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7月6日,聖奧斯定修道院原址被改造成陸軍醫院,醫院大樓由四部分組成,整個形狀為正方形,裡面有一庭院,內設68張床位,每年可接待士兵710人。由於舊軍人醫院十分簡陋,故促使政府考慮建新醫院,而且奧斯定修道院因驅逐傳教士後一直閒置,故將修道院改為軍醫院,主要是外科主任醫師佩雷拉.克雷斯伯(António Luís Pereira Crespo)的建議。原1789年所建軍人醫院樓房出售。當時的衛生局長盧西奧.施利華(Lúcio Augusto da Silva)是澳門非常有名的醫生,他反對將陸軍醫院建在奧斯定修道院內,因為奧斯定修道院過於陳舊。他呼籲,應該將陸軍醫院從修道院中搬出來,並建一間現代化的新醫院。[1]
[1]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587; 阿馬羅(Ana Maria Amaro):《澳門醫學:名醫、藥房、流行病及醫務治療》,載《澳門史新編》第3冊,第1000—1001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