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路軍總司令函謝四界救災會》 (1938年5月19日),載黃慰慈主編:《濠江風雲兒女:澳門四界救災會抗日救國事蹟》,第147頁;《華僑報》1938年3月9日《昨全澳婦女界賣花籌款成績,共得款三百元》。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第五路軍總司令函謝四界救災會》 (1938年5月19日),載黃慰慈主編:《濠江風雲兒女:澳門四界救災會抗日救國事蹟》,第147頁;《華僑報》1938年3月9日《昨全澳婦女界賣花籌款成績,共得款三百元》。
更新日期:2019/01/29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月22日─1899年2月9日)4—5月,澳門戒鴉片煙分會設立。澳門人士與萬木草堂弟子如香山張壽波、南海陳士廉、新會麥致祥、順德何廷光、順德劉楨麟、新會梁福田、南海陳繼儼、鶴山李盛銘、香山鄭仲賢等,響應徐勤等人在日本橫濱創辦的戒鴉片煙總會,發起成立澳門戒鴉片煙分會並擔任董事。據徐勤所撰《戒鴉片煙會章程》:本會以寓日本橫濱大同學校為總會,澳門大井頭《知新報》等處作分會。
澳門戒鴉片煙分會設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月4日─1906年1月24日)8月20日,東京同盟會成立。9月8日,在日本東京創立同盟會後不足三星期,孫中山即給馮自由、李自重頒發委任狀,委任二人為省港澳地區同盟會主盟人,在香港、廣州、澳門建立同盟會組織。其委任狀稱:“中國革命同盟會總理孫文,特委託本會會員馮君自由、李君自重二人在香港、粵城、澳門等地聯絡同志,二君熱心愛國,誠實待人,足堪本會委託之任,凡有志入盟者,可由二君主盟收接,特此通知,仰祈察照是荷。”馮自由被委任為香港同盟會分會會長後,“於丙午、丁未(1906—1907年)間(民前五、六年)”先後派遣阮亦周、劉思複、劉樾航等人到澳門,在荷蘭園和隆街21號租下一幢南歐式洋樓,設立同盟會機關,登記註冊為“樂群書室”,招攬青年學生前來閱讀書報,作為宣傳革命之用。樂群書室成立後,主要是劉思複借其地以作製造炸彈炸藥的試驗。由於劉思複的炸彈試驗是秘密進行,故這批香港同盟會會員也未在澳門過多出頭露面,故“成立數月,僅得基本會員數人,不得已宣佈解散。”
同盟會在澳之活動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25日─1907年2月12日)1月3日,廣東反美愛國運動蓬勃發展,正式成立廣州拒約會,曾任臨時主席的鄭觀應被推為主席。旋因繼母病重,辭去主席返回澳門。但在返澳前,擬訂了拒約措施4條。2月3日,繼母病逝,“丁憂”,在澳門“守制”。
廣州拒約會成立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10日─1900年1月30日)2月,康有為弟子徐勤、香山紳士張壽波、東亞同文會會員田野橘次等人在澳門發起鏡湖茶談社,並立茶談社規條12條,據稱“此乃合康有為派、基督派及張壽波派三者而成立也,其勢力在廣東省實力最著”。鏡湖茶談社沒有一定的組織形式,會員每月但以15錢為會費,每月朔、望,兩次集會於由張壽波在澳門籌設的原生學堂,各述己說。並經常創辦演說,東亞同文會之田野橘次、高橋謙及松岡好一分別在社中演講了《天才論》、《論國家盛衰與人才消長之相關理》和《老屋說》,其《老屋說》更是以老屋比喻清朝,公然鼓吹徹底改造。茶談社綱領為“同志結懇親”和“研究時局問題”。
鏡湖茶談社在澳門成立
每年一度的“城市清潔運動——模範區巡禮”由一九九四年起舉辦,每年一度,加強了居民的公民意識教育,改善了清潔衛生情況,普受居民支持和合作。如果繼續舉辦下去,蔚然成風,將仿如農曆歲晚家家戶戶大掃除傳統習俗那樣,自動自覺保持環境衛生。“澳門是我家,齊來清潔她”,這是城市清潔運動的口號。初時,由於城市急速發展,垃圾相應增加,影響市區衛生,於是開展了這項運動。當年由市政廳(今為民政總署)主辦,各區坊會協辦,澳門清潔專營公司參與,每年由四、五月開始,至十二月結束,為期長達數月。為廣泛深入展開活動,設立“清潔模範區”,分區定期展開宣傳工作。每年針對有關清潔衛生情況,訂定一個主題,如首屆改善居民傾倒垃圾地方清潔衛生,二零零零年減少街道設置垃圾桶,二零零一年推廣正確使用腳踏式垃圾桶。 城市清潔“模範區巡禮”是與各區坊會攜手合作舉辦,結合該區的實際情況,以不同的方式展開多姿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大致有文娛活動、攤位遊戲、文藝表演、各種比賽等,特別着重學校參與,宣傳清潔保護環境訊息;與此同時,加強稽查人員在各區的巡邏及檢查違例工作。參與運動的人數逐年增加,據統計一九九七年五萬四千多人,較九六年增一倍,而環境衛生情況也有一定的改善,相信城市清潔運動舉辦下去,澳門將是一個清潔的城市。
城市清潔運動推行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6月28日,中國婦女慰勞會將會員月費及籌款所得國幣1200元匯寄廣東省政府主席吳鐵城,以救濟廣州難民。
中國婦女慰勞會匯寄1200元以救濟廣州難民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10日─1900年1月30日)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與當地僑商李福基等集議創立“保大清皇帝公司(即保皇會)”,原擬總公司駐地設在澳門與橫濱兩地,但他們認為澳門更為合適。10月底,康有為假道日本來到香港,在港居停兩個多月,並於1900年1月27日離港赴新加坡。在此期間,康有為在香港親自指揮部屬將保皇會總部設立於澳門水坑尾大井頭4號。澳門保皇會初設時負責人為康門弟子王鏡如。1900年4月,康門另一弟子徐勤從南洋返回澳門,接替王鏡如主持保皇會的工作。其他保皇會成員則主要是《知新報》的班底。何廷光任財務總管(又稱保皇總公司大經理);陳世廉,康門弟子,保皇會成立初期協助王鏡如主持會務;葉湘南,康門弟子,1900年夏從日本來澳,協助徐勤主持會務;韓文舉,康門弟子,曾任《知新報》撰述,1900年奉命從日本返澳,參加保皇會工作;何樹齡,康門弟子,曾任《知新報》撰述;歐榘甲,康門弟子,《知新報》主要撰稿人,1900年夏奉命從日本返澳,參加保皇會工作;梁炳光、張學璟、羅潤南,均為康門弟子,奉派來澳參加保皇會活動。劉楨麟、鄺壽民、梁應騮,亦為康門弟子,參入澳門保皇會活動。澳門保皇會成立後,組織十分渙散,各項工作均未走向正規,以致引起海外各地保皇派人士不滿。1900年四五月間,康有為為了加強保皇總會的工作,先後調派徐勤、歐榘甲、葉湘南等人返澳,並指示徐勤等“港澳辦事,當分內政、外交、理財、書札”,並大致分工為葉湘南理財、徐勤主外交、王鏡如總內政。但澳門保皇會運作不良的狀況並沒有任何好轉,直至1901年初,澳門保皇會停止工作。
康有為創立“保大清皇帝公司(即保皇會)”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5月20日,自抗日戰爭勝利以來,澳門僑胞為團結同業,爭取國內合法僑團地位,紛紛組織團體,呈請黨部備案。至本日共有30個新舊單位在黨部備案,且獲得僑團所應有之合法地位。計有:中華總商會、漁會、中華教育會、理髮公會、記者公會、鏡湖慈善會、中華婦女會、中山同鄉會、江浙同鄉會、陳族聯誼會、東莞同鄉會、印刷職業公會、木公會、茶樓西友公會、中藥研究會、水電機工聯會、果菜欄公會、鞋業西友公會、銀業公會、上架木藝會、中醫師公會、服裝業聯會、國機澳支部、旅業公會、漁業聯合會、造船職業公會、香業西友公會、火柴業職業公會、西菜麵包業聯會和澳門童軍分會。
澳門僑胞紛紛組織團體,呈請黨部備案
人物: | 李宗仁 |
白崇禧 | |
黃旭初 | |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 | |
1938年05月18日 | |
關鍵字: | 澳門四界救災會 |
募捐 | |
難民救濟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2576-2577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6848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