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17
天啟二年(1622年2月10日─1623年1月30日)本年之前,東望洋教堂即導航聖母堂(Nossa Senhora da Guia)已經建成。東望洋小堂的原來葡文為Cidade do Santo Nome de Deus,過去譯為“聖母雪地殿”。金國平、吳志良先生認為這一譯法有誤,其正確譯法是“白雪聖母隱修院”。白雪聖母信仰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4世紀。8月5日,是白雪聖母的紀念日。東望洋教堂的聖堂供奉的即白雪聖母。據稱,東望洋小堂是澳門現存最古樸及完整的羅馬天主堂,亦是中國甚至是亞洲現存最古老而完整的聖堂,其里里外外建築形制結構、建築裝飾樣式、設施、壁畫等,基本與其在1622年已存在時一模一樣。TA-SSI-YANG-KUO, Série 1, Vol.1, p.162載,1622年荷蘭人進攻澳門時就提到了東望洋山的隱修院。金豐居士:《聖母雪地殿,光芒遠射顯靈導航》,載《新報》2009年8月20日。
東望洋教堂即導航聖母堂已經建成
崇禎八年(1635年2月17日─1636年2月6日)東望洋炮台拆除。該炮台在1623年澳督弗蘭西斯科•馬士加路也的防禦體系中,即已列為應建炮台之處,至1626年前已初步建成。炮台建於東望洋山頂,置火炮5門。山上建有幾座營房,可容一連士兵居住,還有一個地下蓄水池。但由於該炮台地勢最高,位於大三巴炮台之上,明朝官員勸澳門葡人拆毀此炮台,並願為此付出7000兩白銀的拆賠費,故在此年拆除。博卡羅:《要塞圖冊》,載《l6和17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里的中國景觀》,第221頁。
東望洋炮台拆除
澳門最高山巔,有一蕃寺焉,厥名為東望洋雪地殿。殿實不廣,廟亦不高,但以其處於海拔九十三公尺之東望洋山頂上,與燈塔及炮臺配合,組成澳門歷來之唯一標誌。聖母雪地殿,原來之葡文為Cidade do Santo Nome de Deus,即以聖名為城之聖母也。該廟創建於一六二六年。先於東望洋炮臺 (一六三七) 及燈塔 (一八六五),而為東望洋山上最古之建築物。其壁間埋葬有數穴天主教神甫古墳,皆為十七世紀時期之遺跡,蓋亦古羅馬教之習例也。一六三七年時,嘗有四位西班牙籍之天主教女修士,來澳蝨修,隱居該廟。蓋以該廟高處山頂,與市塵隔離,迺得堅持苦修,謝絕塵俗,永不下山。如是者凡數十年,至衰老始離澳返國。昔日澳葡相傳,據謂聖母雪地殿嘗顯靈拯救葡船。當年曾有數艘葡國貨船,揚帆來澳,途中猝遇暴風,黑夜裏迷失方向。正在凶濤駭浪間,危險莫測,忽覩空際,有一明燈,閃耀前行,似為引導者。各船因是隨燈所之,卒獲安抵澳境。衆見該明燈隱沒於東望洋山上,均認為山上之聖母雪地殿顯靈云。後澳葡因本其旨,遂於雪地殿側,建一燈塔,俾於夜間照耀海上行旅焉。東望洋雪地殿,自從澳葡於此設立炮臺後,遂被視作軍事禁區,不許閒人登臨;祇有每年之八月五日,為聖母雪地殿紀念日,迺開放一天,任人登山遊覽也。
東望洋雪地殿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