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期間,揭曉2024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獲獎名單,“澳門記憶”獲“卓越之星獎”。
“澳門記憶”推出“浮光百年 承載輝煌──新馬路街區圖片徵集”,聯乘新馬路街區內的多個商戶,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新馬路的老照片和相關回憶,徵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乙張。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萬曆七年(1579年1月27日─1580年1月15日)7月25日,范禮安神父抵達日本。不久,即召開日本全體教士會議,討論及決定有關傳教的重大問題。在會上范禮安提出:“在中國澳門港建立一所擁有1500杜卡多(ducado)定期收入的學院。其目的是為了那些前往日本,以及有關中國、暹羅、科欽支那和其他地域的新生改宗事業,從歐洲派遣而來的人們,應該在那裡培養30名耶穌會士。”杜卡多(ducado)是舊時歐洲許多國家通用的金幣,1杜卡多相當於中國銀1兩(tael),約合白銀37. 59克,與另一種古金幣克魯紮多(Cruzado)價值等同。科欽支那即交趾支那,指越南。井手勝美:《キリシタン思想史研究序說》,第439—440頁,轉自戚印平:《澳門聖保祿學院新探》,第27頁。
萬曆十五年(1587年2月7日─1588年1月27日)7月25日,豐臣秀吉(とよとみひ ごよし)發佈驅逐傳教士令,日本禁教開始。先是,16世紀80年代,豐臣秀吉開始親自同葡萄牙人進行白銀、生絲和黃金貿易。但他與葡萄牙人發生分歧:一是宗教問題,一是國家禮儀問題。自從弗蘭西斯科•沙勿略到達日本以後,耶穌會在日本發展極為迅速,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從農民到豐臣秀吉的侍從,都改信了基督教。許多信奉基督教的大名開始搗毀本地的神殿,甚至有些大名強迫他們控制下的農民改變信仰。天主教的發展導致了傳教士們的過於自信。據載,當時長崎耶穌會代理大主教加斯帕爾•科埃略(Gaspar Coelho)的行為舉止與日本大名幾乎一模一樣,甚至乘坐裝備有大炮的輕型船艦四處周遊。耶穌會的發展及傳教士的行為,再也難為豐臣秀吉容忍,遂在加斯帕爾•科埃略的船上與之會見,並頒佈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的傳教士在20天內離開日本。然而,由於豐臣秀吉在澳門—長崎的貿易中佔有很大的投資份額,使這項驅逐令並沒有真正執行,但給耶穌會一個嚴重的警告。
萬曆十五年(1587年2月7日─1588年1月27日)7月25日,豐臣秀吉(とよとみひ ごよし)發佈驅逐傳教士令,日本禁教開始。先是,16世紀80年代,豐臣秀吉開始親自同葡萄牙人進行白銀、生絲和黃金貿易。但他與葡萄牙人發生分歧:一是宗教問題,一是國家禮儀問題。自從弗蘭西斯科•沙勿略到達日本以後,耶穌會在日本發展極為迅速,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從農民到豐臣秀吉的侍從,都改信了基督教。許多信奉基督教的大名開始搗毀本地的神殿,甚至有些大名強迫他們控制下的農民改變信仰。天主教的發展導致了傳教士們的過於自信。據載,當時長崎耶穌會代理大主教加斯帕爾•科埃略(Gaspar Coelho)的行為舉止與日本大名幾乎一模一樣,甚至乘坐裝備有大炮的輕型船艦四處周遊。耶穌會的發展及傳教士的行為,再也難為豐臣秀吉容忍,遂在加斯帕爾•科埃略的船上與之會見,並頒佈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的傳教士在20天內離開日本。然而,由於豐臣秀吉在澳門—長崎的貿易中佔有很大的投資份額,使這項驅逐令並沒有真正執行,但給耶穌會一個嚴重的警告。蘇拉馬尼亞姆:《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1700政治和經濟史》第6章,第158—159頁,但榮振華的《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797頁稱:1587年7月24日,豐臣秀吉放逐日本的66名耶穌會士,他們退避澳門。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1月31日─1605年2月17日)6月27日,荷蘭船隊在韋麻郎司令的指揮下從大泥(Patane)啟航。7月25日航至廣東附近之澳門,因警惕澳門葡人襲擊,遂漂泊於附近海岸。他們要求到廣州互市,由於葡萄牙人對廣東的影響,要求被拒絕。28日,海上颶風驟起,更無法在澳門靠岸,遂改變航向向東。於8月7日抵達澎湖,並派華人李錦返漳州,要求通商。福建當局得知韋麻郎佔領澎湖後,遂讓李錦返回,告知荷蘭人撤出澎湖。開始荷蘭人抗命不從,福建巡撫徐學聚下令總兵施德政與浯嶼把總沈有容驅逐荷蘭人。最後,在明廷的壓力下,韋麻郎不得已於12月15日率船隊撤離澎湖。韋麻郎:《航海日記》,轉自廖漢臣:《韋麻郎入據澎湖考》,載《文獻專刊》創刊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2月3日-1708年1月22日)5月3日,康熙南巡抵杭州,浙江、福建傳教士11人在杭州候駕,這11人為浙江代理代牧弗朗索瓦•孟尼(François de Montigny)、福建代理代牧董默覺(François Le Breton)、多明我會士巴祿茂(Bartolomeu Carvalho)、萬多默(Tomás Croguer)、萬濟國(Francisco Cantero)、賴鳴遠(António Diaz)、羅森鐸(Francisco Gonzales de San Pedro)、山蘭若(Juan Caballero y Esquivel)、艾毓翰(Juan Astudillo)、山若谷(Francisco Caballero)、郭多祿(Pedro Muñoz)。直郡王多羅接見11名教士,盤問是否願意遵守利瑪竇規矩,教士們回答不能遵守。又問是否願意留在中國修道而不傳教,回答仍是不願意。直郡王將此事稟告康熙,康熙大怒,下諭:將弗朗索瓦•孟尼等10人驅逐前往澳門,郭多祿在廣東天主堂居住。6月18日,這一批多明我會士抵達廣州,7月24日夜抵達澳門,但至澳門者只有7名多明我會士。到澳門後,這批支持鐸羅主教立場的多明我會士立刻感受到了澳門政府的敵意,澳督戴冰玉及一些澳門的高級神職人員處處為難他們。25日下午3時,這批多明我會士才住進板樟堂內。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2月3日-1708年1月22日)5月3日,康熙南巡抵杭州,浙江、福建傳教士11人在杭州候駕,這11人為浙江代理代牧弗朗索瓦•孟尼(François de Montigny)、福建代理代牧董默覺(François Le Breton)、多明我會士巴祿茂(Bartolomeu Carvalho)、萬多默(Tomás Croguer)、萬濟國(Francisco Cantero)、賴鳴遠(António Diaz)、羅森鐸(Francisco Gonzales de San Pedro)、山蘭若(Juan Caballero y Esquivel)、艾毓翰(Juan Astudillo)、山若谷(Francisco Caballero)、郭多祿(Pedro Muñoz)。直郡王多羅接見11名教士,盤問是否願意遵守利瑪竇規矩,教士們回答不能遵守。又問是否願意留在中國修道而不傳教,回答仍是不願意。直郡王將此事稟告康熙,康熙大怒,下諭:將弗朗索瓦•孟尼等10人驅逐前往澳門,郭多祿在廣東天主堂居住。6月18日,這一批多明我會士抵達廣州,7月24日夜抵達澳門,但至澳門者只有7名多明我會士。到澳門後,這批支持鐸羅主教立場的多明我會士立刻感受到了澳門政府的敵意,澳督戴冰玉及一些澳門的高級神職人員處處為難他們。25日下午3時,這批多明我會士才住進板樟堂內。羅光:《教廷與中國使節史》,第122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總管內務府為知照頒給印票與否西洋人等名單事致禮部咨文》,第82頁;José María González, Historia de las Misiones Dominicanas de China, Vol.2, pp.63—64.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7月25日,馬戛爾尼一行抵達大沽口。8月2日,將英船運載來送給乾隆皇帝祝壽的禮品搬運上岸,這些禮品共有19件物品,如天象儀、太陽系儀、地球儀、鬧鐘、手錶、樂器、兵器、車輛、船式、枝式掛燈,還有一架從澳門的英商享利•布朗那裡買來的望遠鏡,價值達13124鎊。這些禮品大多是英國製造“精巧、實用、美麗的製品”。但從澳門上船的韓納慶、南彌德神父不許上岸。中國官員稱,他們必須返回澳門向兩廣總督申請入境,這是不可變更的程式。[1] [1]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第201—202頁;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第51—57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l冊《浙江巡撫長麟奏報查明英國使臣船隻人數及改期開行日期折》,第530頁;《直隸總督梁肯堂奏複遵旨行知各屬務令英貢使於七月二十日後行抵熱河折》,第531頁;何偉亞(James L. Hevia):《懷柔遠人:馬戛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第107—109頁,引《馬戛爾尼日記》。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7月25日,馬戛爾尼一行抵達大沽口。8月2日,將英船運載來送給乾隆皇帝祝壽的禮品搬運上岸,這些禮品共有19件物品,如天象儀、太陽系儀、地球儀、鬧鐘、手錶、樂器、兵器、車輛、船式、枝式掛燈,還有一架從澳門的英商享利•布朗那裡買來的望遠鏡,價值達13124鎊。這些禮品大多是英國製造“精巧、實用、美麗的製品”。但從澳門上船的韓納慶、南彌德神父不許上岸。中國官員稱,他們必須返回澳門向兩廣總督申請入境,這是不可變更的程式。[1] [1]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第201—202頁;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第51—57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l冊《浙江巡撫長麟奏報查明英國使臣船隻人數及改期開行日期折》,第530頁;《直隸總督梁肯堂奏複遵旨行知各屬務令英貢使於七月二十日後行抵熱河折》,第531頁;何偉亞(James L. Hevia):《懷柔遠人:馬戛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第107—109頁,引《馬戛爾尼日記》。
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7月l5日,英國駐華全權特使、商務總監律勞卑(Lord Napier)抵達澳門。其機構的職員組成如下:第二監督由德庇時先生擔任;第三監督由喬治·羅賓遜爵士擔任。由哈威·阿斯德爾(John Harvey Astell)出任秘書;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為中文秘書及翻譯;查爾斯·義律(Charles Elliot)上校為主隨從官;郭雷樞任醫生,亞歷山大·安德遜任助理醫生。喬治·瓦謝爾(George H.Vachell)正在從英格蘭來華的路上,他出任使團牧師。總監的私人秘書官為參遜(Alexander R.Johnston)先生。7月l9日,東印度公司廣州與澳門的商行奉命正式停止運作。7月25日上午,他們到達廣州,入駐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商館。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7月l5日,英國駐華全權特使、商務總監律勞卑(Lord Napier)抵達澳門。其機構的職員組成如下:第二監督由德庇時先生擔任;第三監督由喬治·羅賓遜爵士擔任。由哈威·阿斯德爾(John Harvey Astell)出任秘書;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為中文秘書及翻譯;查爾斯·義律(Charles Elliot)上校為主隨從官;郭雷樞任醫生,亞歷山大·安德遜任助理醫生。喬治·瓦謝爾(George H.Vachell)正在從英格蘭來華的路上,他出任使團牧師。總監的私人秘書官為參遜(Alexander R.Johnston)先生。7月l9日,東印度公司廣州與澳門的商行奉命正式停止運作。7月25日上午,他們到達廣州,入駐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商館。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56—58頁;馬禮遜夫人:《馬禮遜回憶錄》,第301—302頁。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23日─1842年2月9日)7月21日,海面颶風陡發,海濤山立,大雨傾盆,日夜不息。打碎英人香港房寮、碼頭,並漂沒英人貨船、兵船,夷目僅查爾斯·義律一名逃至澳門,餘者尚未有下落。25、26兩日,颶風又作,較前更大。道光皇帝得悉奏報後,降諭旨發去大藏香二十炷,著奕山等分詣各廟宇虔誠行禮。並稱英人等惡貫滿盈,竟遭天譴。著即查拿逃澳英人義律,趕緊收複香港。這次颱風對澳門也產生巨大破壞,在澳門附近的英美等國船隻有6艘船沉沒,其中縱帆船“玫瑰(Rose)”號除一名澳門葡人外,全船人員遇難,其他失事、沖上岸以及受損的船隻有二十多艘。《清宣宗道光實錄》卷353,道光二十一年六月辛亥。Chinese Repository, Vol.10, No.7, pp.421—424.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23日─1842年2月9日)7月25日,澳門富商安東尼奧·多斯李美雕(António dos Remédios)在風順堂區逝世,終年71歲。他是澳門土生李美雕家族的第一代,其父母均為18世紀在澳門居住的華人,後信奉天主教取葡文姓氏,從而進入葡人社會。李美雕1770年生於澳門大堂區,由於善於經商,迅速致富。1815年出任澳門議事會商務監理。他積極投身澳門的社會公共活動,加入自由党,擁護共和,反對專制,堅決與澳門保守派進行鬥爭。1824年出任議事會議員。後因巴波沙自由派政府倒台,他被迫逃至廣州避難。1791年他與土生葡人女子利達·佩雷斯(Rita António de Sousa Peres)結婚,夫婦兩人生育16名子女,在其後的百年間,繁衍了604人,成為澳門頗具影響的土生家族。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23日─1842年2月9日)7月25日,澳門富商安東尼奧·多斯李美雕(António dos Remédios)在風順堂區逝世,終年71歲。他是澳門土生李美雕家族的第一代,其父母均為18世紀在澳門居住的華人,後信奉天主教取葡文姓氏,從而進入葡人社會。李美雕1770年生於澳門大堂區,由於善於經商,迅速致富。1815年出任澳門議事會商務監理。他積極投身澳門的社會公共活動,加入自由党,擁護共和,反對專制,堅決與澳門保守派進行鬥爭。1824年出任議事會議員。後因巴波沙自由派政府倒台,他被迫逃至廣州避難。1791年他與土生葡人女子利達·佩雷斯(Rita António de Sousa Peres)結婚,夫婦兩人生育16名子女,在其後的百年間,繁衍了604人,成為澳門頗具影響的土生家族。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3, p.31; 李長森:《明清時期澳門土生族群的形成發展與變遷》,第165—166頁。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25日─1907年2月12日)7月25日,澳門船廠東家、西家就船廠行規分歧,經華政衙門調解,達成協議。先是船廠西家偽稱經奉官命“凡欲入行者每人每日科銀1仙,另入行銀2元,其未入行者則每日科銀3分6厘”。船廠東家以為不妥。7月17日,雙方各舉出代表人三位,齊集華政衙門互相議妥:“惟願入行者照科,不願入行者聽,行中不得強勒。至於行中為收此銀定於每禮拜日一次用二人,只在船廠門口收取,不得徑入廠內索取。如有收銀滋事或迫人入行,一經發覺,俱定以入監之罪。”此時澳門船廠東家有:生和陳結、佑隆吳勇、德源李華、新萬利潘閏、生隆亞行、裕隆亞和、新德隆亞永、新萬滿潘煜、合隆亞敬、海順利亞績。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25日─1907年2月12日)7月25日,澳門船廠東家、西家就船廠行規分歧,經華政衙門調解,達成協議。先是船廠西家偽稱經奉官命“凡欲入行者每人每日科銀1仙,另入行銀2元,其未入行者則每日科銀3分6厘”。船廠東家以為不妥。7月17日,雙方各舉出代表人三位,齊集華政衙門互相議妥:“惟願入行者照科,不願入行者聽,行中不得強勒。至於行中為收此銀定於每禮拜日一次用二人,只在船廠門口收取,不得徑入廠內索取。如有收銀滋事或迫人入行,一經發覺,俱定以入監之罪。”此時澳門船廠東家有:生和陳結、佑隆吳勇、德源李華、新萬利潘閏、生隆亞行、裕隆亞和、新德隆亞永、新萬滿潘煜、合隆亞敬、海順利亞績。《澳門政府憲報》1906年7月28日第30號。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