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18
更新日期:2019/07/18
雍正元年(1723年2月5日-1724年1月25日)澳門有5艘商船赴巴達維亞進行貿易,7艘從巴達維亞返澳。有2艘赴馬尼拉進行貿易。G.B.Souza, The Survival of Empire: Portuguese Trade and Society in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1630—1754, pp.138—139.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agem de Comércio Macau-Manila nos Séculos XVI a XIX, p.49.
1723年澳門對外貿易狀況
雍正元年(1723年2月5日-1724年1月25日)10月10日,清朝內閣侍讀學士雙喜奏請禁止京城人眾信奉天主教,稱:京城原先宣武門內有天主堂一座,今西安門內、東安門外又增建天主堂二座,西洋人每月在天主堂誦經數日,入其教者蜂擁而至,人數極眾。建議禁教事宜交由八旗、總管內務府、五城執行,大興、宛平二縣各查所屬,凡入教者,概行禁止。查禁之後,倘仍有信奉者,由各該處查交該部議罪。《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內閣侍讀學士雙喜奏請禁止京城人眾信奉天主教等情摺》,第135—136頁。
雙喜奏請京城禁奉天主教
雍正十二年(1734年2月4日-1735年1月23日)6月30日,北京主教奧斯定會修士弗朗西斯科•布里菲卡森在澳門聖奧斯定修道院去世,並安葬在這座修道院的教堂裡。 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Vol.3,p.575;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p.355.按:趙慶源《中國天主教教區劃分及其首長接替年表》第22頁作1733年6月30日逝世。
北京主教奧斯定會修士弗朗西斯科去世
雍正四年(1726年2月2日-1727年1月21日)本年,澳門麻風病院內有麻風病患者115人,是所知病人人數最多的年份。一般情況下,院內有60—70名患者,每年開銷1000兩白銀。這一年,麻風病院對所屬小教堂進行裝修,由於資金不足,不得不典當小教堂內一部分銀質器皿。另外,聖母望德小禮堂也進行了維修。 José Caetano Soares, Macau e a Assistência, p.143. 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1, p.125.
澳門有麻風病患者115人
雍正四年(1726年2月2日-1727年1月21日)7月13日,廣東巡撫楊文乾遵照雍正帝“給賜西洋國教化王敕諭”下令釋放德理格之例,將廣東監禁之畢天祥、計有綱釋放。 吳旻、韓琦編校:《歐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獻彙編》14《廣東巡撫楊文乾為遵旨釋放畢天祥、計有綱事》,第39頁。
廣東巡撫釋放畢天祥、計有綱
雍正元年(1723年2月5日-1724年1月25日)9月,闔澳華人商戶捐銀,澳門人羅復晉等數十人鼎建蓮蓬山慈護宮(即蓮峰廟),該宮其外為天后殿,其內為觀音殿,其左為社、為客堂、為僧舍,統曰慈護宮。並有雍正元年《鼎建紀事碑》立於宮前。道光七年《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稱:“蓮峰廟,在蓮花山下,舊名慈護宮,合澳紳民鋪商公建,創於雍正初。”明萬曆三十年(1602)即有崔吟韓等人創建蓮峰古廟,而此次鼎建蓮峰山慈護宮應是在拆毀舊廟的基礎上重新建的一座廟,故又將該廟稱為“新廟”。《鼎建紀事碑》,轉自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輯錄研究》,第120—121頁。王廷鈐等纂輯:《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第28頁。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附錄《澳門正面圖》。
羅復晉等人建造慈護宮
雍正十三年(1735年1月24日-1736年2月11日)11月28日,按兩廣總督鄂彌達的命令,為雍正皇帝去世舉行隆重哀悼儀式,24小時鳴放槍炮,最後大炮台鳴炮,政府官員戴孝。其子弘曆繼位,是為乾隆。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24頁。
澳門為雍正皇帝舉行哀悼儀式
雍正二年(1724年1月26日-1725年2月12日)7月1日,因為澳門葡人並不願接納其他國家的被逐傳教士,而各地驅逐的傳教士又屬不同國家,因此,西洋傳教士戴進賢奏請勿令催逼西洋人往住澳門,並請求雍正帝批准:嗣後各省送往西洋之人,願赴澳門者,則住澳門,願住廣東者,容住廣東。雍正皇帝朱批:“朕即位以來,諸政悉遵聖祖皇帝憲章舊典,與天下興利除弊。今令爾等往住澳門一事,皆由福建省居住西洋人在地方生事惑眾,朕因封疆大臣之請,廷議之奏施行。政者公事也,朕豈可因私恩惠爾等,以廢國家之輿論乎?今爾等即哀懇乞求,朕亦可諭廣東督撫暫不催逼,令地方大吏確議再定。”《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西洋人戴進賢等奏請行令廣東免逐西洋人並准其住澳門或省城摺》,第139—140頁。
戴進賢奏請勿令催逼西洋人往澳門
雍正二年(1724年1月26日-1725年2月12日)5月13日,澳門主教堂的唱詩班領唱弗萊雷.卡薩爾(Manuel Freire de Casal)宣佈,為穩定、保護和擴大中國教會,主教堂成立無原罪天主聖母會(Confraria da Conceição Imaculada da Mãe de Deus),因為本年1月雍正皇帝頒佈詔令,禁止傳教士在中國傳播天主教。無原罪天主聖母會每週六在主教堂舉行彌撒活動,活動經費先是由教士會和在俗神父支付。議事會7位官員捐出7澳門元,可舉行7場彌撒。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266.
主教堂成立無原罪天主聖母會
人物: | 麥德樂(Meneses, D. Alexandre Metelo de Sousa) |
若奧五世(João V)(國王),1689-1750 | |
時間: | 清前期(1645-1759年) |
1727年05月28日 | |
1727年05月18日 | |
地點: | 中國--北京 |
關鍵字: | 歷史 |
外交 | |
信件 | |
外交及領事人員 |
資料來源: |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修訂版),澳門基金會,2005,第618頁。ISBN 99937-1-032-6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16614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