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十六年(1811年1月25日─1812年2月12日)6月25日,兩廣總督松筠在廣東巡撫韓崶、粵海關監督德慶陪同下巡視澳門。松筠奏稱:是日晚,抵達澳門之新廟。次晨,西洋夷目率領夷兵出三巴門,前來新廟,分隊擺列,鼓樂歡迎。該西洋番差眉額帶曆[1]等隨亦前來謁見,情詞恭順。並請松筠赴澳查勘炮台,至議事亭獻茶。出於至誠,是日赴娘媽閣炮台,於天后宮行香後,隨至該夷等兩處,茶畢分別賞賚。誡以各國貿易俱宜和睦,不可以強淩弱,致滋事端。有英國商館大班請示:可否准令伊妻獻茶,用伸誠敬。松筠諭以爾等誠心,可以毋庸婦人獻茶。再,粵東鴉片煙一項,最為民害。現奉諭旨,嚴行查禁。其物本由外夷諸國私載而至,以致流毒廣遠,欲絕其流,務塞其源。因面諭英國大班等:爾西洋各國販貨來粵貿易,應照先年,總以有用之物販運,自能獲利福。如鴉片煙一項,究竟何以配造,無人知其詳細。爾等販來粵東,熬以為煙,人吸之精神頓長,無惡不作,甚至吸慣,欲戒不能,因而敗家戕生者甚眾。爾試思之,如此害人獲利,必致上干天和,將見傾家敗產,其罪孽較之吸鴉片者尤甚,爾等各宜寄信爾國,嚴禁販此毒貨,方可免災咎,於爾等身家性命,皆有裨益。據英國大班僉稱:伊等盡知鴉片系屬違禁之物,不敢載運。惟港腳等小商前往偷販,希圖獲利。今蒙大人曉諭,惟有遵示寄信各國,互相稽察,不令違例私販。言訖頗形愧惧。松筠同撫臣韓崶、監督臣德慶,一面出示嚴禁,實力查拿;一面傳諭各洋商留心訪察,毋任稍有偷販。違者察出重治其罪。是日英商等禀遞鐘錶等項,松筠僅收洋煙、洋酒、花露、洋布,當複倍加賞賚。英商等俱各心感悅服。[2]在巡視澳門城區時,松筠見水坑尾門城外發瘋寺山腳建有許多違例房屋,親自到苑查閱,下令拆遷。後經判事官眉額帶曆禀請恩恤,松筠又准免拆出。[3] 


[1]因眉額帶曆是由葡萄牙國王任命的王室大法官(判事官),由果阿派來,故稱“番差”。

[2]《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兩廣總督松筠奏報澳門夷情折抄件》,第369—370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2冊《兩廣總督松筠奏報察看澳門海口寧靜安貼等情折》,第22頁。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3卷,第159頁則稱:“6月26日,新總督前往澳門,委員會前往拜候,受到了親切的接見。從與總督的交談中,唯一可以認為有點正式的,就是談及售買與運入鴉片問題。他說,他收到皇帝的特別諭旨,加強禁止這種非法貿易,並期望委員會與他合作。我們完全相信,這只不過是形式,而沒有一點會采取任何有效步驟來查禁這一貿易的意思。這一貿易能如此長久,眾所周知是由於政府官吏本身的利益而默許的。”

[3]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同知鐘英為批復稟前山營遊擊拆毀發瘋寺山坡房屋事下判事官眉額帶曆諭》,第9—10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