈伊斯(Gil de Góis)是他的妻弟和駐華大使。他本人在澳門市民團體中極具影響力,而市民團體最著名的人物為曼努埃爾•佩內多(Manuel de Penedo),迪奧戈還支持另外兩個重要團體:一是華人團體,包括以林弘仲為代表的華裔團體和以翻譯為職業的通事團體,由名叫托梅•佩雷拉(Tomé Pereira)的人領導,而成為迪奧戈•佩雷拉在中國的喉舌和耳目。二是耶穌會傳教士。由於迪奧戈同彿蘭西斯科•沙勿略的友好關係,佩雷拉家族人員全體加入耶穌會。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 p. 43; 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p. 135—136.Manuel Teixeira, Primórdios de Macau, p. 12.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 p. 43; 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p. 135—136. 阿爾維斯:《澳門開埠後葡中外交關係的最初十年》,載《文化雜誌》第19期,1994年。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2月4日─1563年1月23日)8月24日,兩位耶穌會士意大利人吉爾萬尼•蒙特(Giovanni Batista de Monte)和葡萄牙人劉易斯•彿羅依斯(Luís Fróis)隨同迪奧戈•佩雷拉一起來到澳門。據《耶穌會會士在亞洲》:兩位耶穌會士抵達此港後,於禮拜天及聖日到教堂宣講教議,來聽的人很多,教堂許多次都容納不下,兩位耶穌會士的宗教活動頗受人重視,但當時人道德狀況十分糟糕。教務工作由兩名神父主持,一位是葡萄牙人格雷戈里奧•岡薩維斯(Gregório Gonçalves),另一位是馬六甲主教委任的若昂•蘇亞雷斯(João Soares)。阿儒達宫圖書館:《耶穌會會士在亞洲》,Cod. 49-IV-50, fis. 601—601V.Jordão de Macau: Materiais para a sua História no Século XVI,轉自Domingos Maurício Gomes dos Santos, Macau, Primeira Universidade Ocidental do Extremo-Oriente, p. 2.
雍正十年(1732年1月27日-1733年2月13日)8月24日,30名傳教士分乘6艘船從廣州被驅逐到澳門,他們是:西班牙多明我會士4人:白多祿、謝德明、克魯茲、歐塞比奧•奧斯科特(Eusebio Oscot);西班牙方濟各會士8人:安哆呢、艾色(Thomás de Santa Maria)、南懷德(Miguel Fernandez Oliver)、巴廉仁(Francisco de San José)、魏列納(Juan de Villena)、卞述濟(Francisco Peris de la Concepción)、羅銘恩(Michael Roca)、華夏寧(Diego de Santa Rosa);葡萄牙耶穌會士3人:方玉章、孟由義(Manuel Mendes)、索瑪諾;傳信部3人:畢天祥、閔明我、麥傳世(Franciscus Jovino);法國耶穌會士10人:卜日升(又譯卜如善,Jean Baborier)、孟正氣、郭中傳(Jean Alexis de Gollet)、赫蒼璧(Julien-Placide Hervieu)、德瑪諾、彭加德(又譯彭覺世)、聶若望(François-Jean Noëlas)、馬若瑟、卜文氣(Louis Porquet)、朱耶芮(又譯儲裴理,Philippe Cazier);巴黎外方傳教會2人:計有綱、安東•郭奈(Antoine Connain)。據若瑟•馬利亞(José de Jesus Maria)修士的記載,這次驅逐到澳門的西教士有40人,他們隨身的僕人則被戴上枷鎖關押在香山。
雍正十年(1732年1月27日-1733年2月13日)8月24日,30名傳教士分乘6艘船從廣州被驅逐到澳門,他們是:西班牙多明我會士4人:白多祿、謝德明、克魯茲、歐塞比奧•奧斯科特(Eusebio Oscot);西班牙方濟各會士8人:安哆呢、艾色(Thomás de Santa Maria)、南懷德(Miguel Fernandez Oliver)、巴廉仁(Francisco de San José)、魏列納(Juan de Villena)、卞述濟(Francisco Peris de la Concepción)、羅銘恩(Michael Roca)、華夏寧(Diego de Santa Rosa);葡萄牙耶穌會士3人:方玉章、孟由義(Manuel Mendes)、索瑪諾;傳信部3人:畢天祥、閔明我、麥傳世(Franciscus Jovino);法國耶穌會士10人:卜日升(又譯卜如善,Jean Baborier)、孟正氣、郭中傳(Jean Alexis de Gollet)、赫蒼璧(Julien-Placide Hervieu)、德瑪諾、彭加德(又譯彭覺世)、聶若望(François-Jean Noëlas)、馬若瑟、卜文氣(Louis Porquet)、朱耶芮(又譯儲裴理,Philippe Cazier);巴黎外方傳教會2人:計有綱、安東•郭奈(Antoine Connain)。據若瑟•馬利亞(José de Jesus Maria)修士的記載,這次驅逐到澳門的西教士有40人,他們隨身的僕人則被戴上枷鎖關押在香山。 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Vol.3,p.629稱1732年驅逐到澳門的多明我會士為5人:白多祿、克魯茲、沙耶茲( Francisco Saenz)、歐塞比奧•奧斯科特及特羅里奧(Manuel Tenorio)。 閔明我,又作Father Miralta,意大利傳信部教士,1719年陪同教宗特使嘉樂前往中國,後在中國內地傳教,1732年被驅逐到澳門。隨後即擔任傳信部駐澳門賬房,直到1750年。此人精通漢語,編有《意漢字典》一本。這是第三個中文名完全一致的閔明我。參見孟德衛:《靈與肉:山東的天主教,1650—1785》第6章,第156頁注25。 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852頁;Joseph Dehergne,“La Chine du sudest:Guangxi(Kwangxi)et Guangdong(Kwangung):Étude de géographie missionnaire”,Archivum Historicum Societatis Iesu,Vol.45(1976),pp.23—24;參見湯開建:《明清時期澳門與中國內地天主教傳播之關係》,載《漢學研究》2002年第2期。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18—119頁。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月14日─1821年2月2日)8月24日,波爾圖的陸軍上校卡布里托·卡布雷拉(Sebastião de Brito Cabreira)發動軍事政變。先是波爾圖的商人對1808年頒布的“向友好國家開放港口”的王室法令極度不滿,根據該項法令,將國家的部分重要經濟活動轉移到巴西,因而損害到葡萄牙人的利益。同時,軍隊對王室拖欠軍餉一直不滿。商人和軍人的不滿情緒激發了這一場革命。軍事政變迅速擴大到里斯本及全國各地,受到社會各界的同情和支持,甚至包括傳教士、貴族階層,卡布雷拉進入里斯本後,成立了軍事執政團控制政局。在里斯本與波爾圖兩個城市成立臨時軍政委員會管理國家,取代暫時替葡萄牙王室管理國家的英國元帥洛德·貝雷斯弗特(Lord Beresford)的管理委員會。這場革命直接影響到海外殖民地,巴西因此而宣布國家獨立,東方的果阿與澳門亦出現了立憲派與保守派的激烈鬥爭。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月14日─1821年2月2日)8月24日,波爾圖的陸軍上校卡布里托·卡布雷拉(Sebastião de Brito Cabreira)發動軍事政變。先是波爾圖的商人對1808年頒布的“向友好國家開放港口”的王室法令極度不滿,根據該項法令,將國家的部分重要經濟活動轉移到巴西,因而損害到葡萄牙人的利益。同時,軍隊對王室拖欠軍餉一直不滿。商人和軍人的不滿情緒激發了這一場革命。軍事政變迅速擴大到里斯本及全國各地,受到社會各界的同情和支持,甚至包括傳教士、貴族階層,卡布雷拉進入里斯本後,成立了軍事執政團控制政局。在里斯本與波爾圖兩個城市成立臨時軍政委員會管理國家,取代暫時替葡萄牙王室管理國家的英國元帥洛德·貝雷斯弗特(Lord Beresford)的管理委員會。這場革命直接影響到海外殖民地,巴西因此而宣布國家獨立,東方的果阿與澳門亦出現了立憲派與保守派的激烈鬥爭。諾埃爾:《葡萄牙史》,第308頁;李長森:《近代澳門外報史稿》第1章,第18頁。
世界語學者。原名涓生,又名鵑聲,外文名字Wong Kenn。廣東番禺江村(今屬廣州)人。早年隨父母旅居馬來西亞。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1912年回廣州,入世界語夜校第一期。畢業後與許論博等創辦廣州世界語學會。1912年赴法國留學。其間先後出席國際世界語教育會議、國際世界語商業會議,第一、第二屆世界語大會、第十六、第十七屆國際世界語大會,並當選為國際世協語言委員會委員、國際世界語運動中央委員會委員、英國世界語會名譽會友,參與主持歐洲以外各國世界語運動。1926年獲里昂大學文科博士學位;旋回國,任教於廣東大學,開辦世界語專修班;同年夏任廣州市市立世界師範講習所所長。1933年受聘為《世界語百科全書》主編之一。1938年廣州淪陷後赴貴州,任教於內遷遵義的浙江大學。1946年回粵,執教於中山大學。1947年任廣州世界語學會常務理事。1949年後赴海外教書。1955年參加第四十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嗣當選為世界語學院院士。1959年遷居澳門。1966年轉遷香港。畢生致力於世界語運動,為中國世界語運動的先驅。1990年8月24日在香港病逝。
世界語學者。原名涓生,又名鵑聲,外文名字Wong Kenn。廣東番禺江村(今屬廣州)人。早年隨父母旅居馬來西亞。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1912年回廣州,入世界語夜校第一期。畢業後與許論博等創辦廣州世界語學會。1912年赴法國留學。其間先後出席國際世界語教育會議、國際世界語商業會議,第一、第二屆世界語大會、第十六、第十七屆國際世界語大會,並當選為國際世協語言委員會委員、國際世界語運動中央委員會委員、英國世界語會名譽會友,參與主持歐洲以外各國世界語運動。1926年獲里昂大學文科博士學位;旋回國,任教於廣東大學,開辦世界語專修班;同年夏任廣州市市立世界師範講習所所長。1933年受聘為《世界語百科全書》主編之一。1938年廣州淪陷後赴貴州,任教於內遷遵義的浙江大學。1946年回粵,執教於中山大學。1947年任廣州世界語學會常務理事。1949年後赴海外教書。1955年參加第四十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嗣當選為世界語學院院士。1959年遷居澳門。1966年轉遷香港。畢生致力於世界語運動,為中國世界語運動的先驅。1990年8月24日在香港病逝。
宣統元年(1909年1月22日─1910年2月9日)8月24日,澳門輔政司阿爾弗雷多‧萊羅(Alfredo Lelo)頒佈告示:查省城自治會及香山維持會,宗旨原系輔助其國家之權利,意本至公。惟所說西洋政府及澳門西洋人之意,殊屬妄擺,凡居澳華人當知其謬。即如近日香山維持會傳單,暨在北山會議,竟謂葡使向中國要求二事,一禁止香洲埠不得有妨害澳門商務,二抑勒居澳華人盡入葡籍等語,實屬無稽。在本國之意見,只按照公法及條約,保守本國之權利,不用多所貪求。至於居澳華民均在西洋律例保護之下,俾其權利、公益、財產無所損害。本國並無勒人入籍之例,所有現居或嗣後來居之華人均如他國人民一體任便各守本國之籍。本督凡關於華人之自主及利益之事,無不悉心體察施行,經將便益華人之新章程具奏大君主,請准核辦。亦有已經頒行者。本督於居澳及屬地華人慣用之例俗,看待甚優。所以,近日特將華人習俗訂定章程,不久即頒行作為律例,俾華人所有自主權利,皆得以便用其俗例而行。茲因欲免各華人為謊言所惑,亟應出示曉諭,各華人慎勿輕信此等蠱惑人心之言,致生疑懼,庶免於澳門商務有所妨害焉。奉此合亟出示。
宣統元年(1909年1月22日─1910年2月9日)8月24日,澳門輔政司阿爾弗雷多‧萊羅(Alfredo Lelo)頒佈告示:查省城自治會及香山維持會,宗旨原系輔助其國家之權利,意本至公。惟所說西洋政府及澳門西洋人之意,殊屬妄擺,凡居澳華人當知其謬。即如近日香山維持會傳單,暨在北山會議,竟謂葡使向中國要求二事,一禁止香洲埠不得有妨害澳門商務,二抑勒居澳華人盡入葡籍等語,實屬無稽。在本國之意見,只按照公法及條約,保守本國之權利,不用多所貪求。至於居澳華民均在西洋律例保護之下,俾其權利、公益、財產無所損害。本國並無勒人入籍之例,所有現居或嗣後來居之華人均如他國人民一體任便各守本國之籍。本督凡關於華人之自主及利益之事,無不悉心體察施行,經將便益華人之新章程具奏大君主,請准核辦。亦有已經頒行者。本督於居澳及屬地華人慣用之例俗,看待甚優。所以,近日特將華人習俗訂定章程,不久即頒行作為律例,俾華人所有自主權利,皆得以便用其俗例而行。茲因欲免各華人為謊言所惑,亟應出示曉諭,各華人慎勿輕信此等蠱惑人心之言,致生疑懼,庶免於澳門商務有所妨害焉。奉此合亟出示。《澳門政府憲報》1909年8月28日第35號。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