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內外
澳門回歸祖國後,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和關顧,一方面與內地訂定了多項有利於澳門的政策措施,如《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 《投資協議》、《經濟技術合作協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 同時將澳門打造成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 更將澳門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戰略中,促進澳門與內地和國際社會在文化、經濟、金融的發展,以及提升國際地位。
攝影:陳顯耀 | 2022年
琴澳相依
澳門與橫琴唇齒相依,往來密切。隨着澳門大學在橫琴設立,開拓了兩地合作的新篇章。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公布《方案》,進一步拉近了橫琴與澳門的距離, 《方案》規定合作區的戰略定位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 “一國兩制” 實踐的新示範,以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攝影:Fatou ∣ 2024年 ∣ “澳門記憶”圖片徵集
融入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區域涵蓋澳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國家於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5年來,大灣區經濟總量已從2018年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到2023年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人口從約7,000萬增長到超過8,600萬人,人口規模在國際灣區中排名首位。
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致力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充分利用“一國兩制”所賦予的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和簡單低稅制等優勢,在大灣區內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圖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官網
澳門回歸祖國後,國家為澳門提供了多項政策措施,促進澳門發展。2023年,內地與澳門簽署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並由2004年起正式實施。隨後至2013年共簽訂了10個補充協議。《安排》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三個經貿領域。
圖源:《緊貿安排快訊》
特區政府於2009年12月10日推出新措施,便利澳門居民訪港。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可持有效的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以訪客身份入出境香港,無須出示其他旅行證件或填寫入出境申報表,原須出示赴港申報表的規定亦已撤銷,大大方便了兩地的往來。
攝影:張伯恆 ∣ 2018年
候船返琴
長久以來,橫琴與路環兩地的村民都有互相往來的傳統,他們只需要簡單手續,每天便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內經路環碼頭往返兩地。相中的人們都是來自橫琴的村民,在路環辦完要辦的事、買完要買的東西後,便會回到路環碼頭等候交通船返回橫琴。
攝影:歐陽迪熙 ∣ 2009年 ∣ “澳門記憶”圖片徵集
國際合作
回歸以後,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加強澳門的對外聯繫,不斷加強與歐洲、亞洲,及世界各地的雙邊關係。作為現代化的國際城市,澳門參加了各類國際組織和國際公約,體現了澳門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促進經濟 、貿易、交通運輸、文化教育、環保、衛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圖源: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常設秘書處輔助辦公室網站
中葡論壇
隨着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定位,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於2003年10月在澳門創立第一屆部長級會議,由中國中央政府發起、中國商務部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辦的國際經貿論壇,以經濟合作及發展為主題。一方面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經貿合作交流,發揮澳門的角色,深化全面合作。
圖源: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網站
世界旅遊經濟論壇
自 2012 年在澳門首辦的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旨在促進全球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每年舉辦,奠定其領先的國際平台地位。雲集中國及全球旅遊相關行業的決策者、學者、企業領導和創業家,一起探討環球旅遊經濟的機遇和挑戰。
圖源:世界旅遊經濟論壇網站
東亞地區兒童藝術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1年起,每年暑期在東亞各國巡迴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兒童藝術節”,參與國家及地區主要有中國、日本、南韓、朝鮮、蒙古及澳門特區等。促進東亞地區少年兒童的文化交流。圖為2005年7月28日舉行的“2005聯合國教文組織東亞兒童藝術節”開幕式,澳門基金會代表出席活動。
圖源:澳門基金會
全球化國際研討會
澳門基金會在學術研究領域致力加強與葡萄牙學術機構和基金組織的合作關係,共同挖掘澳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助力“澳門學”學科建設和繁榮發展。圖為2013年10月14日澳門基金會與葡萄牙教育、科學暨創新部轄下澳門科學文化中心合辦“中國、澳門和全球化──過去與現在”國際研討會的開幕式。
圖源:澳門基金會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國家層面的國際戰略頂層設計,通過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的目標。澳門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員,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在經貿投資、金融合作、民心相通、協同開放等方面取得成效。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市場的深度融合,並加強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聯繫,為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資金、商品及服務流通注入動力。“一帶一路”為全球商家帶來新機遇,讓跨國公司以至中小企得以開拓新興市場,並與中國內地、東盟、中東、中歐及東歐等地擴展商機。
圖為2018年6月6日至7日澳門基金會參與舉辦的“2018‘一帶一路’與澳門發展國際研討會”。
圖源:澳門基金會
文明互鑒論壇
為了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文明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一帶一路”人文相連、民心相通,澳門基金會參與舉辦“中國—葡語國家文明互鑒論壇”,邀請葡語國家、中國內地和澳門學者展開深入溝通和交流,突顯澳門作為文明交流互鑒重要平台的角色。
圖源:澳門基金會
 
  重看本章節
融入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區域涵蓋澳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國家於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5年來,大灣區經濟總量已從2018年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到2023年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人口從約7,000萬增長到超過8,600萬人,人口規模在國際灣區中排名首位。
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致力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充分利用“一國兩制”所賦予的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和簡單低稅制等優勢,在大灣區內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圖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官網
 
  重看本章節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