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服務條款經已更新,請點擊查閱更新後之內容,繼續使用即表示同意。如有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更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更多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更多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606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2月7日─1607年1月27日)4月3日,荷蘭海軍上將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Cornelius Matelieff)率船11艘、士卒700人航抵馬六甲,寄泊於離市區半里格之港外,並與擱淺在對岸的4艘葡船交火。後又開始攻城,然炮火不強,僅有一彈命中聖保祿教堂,葡方亦有一彈擊中一艘荷船。雙方並無大的傷亡。5月17日,荷蘭國王之弟彭蘇率戰船50艘、士卒3000名趕至馬六甲增援,柔佛亦派馬來軍增援,荷方勢力大增。18日,荷軍300人、馬來軍800人強行登陸,與葡軍400人及黑人士兵若干交戰,葡軍敗退。荷軍又征馬來軍200人,作圍城之舉。葡人炮兵迎擊。葡方又從鄰邦及彭亨搬來援軍。雙方相持不下。至8月,從印度駛來大批援軍,計有大舶16艘,巨艇4艘,帆船1艘,快艇14艘,歐洲軍3754人,土著兵約有7000~8000人。8月18日,葡荷艦隊再戰於拉家渡岬(Cape Rormosa),荷方毀船2艘,死士卒24人,傷者無數。葡方亦毀船2艘,士卒死者達500~600人,並有副司令及軍官10人陣亡。10月17日,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獲悉有全副武裝之葡艦保護貨船駛往馬六甲,遂率艦隊在途中埋伏攔截。21日夜,荷葡再戰,雙方惡鬥至次日早晨,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下令火攻,葡軍大敗,18艘戰艦被俘被毀者過半,士卒軍官傷亡者達6000人。經此一役,葡人在馬六甲海峽元氣大傷,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亦歸於荷蘭。

1606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2月7日─1607年1月27日)4月3日,荷蘭海軍上將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Cornelius Matelieff)率船11艘、士卒700人航抵馬六甲,寄泊於離市區半里格之港外,並與擱淺在對岸的4艘葡船交火。後又開始攻城,然炮火不強,僅有一彈命中聖保祿教堂,葡方亦有一彈擊中一艘荷船。雙方並無大的傷亡。5月17日,荷蘭國王之弟彭蘇率戰船50艘、士卒3000名趕至馬六甲增援,柔佛亦派馬來軍增援,荷方勢力大增。18日,荷軍300人、馬來軍800人強行登陸,與葡軍400人及黑人士兵若干交戰,葡軍敗退。荷軍又征馬來軍200人,作圍城之舉。葡人炮兵迎擊。葡方又從鄰邦及彭亨搬來援軍。雙方相持不下。至8月,從印度駛來大批援軍,計有大舶16艘,巨艇4艘,帆船1艘,快艇14艘,歐洲軍3754人,土著兵約有7000~8000人。8月18日,葡荷艦隊再戰於拉家渡岬(Cape Rormosa),荷方毀船2艘,死士卒24人,傷者無數。葡方亦毀船2艘,士卒死者達500~600人,並有副司令及軍官10人陣亡。10月17日,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獲悉有全副武裝之葡艦保護貨船駛往馬六甲,遂率艦隊在途中埋伏攔截。21日夜,荷葡再戰,雙方惡鬥至次日早晨,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下令火攻,葡軍大敗,18艘戰艦被俘被毀者過半,士卒軍官傷亡者達6000人。經此一役,葡人在馬六甲海峽元氣大傷,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亦歸於荷蘭。張禮千:《馬六甲史》第2章,第197—199頁。

1688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2月2日-1689年1月20日)5月18日,暹羅發生政變,隨後開始禁教。[1] [1]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Ⅶ, p.141.

1688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2月2日-1689年1月20日)5月18日,暹羅發生政變,隨後開始禁教。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141.

1705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月25日-1706年2月12日)8月14日,澳門船“聖佩德羅”號從帝汶返抵澳門,船長為公薩維斯•山度士,船上運回屬於兩位商人的各種檀香木,澳門議事會決定收購這批貨。原在帝汶傳教的曼努埃爾•聖安東尼奧(Manuel de S. António)修士亦乘此船來到澳門,並被冊封為馬六甲主教,該船於5月18日離澳赴帝汶。

1705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月25日-1706年2月12日)8月14日,澳門船“聖佩德羅”號從帝汶返抵澳門,船長為公薩維斯•山度士,船上運回屬於兩位商人的各種檀香木,澳門議事會決定收購這批貨。原在帝汶傳教的曼努埃爾•聖安東尼奧(Manuel de S. António)修士亦乘此船來到澳門,並被冊封為馬六甲主教,該船於5月18日離澳赴帝汶。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2, p.105.

1717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2月11日-1718年1月30日)2月4日,王室大法官加斯巴·法蘭古就澳門議事會的借款問題致信議事會;之前議事會曾借款1000兩沒有償還;加斯巴·法蘭古和理事官巴斯瓜·羅薩(Pascoal da Rosa)同意給議事會作擔保,借款由聖保祿教堂保管,5月18日議事會最終接受這一條件,獲得1500兩借款。

1717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2月11日-1718年1月30日)2月4日,王室大法官加斯巴.法蘭古就澳門議事會的借款問題致信議事會;之前議事會曾借款1000兩沒有償還;加斯巴.法蘭古和理事官巴斯瓜.羅薩(Pascoal da Rosa)同意給議事會作擔保,借款由聖保祿教堂保管,5月18日議事會最終接受這一條件,獲得1500兩借款。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173.

1721

康熙六十年(1721年1月28日-1722年2月15日)5月18日,葡印總督致信澳門議事會,對議事會關於禁止澳門居民用小船航行的決議表示不滿,並稱:這不僅不公平,而且有損澳門的共同利益。應該允許大船和小船同樣進行貿易。

1721

康熙六十年(1721年1月28日-1722年2月15日)5月18日,葡印總督致信澳門議事會,對議事會關於禁止澳門居民用小船航行的決議表示不滿,並稱:這不僅不公平,而且有損澳門的共同利益。應該允許大船和小船同樣進行貿易。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9, p.125.

1727

雍正五年(1727年1月22日-1728年2月9日)5月18日,麥德樂大使帶著若奧五世致中國皇帝的信件和隨行人員抵達北京,並於28日獲朝廷接見。麥德樂向雍正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後進呈國書。國書雲:波爾都葛爾國(Portugal)、阿爾葛爾物國(Algarves)等處國王若望謹專使恭請中國大能皇帝安福,以表誠敬。欽惟聖祖仁皇帝愷澤溥施,聲名洋溢,私心感慕,久切於懷。凡我國臣民寓居中國者,莫不多方顧復,事無巨細,備極周詳,蓋數十年來於茲矣。復差我國之臣張安多,附齎珍品,俾遠國深知德意無窮。心領之下,正圖竭蹶報稱,忽聞各路驚傳聖祖仁皇帝大行之慟,心中傷感,不勝思慕之極,恭遇我皇嗣位,丕顯前謨,遂稍解此中迫切之情。欽惟我皇純孝至仁,纘承鴻業,當日往來之盛典,自然濟美於今時。竊自不揣,特差大臣歷山·麥德樂航海而前,趨朝恭賀,以申數萬里外向慕之忱,與前無異,庶幾自今以後,更相得而益彰也。不盡之言,使臣自能口達,惟望俯垂鑒納,曲賜優容。臣使臣小心敬謹,必能仰合我皇之心也。忝居列土庶邦之末,敢藉民胞一體之仁,仰求天主保佑大能皇帝玉體永安,國家多福。天主降生一千七百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里西波(Lisboa)城謹封。

1727

雍正五年(1727年1月22日-1728年2月9日)5月18日,麥德樂大使帶著若奧五世致中國皇帝的信件和隨行人員抵達北京,並於28日獲朝廷接見。麥德樂向雍正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後進呈國書。國書雲:波爾都葛爾國(Portugal)、阿爾葛爾物國(Algarves)等處國王若望謹專使恭請中國大能皇帝安福,以表誠敬。欽惟聖祖仁皇帝愷澤溥施,聲名洋溢,私心感慕,久切於懷。凡我國臣民寓居中國者,莫不多方顧復,事無巨細,備極周詳,蓋數十年來於茲矣。復差我國之臣張安多,附齎珍品,俾遠國深知德意無窮。心領之下,正圖竭蹶報稱,忽聞各路驚傳聖祖仁皇帝大行之慟,心中傷感,不勝思慕之極,恭遇我皇嗣位,丕顯前謨,遂稍解此中迫切之情。欽惟我皇純孝至仁,纘承鴻業,當日往來之盛典,自然濟美於今時。竊自不揣,特差大臣歷山·麥德樂航海而前,趨朝恭賀,以申數萬里外向慕之忱,與前無異,庶幾自今以後,更相得而益彰也。不盡之言,使臣自能口達,惟望俯垂鑒納,曲賜優容。臣使臣小心敬謹,必能仰合我皇之心也。忝居列土庶邦之末,敢藉民胞一體之仁,仰求天主保佑大能皇帝玉體永安,國家多福。天主降生一千七百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里西波(Lisboa)城謹封。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葡萄牙國王若望為雍正帝繼位遣使恭賀表文譯稿》,第151頁。

1727

1727年(清雍正五年)5月18日,麥德樂(Alexandre Metelo de Sousa e Menezes)大使帶着葡王唐•若奧五世致中國皇帝的信件和隨行人員抵達北京,並於28日獲朝廷接見。

1802

嘉慶七年(1802年2月3日─1803年1月22日)5月18日,葡印總督維嘉‧卡布拉爾收到澳門議事會1801年12月30日的信,得知議事會暫停航海教師費利西亞諾‧迪亞斯薪水一事;鑒於航海教師迪亞斯的行為(未交待什麼行為),葡印總督對此事表示同意。

1802

清嘉慶七年(1802年2月3日─1803年1月22日)5月18日,葡印總督維嘉‧卡布拉爾收到澳門議事會1801年12月30日的信,得知議事會暫停航海教師費利西亞諾‧迪亞斯薪水一事;鑒於航海教師迪亞斯的行為(未交待什麼行為),葡印總督對此事表示同意。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âo em Macau, p. 19.

1805

嘉慶十年(1805年1月31日─1806年2月17日)5月18日,嘉慶帝寄諭兩廣總督那彥成,不准澳門葡萄牙人洋船協助剿除海盜。

1805

清嘉慶十年(1805年1月31日─1806年2月17日)5月18日,嘉慶帝寄諭兩廣總督那彥成,不准澳門葡萄牙人洋船協助剿除海盜。《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寄諭兩廣總督那彥成不准洋船幫同剿匪甚當著詢明英使信函所指中堂為何人》,第643頁。

1808

嘉慶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5月18日,美國商人甘文在廣州裝載瓷器等貨回國,經澳門時,在澳辦理北堂事務之遣使會士蘇振生搭乘該船回國。該船商梢12名,大炮6門,鳥槍15杆,劍刀15口,火藥200斤,彈子200個。

1808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5月18日,美國商人甘文在廣州裝載瓷器等貨回國,經澳門時,在澳辦理北堂事務之遣使會士蘇振生搭乘該船回國。該船商梢12名,大炮6門,鳥槍15杆,劍刀15口,火藥200斤,彈子200個。《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下冊《香山縣丞吳兆晉為飭查明蘇振生是否回國事下理事官諭》,第572頁。

1810

嘉慶十五年(1810年2月4日─1811年1月24日)5月18日,唐·若奧攝政王發出第二次批示,即在澳門成立一家貿易保險局,它采取與里斯本、巴依亞及里約熱內盧那些保險公司相同的商業原則。同時,他還批示,將澳門出生的葡萄牙人提升到與宗主國的葡萄牙人同樣的地位,允許澳門人擔任公職。

1810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2月4日─1811年1月24日)5月18日,唐·若奧攝政王發出第二次批示,即在澳門成立一家貿易保險局,它采取與里斯本、巴依亞及里約熱內盧那些保險公司相同的商業原則。同時,他還批示,將澳門出生的葡萄牙人提升到與宗主國的葡萄牙人同樣的地位,允許澳門人擔任公職。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No.11, p.266.

1813

嘉慶十八年(1813年2月1日─1814年1月20日)2月16日,有大西洋二桅帆船一艘來澳,該國原系由葡萄牙前往毛利西亞(應指馬來群島),因風不順而駛入澳門。澳關依清政府例,頂補第二號額船營生。5月18日,澳門第二號額船船主安多尼·古魯蘇駕船開往大西洋貿易。

1813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2月1日─1814年1月20日)2月16日,有大西洋二桅帆船一艘來澳,該國原系由葡萄牙前往毛利西亞(應指馬來群島),因風不順而駛入澳門。澳關依清政府例,頂補第二號額船營生。5月18日,澳門第二號額船船主安多尼·古魯蘇駕船開往大西洋貿易。《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判事官眉額帶曆為懇准頂補第二號缺額大西洋小船免候保商托澳客辦貨事呈粵海關監督稟》,《香山知縣彭昭麟為飭查頂補二號額缺大西洋船曾否由洋行司事經理報關輸餉給照開行事下理事官諭》,第226—228頁。

1814

嘉慶十九年(1814年1月21日─1815年2月8日)5月18日,署澳門同知官德某下判事官眉額帶曆諭,清政府批准澳門葡商可以采買白鉛的額度為70萬中的20%,即14萬斤,其餘部分,澳門葡商可以自行請十三行洋商代為采購。

1814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1月21日─1815年2月8日)5月18日,署澳門同知官德某下判事官眉額帶曆諭,清政府批准澳門葡商可以采買白鉛的額度為70萬中的20%,即14萬斤,其餘部分,澳門葡商可以自行請十三行洋商代為采購。《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署澳門同知官德為飭知奉憲批覆原稟請將分撥額鉛就近交澳商采買免經行商事下判事官諭》,第115頁。

1818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2月5日─1819年1月25日)5月5日,氹仔卓家村村民卓開匯將沙田1.24畝加荒園1丘賣出,價值銀3元;18日,村民卓悅宏又將沙田2.5畝賣出,值銀6元,分別立有送沙田契。

1818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2月5日─1819年1月25日)5月5日,氹仔卓家村村民卓開匯將沙田1.24畝加荒園1丘賣出,價值銀3元;18日,村民卓悅宏又將沙田2.5畝賣出,值銀6元,分別立有送沙田契。嘉慶二十三年(1818)四月一日及四月十四日送沙田契,轉自黃啟臣、鄭煒明:《澳門經濟四百年》,第144—145頁。

1828

道光八年(1828年2月15日─1829年2月3日)5月18日,澳門同知、香山縣丞下令禁止在通往聖保祿教堂前、聖多明我教堂後和曼努埃爾索薩(Manuel António de Sousa)之家附近出售柴草,以免阻塞交通,防止火災發生。

1828

清道光八年(1828年2月15日─1829年2月3日)5月18日,澳門同知、香山縣丞下令禁止在通往聖保祿教堂前、聖多明我教堂後和曼努埃爾索薩(Manuel António de Sousa)之家附近出售柴草,以免阻塞交通,防止火災發生。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41頁。

1878

光緒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1月21日)5月18日,隨著闈姓在廣州和澳門等地的發展,其規模和影響也越來越大。澳門闈姓到了第三屆,已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在第四屆澳門闈姓未出投之前,就已經風聞今年澳門政府“可得洋45萬元,觀此情形,是賭風竟日熾一日也”[1]。5月18日,澳門公物會將澳門、氹仔、過路灣闈姓出投。華人馮成、何德昌[2](Hotachiong)以現銀401000元,取得三年的承充期。擔保人先拿.飛南第。自西紀本年9月27日至1881年9月26日。[3] [1]《申報》1878年5月18日《賭風大熾》。 [2]何德昌,又名何堯階。澳門近代著名華商。1878年和1881年闈姓承充人,一直有經營闈姓子廠的紀錄(澳門兆三元闈姓廠,見《澳門政府憲報》1895年2月16日第7號),生卒不詳。子何壽田,又名何福齡,亦是後期著名華商。 [3]AH/F/422, MIC: A0586, p. 95, 澳門歷史檔案館;AH/F/431, MIC: A0588, p. 75, 澳門歷史檔案館。

1878

光緒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1月21日)5月18日,隨著闈姓在廣州和澳門等地的發展,其規模和影響也越來越大。澳門闈姓到了第三屆,已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在第四屆澳門闈姓未出投之前,就已經風聞今年澳門政府“可得洋45萬元,觀此情形,是賭風竟日熾一日也”。5月18日,澳門公物會將澳門、氹仔、過路灣闈姓出投。華人馮成、何德昌(Hotachiong)以現銀401000元,取得三年的承充期。擔保人先拿.飛南第。自西紀本年9月27日至1881年9月26日。《申報》1878年5月18日《賭風大熾》。何德昌,又名何堯階。澳門近代著名華商。1878年和1881年闈姓承充人,一直有經營闈姓子廠的紀錄(澳門兆三元闈姓廠,見《澳門政府憲報》1895年2月16日第7號),生卒不詳。子何壽田,又名何福齡,亦是後期著名華商。AH/F/422, MIC: A0586, p. 95, 澳門歷史檔案館;AH/F/431, MIC: A0588, p. 75, 澳門歷史檔案館。

1892

光緒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5月18日,聖母無原罪學校保護會(Associação Protectora do Colégio da Imaculada Conceição)正式成立並制定章程。保護會成員有五人,其中三人為女性,一人為主席,一人為秘書,一人為司庫。其基金來自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APIM)的捐贈。但該保護會存在時間很短,因管理學校的三位法國修女離開澳門,至1893年6月6日解散。

1892

光緒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5月18日,聖母無原罪學校保護會(Associação Protectora do Colégio da Imaculada Conceição)正式成立並制定章程。保護會成員有五人,其中三人為女性,一人為主席,一人為秘書,一人為司庫。其基金來自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APIM)的捐贈。但該保護會存在時間很短,因管理學校的三位法國修女離開澳門,至1893年6月6日解散。Aureliano Barata, O Ensino em Macau, 1572—1979, pp.178—181.

1893

光緒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5月18日,批准華人羅新、黃耀池在馬蛟石斜路劏狗灣花園內,開設炮竹廠一間。該園四至系西北向二龍喉馬路,東北向馬蛟石斜路,西南向劏狗灣花園,東南向馬蛟石炮台馬路。

1893

光緒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5月18日,批准華人羅新、黃耀池在馬蛟石斜路劏狗灣花園內,開設炮竹廠一間。該園四至系西北向二龍喉馬路,東北向馬蛟石斜路,西南向劏狗灣花園,東南向馬蛟石炮台馬路。《澳門政府憲報》1893年5月27日第21號。

1911

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5月18日,氹仔議事公局廳長匯報海盜多次對氹仔漁民提出勒索,並建議葡中組成聯軍圍剿橫琴島海盜。基於有可能損害勘界談判的考慮,廣東政府拒絕接受此一建議。

1911

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5月18日,氹仔議事公局廳長匯報海盜多次對氹仔漁民提出勒索,並建議葡中組成聯軍圍剿橫琴島海盜。基於有可能損害勘界談判的考慮,廣東政府拒絕接受此一建議。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53頁。

1935

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5月18日,鑒於澳門政府允許任何條件具備的公司經營番攤,域多利公司 (Empresa Vitòria)將舊域多利影院改建成為財運宮 (Palácio Fortuna),並於本日正式啟用,財運宮為一從跳舞到各種賞心悅目的娛樂,樣樣具備,使域多利影院成為老少咸宜的娛樂場所。

1935

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5月18日,鑒於澳門政府允許任何條件具備的公司經營番攤,域多利公司 (Empresa Vitòria)將舊域多利影院改建成為財運宮 (Palácio Fortuna),並於本日正式啟用,財運宮為一從跳舞到各種賞心悅目的娛樂,樣樣具備,使域多利影院成為老少咸宜的娛樂場所。《澳門之聲 (A Voz de Macau)》1935年5月16日、20日,轉自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2—1936)》,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1938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5月18日,澳門四界救災會收到國民黨第五路軍總司令部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致謝函。此前,澳門四界救災會於黃花節舉行黃花義賣,共得1000餘元,創下澳門一日賣花的新紀錄。所得全部款項翌日交由廣東銀行匯往香港廣西銀行,代辦雨具,並得該行發回正式收條存據。所有捐贈雨衣由廣西銀行轉到。

1938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5月18日,教廷頒佈教會令,禁止聖若瑟修院招收外讀生,神學院只能培養神職人員。於是,聖若瑟中學亦正式與聖若瑟修院脫離關係,並成立校董會。1939年,奉廣東省教育廳令,准予正式立案。

1938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5月18日,澳門四界救災會收到國民黨第五路軍總司令部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致謝函。此前,澳門四界救災會於黃花節舉行黃花義賣,共得1000餘元,創下澳門一日賣花的新紀錄。所得全部款項翌日交由廣東銀行匯往香港廣西銀行,代辦雨具,並得該行發回正式收條存據。所有捐贈雨衣由廣西銀行轉到。《第五路軍總司令函謝四界救災會》 (1938年5月19日),載黃慰慈主編:《濠江風雲兒女:澳門四界救災會抗日救國事蹟》,第147頁;《華僑報》1938年3月9日《昨全澳婦女界賣花籌款成績,共得款三百元》。

1938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5月18日,教廷頒佈教會令,禁止聖若瑟修院招收外讀生,神學院只能培養神職人員。於是,聖若瑟中學亦正式與聖若瑟修院脫離關係,並成立校董會。1939年,奉廣東省教育廳令,准予正式立案。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Ⅷ, pp. 292—295;潘日明:《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第182頁。

1987

1987年5月18日,澳門體育總署成立。

1990

路環監獄在澳門回歸前年多來發生多宗嚴重事件,包括有囚犯毆鬥致死及囚犯越柙,成了居民關注的焦點及談論的熱門話題。本澳監獄歷史,可追溯數百年前,初設在“議事亭”內(即民政總署現址)。“議事亭”本是明、清官員與居澳葡人議事的地方,旁設監牢,用以囚禁犯罪的葡人。鄰近的東方斜巷原稱監牢斜巷,至東方戲院興建,才以街名不雅而易名;而今東方戲院早已拆建,僅以街名存在。一九一二年,當局在賈伯樂提督街與鏡湖馬路交界處興建城堡式監獄,門禁森嚴,名為“中心監獄”,俗稱“市牢”。後因囚犯增加,地方不敷應用,於是當局另覓路環竹灣馬路青年監獄背後地段興建新監獄,一九八八年三月動工,九零年五月十八日建成啟用,將“市牢”及路環青年監獄的囚犯遷入,而“市牢”則拆建成新廈,作為民居,路環青年監獄改為女性監獄及少年輔育院。路環新監獄樓高兩層,由五座建築物組成,面積達一萬八千平方米,耗資六千三百萬元。建築物中三座是監倉,可容納八百名囚犯,另兩座是行政大樓。監獄按保安程度分成重防、戒備、一般及拘留等監倉,而監倉之間有通道相通;此外,還設有多個生活、管理及行政科室。獄內保安設施較為先進,裝置有電子控制台、電視監察室、警號、火警警告器,各通道均設有閉路電視,保安嚴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當年獄內卻發生那麼多事故?

1990

路環監獄在澳門回歸前年多來發生多宗嚴重事件,包括有囚犯毆鬥致死及囚犯越柙,成了居民關注的焦點及談論的熱門話題。本澳監獄歷史,可追溯數百年前,初設在“議事亭”內(即民政總署現址)。“議事亭”本是明、清官員與居澳葡人議事的地方,旁設監牢,用以囚禁犯罪的葡人。鄰近的東方斜巷原稱監牢斜巷,至東方戲院興建,才以街名不雅而易名;而今東方戲院早已拆建,僅以街名存在。一九一二年,當局在賈伯樂提督街與鏡湖馬路交界處興建城堡式監獄,門禁森嚴,名為“中心監獄”,俗稱“市牢”。後因囚犯增加,地方不敷應用,於是當局另覓路環竹灣馬路青年監獄背後地段興建新監獄,一九八八年三月動工,九零年五月十八日建成啟用,將“市牢”及路環青年監獄的囚犯遷入,而“市牢”則拆建成新廈,作為民居,路環青年監獄改為女性監獄及少年輔育院。路環新監獄樓高兩層,由五座建築物組成,面積達一萬八千平方米,耗資六千三百萬元。建築物中三座是監倉,可容納八百名囚犯,另兩座是行政大樓。監獄按保安程度分成重防、戒備、一般及拘留等監倉,而監倉之間有通道相通;此外,還設有多個生活、管理及行政科室。獄內保安設施較為先進,裝置有電子控制台、電視監察室、警號、火警警告器,各通道均設有閉路電視,保安嚴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當年獄內卻發生那麼多事故?

1997

1997年5月18日,澳門同胞慶祝香港回歸祖國重要活動之一的“香港的歷史與發展”大型圖片展覽開幕。

2000

2000年5月18日,何厚鏵晤葡萄牙外長伽馬,互簽澳門——葡萄牙鼓勵和保護投資協定。

2001

2001年5月18日,兩臨市局突擊全面“ 殺雞”,以防禽流感蔓延,並於一周內禁止活家禽進口。6月18日,活雞恢復入口。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