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érard Moussay et Brigitte Appavou, Repertoire des Membres de la Société des Missions Èrangères(1659—2004), p.9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Gérard Moussay et Brigitte Appavou, Repertoire des Membres de la Société des Missions Èrangères(1659—2004), p.93.
更新日期:2019/01/29
嘉慶十七年(1812年2月13日─1813年1月31日)6—7月,澳門葡人庇利忌駕船一艘從馬尼拉返澳。澳門理事官稟告澳關委員汪旭耀稱,“庇利忌”船為一艘兵船,船很小。載貨不多,懇求中國海關免其頂額丈輸。
澳門葡人庇利忌駕船一艘從馬尼拉返澳
嘉慶十八年(1813年2月1日─1814年1月20日)6月28日,葡萄牙遣使會江沙維(Joaquim Afonso Gonçalves)與劉易斯·巴羅斯(Luís Manuel da Barros)、平托·馬雅(Francisco da Silva Pinto e Maia)三位修士抵達澳門。江沙維原計劃到北京傳教,因內地禁教,未能成行,遂在澳門聖若瑟修院執教,擔任英語、漢語及音樂教師。
葡萄牙遣使會三位修士抵達澳門
嘉慶十八年(1813年2月1日─1814年1月20日)9月1日,澳門青洲業主阿拉烏茹·羅咱自其父西蒙·羅咱處繼承的產業青洲被拍賣。澳門富商貝爾拉爾多·萊莫斯(Bernardo Gomes de Lemos)及其姐夫霍門·曼努埃爾(Manuel Homem de Carvalho)以501銀幣購得。 次年8月22日,卡瓦略·米內爾(Margarita Rita de Carvalho Miner)代表阿拉烏茹·羅咱起訴購買青洲的霍門和萊莫斯先生,聲稱阿拉烏茹作為業主老羅咱的孫女,應該是該產業的繼承者。後來,判事官眉額帶曆於1822年4月18日裁定購買合法有效。
澳門青洲業主阿拉烏茹·羅咱自其父西蒙·羅咱處繼承的產業青洲被拍賣
嘉慶十七年(1812年2月13日─1813年1月31日)8月7日,華工石保致函澳門鋪戶南兄等,敘述在巴西種茶生活情形。華工亞騰等亦曾致信澳門鋪戶南兄,敘述在巴西王家花園種茶情形並托帶茶種及制茶工具。先是,第一批茶種和種茶的中國移民從澳門一起被送到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王家花園。通過澳門市政議員拉法爾·阿爾梅達的幫助,從印度洋法屬島嶼取得的第一批外國植物,於1809年運到里約熱內盧。1811年3月1日,攝政王唐·若奧頒發特許令,建立里約熱內盧植物園。1812年,拉法爾又從澳門寄出了茶種。來自澳門的第一批茶種和種茶的中國移民一同被送到植物園。1817年,德國人斯皮克斯(Spix)和馬修斯(Maturius)到達里約熱內盧,參觀了植物園。後來在其《巴西遊記》中稱:“園中主要種植中國茶樹。目前有6000株茶樹,這里種植、采摘和烘焙茶葉的方法與中國的完全一樣。葡萄牙政府特別重視種茶。中國每年向英國出口的茶葉價值達3000萬雷阿爾。前部長利尼雷亞斯伯爵命人從中國找來數百名中國種植者,據說這些人是來自中國內地,種茶經驗豐富。”里約熱內盧另一處有中國人種茶的地方是聖克魯斯皇家農場,為葡國宮廷的夏宮。許多華工被送到這里。
華工石保致函澳門鋪戶南兄等,敘述在巴西種茶生活情形
嘉慶十七年(1812年2月13日─1813年1月31日)8月22日,一艘安南商船被風漂入洋面寄碇。帆檣吹折,船漏難行,需移泊修理。據船戶潘嘉成稱,他在越南就洲地方辦買烏木1000擔、花鹽300擔、粗米200擔、馬前子200擔,駛近順化洋面,忽遭暴風漂入澳門。因認識西洋人老哥(Rego),托此人代稟地方官準將貨物發賣,修整船隻,候風順回帆。澳門同知馬滮聞報後,認為安南系別國夷船,不准擅泊內地口岸。如果遭風漂入,亦應稟候地方官照例查辦,豈容澳葡私與往來?今據供托老哥代稟泊船賣貨,顯有澳葡私與交通,大屬違例,遂諭令澳門理事官安東尼奧·埃薩,審查老哥及令全體澳門葡人不得與其往來及收買貨物。後因該船戶並無資金修船,故理事官呈澳門同知稟,懇請批准該船戶在澳門發賣烏木,以供修船食用之資。
澳門同知馬滮查西洋人老哥與越南船戶私相交易,令全體澳門葡人不得與其往來
人物: | 讓.巴魯德(Baroudel, Jean)(神父) |
克洛德.勒頓達爾(Letondal, Claude-François)(神父) | |
時間: | 清中期(1760-1844年) |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1月29日-1817年2月15日) | |
1816年05月02日 | |
地點: | 法國 |
關鍵字: | 巴黎外方傳教會駐澳門賬房 |
神父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1372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4420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