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10月2日,位於新馬路與龍嵩正街交接處拐彎地方的“佳美” (As Delícias)點心店開張營業,店面由三位葡籍女士掌管,她們是塞萊斯特‧梅內塞斯 (Celeste de Meneses)、瑪麗婭‧梅內賽斯 (Maria de Meneses)及特蕾莎 (Ana de Assumpção)。該店開張後,大受澳門葡籍人士的歡迎。該店環境幽靜,情調優雅,可小聚,可開會,代表一種十分富有的葡國風情。該店製作點心美味至極。時人稱,該店在澳門的地位相當於香港麥克斯 (Max)咖啡廳。這裡一度成為澳門葡人的精神中心。
“佳美” 點心店開張營業
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1日—1929年12月31日)9月21日,氹仔北安海灣“翡翠宮”海邊泳場餐廳開業,上百人當天乘坐“翡翠”(Jade)號快艇從嘉思欄灣的石階碼頭出發到場祝賀。“翡翠”號快艇是專門為迎送參加開業嘉賓而特別定做的。翡翠宮成為當時澳門人的時髦休閒場所。
氹仔北安海灣“翡翠宮”海邊泳場餐廳開業
民國十九年 (1930年1月1日-1930年12月31日)本年,在此之前澳門一直沒有自製的冰出售,主要依賴香港牛奶公司運送冰條至澳。為此,澳門殷商陳七斥資在澳門沙梨頭橫線即青洲二馬路船澳附近創辦中山冰廠。該廠於1928年開始籌備,至本年正式成立,投入資金約6萬元。該廠從建築到機器安裝均青年工程師陳桂眉負責。陳桂眉為留美學生,其家族在美國從事冷藏行業,故從美國引進制冰技術與機器。同時由於澳門沒有制冰的專業人才,須從上海聘請工程師及技術人員。該廠建成後,每日出冰144片,每片為300磅,共重12噸,主要供澳門魚欄鋪使用,又擬生產雪糕、冰條、雪果等。20世紀30年代,由於澳門市場不大,制冰利潤極微,中山冰廠完全是虧本經營。又因規模不大,產量不多,所以澳門市面上供應的部分冰條,仍由香港牛奶公司供應。直至40年代,澳門淪為抗戰時期的孤島,香港牛奶公司亦無力顧及澳門市場,為此中山冰廠把握時機,擴大規模,把冰條運往珠江三角洲鄰近城市銷售,同時還在內港設立分銷處,成為澳門一時最具規模的冰廠。
澳門創辦冰廠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