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新口岸馬六甲街千禧園在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大樓後面,原是一塊空置地盤,後改建成休憩園地,設置噴水池、草坪、花圃及椅櫈,種植松柏之類長青樹,美化環境,清雅恬靜,讓途人及附近居民到來散步休息,也是一個舒適的好地方,何況鄰近還有蓮花紀念公園。由於園右邊是高美士街,左邊是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彷彿擴大了園區空間,顯得寬敞偌大。該園於二零零零年三月開幕,因屬千禧年之始,被命名“千禧園”。在本澳眾多休憩園區中,只有“千禧園”樹立一座“母子連親”紀念碑,與眾不同,特別具有意義。二零零零年,本澳有關人士與河北涿鹿縣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一周年,舉辦“澳門歸根•母子連親”活動:九月廿三日,在涿鹿縣樹立“澳門歸根碑”,由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題寫碑名,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題寫碑文;十二月五日,在澳門千禧園樹立“母子連親碑”,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題寫碑名,中國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題寫碑文。這項活動寓意澳門回歸祖國懷抱,與祖國血脈相通。“母子連親碑”是從中華三祖(黃帝、炎帝、蚩尤)文化發祥地的涿鹿縣母親山上鑿取的玄武石刻製,高二點五米,寬八十五公分,厚七十五公分,重約四噸。據報道,在碑石下還埋藏有從黃帝城牆遺址挖取的黃土、出土陶罐、石斧等文物,永誌留念。在碑石周圍,種植花木,襯托石碑,莊嚴典雅,是園中最突出部份。
千禧園母子連親碑
林茂大馬路建設林茂綠化休憩區,改善小區環境,擴展和保留居民活動的空間,消閒休息,促進睦鄰友好關係,自然受到歡迎。這個休憩區及附近一帶,昔日瀕臨海邊,船廠杉欄林立,木屋毗連,後經填海成陸,闢路建屋,面貌一新。其中主道林茂大馬路中段路邊有一塊荒地,堆積大量建築廢料、垃圾及爛車,影響衛生,有礙市容,與該區發展建設不相協調;又由於該區欠缺休憩場地,有關方面利用這塊空地,改造為休憩地,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間動工,清理垃圾,平整地台,增加設施,至二零零零年三月二十日竣工啟用,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呈長方形。休憩區分三部份,近沙梨頭一端,設有多個大型花圃、十多米長弧形腳底按摩小徑、涼亭、長椅及兒童遊戲設備;近筷子基一端,則設有綜合球場、滾軸溜冰場等康體設施;中間是一個小廣場。開幕當天,鄰近街坊會及學校二百多人,參加“齊來綠化林茂”休憩區活動,植樹鋪草皮,綠化環境。休憩區名“林茂”,源自往昔沙梨頭林茂杉欄,今由一塊廢置空地,經過改頭換面,變成整潔休憩場地,令人快慰。其實,澳門地少人多,為了配合城市發展,只好利用有限的空間,如寛闊的路旁、街頭巷尾的空地,開闢休憩區,增加康體設施,改善環境,提高區域生活質素,給居民活動空間。這類休憩區開闢,因地制宜,大小不同,逐漸增加,形成澳門城市建設特點。
林茂休憩區新建設
嘉慶十六年(1811年1月25日─1812年2月12日)本年,英國商人托馬斯·比爾(Thomas Beale)在其澳門宅院的花園內創建一個規模很大的植物園,內有盆花2500個,所植花卉以中國品種居多。在園內還養了許多鳥,鳥籠高達50英尺,里面有各種各樣來自各地的鳥類,包括:鸚鵡、八哥、印度孔雀、鵲、金絲雀、天堂鳥、熱帶雉、石鷄、金野雉、銀野雉、大獎章野雉、紅尾野雉及各種各樣的鴿子。這一年,倫敦國立植物園負責人威廉·克爾(William Kerr)先生來到澳門植物園,采集不少中國植物返回英國。英國植物園有中國植物,自此始。威廉·亨特稱:“托馬斯·比爾在一條叫比爾巷(Beale Lane)的狹窄街道上擁有一座極好的葡式房子,周圍有高高的圍牆,房子連著一個寬大的花園,花園里種滿了最珍貴的奇花異草。一株孟買芒果樹結著累累果實,還有荔枝、柑桔和番荔枝等果樹。園內還有一個鳥舍,里面除了有美麗的孔雀和鴛鴦以及許多珍稀鳥類之外,還有一隻極樂鳥。在當時,這是所有鳥類最稀有的。花園的布局是按中國式樣,花卉植物種在花盆里,這個花園成了澳門的一景。”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3稱:“有咇哋花園者,園中以銅絲結網蒙之。內有大樹一株,小樹數株,有假山,有水池。壁上多插以樹枝,蓄各種鳥,紅黃白綠,五色燦然。鳥之上下飛鳴,宛如園林中也。或巢於樹,或巢於山間水旁,或巢於檐壁及所插枝上,名曰百鳥巢。”這個“百鳥巢”,就是“咇哋花園”,也就是托馬斯·比爾花園。
英國商人湯瑪斯·比爾(Thomas Beale)在其澳門宅院的花園內創建一個規模很大的植物園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1月25日─1812年2月12日)本年,英國商人托馬斯·比爾(Thomas Beale)在其澳門宅院的花園內創建一個規模很大的植物園,內有盆花2500個,所植花卉以中國品種居多。在園內還養了許多鳥,鳥籠高達50英尺,里面有各種各樣來自各地的鳥類,包括:鸚鵡、八哥、印度孔雀、鵲、金絲雀、天堂鳥、熱帶雉、石鷄、金野雉、銀野雉、大獎章野雉、紅尾野雉及各種各樣的鴿子。這一年,倫敦國立植物園負責人威廉·克爾(William Kerr)先生來到澳門植物園,采集不少中國植物返回英國。英國植物園有中國植物,自此始。威廉·亨特稱:“托馬斯·比爾在一條叫比爾巷(Beale Lane)的狹窄街道上擁有一座極好的葡式房子,周圍有高高的圍牆,房子連著一個寬大的花園,花園里種滿了最珍貴的奇花異草。一株孟買芒果樹結著累累果實,還有荔枝、柑桔和番荔枝等果樹。園內還有一個鳥舍,里面除了有美麗的孔雀和鴛鴦以及許多珍稀鳥類之外,還有一隻極樂鳥。在當時,這是所有鳥類最稀有的。花園的布局是按中國式樣,花卉植物種在花盆里,這個花園成了澳門的一景。”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3稱:“有咇哋花園者,園中以銅絲結網蒙之。內有大樹一株,小樹數株,有假山,有水池。壁上多插以樹枝,蓄各種鳥,紅黃白綠,五色燦然。鳥之上下飛鳴,宛如園林中也。或巢於樹,或巢於山間水旁,或巢於檐壁及所插枝上,名曰百鳥巢。”這個“百鳥巢”,就是“咇哋花園”,也就是托馬斯·比爾花園。J.M.Braga, A seller of“sing-song”, Journal of Oriential Studies, Vol.6, 1961—1964, HKU Press, 1967; Chinese, Respository, Vol.11, No. 1, pp.59—60. 郭永亮:《澳門與香港早期關係》,第92頁。威廉·亨特(William C. Hunter):《舊中國雜記》,第81—82頁;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3。有學者認為托馬斯·比爾花園(咇哋花園)即白鴿巢花園,實誤。白鴿巢花園為澳門富商俾利喇開闢,地點在白鴿巢;而托馬斯·比爾花園在比爾巷(Beale Lane),應在白馬行街一帶。參見Chinese Repository , Vol.Ⅱ, No.1, pp.59—60.
英國商人湯瑪斯·比爾(Thomas Beale)在其澳門宅院的花園內創建一個規模很大的植物園
“池亭小築繞紅欄,芳草芊芊拓地寬。不種桃花亦真隱,傍人只作武陵看。”“綠陰深處護人家,汲得新泉共煮茶。猶有竹籬茅舍意,底須金谷門繁華。”上為《闇齋詩稿》詠張園句也。攷張園在士多紐拜斯大馬路與雅廉訪大馬路之轉角處。為澳中隱士張仲球所建,又名因樹園。寓後漢申屠蟠因樹為屋,杜門養高之意云爾。街前廣列精舍,園中虔結佛堂,入門則斜坡不滑,蔚而幽深。稍進則曲徑盤紆,豁然開朗。只見綠蔭幾處,或為梅壑菊籬;更有白屋數椽,皆屬畫室詩社;方塘弄影,碧水漪漣;長橋卧波,朱欄繚繞;甘泉一井,菜畦數行。異平泉之麗都,有輞川之幽勝。曾記當年《徵尚齋詩稿》,有《題因樹園圖》云:“因樹以為屋,始漢申屠蟠。詭時樂遯跡,棲息取苟完。張侯澹宕人,平生敦古懼。邑里盛豪貴,不以利祿干。卜地二龍泉,結園三畝寬,百年喬木在,昕夕相盤桓。有堂可載酒,有池可垂竿,茂林與修竹,畦菊兼畹蘭,㝃㝃罥綠煙,涼碧生畫寒。疏樸此真意,何事七寶欄。況復眈禪悅,佛火飄旃檀。懸想只陀林,亦作如是觀。我來賃廡居,愧非梁伯鸞。劫餘種樹書,深談吐肺肝。故園不忍憶,珠江流漫漫。大好井華水,披圖味龍團。”張園嘗在某時期被闢作花園茶座,增設麴部歌壇,每當假日佳期,門前馬龍車水;若値花晨月夕。園内鬢影衣香、或玩鞦韆。或蕩舢舨、或瀹茗籬下,或把酒花前,洵具異樣幽懷,極盡一時勝況。獨惜華庭易散,鶴去餘樓,現狀廣廈足恁,燕來寄廡矣。回溯園主當日,眈書好佛,結會呼朋,特闢詩壇,取名“陶社”,當時名宿如:錢二南,張純初,鄭頤伯,陳伯任輩,皆雲集張園,憶昔庵齋有《因樹園耆舊會圖記》云:“因樹園者,張君仲球別墅,慕申屠因樹之屋,以名其園也。山對萬松,地拓十畝;修篁夾道,古木捎雲。迤邐而入,仄經盤紆;空曠忽開,疎籬掩映。小亭一角,矮屋數椽;砌石栽花,分畦種菜。有輞川之勝,無金谷之華。其中為佛堂,為畫室,外則紅欄繚繞,碧沼澄鮮,俯臨清流,旁建曲榭。曩結詩會,顏曰陶社;今者,吟壇復開,遊侶益盛,喁於互唱,有井水而能歌;朋從偕來,信山林之足樂。履綦亂於苔印,壺榼挈於花陰。時或商量食譜,品第茶經,談諧脫略,何問主賓,光景流連,遠隔塵市,足使逋客忘其羈苦者焉。主人夙耽禪悅,坐擁書叢;喜集勝流,閒尋俊約;詩心畫手,分蘭菊於春秋;酒賦琴歌,翫花月於晨夕。屬以海桑屢變,風萍乍合,襄陽耆舊,多避世之衣冠;永嘉流入,類搏沙之蹤跡。華嚴劫後,迭換星霜;真率會中,能談歲月。東海久客,憐邴管之未歸;南皮舊遊,憶應劉而傷往。茫茫身世,落落賓朋,謝傅絲竹之感,已過中年;右軍觴詠之懷,難忘陳跡。爰迺寫以丹青,託之吟詠;繪鄭奐耆英之像,敢竊比乎前賢,題張為主客之圖,庶長留乎影事云爾。於是張君白英作圖,諸君賦詩,而余為之序。圖凡十一人:施兆浚闌初,陳國光蔚秋,王耐荼亦鶴,何步瀛蓬洲,鄭壽祺頤伯,錢實龢二南,張逸純初,黎中岳耀云,陳肇愷叔舉,主人及余也。時辛已中秋後一日。”
張園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