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拉馬尼亞姆:《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1700政治和經濟史》第4章,第111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蘇拉馬尼亞姆:《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1700政治和經濟史》第4章,第111頁。
更新日期:2019/01/29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10月上旬,前鋒劇社先到中山縣的雍陌與旅澳鄉村服務團聯合演出,其後經岐關西路各鄉直到石岐,沿途演出《重逢》、《最後一計》、《放下你的鞭子》等話劇和活報劇。次年1月10日,前鋒劇社第二次下鄉,先後到肖家村、下柵、上柵、南萌、張家邊等鄉村巡迴演出。除上演原來的劇碼外,又新排練了《血灑盧溝橋》、《布袋隊》等。第三次在1938年7月1日出發到古鶴、茅灣、三鄉、桂洲等地演出,歷時一個半月。他們在各地農村的演出,有聲有色地宣傳抗戰必勝、日寇必敗的道理,激勵農民參加抗戰。
前鋒劇社與旅澳鄉村服務團聯合演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本年,利宵中學“學苑(學生會,Associação Escolar Academia)”組織了一次“校際體育活動周”活動,在澳門官立學校間開展校際體育比賽。參賽學校有:商業學校、聖若瑟修道院、聖母無原罪工藝學校、男子中心中學及利宵中學。並設立三個獎項:一是“學校杯”,其中包括自行車賽、越野賽及摔跤比賽;二是“足球杯”;三是“網球杯”。
利宵中學“學苑”組織了“校際體育活動周”
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9月23日,葡萄牙政府首腦阿拉高·莫拉托(Francisco Manuel Tragoso de Aragão Morato)設立一個“宣傳品及文字期刊審查委員會”。隨即《果阿週報》與《澳門鈔報》亦相繼停刊。
葡萄牙政府首腦阿拉高·莫拉托(Francisco Manuel Tragoso de Aragão Morato)設立“宣傳品及文字期刊審查委員會”
道光八年(1828年2月15日─1829年2月3日)吉馬良斯·弗雷塔斯《澳門回憶錄》在科英布拉大學皇家印刷局出版。弗雷塔斯,1780年生於巴西米那斯吉那斯(Minas Gerais)首府。曾任炮兵軍官。1815年來到澳門在攝政王子兵營供職,後擔任炮兵營營長,軍銜升至上校,又出任澳門議事會理事官。1822年,為慶賀若奧六世(João Ⅵ)返回葡萄牙,澳門政府派遣弗雷塔斯上校作為澳門特使前往里斯本,後留在葡萄牙,出任科英布拉總督。1835年在當地逝世。弗雷塔斯《澳門回憶錄》是一部保存澳門重要資料的澳門歷史著作,實際上是早於龍思泰的第一部關於澳門歷史的著作。該書介紹了澳門的地理位置、面積、土地性質、農業、魚類、水源、港口、氣候、疾病、地貌、建築、基督教人口、中國人口、基督教居民的體質及道德面貌、中國人的體質和道德、政治機構的起源、政府、商業、公共收入、公共消費、城堡、軍隊、教育機構、慈善機構及機構的政治態度等問題。其中談到當年澳門城市面貌:“狹窄的街道鋪著碎石,下水道能將雨水迅速排走。城市的南北兩面的城牆,並有兩座城門通往農村。在兩座城門之間,北面有聖保羅堡壘,南面有兩座堡壘,其中一座是西望洋堡壘。另有三個堡壘防守海灣。海灣入口處是聖地亞哥堡壘,而東望洋堡壘矗立在懸崖之上。一座稱為南灣的狹長碼頭形成一道美妙的鐵牆,從西面可以看見港口和從前給予耶穌會士的一個島嶼。”
吉馬良斯·弗雷塔斯《澳門回憶錄》在科英布拉大學皇家印刷局出版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月31日─1901年2月18日)2─4月,嶺南近代著名詩人丘逢甲與同鄉嘉應人王恩翔為籌辦“嶺東同文學堂”赴南洋,中停澳門。丘逢甲雖然不是當時維新變法的骨幹分子,但在香港曾與康有為、唐才常、陳騰鳳等人會晤。在澳門他專門拜訪了被譽之為“海上大俠”的著名賭商何穗田,因何穗田在澳門慷慨捐贈,支持維新派事業,亦創辦學校,為丘氏崇拜,故有《澳門贈送何義士》詩一首贈何穗田稱:“海上我來尋大俠,如君何讓古朱家”。丘逢甲在澳門居停時間不足一月,居所在澳門崗頂,舊稱磨盤山。在此期間,這位詩人留下了15首吟詠澳門的詩歌,統稱為“澳門雜詩”,詩中多有澳門社會紀實,錄其7首於後:冶葉倡條徧茁芽,雙瞳翦水髻堆鴉。春風吹化華夷界,真見葡萄屬漢家。兩園新舊傍山開,花下輕車走若雷。逢著人天安息日,亞當親挾夏娃來。白鴿巢高萬木蒼,沙梨兜擁水雲涼。炎天傾盡麻姑酒,選石來談海種桑。四山高拱炮台尊,海氣空蒙晚角喧。落落老兵扶醉去,斜陽一抹望霞村。覆路榕蔭接海堤,望洋東轉望洋西。馬蛟石上看潮立,十萬軍聲戰水犀。樓台金碧擁南環,燈火千門夜不關。滿地煙花春似海,三更人立磨盤山。銀牌高署市門東,百萬居然一擲中。誰向風塵勞物色?博徒從古有英雄。
丘逢甲與同鄉王恩翔赴南洋途中居停澳門
光緒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12月15日,澳門政府在風順堂區建一所女子學校。19日,政府命令為風順堂區女子學校建一所校舍,預算4500元。29日,臨時任命多雷斯‧科斯塔(Maria dos Dores Costa)為小學教師。
澳門政府在風順堂區建一所女子學校
人物: | 加西亞.薩(Garcia de Sá) |
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1506-1552 | |
時間: | 明中後期(1494-1644年) |
1549年08月15日 | |
地點: | 日本--鹿兒島(Kagoshima)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88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1544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