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卷宗号:03_06_01/038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7/30
附注:卷宗号:03_06_01/038
更新日期:2019/07/30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9月,萧瀛洲、冯作霖及许祥等澳中殷商及名人发起募捐筹款,决定为澳门贫苦市民成立一间平民免费学校。该校于本月正式成立,当时选址在连胜马路83号,署理总督奥古斯托.山度士亦出席了开幕典礼,正式定名为“澳门华侨公立平民免费学校”,俗称为“平民学校”。该校设立不及一年,先后在打缆地 (Largo da Gordoaria)、鹅眉街(Rua de Inácio Baptista)等地成立六所学校,以成立先后次第称之为:第一校、第二校至第六校。各校同一方式施教,各校之间社一办事处为总管理机构,办事处社一书记总其成,时任书记为召廷广。
萧瀛洲、冯作霖及许祥等人发起募捐筹款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7月12日,位于荷兰园正街89号的利宵中学教学大楼落成启用。该建筑是澳门历史最优秀的西方古典券廊式建筑物,被誉为“二十世纪远东典型的公共建筑楷模”。建筑面积15000平方呎,楼高3层,呈长矩形平面,中部有山花门廊,左右对称展开有券廊,券廊下层为塔什干式壁柱,上层为爱奥尼亚式壁柱,配以铁花栏杆,典雅优美。原设于峰景酒店的利宵中学学生迁往新大楼上课。峰景酒店原属仁慈堂所有,上年,澳门政府 以82585元澳门币的价格将其收购,故有利宵中学搬迁之举。
利宵中学教学大楼落成启用
民国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本年,陈公善在下环区陈乐巷开办陶英小学,继而向中国侨务委员会教育部立案。该校培养不少乒乓名将,曾夺全国、广东、全澳、港澳不少乒乓赛冠军,有“乒乓少林寺”之美誉。抗日战争期间,曾以乒乓义赛筹款支持抗日救亡,并开办国语讲习所和簿记速成班。1946年,学校迁至官印局街1至5号。
陈公善在下环区陈乐巷开办陶英小学
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0月2日,市政厅幼儿学校新校舍在二龙喉花园落成,该建筑南工程师刘易斯.米兰达 (Luís Miranda)设计与建造。幼儿学校先建于1923年前,当时临时设于男子中心学校教学楼的一层,后又搬至圣罗萨利马中学,再迁至龙嵩正街女子中心学校内。新校舍建成后,学校正式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校被命名为“科斯塔.努内斯幼儿学校” (Escola Infantil“D. José da Costa Nunes”)。
市政厅幼儿学校新校舍在二龙喉花园落成
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1月5日,粤华中学松山新校舍举行奠基典礼,至1934年3月25日落成。揭幕之日,总督美兰德、司铎陈基慈等政府要员、各界名流均莅临参加。
粤华中学松山新校舍举行奠基典礼
关键字: | 澳门中华教育会 |
教育 | |
同善堂 | |
中日战争 | |
公益事业 |
资料来源: | 陈志峰主编︰《双源惠泽,香远益清—澳门教育史料展图集》,澳门中华教育会,2012年,第202页。平装版 ISBN 978-99937-844-8-7,精装版 ISBN 978-99937-844-7-0 |
藏品所有人: | 同善堂 |
数位作品提供者: | 澳门中华教育会 |
权限范围: | 澳门中华教育会授权澳门基金会使用 |
系列: | 澳门教育史料--教育图片 |
语种: | 中文 |
资料类型: | 图片 |
照片 | |
黑白 | |
登录号码: | p0010650 |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