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17
天啟二年(1622年2月10日─1623年1月30日)本年之前,東望洋教堂即導航聖母堂(Nossa Senhora da Guia)已經建成。東望洋小堂的原來葡文為Cidade do Santo Nome de Deus,過去譯為“聖母雪地殿”。金國平、吳志良先生認為這一譯法有誤,其正確譯法是“白雪聖母隱修院”。白雪聖母信仰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4世紀。8月5日,是白雪聖母的紀念日。東望洋教堂的聖堂供奉的即白雪聖母。據稱,東望洋小堂是澳門現存最古樸及完整的羅馬天主堂,亦是中國甚至是亞洲現存最古老而完整的聖堂,其里里外外建築形制結構、建築裝飾樣式、設施、壁畫等,基本與其在1622年已存在時一模一樣。TA-SSI-YANG-KUO, Série 1, Vol.1, p.162載,1622年荷蘭人進攻澳門時就提到了東望洋山的隱修院。金豐居士:《聖母雪地殿,光芒遠射顯靈導航》,載《新報》2009年8月20日。
東望洋教堂即導航聖母堂已經建成
同治四年(1865年1月27日─1866年2月14日)9月24日,澳門松山燈塔建成啟用。該燈塔由開設在龍嵩街(Rua Central)17號的一家外國公司馬傑森(H. D. Margesson)出資建造,設計、施工的負責人為澳門土生葡人卡洛斯‧羅查(Carlos Vicente da Rocha)。羅查並非專業建築師,他當時是澳門財政廳司庫,還在民團中任上尉軍官。該燈塔的建造一直是在澳督阿穆恩的關心和支持下完成的。這是中國海岸第一個發光的燈塔。燈塔坐落在北緯21. 11度,東經113. 3度。其他技術指標為:燈光距海平面(漲潮時)101. 5米,塔身高13. 5米,燈光成白色,晴天可視距離為20海里。
澳門松山燈塔建成啟用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