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服务条款经已更新,请点击查阅更新后之内容,继续使用即表示同意。如有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更多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498

弘治十一年(1498年1月22日─1499年2月9日)3月初,瓦斯科•伽玛船队到达东非莫桑比克岛(Moçambique Island)。4月初,来到蒙巴萨(Mombaça)。4月16日,抵马林迪(Malindi)。5月20日,船队到达印度马拉巴尔海岸(Malabar Coast)的卡利卡特(Calicut),在卡利卡特居停3个月,并向卡利卡特执政者萨莫林(Çamorym)递交葡国国王要求建立贸易关系的国书。由于摩尔人的反对,双方谈判未成功。

1498

弘治十一年(1498年1月22日─1499年2月9日)3月初,瓦斯科•伽玛船队到达东非莫桑比克岛(Moçambique Island)。4月初,来到蒙巴萨(Mombaça)。4月16日,抵马林迪(Malindi)。5月20日,船队到达印度马拉巴尔海岸(Malabar Coast)的卡利卡特(Calicut),在卡利卡特居停3个月,并向卡利卡特执政者萨莫林(Çamorym)递交葡国国王要求建立贸易关系的国书。由于摩尔人的反对,双方谈判未成功。卡利卡特(Calicut),在中国古籍中称为古里,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昔日的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古里国王称号。梵文原意为“海”,在马拉巴尔文中引申作“海王”。苏拉马尼亚姆:《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政治和经济史》第3章,第67—68页。

1498

“新辟荷兰园,范铜像嶙峋,其下沙草平,众绿生远春,龙首引灵液,涓涓清以醇,汲饮万松底,燥吻滋芳津。”右为汪慵叟之《澳门杂诗》咏华士古达嘉马花园句也。查华士古达嘉马花园,昔俗称新花园,以当日澳中旧有南环花园也;或称新荷兰园,以其地邻荷兰园也;又称塔石花园,以其毗连塔石也。华士古达嘉马花园,葡文名为(Jardim de Vasco da Gama),建于一八九八年,迺葡工程师鸦寮弩尼士(Angusto D’Abreu Nunes)所设计。盖当时之西环,及马交石等之风景区,皆是出自他之计划也。旧日该园之面积,极为广袤,由现址直达得胜花园、均属其范围,如现在之市立葡文小学,新花园夜总会,纪念何东之中葡小学等,俱为其旧址也。该园处于松山之麓,座落东望洋街、东望洋斜巷及得胜马路之间。旧时该园中心,辟一大道,名花士古打监麻新路。两傍遍植棕榈等树,行列整齐,以简单线条称胜。按《澳门杂诗》之原注云:“新荷兰园,以空旷胜,树列齐整,修剪以时。园后万松岭大龙二龙诸泉,俱出岭麓,以供众汲。园中设铜像一具,相传为西洋人哇士咕加马,明初到印度洋,始探悉中国航路者也。”该园之华士古达嘉马半身铜像,原属在园之南端,向北而朝着,对正园中大道。园之北端,有喷水池。最前为战胜荷兰海寇之纪念碑。现在已与得胜花园分家,纪念碑则属于得胜花园者,而华士古达嘉马铜像亦转身面向西方耳。昔日园中大道两傍,分置盘花,间设朱椅,以供游人欣赏或憩息。更于园之中部,筑一高台,组洋乐队,每于星期三、六下午,演奏世界名曲,音韵悠扬,与众乐乐。《澳门杂诗》有竹枝词咏之曰:“下九初三旧有期,登台奏乐集华夷,荷兰卜画南湾夜,按谱嗷嘈听鼓师。”其自注云:“新荷兰园与南湾园均有奏乐台,新荷兰园奏乐多在星期三日下午四时,南湾多在星期六晚九时。开演时各乐人环坐,按谱鼓吹,有教师高立,执器指挥之。”该园既空旷,又清新,加以棕影葵荫,别有南岛丰致。如遇三五望夕,月色灯光,更添乐韵歌声,最宜于举行音乐晚会。故昔葡人,常于华旦节日,每在园中举行庆祝。忆囊于一九二三年,当葡萄牙航海家华士古达嘉马,发现好望角航线之四百廿五周年纪念时,澳葡就在该园像下,举行庆祝晚会,并印发纪念邮票焉。攷该园之所以取名为华士古达嘉马者,为澳葡用以纪念其国人名航海家华士古达嘉马(Vasco da Gama)也。园首立嘉马半身铜像,以石级作台,碑柱作基,巍然竖立,碑前饰以舵盘锚炼等物,盖以示迺航海家也。碑下嵌有大理石浮雕一幅,描绘贾梅士名著“葡国魂”诗中,一段有关华士古达嘉马当年冒险航海之神话。此幅浮雕;艺术精美,洵名作也。此幅大理石浮雕,刻着一个狰狞巨魔,从大洋中露出半身,举手拦阻著华士古达嘉马率领之四艘帆船航行;但天空中,现出一位美丽如花的女神,指引着帆船勇往前进。画面玲珑活跃,刻工精致。原来此幅浮雕,是表现出贾梅士名著“葡国魂”诗集中第五章内,所夸述华士古达嘉马绕过好望角之一段美丽神话。据说当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经过亚非利加洲南端之好望角时,正值黑夜云沉,海中出现一个巨魔,名亚打马士度(Adamastor)。他曾降伏众波神,自号海洋霸主,又尝钟情于海龙王之宫主,但宫主鄙其丑陋,思有以惩之,伪与亲近。当巨魔上前拥抱时,突然如触石块,原来宫主化身变作山巖,巨魔亦痛极心死,于是遂变成好望角之礁石也。后来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得到天宫中众神会议时愿效力葡国之女爱神云尼斯(Venus)帮助。翌晨天亮,魔消云散,风静波澄,卒获绕过凶险之好望角,抵达印度。查华士古达嘉马是次探险,发现由好望角绕达印度之航线,祇抵达印度之加利吉打为止,未尝到过中国,更未尝到过澳门。案华士古达嘉马生于一四六零年,又于一四九八年初到印度,而于一五二四年终于葡领印度总督任内。攷葡人来澳,在一五五七年间,相去时间颇久,澳中或传华士古达嘉马为来澳第一人者,误也。攷华士古达嘉马确为世界有名之探险家,据英文《世界史》载称:自公元一四八六年狄亚士(Bartholomew Diaz)始发现非洲南端之暴风角。葡王约翰二世因其名不美,并以为由此地角,必须绕达东方大陆,故为之易名为好望角,以示必有成功之希望也。迨后至一四九七年,果由华士古达嘉马成功绕过好望角,发现了由欧洲至印度之新航线,至是遂完成葡王约翰二世之愿望焉。华士古达嘉马在中国典籍里亦有记载,如《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均称之为伽马。据《辞源》云:“伽马,葡萄牙之航海者。西元一四九七年始发现由好望角达印度之航路,在马拉巴尔登陆。一五二四年为葡领印度总督,未几没。西元一四六零年生,一五二四年没。”又据《辞海》云:“伽马,葡萄牙航海家,一四九七年奉葡王命赴印度,取道好望角,历十一月而抵科利库特,谒其国王,订约互市,留六月迺归。越三年,会葡侨为印人所杀,被举为远征军司令官,再至印度。晚年任葡领印度总督卒。西人之由海道达印度者,氏为第一人。”至如李燕伯刺史,以澳门葡萄牙情形,上书当道,亦有云:“明初,其国主遣善操舟者,驾巨舶,由亚非利加抵五印度,复转而遍历东南岛国,所至,辄立埔头为识。”盖即指其人也。中国史书中,亦有称华士古达嘉马为“达伽马”者,如方豪之《中西交通史》内,有达伽马直航印度成功一节,详释当时葡萄牙冒险东来之情形,其大略称: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极端,为最适宜于寻觅新航线之民族。盖葡人曾越直布罗陀海峡,而与回教摩尔人作战,且已征服非洲西北部沿大西洋之海岸地带。其时对非洲大陆之情形所知不多,认为地甚广大而极危险,故不敢深入腹地,然颇思沿海岸西下,绕过南端而东行,且梦想其必可直达印度及中国。促成此梦想之实现者,即号称航海家之葡王亨利,时为一三九四至一四六零年。其在国内设训练航海人材学校,聘请最有航海经验之意大利水手,及具有研究之地理学家执教。至一四六零年去世时,葡人仅进至非洲大西洋海岸之一半路程。迨至一四八六年狄亚士始达非洲南端,因遇暴风,故名之曰暴风角。及报告葡王约翰二世,谕令更名为好望角。一四九七年约翰二世殁,其子玛瑙尔立,命伐斯各达伽马往寻印度。是年绕过好望角,更东行,在非洲得一阿刺伯领港人指示,横渡印度洋,次年抵印度之马拉巴尔,并于加尔各答登陆处,立石柱为识。一四九九年回理斯本复命,所携东方货物归,其价值约等于其远航费用之六十倍,遂获厚利。时距中国之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后七十年。葡人素称为《葡国魂》之贾梅士史诗,亦祇是描写华士古达嘉马冒险寻求通往印度之航路事迹者,不过附会以神话,来夸张其成功耳。在《葡国魂》叙事开端,就假托希腊神话,说天府中众神会议,有爱神云尼斯者,提议要帮助葡人之四艘探险帆船,安抵印度,并得到战神马地附和,虽酒神巴古反对,亦无济于事。由此可知,欲开疆拓殖者,贾梅士亦认为要藉战神之武功才行。《葡国魂》叙事大略称:当众神在天府会议时,正是华士古达嘉马率领一羣助手,驾驶四艘帆船,向着从无人到之茫茫大海南进,已数周不见陆地矣。一日,忽见数岛,且有小艇掉来,询之,始悉为非洲之莫三鼻基岛,土人皆属摩洛哥人。说明原委后,并请供给粮食饮料,更求借给一位带水员。孰知酒神捣鬼,从中扇摩洛哥人反抗,后卒以和为贵,祇求得带水一人,也算侥幸耳。岂知才离莫三鼻基,带水员竟导船驶向素来仇外之基罗人手,欲借刀杀人,幸爱神扶助,将风向改变,把船吹离基罗。带水员又施诡计,诱泊蒙巴沙岛,以为再难幸免矣。讵蒙酉先事欢迎,并允给粮食,但有前车可鉴,未敢泊岸。祇先遣二充军犯人泛舟入城,试探情形,归说土人情重,且见神甫祈祷虔谨云。因此不虞有诈,正准备驶船入口,幸爱神又令狂风大作,阻船前进,久久仍未入口。土人以为预谋被人窥破,相率散去。带水员亦惊,凫水潜逃,葡船又得幸免。后来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经过非洲南端之好望角时,又遇到一个狰狞巨魔,拦住去路,惊险状况,如前文所述,兹不赘述矣。当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之危险地带后,便是非洲东岸大陆矣。于是贾梅士又在《葡国魂》中,编出一段神话来。据说:爱神闻得华士古达嘉马祈祷,遂要求其父暴力尊者扶助葡船,因此暴力尊者特命天官示梦与葡船,指引其到赤道中一处安全地点,后来就在非洲东岸美连地登陆焉。该处土酋招待甚殷,且命一位带水员引领他们横渡印度洋去。在印度洋中,自然又是波涛凶险,于是又归咎酒神作崇,嗾诱龙王命令波神风伯肆虐,幸得金星于晨光熹微中,沿途拱照,华士古达嘉马迺于一四九八年五月二十日,成功地发现印度边境之加尔各答京城。因金星之名在西文中,正与爱神云尼斯之名相同,故谓是次大功告成,实迺爱神相助也。华士古达嘉马初在印京颇遇优渥。后经印王御前会议后,一般大臣卓见,认为葡萄牙与西班牙一辈强徒,从来不通闻问,此来定非好意,将会夺掠财物,侵占土地无疑也,故拒绝交通。据说此亦酒神捣鬼。酒神尝化身为穆罕默德,示梦与摩洛哥教士,使众联请印王,拒接华士古达嘉马,并欲围攻葡船。幸得印奸走报,迺急启碇离印,祇带一些印度士产回葡,作为抵达印度之信物耳。在《葡国魂》史诗里,描述华士古达嘉马回国途中,又加插一番神话。据说爱神云尼斯,曾引导葡船到一海上神山,在仙人宾馆里,为之庆功,为之慰劳,尽情讴歌。此无非夸耀葡人航海成功,华士古达嘉马发现通往印度新航线之伟绩云尔。华士古达嘉马于一四九九年回到葡国,备受葡王嘉奖。后来葡人果然领有印度,更于一五二二年任命华士古达嘉马为葡属印度总督。当年印王御前会议之羣臣,果有先见之明也欤!华士古达嘉马之发现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线,自世界人士观之,殊不失为一个有名的冒险航海家。就其功罪而论,自然是葡国的丰功伟人,但在印度及东方人言之,就不免是个始作俑者,据《历史研究》胡代聪尝撰文说:“当瓦斯哥达伽马再度前往印度时,就对印度西海岸的商业中心加里库特(Calicute)等地,肆行焚杀,给印度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嗣后于一五零五年,葡萄牙任命了所谓‘东方总督’,第一任督为亚美打(Almeida)。继任之亚丰素雅布基(Alfonso d’ Alboquerque)于一五一零年占领了果阿,一五一一年并吞了满刺加(即麻六甲),一五一二年又取得摩鹿加羣岛。”攷华士古达嘉马,虽然未到过中国,但后来葡人佐治欧维士(Jorge Alvares),于一五一三年得由满刺加乘帆船首来中国,泊广东东莞县属之邨门镇,遂完成由葡国到中国之航路。嗣于一五五七年间,葡人迺入居澳门,及至一八四九年后,因沈米事件,澳葡遂认由澳城墙至关闸为葡国属地(以上见《香山县志》)。更于一八九八年将水坑尾门外之山地,直至龙田村一部份地区,辟作花园。竖碑立像,以为纪念此探险东来之第一人──华士古达嘉马。据闻该次筑园工程,柏力架著之《美丽的澳门》称:“自从亚马勒修筑由澳门城墙通至关闸之马路后,此为当年澳门之第二伟举云。”忆昔《两行堂词钞》有题庚午中秋夕游新花园词一阕,兹录出以殿是章,词牌名《定西番》:“闻说澳城门外,侵占地,又成园。且盘桓。今夜镜湖月满,三人生古欢。相信珠还有日,不孤圆。”

1498

“新辟荷兰园,范铜像嶙峋,其下沙草平,众绿生远春,龙首引灵液,涓涓清以醇,汲饮万松底,燥吻滋芳津。”右为汪慵叟之《澳门杂诗》咏华士古达嘉马花园句也。查华士古达嘉马花园,昔俗称新花园,以当日澳中旧有南环花园也;或称新荷兰园,以其地邻荷兰园也;又称塔石花园,以其毗连塔石也。华士古达嘉马花园,葡文名为(Jardim de Vasco da Gama),建于一八九八年,迺葡工程师鸦寮弩尼士(Angusto D’Abreu Nunes)所设计。盖当时之西环,及马交石等之风景区,皆是出自他之计划也。旧日该园之面积,极为广袤,由现址直达得胜花园、均属其范围,如现在之市立葡文小学,新花园夜总会,纪念何东之中葡小学等,俱为其旧址也。该园处于松山之麓,座落东望洋街、东望洋斜巷及得胜马路之间。旧时该园中心,辟一大道,名花士古打监麻新路。两傍遍植棕榈等树,行列整齐,以简单线条称胜。按《澳门杂诗》之原注云:“新荷兰园,以空旷胜,树列齐整,修剪以时。园后万松岭大龙二龙诸泉,俱出岭麓,以供众汲。园中设铜像一具,相传为西洋人哇士咕加马,明初到印度洋,始探悉中国航路者也。”该园之华士古达嘉马半身铜像,原属在园之南端,向北而朝着,对正园中大道。园之北端,有喷水池。最前为战胜荷兰海寇之纪念碑。现在已与得胜花园分家,纪念碑则属于得胜花园者,而华士古达嘉马铜像亦转身面向西方耳。昔日园中大道两傍,分置盘花,间设朱椅,以供游人欣赏或憩息。更于园之中部,筑一高台,组洋乐队,每于星期三、六下午,演奏世界名曲,音韵悠扬,与众乐乐。《澳门杂诗》有竹枝词咏之曰:“下九初三旧有期,登台奏乐集华夷,荷兰卜画南湾夜,按谱嗷嘈听鼓师。”其自注云:“新荷兰园与南湾园均有奏乐台,新荷兰园奏乐多在星期三日下午四时,南湾多在星期六晚九时。开演时各乐人环坐,按谱鼓吹,有教师高立,执器指挥之。”该园既空旷,又清新,加以棕影葵荫,别有南岛丰致。如遇三五望夕,月色灯光,更添乐韵歌声,最宜于举行音乐晚会。故昔葡人,常于华旦节日,每在园中举行庆祝。忆囊于一九二三年,当葡萄牙航海家华士古达嘉马,发现好望角航线之四百廿五周年纪念时,澳葡就在该园像下,举行庆祝晚会,并印发纪念邮票焉。攷该园之所以取名为华士古达嘉马者,为澳葡用以纪念其国人名航海家华士古达嘉马(Vasco da Gama)也。园首立嘉马半身铜像,以石级作台,碑柱作基,巍然竖立,碑前饰以舵盘锚炼等物,盖以示迺航海家也。碑下嵌有大理石浮雕一幅,描绘贾梅士名著“葡国魂”诗中,一段有关华士古达嘉马当年冒险航海之神话。此幅浮雕;艺术精美,洵名作也。此幅大理石浮雕,刻着一个狰狞巨魔,从大洋中露出半身,举手拦阻著华士古达嘉马率领之四艘帆船航行;但天空中,现出一位美丽如花的女神,指引着帆船勇往前进。画面玲珑活跃,刻工精致。原来此幅浮雕,是表现出贾梅士名著“葡国魂”诗集中第五章内,所夸述华士古达嘉马绕过好望角之一段美丽神话。据说当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经过亚非利加洲南端之好望角时,正值黑夜云沉,海中出现一个巨魔,名亚打马士度(Adamastor)。他曾降伏众波神,自号海洋霸主,又尝钟情于海龙王之宫主,但宫主鄙其丑陋,思有以惩之,伪与亲近。当巨魔上前拥抱时,突然如触石块,原来宫主化身变作山巖,巨魔亦痛极心死,于是遂变成好望角之礁石也。后来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得到天宫中众神会议时愿效力葡国之女爱神云尼斯(Venus)帮助。翌晨天亮,魔消云散,风静波澄,卒获绕过凶险之好望角,抵达印度。查华士古达嘉马是次探险,发现由好望角绕达印度之航线,只抵达印度之加利吉打为止,未尝到过中国,更未尝到过澳门。案华士古达嘉马生于一四六零年,又于一四九八年初到印度,而于一五二四年终于葡领印度总督任内。攷葡人来澳,在一五五七年间,相去时间颇久,澳中或传华士古达嘉马为来澳第一人者,误也。攷华士古达嘉马确为世界有名之探险家,据英文《世界史》载称:自公元一四八六年狄亚士(Bartholomew Diaz)始发现非洲南端之暴风角。葡王约翰二世因其名不美,并以为由此地角,必须绕达东方大陆,故为之易名为好望角,以示必有成功之希望也。迨后至一四九七年,果由华士古达嘉马成功绕过好望角,发现了由欧洲至印度之新航线,至是遂完成葡王约翰二世之愿望焉。华士古达嘉马在中国典籍里亦有记载,如《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均称之为伽马。据《辞源》云:“伽马,葡萄牙之航海者。西元一四九七年始发现由好望角达印度之航路,在马拉巴尔登陆。一五二四年为葡领印度总督,未几没。西元一四六零年生,一五二四年没。”又据《辞海》云:“伽马,葡萄牙航海家,一四九七年奉葡王命赴印度,取道好望角,历十一月而抵科利库特,谒其国王,订约互市,留六月迺归。越三年,会葡侨为印人所杀,被举为远征军司令官,再至印度。晚年任葡领印度总督卒。西人之由海道达印度者,氏为第一人。”至如李燕伯刺史,以澳门葡萄牙情形,上书当道,亦有云:“明初,其国主遣善操舟者,驾巨舶,由亚非利加抵五印度,复转而遍历东南岛国,所至,辄立埔头为识。”盖即指其人也。中国史书中,亦有称华士古达嘉马为“达伽马”者,如方豪之《中西交通史》内,有达伽马直航印度成功一节,详释当时葡萄牙冒险东来之情形,其大略称: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极端,为最适宜于寻觅新航线之民族。盖葡人曾越直布罗陀海峡,而与回教摩尔人作战,且已征服非洲西北部沿大西洋之海岸地带。其时对非洲大陆之情形所知不多,认为地甚广大而极危险,故不敢深入腹地,然颇思沿海岸西下,绕过南端而东行,且梦想其必可直达印度及中国。促成此梦想之实现者,即号称航海家之葡王亨利,时为一三九四至一四六零年。其在国内设训练航海人材学校,聘请最有航海经验之意大利水手,及具有研究之地理学家执教。至一四六零年去世时,葡人仅进至非洲大西洋海岸之一半路程。迨至一四八六年狄亚士始达非洲南端,因遇暴风,故名之曰暴风角。及报告葡王约翰二世,谕令更名为好望角。一四九七年约翰二世殁,其子玛瑙尔立,命伐斯各达伽马往寻印度。是年绕过好望角,更东行,在非洲得一阿刺伯领港人指示,横渡印度洋,次年抵印度之马拉巴尔,并于加尔各答登陆处,立石柱为识。一四九九年回理斯本复命,所携东方货物归,其价值约等于其远航费用之六十倍,遂获厚利。时距中国之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后七十年。葡人素称为《葡国魂》之贾梅士史诗,亦只是描写华士古达嘉马冒险寻求通往印度之航路事迹者,不过附会以神话,来夸张其成功耳。在《葡国魂》叙事开端,就假托希腊神话,说天府中众神会议,有爱神云尼斯者,提议要帮助葡人之四艘探险帆船,安抵印度,并得到战神马地附和,虽酒神巴古反对,亦无济于事。由此可知,欲开疆拓殖者,贾梅士亦认为要藉战神之武功才行。《葡国魂》叙事大略称:当众神在天府会议时,正是华士古达嘉马率领一羣助手,驾驶四艘帆船,向着从无人到之茫茫大海南进,已数周不见陆地矣。一日,忽见数岛,且有小艇掉来,询之,始悉为非洲之莫三鼻基岛,土人皆属摩洛哥人。说明原委后,并请供给粮食饮料,更求借给一位带水员。孰知酒神捣鬼,从中煽摩洛哥人反抗,后卒以和为贵,只求得带水一人,也算侥幸耳。岂知才离莫三鼻基,带水员竟导船驶向素来仇外之基罗人手,欲借刀杀人,幸爱神扶助,将风向改变,把船吹离基罗。带水员又施诡计,诱泊蒙巴沙岛,以为再难幸免矣。讵蒙酉先事欢迎,并允给粮食,但有前车可鉴,未敢泊岸。只先遣二充军犯人泛舟入城,试探情形,归说土人情重,且见神甫祈祷虔谨云。因此不虞有诈,正准备驶船入口,幸爱神又令狂风大作,阻船前进,久久仍未入口。土人以为预谋被人窥破,相率散去。带水员亦惊,凫水潜逃,葡船又得幸免。后来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经过非洲南端之好望角时,又遇到一个狰狞巨魔,拦住去路,惊险状况,如前文所述,兹不赘述矣。当华士古达嘉马之帆船,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之危险地带后,便是非洲东岸大陆矣。于是贾梅士又在《葡国魂》中,编出一段神话来。据说:爱神闻得华士古达嘉马祈祷,遂要求其父暴力尊者扶助葡船,因此暴力尊者特命天官示梦与葡船,指引其到赤道中一处安全地点,后来就在非洲东岸美连地登陆焉。该处土酋招待甚殷,且命一位带水员引领他们横渡印度洋去。在印度洋中,自然又是波涛凶险,于是又归咎酒神作崇,嗾诱龙王命令波神风伯肆虐,幸得金星于晨光熹微中,沿途拱照,华士古达嘉马迺于一四九八年五月二十日,成功地发现印度边境之加尔各答京城。因金星之名在西文中,正与爱神云尼斯之名相同,故谓是次大功告成,实迺爱神相助也。华士古达嘉马初在印京颇遇优渥。后经印王御前会议后,一般大臣卓见,认为葡萄牙与西班牙一辈强徒,从来不通闻问,此来定非好意,将会夺掠财物,侵占土地无疑也,故拒绝交通。据说此亦酒神捣鬼。酒神尝化身为穆罕默德,示梦与摩洛哥教士,使众联请印王,拒接华士古达嘉马,并欲围攻葡船。幸得印奸走报,迺急启碇离印,只带一些印度土产回葡,作为抵达印度之信物耳。在《葡国魂》史诗里,描述华士古达嘉马回国途中,又加插一番神话。据说爱神云尼斯,曾引导葡船到一海上神山,在仙人宾馆里,为之庆功,为之慰劳,尽情讴歌。此无非夸耀葡人航海成功,华士古达嘉马发现通往印度新航线之伟绩云尔。华士古达嘉马于一四九九年回到葡国,备受葡王嘉奖。后来葡人果然领有印度,更于一五二二年任命华士古达嘉马为葡属印度总督。当年印王御前会议之羣臣,果有先见之明也欤!华士古达嘉马之发现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线,自世界人士观之,殊不失为一个有名的冒险航海家。就其功罪而论,自然是葡国的丰功伟人,但在印度及东方人言之,就不免是个始作俑者,据《历史研究》胡代聪尝撰文说:“当瓦斯哥达伽马再度前往印度时,就对印度西海岸的商业中心加里库特(Calicute)等地,肆行焚杀,给印度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嗣后于一五零五年,葡萄牙任命了所谓‘东方总督’,第一任督为亚美打(Almeida)。继任之亚丰素雅布基(Alfonso d’ Alboquerque)于一五一零年占领了果阿,一五一一年并吞了满刺加(即麻六甲),一五一二年又取得摩鹿加羣岛。”攷华士古达嘉马,虽然未到过中国,但后来葡人佐治欧维士(Jorge Alvares),于一五一三年得由满刺加乘帆船首来中国,泊广东东莞县属之邨门镇,遂完成由葡国到中国之航路。嗣于一五五七年间,葡人迺入居澳门,及至一八四九年后,因沈米事件,澳葡遂认由澳城墙至关闸为葡国属地(以上见《香山县志》)。更于一八九八年将水坑尾门外之山地,直至龙田村一部份地区,辟作花园。竖碑立像,以为纪念此探险东来之第一人──华士古达嘉马。据闻该次筑园工程,柏力架著之《美丽的澳门》称:“自从亚马勒修筑由澳门城墙通至关闸之马路后,此为当年澳门之第二伟举云。”忆昔《两行堂词钞》有题庚午中秋夕游新花园词一阕,兹录出以殿是章,词牌名《定西番》:“闻说澳城门外,侵占地,又成园。且盘桓。今夜镜湖月满,三人生古欢。相信珠还有日,不孤圆。”

1640

崇祯十三年(1640年1月23日─1641年2月9日)5月19日,荷兰巴城总督范•迪门任命阿德雷亚恩•安托尼松(Adriaen Antonissoon)为出征马六甲总司令。20日,率战舰4艘先行出发,6月初抵达马六甲,并严密封锁,等待战机。7月底,柔佛遣兵600名加入作战。8月3日黎明,荷军600名分为12队登陆准备攻城。后荷方又两次驶来援军510人。首战葡军即放弃第一防线,退至第二防线,即严守各城门及各堡垒。当时葡军队守城,正规军有260人,土著兵及混血儿兵约3000人,实力仍然强盛。9月中,荷方又增援兵467名,军械粮秣无数。荷兰已将马六甲城北郊外全部控制。11月初,荷军先后抵达马六甲者,已达2063人。但此时荷军中疫病流行,军士患病者达300人,总司令阿德雷亚恩•安托尼松亦卧病不起,并于11月18日病逝。荷将勃洛基(Pieter van den Broeke)亦于l2月1日病殁。荷兰总督范•迪门遂命雅各伯•考伯(Jacob Cooper)为总司令,雅各伯,考伯亦于翌年1月3日染病身亡。由于马六甲疫疠的影响,荷兰对马六甲的总攻拖耽了整整3个月时间。张礼千:《马六甲史》第2章,第208—209页。

171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月26日-1714年2月13日)5月20日,根据澳门总督晏多尼的建议,议事会决定派出武装船只驱赶在澳门邻近海域出没的海盗船,并决定为此建造一艘火力强大的战船。为建造该艘船只,动用了占澳门财政1%的资金。

171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月26日-1714年2月13日)5月20日,根据澳门总督晏多尼的建议,议事会决定派出武装船只驱赶在澳门邻近海域出没的海盗船,并决定为此建造一艘火力强大的战船。建造该艘船只,动用了占澳门财政1%的资金。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86页。

1717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2月11日-1718年1月30日)5月20日,杨琳到达广州出任两广总督。28日,即与广州将军管源忠和广东巡抚法海前往澳门巡视,澳门总督马玉率夷兵百名迎接。杨琳总督向其训诫称:“皇上容许你们在澳门居住,这是天子厚德怀远,你们则必须安分守法,不许买华人幼童为仆,不许在界外又租民人地方盖造房屋。”葡人提出,清朝禁止下南洋贸易,葡人是否亦在禁例内。杨琳称:“南洋不许中国人行走,你们原是外国人,皇上恩典,任凭你们行走生理,就是南洋诸围来中国做生意的,俱不在禁内,但不许带中国人出去,若你们到吕宋、噶哕吧等处,有中国人要搭船回来者,只管带来,到时交与地方官查收。”葡人还汇报称:“我们西洋人在澳多年,孳生男妇,大小共有八千余口。”杨琳在奏书中云:“奴才细访,实有万余口。俱仰藉天朝衣食,又感慕皇上德威。寄居弹丸一屿,代守险要。奴才计其食米,每岁二万余石麦面,在外伊等实实不敢生事者,惟恐禁止米面,则饥馁自毙耳。”其时,清政府为了弭盗而推行保甲制度,内地州县编查保甲,沿海岛澳编查澳甲,故杨琳对澳门西洋人口数目调查特别详细。

1717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2月11日-1718年1月30日)5月20日,杨琳到达广州出任两广总督。28日,即与广州将军管源忠和广东巡抚法海前往澳门巡视,澳门总督马玉率夷兵百名迎接。杨琳总督向其训诫称:“皇上容许你们在澳门居住,这是天子厚德怀远,你们则必须安分守法,不许买华人幼童为仆,不许在界外又租民人地方盖造房屋。”葡人提出,清朝禁止下南洋贸易,葡人是否亦在禁例内。杨琳称:“南洋不许中国人行走,你们原是外国人,皇上恩典,任凭你们行走生理,就是南洋诸围来中国做生意的,俱不在禁内,但不许带中国人出去,若你们到吕宋、噶哕吧等处,有中国人要搭船回来者,只管带来,到时交与地方官查收。”葡人还汇报称:“我们西洋人在澳多年,孳生男妇,大小共有八千余口。”杨琳在奏书中云:“奴才细访,实有万余口。俱仰藉天朝衣食,又感慕皇上德威。寄居弹丸一屿,代守险要。奴才计其食米,每岁二万余石麦面,在外伊等实实不敢生事者,惟恐禁止米面,则饥馁自毙耳。”其时,清政府为了弭盗而推行保甲制度,内地州县编查保甲,沿海岛澳编查澳甲,故杨琳对澳门西洋人口数目调查特别详细。《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杨琳奏报巡查澳门谕令西洋人等须安分守法及沿海一带情形折》,第112页。章文钦:《明清时代中国高级官员对澳门的巡视》,载《澳门历史文化》,第13页。

1724

雍正二年(1724年1月26日-1725年2月12日)5月20日,澳门富商兰格尔•科斯达(Francisco Rangel da Costa)去世。兰格尔•科斯达,果阿人,1680年生,其父贡萨罗•郎热尔。兰格尔·科斯达为18世纪初澳门富甲一方的土生葡人,他不仅是商人,拥有自己的商船——澳门第十四号船“马诺•哥思达(Manuel Costa)”号即是该家族之额船。而且还涉足政坛,他于1706年及1709年两次担任澳门议事会司库和理事官,1702年还被选为议事会商务监理,1710年时为仁慈堂主席。其去世后,捐出白银1000两作为海上贸易的投资,其利润分三份:1/3捐给仁慈堂;1/3用来为他的灵魂做弥撒;1/3施舍给妇女寡妇。

1724

雍正二年(1724年1月26日-1725年2月12日)5月20日,澳门富商兰格尔.科斯达(Francisco Rangel da Costa)去世。兰格尔.科斯达,果阿人,1680年生,其父贡萨罗.郎热尔。兰格尔·科斯达为18世纪初澳门富甲一方的土生葡人,他不仅是商人,拥有自己的商船——澳门第十四号船“马诺.哥思达(Manuel Costa)”号即是该家族之额船,而且还涉足政坛。他于1706年及1709年两次担任澳门议事会司库和理事官,1702年还被选为议事会商务监理,1710年时为仁慈堂主席。其去世后,捐出白银1000两作为海上贸易的投资,其利润分三份:1/3捐给仁慈堂;1/3用来为他的灵魂做弥撒;1/3施舍给妇女寡妇。Jorge Forjaz, Familias Macaenses, Vol.3, p.9; 仁慈堂手稿钞件第15号遗嘱,1592—1849,第75页;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267.

1737

乾隆二年(1737年1月31日-1738年2月18日)5月20日,澳门富商尼古劳•啡呜味(Nicolau Fiumes)去世。他是“圣安东尼奥”和“圣若泽•福音(S.José e Boas Novas)”号的船主。尼古劳•啡呜味于1717年至1720年任议事会理事官。他在遗嘱中要求遗嘱执行人和仁慈堂收取几位债务人的几笔款项,在4月斋节时连同利息施舍给穷人;另一笔债款将留给仁慈堂。他还留给教士会议1000两白银,其中一部分支付给唱诗班,另一部分用来为他举行追魂弥撒。

1737

乾隆二年(1737年1月31日-1738年2月18日)5月20日,澳门富商尼古劳•啡呜味(Nicolau Fiumes)去世。他是“圣安东尼奥”和“圣若泽•福音(S.José e Boas Novas)”号的船主。尼古劳•啡呜味于1717年至1720年任议事会理事官。他在遗嘱中要求遗嘱执行人和仁慈堂收取几位债务人的几笔款项,在4月斋节时连同利息施舍给穷人;另一笔债款将留给仁慈堂。他还留给教士会议1000两白银,其中一部分支付给唱诗班,另一部分用来为他举行追魂弥撒。Nicolau Fiumes即澳门第8号额船“尼古劳•啡呜味”之船主。 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25页。

1752

乾隆十七年(1752年2月15日-1753年2月2日)5月20日,澳门议事会拒绝派遣大船前往帝汶,理由是小船数量充足。[1] [1]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Ⅷ, p. 460.

1752

乾隆十七年(1752年2月15日-1753年2月2日)5月20日,澳门议事会拒绝派遣大船前往帝汶,理由是小船数量充足。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 460.

1780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月5日─1781年1月23日)10月11日,位于澳门大庙顶的主教座堂开始重修,至翌年5月20日完工,耗时半年余。这一期间主教堂的宗教活动均在仁慈堂进行。

1780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月5日─1781年1月23日)10月11日,位于澳门大庙顶的主教座堂开始重修,至翌年5月20日完工,耗时半年余。这一期间主教堂的宗教活动均在仁慈堂进行。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78页。

1787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2月18日─1788年2月6日)5月20日,署澳门同知刘某下理事官菲利佩‧马托斯(Filipe Lourenço de Matos)谕,严禁外国人私雇民人驾船出海游荡,并用鸟枪弹雀在外滋事等。

1787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2月18日─1788年2月6日)5月20日,署澳门同知刘某下理事官菲利佩‧马托斯(Filipe Lourenço de Matos)谕,严禁外国人私雇民人驾船出海游荡,并用鸟枪弹雀在外滋事等。《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署澳门同知刘为严禁外国人私雇民人驾船出海事下理事官谕》,第427页。

1795

乾隆六十年(1795年1月21日─1796年2月8日)5月20日,香山知县李德舆通知澳门理事官甘博亚:现在米价昂贵,吕宋船载有米石到澳门,请就地发卖,澳内民夷固应粜买,其附近居民亦应听其赴买,未便止在澳门发卖,任由该处铺户把持垄断。

1795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1月21日─1796年2月8日)5月20日,香山知县李德舆通知澳门理事官甘博亚:现在米价昂贵,吕宋船载有米石到澳门,请就地发卖,澳内民夷固应粜买,其附近居民亦应听其赴买,未便止在澳门发卖,任由该处铺户把持垄断。《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香山知县李德舆为饬吕宋船米石听民蕃粜买毋许铺户把持事行理事官札》,第151页。

1801

嘉庆六年(1801年2月13日─1802年2月2日)5月20日,葡萄牙遣使会士若阿金‧莱特(Joaquim José Leite)抵达澳门,并在圣若瑟修院任教。

1801

清嘉庆六年(1801年2月13日─1802年2月2日)5月20日,葡萄牙遣使会士若阿金‧莱特(Joaquim José Leite)抵达澳门,并在圣若瑟修院任教。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58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3页;《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江西巡抚承恩奏报盘获西洋送信人犯陈若望解京审办折》,第636页称“澳门掌教金安多尼”,疑金安多尼即Joaquim José Leite。

1810

嘉庆十五年(1810年2月4日─1811年1月24日)5月20日,投降后的海盗头目张保仔以清朝官员千总的身份正式访问广州。23日,正式访问澳门,并在那里会晤了曾在大屿山封锁过他的葡方军舰的指挥官及当地头面人物,其中特别拜访了王室大法官眉额带历。

1810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2月4日─1811年1月24日)5月20日,投降后的海盗头目张保仔以清朝官员千总的身份正式访问广州。23日,正式访问澳门,并在那里会晤了曾在大屿山封锁过他的葡方军舰的指挥官及当地头面人物,其中特别拜访了王室大法官眉额带历。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3卷,第140页;穆黛安:《华南海盗:1790—1810)》,第151页。

1815

嘉庆二十年(1815年2月9日─1816年1月28日)5月20日,澳门同知刘星蕖下判事官眉额带历谕,严禁澳门外商囤贩鸦片。祝淮称:“今也市禁宽而鸦片尽聚于澳中,则澳夷富,市禁严,而鸦片窃货于海外,则澳夷贫。”由于鸦片贸易的衰落,对澳门财政产生重大影响,故澳门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于是,澳门议事会再次通过决议,禁止非葡国船只在澳门装卸鸦片。这逼使英国鸦片船转移到黄埔,后改为伶仃洋。同时英国散商只得在果阿或达曼等葡萄牙人的港口租用葡萄牙人的船只将鸦片运到澳门。澳门政府希望通过控制麻尔哇鸦片出口的起点及到达的终点来垄断麻尔哇鸦片的对华贸易,以牟取最大的利润。眉额带历又提出,澳门葡萄牙鸦片商人成立鸦片贿赂基金,对每箱鸦片抽收40元(原来是20元),每年总额约为10万元,专门用于对清朝有关官员行贿。

1815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2月9日─1816年1月28日)5月20日,澳门同知刘星蕖下判事官眉额带历谕,严禁澳门外商囤贩鸦片。祝淮称:“今也市禁宽而鸦片尽聚于澳中,则澳夷富,市禁严,而鸦片窃货于海外,则澳夷贫。”由于鸦片贸易的衰落,对澳门财政产生重大影响,故澳门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于是,澳门议事会再次通过决议,禁止非葡国船只在澳门装卸鸦片。这逼使英国鸦片船转移到黄埔,后改为伶仃洋。同时英国散商只得在果阿或达曼等葡萄牙人的港口租用葡萄牙人的船只将鸦片运到澳门。澳门政府希望通过控制麻尔哇鸦片出口的起点及到达的终点来垄断麻尔哇鸦片的对华贸易,以牟取最大的利润。眉额带历又提出,澳门葡萄牙鸦片商人成立鸦片贿赂基金,对每箱鸦片抽收40元(原来是20元),每年总额约为10万元,专门用于对清朝有关官员行贿。《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澳门同知刘星蕖为严禁蕃商囤贩鸦片事下判事官谕》,第133页。祝淮:《新修香山县志》卷4《海防》附《澳门》。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8—19页;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3卷,第248页。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101页。

1830

道光十年(1830年1月25日─1831年2月12日)5月6日,英国东印度公司一年一度的赛马活动开始,此次赛马会共举办两天,5月6日和5月20日。这次赛马的最高赌注为200元,每天的比赛均有4个项目,赛事十分精彩。这次马会较之上一次马会,不论从比赛的规范、项目的设置和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均有所改进和加强。

1830

清道光十年(1830年1月25日─1831年2月12日)5月6日,英国东印度公司一年一度的赛马活动开始,此次赛马会共举办两天,5月6日和5月20日。这次赛马的最高赌注为200元,每天的比赛均有4个项目,赛事十分精彩。这次马会较之上一次马会,不论从比赛的规范、项目的设置和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均有所改进和加强。The Canton Register, Vol.3, June 15th, 1830,No.12.

1853

咸丰三年(1853年2月8日─1854年1月28日)6月25日,圣若瑟神学院院长若阿金‧莱特神父在澳门圣若瑟修道院逝世,终年89岁。若阿金‧莱特神父,1764年9月16日生于葡萄牙,1801年5月20日来到澳门,他在修道院任教52年。若阿金‧莱特神父是圣若瑟学院的最后一名教师。从1804年起担任神学院院长,1824年由于支持立宪派人士而被捕两次。1836年继续担任神学院院长。随着老神父的去世,圣若瑟神学院的教学也寿终正寝。

1853

咸丰三年(1853年2月8日─1854年1月28日)6月25日,圣若瑟神学院院长若阿金‧莱特神父在澳门圣若瑟修道院逝世,终年89岁。若阿金‧莱特神父,1764年9月16日生于葡萄牙,1801年5月20日来到澳门,他在修道院任教52年。若阿金‧莱特神父是圣若瑟学院的最后一名教师。从1804年起担任神学院院长,1824年由于支持立宪派人士而被捕两次。1836年继续担任神学院院长。随着老神父的去世,圣若瑟神学院的教学也寿终正寝。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17页;《澳门教育》1860年7月1日第68期,第213—214页,转引自安文哲(António Aresta):《葡萄牙汉学回顾》,载《文化杂志》第32期,1997年。阿雷斯塔称莱特神父逝世于1854年;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p. 386-387.

1857

咸丰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5月20日,若瑟.博尔雅(José Francisco Borja)在水坑尾街25号开办了一个面包房。这可能是全澳门首家开业、出售葡式面包的店铺。

1857

咸丰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5月20日,若瑟.博尔雅(José Francisco Borja)在水坑尾街25号开办了一个面包房。这可能是全澳门首家开业、出售葡式面包的店铺。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31页。

1872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5月12日,承充第二届闱姓商人梁六声称已经卖出闱姓票超过800000条,却遭受许多损失和迫害,不能确定能继续经营三年时间。1月20日,香港禁赌,闱姓和番摊在香港被禁止。他的合伙人,特别是华人文咸(Veng-Ham),香港鸦片承充人,负责照料闱姓售卖,主要由其交纳大部分的承充款——现已不再支持这项生意。面对此种情形,1872年5月20日,公物会宣布梁六的合同作废。[1]5月26日,澳门公物会重新出投闱姓,同华商习应泰(Si-ieng-tae)签订合同草案,承充价为三年22000元,自1872年9月27日起。[2] [1]AHU-ACL-SEMU-DGU-005, E-No. 1, No. 2, Cx. 0042(1873年),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根据以上材料记载,香港的Veng-Ham,在英文中应是Wo Hang Firm。Wo Hang Firm是广东新会人李升和李良兄弟于1857年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公司生意涉及多个领域。公司的汉文名是“和兴金山庄”。李升又名李璿,字玉衡。1854年,李氏兄弟在香港以投资地产起家,后又经营银号生意。1868年,香港赌博合法化,李氏家族获得承充权。同时,他们还是香港鸦片生意的承充人。1869-1872年,李升是香港东华医院的倡建首总理。李升于1900年过世。李良于1864年去世。参见Carl T. Smith, “The Emergence of a Chinese Elite in Hong Kong”, in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 11, pp. 90-91, 1971, Hong Kong. 《东华三院历届总理芳名》,载东华三院发展史编纂委员会编辑的《东华三院发展史》第五辑,香港东华三院庚子年董事会出版,1961年2月。 [2]AHU-ACL-SEMU-DGU-005, F-No. 2, No. 3, No. 4, Cx. 0042(1873年),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

1872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5月12日,承充第二届闱姓商人梁六声称已经卖出闱姓票超过800000条,却遭受许多损失和迫害,不能确定能继续经营三年时间。1月20日,香港禁赌,闱姓和番摊在香港被禁止。他的合伙人,特别是华人文咸(Veng-Ham),香港鸦片承充人,负责照料闱姓售卖,主要由其交纳大部分的承充款——现已不再支持这项生意。面对此种情形,1872年5月20日,公物会宣布梁六的合同作废。5月26日,澳门公物会重新出投闱姓,同华商习应泰(Si-ieng-tae)签订合同草案,承充价为三年22000元,自1872年9月27日起。AHU-ACL-SEMU-DGU-005, E-No. 1, No. 2, Cx. 0042(1873年),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根据以上材料记载,香港的Veng-Ham,在英文中应是Wo Hang Firm。Wo Hang Firm是广东新会人李升和李良兄弟于1857年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公司生意涉及多个领域。公司的汉文名是“和兴金山庄”。李升又名李璿,字玉衡。1854年,李氏兄弟在香港以投资地产起家,后又经营银号生意。1868年,香港赌博合法化,李氏家族获得承充权。同时,他们还是香港鸦片生意的承充人。1869-1872年,李升是香港东华医院的倡建首总理。李升于1900年过世。李良于1864年去世。参见Carl T. Smith, “The Emergence of a Chinese Elite in Hong Kong”, in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 11, pp. 90-91, 1971, Hong Kong. 《东华三院历届总理芳名》,载东华三院发展史编纂委员会编辑的《东华三院发展史》第五辑,香港东华三院庚子年董事会出版,1961年2月。AHU-ACL-SEMU-DGU-005, F-No. 2, No. 3, No. 4, Cx. 0042(1873年),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

1892

光绪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4月20日,澳门商民因澳门政府执意将料半酒出投招人承充专营,举行罢市。所谓的料半酒,是一种廉价的米酒,多为工人和穷人饮食。先是在1891年10月10日,澳门政府称应华商禀求承充专营料半酒,得到里斯本批准。澳门沽酒等行闻知,迭经禀请澳督免投酒饷,澳督答复不能准免,须俟葡国朝廷降旨。其后招人承充,并未投成,显见这一局面系为澳门华人抵制所造成。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二十二日,阖澳绅商暨各行铺店再次为此具禀请求停止,收回成命,以纾商困而安民心。但是阖澳绅商的这一禀文,并没有打消澳门政府的念头。三月初六日,料半酒再次开投,香港商人陈耀山以每年缴纳规银7810元获得承充专营权,自1892年5月1日起到1894年6月30日止。按合同规定每斤征税5分钱,致使酒价平均增加16﹪。当时还盛传,从此以后,所有生活必需品均须一一征税,正是这一传言,导致料半酒承充在澳门激起轩然大波。华人或在三街会馆,或在镜湖医院聚集商议抗逆投充料半酒饷事宜,亦有华人张贴匿名揭帖,号召罢市抵制。5月5日,澳门政府出示,威胁如有集众搅扰滋乱抗违官命等事,为首之人拿交衙门惩治;严禁张贴匿名揭帖;澳内各行生意及手艺人如无端闭门,立将该行店生意牌缴销,并将其人交衙门从严惩办。然而,吓阻无效。5月20日,澳门商铺几乎全部关门罢市,无从购物,无人工作,船舶也停航,据称如此大罢市为澳门开埠300多年来所未有。官方致电香港购米,雇用犯人卸船,开仓售与贫穷葡人。21日,罢市持续进行。因察觉商铺存货搬走一空,兼闻三合会歹徒大批涌入澳门,澳门政府出动水陆士兵强迫商铺开市。这一愚蠢的举措激起民众更大的骚动。据说当晚三合会将火烧澳门,威胁要取澳门华商巨富的性命。次日,在先拿.飞南第子爵的居间调处下,他愿意承担支付承投入要求的费用,并负责此项包税,为期6个月,以便里斯本的完全许可。澳门政府于是妥协退却,各商铺才得重新开市。5月28日,前包税商获得8000元,放弃了专营包税权。

1892

光绪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4月20日,澳门商民因澳门政府执意将料半酒出投招人承充专营,举行罢市。所谓的料半酒,是一种廉价的米酒,多为工人和穷人饮食。先是在1891年10月10日,澳门政府称应华商禀求承充专营料半酒,得到里斯本批准。澳门沽酒等行闻知,迭经禀请澳督免投酒饷,澳督答复不能准免,须俟葡国朝廷降旨。其后招人承充,并未投成,显见这一局面系为澳门华人抵制所造成。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二十二日,阖澳绅商暨各行铺店再次为此具禀请求停止,收回成命,以纾商困而安民心。但是阖澳绅商的这一禀文,并没有打消澳门政府的念头。三月初六日,料半酒再次开投,香港商人陈耀山以每年缴纳规银7810元获得承充专营权,自1892年5月1日起到1894年6月30日止。按合同规定每斤征税5分钱,致使酒价平均增加16﹪。当时还盛传,从此以后,所有生活必需品均须一一征税,正是这一传言,导致料半酒承充在澳门激起轩然大波。华人或在三街会馆,或在镜湖医院聚集商议抗逆投充料半酒饷事宜,亦有华人张贴匿名揭帖,号召罢市抵制。5月5日,澳门政府出示,威胁如有集众搅扰滋乱抗违官命等事,为首之人拿交衙门惩治;严禁张贴匿名揭帖;澳内各行生意及手艺人如无端闭门,立将该行店生意牌缴销,并将其人交衙门从严惩办。然而,吓阻无效。5月20日,澳门商铺几乎全部关门罢市,无从购物,无人工作,船舶也停航,据称如此大罢市为澳门开埠300多年来所未有。官方致电香港购米,雇用犯人卸船,开仓售与贫穷葡人。21日,罢市持续进行。因察觉商铺存货搬走一空,兼闻三合会歹徒大批涌入澳门,澳门政府出动水陆士兵强迫商铺开市。这一愚蠢的举措激起民众更大的骚动。据说当晚三合会将火烧澳门,威胁要取澳门华商巨富的性命。次日,在先拿.飞南第子爵的居间调处下,他愿意承担支付承投入要求的费用,并负责此项包税,为期6个月,以便里斯本的完全许可。澳门政府于是妥协退却,各商铺才得重新开市。5月28日,前包税商获得8000元,放弃了专营包税权。据1892年4月6日商人陈耀山承充的澳门、毯仔、过路湾抽收料半酒规银合同中说:“凡有用米蒸酒者,无论何项何名,及由何处运来,均作料半酒论,并均照此章程抽收办理。”AH/F/424, MIC:A0586—587, 澳门历史档案馆档案。“具公禀阖澳绅商暨各行铺店等禀为酒饷既未投成乞恩奏请停止以纾商困而安民心事”,载于Formulários de Requerimentos(1894), p.75. 《澳门政府宪报》1892年4月6日第13号附报。又见Formulários de Requerimentos, pp.48—50.莫世祥、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第40—41页。

1898

《知新报》第五十三期刊登《俄人自谂鞭长莫及》、《英人议添练水师留后军》、《路国进款渐裕》、《制火柴用料诸法》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使用。《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1899

《知新报》第八十七期刊登《照译比国工程师卢法尔勘视黄河情形禀牍》、《英工测量广州路段》、《黑人种类俗尚说略》、《空气流质利便矿工》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使用。《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1911

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5月20日,下午2时,澳门政府在国课衙门大堂内将澳门、氹仔、路环卖盐生意之权用暗票出投方式招人承充,其价以18000元为底,自合同拟定之日起计5年为期。最终华商陆翼南中标,并于24日与澳门政府订立承充澳门、氹仔、路环卖盐生意权之合同,所有此前经领牌卖盐之人按照领牌规章卖盐至6月30日为止。

1911

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5月20日,澳门政府颁布第93号札谕,批准设立会安娱乐公司章程。会安公司位于皇家新街第181号,主要为股友聚会、娱乐、遗兴、谈情而设,经营范围包括依律例所准之赌博、纸牌、骨牌、枱玻、象棋及看书、阅报、弦歌、酒醼等,而番摊、车微盘、牌九以及其他之违例赌具,概不开设。本年,此类娱乐公司不断在澳门出现,第21号宪报登载有“合益公司”,在三巴仔横街第1号门牌;第30号宪报公布“永安公司”、“泰来公司”,分别在木桥街第38号门牌、皇家新街第187号门牌;第35号宪报又有“乐闲公司”,在白眼塘横街第33号门牌;第40号宪报又有“和泰公司”,在通商新街第27号门牌。

1911

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5月20日,澳门政府颁布第93号札谕,批准设立会安娱乐公司章程。会安公司位于皇家新街第181号,主要为股友聚会、娱乐、遗兴、谈情而设,经营范围包括依律例所准之赌博、纸牌、骨牌、枱玻、象棋及看书、阅报、弦歌、酒醼等,而番摊、车微盘、牌九以及其他之违例赌具,概不开设。本年,此类娱乐公司不断在澳门出现,第21号宪报登载有“合益公司”,在三巴仔横街第1号门牌;第30号宪报公布“永安公司”、“泰来公司”,分别在木桥街第38号门牌、皇家新街第187号门牌;第35号宪报又有“乐闲公司”,在白眼塘横街第33号门牌;第40号宪报又有“和泰公司”,在通商新街第27号门牌。《澳门政府宪报》1911年5月20日第20号,5月27日第21号,7月29日第30号,9月2日第35号,及10月7日第40号。

1911

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5月20日,下午2时,澳门政府在国课衙门大堂内将澳门、氹仔、路环卖盐生意之权用暗票出投方式招人承充,其价以18000元为底,自合同拟定之日起计5年为期。最终华商陆翼南中标,并于24日与澳门政府订立承充澳门、氹仔、路环卖盐生意权之合同,所有此前经领牌卖盐之人按照领牌规章卖盐至6月30日为止。《澳门政府宪报》1911年5月6日第18号,6月3日第22号及7月1日第26号。

1912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5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接受《士蔑西报》(Hong Kong Telegraph)记者采访,内容涉及其时多方面问题。就外界谣传孙“在澳门建屋”一事,孙中山明确表示该屋乃孙眉寓所,自己亦无意隐居澳门。

1912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5月20日,澳门著名土生报人、律师小若阿金.巴士度(António Joaquim Basto Jr.)在和平斜巷(Calçada da Paz)寓所去世。巴士度为澳门土生巴士度家族第四代,1848年7月12日生于花王堂区(Botelho),住在南湾街(Rua da Praia Grande)105号,早年就读于澳门耶稣会学校,后赴果阿学习法律。曾任临时律师、《澳门土生人报》(Macaense)主任编辑及记者、华政厅民政官、检察院代理人、仁慈堂值理、政府委员、水警专员、澳门俱乐部主席及澳门国民步兵营中尉等职。1882年出任驻日本外交使团秘书,1896年任驻暹罗外交使团秘书,还曾任驻法国领事、驻英国副领事。1880年出任市政厅议员,1901年1月2日当选为市政厅主席,1905年1月2日再次当选,成为澳门政界最为知名人物之一。1890年,他当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伦敦皇家历史学会会员,同时1891年获任伦敦“大不列颠及外国协会”会员,成为该会首位外籍会员,曾多次接受日本、暹罗、梵蒂冈及法国等国授予的勋章、荣誉等。

1912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5月20日,澳门著名土生报人、律师小若阿金.巴士度(António Joaquim Basto Jr.)在和平斜巷(Calçada da Paz)寓所去世。巴士度为澳门土生巴士度家族第四代,1848年7月12日生于花王堂区(Botelho),住在南湾街(Rua da Praia Grande)105号,早年就读于澳门耶稣会学校,后赴果阿学习法律。曾任临时律师、《澳门土生人报》(Macaense)主任编辑及记者、华政厅民政官、检察院代理人、仁慈堂值理、政府委员、水警专员、澳门俱乐部主席及澳门国民步兵营中尉等职。1882年出任驻日本外交使团秘书,1896年任驻暹罗外交使团秘书,还曾任驻法国领事、驻英国副领事。1880年出任市政厅议员,1901年1月2日当选为市政厅主席,1905年1月2日再次当选,成为澳门政界最为知名人物之一。1890年,他当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伦敦皇家历史学会会员,同时1891年获任伦敦“大不列颠及外国协会”会员,成为该会首位外籍会员,曾多次接受日本、暹罗、梵蒂冈及法国等国授予的勋章、荣誉等。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Ⅰ, pp.475-476;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319页。

1912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5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接受《士蔑西报》(Hong Kong Telegraph)记者采访,内容涉及其时多方面问题。就外界谣传孙“在澳门建屋”一事,孙中山明确表示该屋乃孙眉寓所,自己亦无意隐居澳门。《在香港与(士蔑西报)记者的谈话》(1912年5月20日),载《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67页。

1922

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5月20日,施利华结束澳督职务,改由海军军官马加良斯.科雷亚 (Luís António de Magalhães Correia)署理总督,直至1923年1月5日。6月8日,施利华离澳返葡。

1922

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5月20日,施利华结束澳督职务,改由海军军官马加良斯.科雷亚 (Luís António de Magalhães Correia)署理总督,直至1923年1月5日。6月8日,施利华离澳返葡。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315页;《中华民国十一年拱北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1923年3月5日),载莫世祥等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第341页。

1925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5月20日,曼努埃尔.科斯塔(Manuel Pinheiro da Costa)正式就任为澳门地区大法官。

1925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5月20日,曼努埃尔.科斯塔(Manuel Pinheiro da Costa)正式就任为澳门地区大法官。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 183.

1930

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1日—1930年12月31日)5月20日,三架法国飞机在河内起飞,其中一架因不熟悉地理环境迷失方向,加上汽油耗尽,只好尝试在距离澳门48公里的林边海(Lam Pin Hoi)乡村着陆。由于着陆不当,飞机翻转,提喇西(Terrassier)中尉与机械师非利(Felieu)因撞击而晕倒,飞机上的物品也遭到当地人的抢劫。提喇西与非利历经艰辛抵达澳门,向澳门政府汇报了遇险经历。其时,同伴正从广州返回河内。不料飞机引擎发生故障,飞行小队指挥官马田士(Mathis)被迫降落在广州南部。澳督巴波沙遂任命贾伯乐中尉采取行动,设法营救。贾伯乐中尉首先与提喇西一道前往林边海,尝试修理遇事飞机,最后将飞机拆成小件寄往澳门,其后以水路运到河内。紧接着,成功营救了马田士。事后,印支法国政府授予贾伯乐中尉安曼勋章(Ordem de Anmam),授予巴波沙总督柬埔寨皇室大十字勋章(Ordem Real do Cam-boja)。

1930

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1日—1930年12月31日)5月20日,三架法国飞机在河内起飞,其中一架因不熟悉地理环境迷失方向,加上汽油耗尽,只好尝试在距离澳门48公里的林边海(Lam Pin Hoi)乡村着陆。由于着陆不当,飞机翻转,提喇西(Terrassier)中尉与机械师非利(Felieu)因撞击而晕倒,飞机上的物品也遭到当地人的抢劫。提喇西与非利历经艰辛抵达澳门,向澳门政府汇报了遇险经历。其时,同伴正从广州返回河内。不料飞机引擎发生故障,飞行小队指挥官马田士(Mathis)被迫降落在广州南部。澳督巴波沙遂任命贾伯乐中尉采取行动,设法营救。贾伯乐中尉首先与提喇西一道前往林边海,尝试修理遇事飞机,最后将飞机拆成小件寄往澳门,其后以水路运到河内。紧接着,成功营救了马田士。事后,印支法国政府授予贾伯乐中尉安曼勋章(Ordem de Anmam),授予巴波沙总督柬埔寨皇室大十字勋章(Ordem Real do Cam-boja)。Luís Andrade Sá, Aviation in Macau: One Hundred Years of Adventure, pp. 39—41.

1939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5月20日,难童学校开始上课。因限于经济条件,学校只设立高级两班约50人,学生年龄均在12岁至18岁。

1939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5月20日,难童学校开始上课。因限于经济条件,学校只设立高级两班约50人,学生年龄均在12岁至18岁。《澳门商会徐伟卿函陈办理救济难民之经过情形》,澳门历史档案馆藏缩微胶卷:全宗号35J-175/案卷号116/盘号909/影像号173-181。按:抗日战争期间,澳门中华教育会共开办了六所难童学校,分设于崇实、陶英、越山、知用、孔教和知行六所会员校内。其他民间、私人社团亦纷纷筹设义学。 (详情参见刘羨冰:《澳门教育史》,第85页。)

1940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5月20日,中华圣公会在澳门成立。6月24日,位于南湾填海地的亚马留(João Ferreira do Amaral)铜像及设于议事亭前地的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的塑像落成。前者由政府于1992年10月8日拆除、运往里斯本。后者于1966年12月“一二‧三事件”时被推翻。澳门人口从1939年的14万增至40万。日本投降后,复降至15万。

1945

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5月20日,镜湖医院手术室正式使用,华人医师负责割症,这是中国医生在葡萄牙人统治下的澳门首次操刀割症,标志著外科割症权终为华籍医师所取得。先是,澳门政府规定外科医师须在葡国毕业方能发给执照,故镜湖医院手术室必须聘请葡国医师为外科主任,并在该科主任许可授权下,华籍外科医师方能割症。为此镜湖医院慈善会内部产生极大分歧,一部分人为病人着想,认为只求能开放手术室,对于行政权亦可迁就,至于割症权则是另外一回事;而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若放弃医权与手术室行政权,可能会影响到值理会的主权问题。本年春,就手术室组织大纲之主权及管理问题,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席林炳炎再次与澳督戴思乐及卫生局进行磋商,并要求中葡医师应具有同等待遇,最终黄仲敏、黄耀衡、连仲介三位华籍医师先后获得外科医师执照。

1945

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5月20日,镜湖医院慈善会值理换届改选,由金融界钜子、恒生银号首领林炳炎出任主席。林氏邀请何善衡、钟子光、柯麟、何贤等人出任值理。同时,医院方面提出实行院长负责制,以改变此前长期的松散状态,并立荐柯麟出任院长。柯麟出任院长后,首先提议将建新门楼于镜湖马路,门楼正中刻嵌“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九个大字,以激发全院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其次,整顿办公机构,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其中门诊部建立内科、儿科、妇科、传染病科,各科配备负责人,又增设X光室、理疗室、检验室、留产室。再者,修建护士宿舍和饭堂,增设下环诊所,以方便群众就近诊病。此外,柯麟还把门诊分为三种,病房分为三等,第一、三种门诊按高价、廉价两个标准收费,头等、二等病房要收费。对稍有资财的病人酌量收费用以增加医院的收入,弥补其他开支。第二门诊和三等病房是免费的,贫苦病人可以免费留医,并供给膳食和衣服,还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身体特别衰弱的,医生认为需要还可以供应牛奶、鱼肝油或其他营养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镜湖医院最终成为一所正规化的大型医院。

1945

拍摄时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二十日 前排左起:朱给、黄苏、梁植伟、曹子光、林炳炎、陈茂枝、周介眉、曹子珊、周贡三; 第二排左一 :柯麟; 第二排左四起:李宽、梁流、何贤、黄耀坚、朱伯英、周兰陔; 第三排左起:黄福龙、黄仲敏、潘毓华、郭秉琦、区国梁、张宠活、何自强、高活。

1945

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5月20日,镜湖医院慈善会值理换届改选,由金融界钜子、恒生银号首领林炳炎出任主席。林氏邀请何善衡、钟子光、柯麟、何贤等人出任值理。同时,医院方面提出实行院长负责制,以改变此前长期的松散状态,并立荐柯麟出任院长。柯麟出任院长后,首先提议将建新门楼于镜湖马路,门楼正中刻嵌“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九个大字,以激发全院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其次,整顿办公机构,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其中门诊部建立内科、儿科、妇科、传染病科,各科配备负责人,又增设X光室、理疗室、检验室、留产室。再者,修建护士宿舍和饭堂,增设下环诊所,以方便群众就近诊病。此外,柯麟还把门诊分为三种,病房分为三等,第一、三种门诊按高价、廉价两个标准收费,头等、二等病房要收费。对稍有资财的病人酌量收费用以增加医院的收入,弥补其他开支。第二门诊和三等病房是免费的,贫苦病人可以免费留医,并供给膳食和衣服,还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身体特别衰弱的,医生认为需要还可以供应牛奶、鱼肝油或其他营养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镜湖医院最终成为一所正规化的大型医院。《镜湖医院慈善会故主席林炳炎先生》,载吴润生:《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会史:1871-2001》,第231-232页。

1945

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5月20日,镜湖医院手术室正式使用,华人医师负责割症,这是中国医生在葡萄牙人统治下的澳门首次操刀割症,标志著外科割症权终为华籍医师所取得。先是,澳门政府规定外科医师须在葡国毕业方能发给执照,故镜湖医院手术室必须聘请葡国医师为外科主任,并在该科主任许可授权下,华籍外科医师方能割症。为此镜湖医院慈善会内部产生极大分歧,一部分人为病人着想,认为只求能开放手术室,对于行政权亦可迁就,至于割症权则是另外一回事;而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若放弃医权与手术室行政权,可能会影响到值理会的主权问题。本年春,就手术室组织大纲之主权及管理问题,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席林炳炎再次与澳督戴思乐及卫生局进行磋商,并要求中葡医师应具有同等待遇,最终黄仲敏、黄耀衡、连仲介三位华籍医师先后获得外科医师执照。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编印:《镜湖医院概况》 (1941-1946),《镜湖医院在战时工作概况》;马万祺:《林炳炎先生与镜湖医院》,载《镜湖医药》第3期,1949年。

1945

1945年5月20日,镜湖医院外科手术室开幕典礼留影。前排中为刘叙堂前主席、右八为值理会林炳炎主席,第三排右三为柯麟副主席。1892年孙中山先生甫出校门就来澳门镜湖医院担任义务西医,镜湖值理对孙中山先生非常关照,除给予医室、病房之外,更从伦敦为其购置药材及器械。孙中山先生开创了镜湖西医先河,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然而,澳葡当局规定,凡行医于澳门,须持有葡国文凭。孙中山先生不得已,在1893年9月26日之后离开澳门。在其后五十余年,镜湖同寅不懈努力,争取澳门华人医生应有的权利。但在澳葡当局阻挠下,澳门地区华人医生手术权一直得不到解决,严重窒碍镜湖医院的发展和澳门市民的褔扯。1941年镜湖医院西医顾问团致函镜湖值理会,倡建手术室。当时镜湖医院西医顾问团在报告中疾呼:“犹忆孙中山先生在镜湖医院行医之时,曾因我国多年积弱欲割一胱石而不可得,乃感不平等条约束缚之苦。科学无国界,研究无畛域。医学既非限于某一人种所能独享。”值理会正式向政府申请、并送交手术室图则,直至1943年澳葡当局才批覆准予设立手术室,但仍坚持华人医生没有手术权,施行手术须由葡藉医生到场负责。期间几经周折,值理会林炳炎主席及柯麟医生等据理力争,1945年终于取得澳门华人医生手术权。1945年5月20日手术室开幕。由1945年5月至1946年8月仅年余时间进行手术近600宗,不但减除本澳市民病痛,中山境内、江门附乡前来就医者亦不少。远近慕名,有口皆碑,成绩斐然。患者因施手术得庆再生,而镜湖医院医务亦得以蓬勃发展。

1945

拍摄时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二十日 前排左起:朱给、黄苏、梁植伟、曹子光、林炳炎、陈茂枝、周介眉、曹子珊、周贡三; 第二排左一 :柯麟; 第二排左四起:李宽、梁流、何贤、黄耀坚、朱伯英、周兰陔; 第三排左起:黄福龙、黄仲敏、潘毓华、郭秉琦、区国梁、张宠活、何自强、高活。

1946

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5月20日,自抗日战争胜利以来,澳门侨胞为团结同业,争取国内合法侨团地位,纷纷组织团体,呈请党部备案。至本日共有30个新旧单位在党部备案,且获得侨团所应有之合法地位。计有:中华总商会、渔会、中华教育会、理发公会、记者公会、镜湖慈善会、中华妇女会、中山同乡会、江浙同乡会、陈族联谊会、东莞同乡会、印刷职业公会、木公会、茶楼西友公会、中药研究会、水电机工联会、果菜栏公会、鞋业西友公会、银业公会、上架木艺会、中医师公会、服装业联会、国机澳支部、旅业公会、渔业联合会、造船职业公会、香业西友公会、火柴业职业公会、西菜面包业联会和澳门童军分会。

1946

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5月20日,自抗日战争胜利以来,澳门侨胞为团结同业,争取国内合法侨团地位,纷纷组织团体,呈请党部备案。至本日共有30个新旧单位在党部备案,且获得侨团所应有之合法地位。计有:中华总商会、渔会、中华教育会、理发公会、记者公会、镜湖慈善会、中华妇女会、中山同乡会、江浙同乡会、陈族联谊会、东莞同乡会、印刷职业公会、木公会、茶楼西友公会、中药研究会、水电机工联会、果菜栏公会、鞋业西友公会、银业公会、上架木艺会、中医师公会、服装业联会、国机澳支部、旅业公会、渔业联合会、造船职业公会、香业西友公会、火柴业职业公会、西菜面包业联会和澳门童军分会。《世界日报》1946年5月20日《三十侨团组织合法》。按:除商会、中山同乡会、江浙同乡会及镜湖医院慈善会因原有组织仍用主席制,中华全国机器总工会澳门支会依照全国性采用执监委员制外,其余均依照侨委会规定采用理监事制,中国国民党澳门支部、中华海员特别党部澳门区分部、三民主义青年团为上级直属机关,海员党部辖下为海员,三民主义青年团则专责办理训练青年,使各青年普遍认识三民主义,国民党澳门支部则为全澳侨团之领导者。兹于此列出各团体成立时间:水电工会1946年2月17日、油糖杂货公会1946年8月20日、中华全国机器总工会澳门支部辖下火柴公会1946年9月2日、百货业公会1946年9月5日、果菜栏公会1946年9月5日、猪肉烧腊公会1946年9月25日、人力车公会1946年10月11日、金业同业公会1946年10月11日、茶楼饭室业公会1946年12月8日、柴业公会1949年2月26日、柴栏同业公会1949年3月30日、沙藤同业公会1947年12月25日、油漆公会1948年1月18日、卷烟业公会1948年2月12日、航业同业公会1948年9月22日、汽车同业公会1947年7月21日。 (以上团体成立时间之史料均源于《世界日报》、《市民日报》及《西南日报》)关于20世纪上半叶澳门社团发展概况,详情参见娄胜华依据澳门特区政府身份证明局、澳门基金会提供的社团登记资料统计并整理形成的相关表格。参见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第59页。

1948

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5月20日,蒋中正、李宗仁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副总统。澳门各界予以隆重庆祝,午后举行巡游大会。澳督柯维纳于天主之前祈祷国运昌隆,并向蒋李两人致贺词。澳门政军警各长官均参加庆祝大会。

1948

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5月20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度 (Lester Knox Little)与澳门总督柯维纳签订关务协定,协约规定国民政府与澳门政府双方为增进与确保华南一带及澳门地方之长期繁荣,达成共同防止走私的任务,实现双方合作之期望。澳门政府必须采用必要的立法及行政措施:甲, (1)澳门政府禁止一切船舶于夜晚,包括a. 自澳门境内驶往中国,但经澳门政府与中国拱北关税务司另行商定者不在此限;b. 自中国境内驶往澳门,但遇险船舶及经澳门政府与中国拱北关税务司另行商定者不在此限。 (2)澳门政府为协助中国政府防止私运属于中国海关所规定之违禁禁止及限制物品,或中国政府所颁进出口贸易办法附表所列暂行停止及禁止输入物品前往中国起见,对于该项物品不得发给出口许可证或装船准单。上项物品清表应由拱北关税务司随时送达澳门政府查照。 (3)澳门政府应责令结关前往中国船舶之船主向澳门政府呈递出口舱口单,澳门政府应将该项出口舱口单签证属实,于该项船舶结关前以副张送达拱北关税务司查照。 (4)澳门政府应责令由中国到达澳门或由澳门结关前往中国之中国船舶或民船将行程簿或民船往来挂号簿呈送澳门政府签证,并注明到达或结关日期。乙,上列办法实施所需手续应由澳门政府与拱北关税务司商定之。丙,日后如因促进贸易便利,商民认为对于双方有所裨益时,澳门政府对于商民愿在澳门地方履行中国海关财务义务之问题,应于呈准葡萄牙政府后考虑之。丁,依据促成上项办法之合作精神,澳门政府及拱北关税务司对于预示可能构成违反对方法律规章或本协定所列各项办法之一般目的之事件及情况应互相通知。戊,本协定各条款于立法程式完成五日后发生效力,直至签订本协定之一方以书面通知对方废止之日起三个月后终止,各条款之修正得由双方协议办理之。

1948

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5月20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度 (Lester Knox Little)与澳门总督柯维纳签订关务协定,协约规定国民政府与澳门政府双方为增进与确保华南一带及澳门地方之长期繁荣,达成共同防止走私的任务,实现双方合作之期望。澳门政府必须采用必要的立法及行政措施:甲, (1)澳门政府禁止一切船舶于夜晚,包括a. 自澳门境内驶往中国,但经澳门政府与中国拱北关税务司另行商定者不在此限;b. 自中国境内驶往澳门,但遇险船舶及经澳门政府与中国拱北关税务司另行商定者不在此限。 (2)澳门政府为协助中国政府防止私运属于中国海关所规定之违禁禁止及限制物品,或中国政府所颁进出口贸易办法附表所列暂行停止及禁止输入物品前往中国起见,对于该项物品不得发给出口许可证或装船准单。上项物品清表应由拱北关税务司随时送达澳门政府查照。 (3)澳门政府应责令结关前往中国船舶之船主向澳门政府呈递出口舱口单,澳门政府应将该项出口舱口单签证属实,于该项船舶结关前以副张送达拱北关税务司查照。 (4)澳门政府应责令由中国到达澳门或由澳门结关前往中国之中国船舶或民船将行程簿或民船往来挂号簿呈送澳门政府签证,并注明到达或结关日期。乙,上列办法实施所需手续应由澳门政府与拱北关税务司商定之。丙,日后如因促进贸易便利,商民认为对于双方有所裨益时,澳门政府对于商民愿在澳门地方履行中国海关财务义务之问题,应于呈准葡萄牙政府后考虑之。丁,依据促成上项办法之合作精神,澳门政府及拱北关税务司对于预示可能构成违反对方法律规章或本协定所列各项办法之一般目的之事件及情况应互相通知。戊,本协定各条款于立法程式完成五日后发生效力,直至签订本协定之一方以书面通知对方废止之日起三个月后终止,各条款之修正得由双方协议办理之。《中国海关与澳门政府关务协定签字 (中英文印本)》,澳门历史档案馆藏缩微胶卷:全宗号35J-183/案卷号679 (4)/盘号1283/影像号581-584,亦参见张海鹏主编:《中葡关系史资料集》 (下册),第2070-2071页。

1948

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5月20日,蒋中正、李宗仁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副总统。澳门各界予以隆重庆祝,午后举行巡游大会。澳督柯维纳于天主之前祈祷国运昌隆,并向蒋李两人致贺词。澳门政军警各长官均参加庆祝大会。《世界日报》1948年5月21日《大总统宣誓昨就职各界隆重庆祝》;5月24日《澳督表示中国前途乐观蒋总统人格功勋伟大》。

1992

1992年5月20日,外港新码头首期工程完竣。

1999

1999年5月20日,葡外长伽马抵澳访问。

1999

1999年5月2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国务院令,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更多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