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思泰(Anders Ljungstedt):《早期澳門史》第4章,第52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龍思泰(Anders Ljungstedt):《早期澳門史》第4章,第52頁。
更新日期:2019/01/29
光緒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12月15日,澳門政府在風順堂區建一所女子學校。19日,政府命令為風順堂區女子學校建一所校舍,預算4500元。29日,臨時任命多雷斯‧科斯塔(Maria dos Dores Costa)為小學教師。
澳門政府在風順堂區建一所女子學校
道光八年(1828年2月15日─1829年2月3日)11—12月,由香山知縣祝淮主持。香山著名詩人黃培芳主纂的八卷本《新修香山縣誌》正式出版,其卷四《海防》中有澳門歷史從明至清的歷史概述,其尾附有3幅重要的澳門歷史地圖,其一為《濠鏡澳全圖》,是現存澳門中文歷史地圖中標注地名最多,也是最為詳細的一份地圖,其中含有許多重要的澳門歷史地理信息。從關閘至澳門城,即澳城之外部分,出現的地名有蓮花莖、蓮峰(山)、望廈村、龍環村、龍田村、馬蛟石、割狗環、新橋、舊橋及青洲,其中龍環村、新橋、舊橋在澳門地圖中第一次出現。城外的建築物有關閘、望廈汛、新廟(即蓮峰廟)、觀音堂(即普濟禪院)、蓮溪廟及沙梨頭永福社,其中“蓮溪廟”和“永福社”均為第一次在澳門地圖中出現。城內靠內港由北向南標出了一系列新地名:十字石、沙欄仔、八角亭步頭、士孟步頭、舊茂記水口、十八間水口、吉慶圍水口、桔仔圍尾、蘆石塘、船澳口、三層樓、下環街、蝦蟆石、新村尾,靠城北還有白鴿巢。上述地名除白鴿巢、三層樓、新村尾、下環街、蘆石塘見於前代地理,其餘均為第一次出現。城內建築有東炮台(即東望洋炮台,實際在城外)、麻風寺(實際在城外)、中炮台(即大三巴炮台)、花王廟、大三巴(寺)、大關、北灣稅館、板樟廟、醫人廟、尼姑廟、大廟、議事亭、(三街)會館、支糧廟、南灣稅館、小炮台、伽思炮台、龍嵩廟、小三巴寺、風順廟、西炮台(西望洋炮台)、媽閣稅館、媽角炮台、澳夷抽分館(即司打口)。圖中在南灣稅館左旁標有“番差衙兵頭衙及紅毛公司館”,即說明當時澳門政府大廈、澳督府及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即十六柱)均已建成,面向南灣的南灣街已基本形成。最值得注意的是,圖中在“船澳口”右上方標有“左堂署”三字,可以證明香山縣丞衙署在道光八年(1828)前即已搬進澳門城內。其二為《西環圖》。此處西環實際上是指澳門的北灣及內港一區,該區北起關閘,南至媽閣炮台,中間為大關,即澳門中國海關。內港一線繪多艘洋船出入,是中國歷史地圖中第一次完整展現澳門內港之分區圖。其三為《東環圖》。此處之東環實際上是指澳門的南灣及西灣兩區,南灣東起嘉思欄炮台,西至南灣炮台,中間尚有一座小炮台,西灣則南起南灣炮台,北至媽閣炮台,兩灣地理形勢甚明。南灣繪一系列西洋建築群,其中標明有“番差衙”、“兵頭衙”、“紅毛公司館”及“稅館”等建築,這是中國歷史地圖中第一幅關於南灣地區的形勢圖。
八卷本《新修香山縣誌》正式出版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月14日─1821年2月2日)6月21—25日,廣州學海堂山長順德人趙均遊歷澳門,留下澳門詩一首:不到南灣久,行行訪野亭。翠屏增鳥篆,金界宅仙霛。木聳千章秀,螺分數點青。攜將腰笛吹,龍聽出波冥。
廣州學海堂山長順德人趙均遊歷澳門,留下澳門詩一首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月14日─1821年2月2日)2—4月,廣東嘉應舉人楊炳南與李秋田同遊澳門,與流寓澳門的同鄉謝清高相遇,遂由謝清高口授,由楊炳南筆錄整理,完成《海錄》一書。謝清高生於乾隆三十年(1765),卒於道光元年(1821)。弱冠隨海舶貿販南海,18歲時遇風覆舟,為西洋番舶(即葡船)救起,遂隨船遍歷各國,習其語言,記其島嶼、城寨、風俗和物產。航海14年,乾隆末年流寓澳門,後雙目失明,為通譯並業賈以自給。
謝清高口授,楊炳南筆錄整理,完成《海錄》一書
道光八年(1828年2月15日─1829年2月3日)吉馬良斯·弗雷塔斯《澳門回憶錄》在科英布拉大學皇家印刷局出版。弗雷塔斯,1780年生於巴西米那斯吉那斯(Minas Gerais)首府。曾任炮兵軍官。1815年來到澳門在攝政王子兵營供職,後擔任炮兵營營長,軍銜升至上校,又出任澳門議事會理事官。1822年,為慶賀若奧六世(João Ⅵ)返回葡萄牙,澳門政府派遣弗雷塔斯上校作為澳門特使前往里斯本,後留在葡萄牙,出任科英布拉總督。1835年在當地逝世。弗雷塔斯《澳門回憶錄》是一部保存澳門重要資料的澳門歷史著作,實際上是早於龍思泰的第一部關於澳門歷史的著作。該書介紹了澳門的地理位置、面積、土地性質、農業、魚類、水源、港口、氣候、疾病、地貌、建築、基督教人口、中國人口、基督教居民的體質及道德面貌、中國人的體質和道德、政治機構的起源、政府、商業、公共收入、公共消費、城堡、軍隊、教育機構、慈善機構及機構的政治態度等問題。其中談到當年澳門城市面貌:“狹窄的街道鋪著碎石,下水道能將雨水迅速排走。城市的南北兩面的城牆,並有兩座城門通往農村。在兩座城門之間,北面有聖保羅堡壘,南面有兩座堡壘,其中一座是西望洋堡壘。另有三個堡壘防守海灣。海灣入口處是聖地亞哥堡壘,而東望洋堡壘矗立在懸崖之上。一座稱為南灣的狹長碼頭形成一道美妙的鐵牆,從西面可以看見港口和從前給予耶穌會士的一個島嶼。”
吉馬良斯·弗雷塔斯《澳門回憶錄》在科英布拉大學皇家印刷局出版
人物: | 唐娜.萊昂諾拉(Leonora, Dona) |
時間: | 明中後期(1494-1644年) |
1498年08月15日 | |
地點: | 葡萄牙--里斯本(Lisboa)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6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0856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