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18
更新日期:2019/07/18
正德十六年(1521年2月7日─1522年1月27日)6月22日,海道副使汪鋐得知葡人又來了兩艘大帆船,加上之前已來3艘,葡方大帆船共計5艘。汪鋐遂將其艦隊增至50艘帆船,並向葡人船隻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初戰,中方傷亡慘重,葡船炮火將明軍擊退。由於海澳地方狹窄,葡人的5艘艦船比中方的50艘更為有利有用。汪鋐見強攻未能奏效,遂下令將葡船團團圍困在東涌海澳中。《若昂•德•巴羅斯亞洲史——旬年史之三》第6篇第2章,第152頁。
海道副使汪鋐得知葡人又來了兩艘大帆船
正德十四年(1519年1月31日─1520年1月19日)4月,費爾南•安德拉德的弟弟西蒙•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獲得國王唐•曼努埃爾的批准,開始中國之行。從滿刺加與他同行的有3艘中國式帆船,他們的船長分別是若爾熱•博特略(Jorge Botelho)、阿爾瓦羅•富澤羅(Álvaro Fuseiro)、歐維士(Jorge Alvares)及彿蘭西斯科•羅德里格斯(Francisco Rodrigues)。8月,西蒙•安德拉德船隊抵達中國,在東涌停泊,就地貿易。西蒙•安德拉德是一位脾氣急躁易怒,而且缺乏機智的人。他的任務原本是接葡國使臣回國。到中國後,得知大使尚未啟程進京,還滯留在廣州,十分憤怒。於是他未經允許擅自修築工事,建起炮台、堡壘、哨所,並將大炮置於要害處,以防海盜。他不允許暹羅、柬埔寨、北大年及其他地方的船隻在此銷售貨物,甚至在廣州城掠買華人子女。他的所作所為引起當地譁然,並對托梅•皮雷斯的出使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月山叢談》載葡萄牙人:“其人好食小兒,雲在其國惟國王得食之,臣僚以下不能得也。至是潛市十餘歲小兒食之,每一兒市金錢百文,遠近患之。”《殊域周諮錄》亦載:“佛郎機,其人將食小兒。潛出買十餘歲小兒食之,每一兒予金錢百。廣之惡少掠小兒趨之,所食無算。居二三年,兒被掠益眾。”甚至葡文資料亦有類似記錄:佛郎機人在東涌築起一石牆瓦頂的堡壘,裏面存有大量武器,他們偷moços(少年),然後炙食之。食小兒當為傳聞之訛,但掠買兒童卻是事實。霍與瑕稱:“番夷市易將畢,每於沿海大掠童男童女而去。遊魚洲人時亦拐略賣之。”西蒙•安德拉德掠買小兒之事對中國人認識來華葡萄牙人的真實情況產生了惡劣的影響。林希元亦稱:“佛朗機雖無盜賊劫掠之行,其收買子女不為無罪。”《若昂•德•巴羅斯亞洲史——旬年史之三》第2篇第8章,第144—151頁。黃佐:《(嘉靖)廣東通志》卷66《外志》3《番夷》。嚴從簡:《殊域周諮錄》卷9《佛郎機》。《廣州葡囚信》原為偷狗,金國平查閱同時代文獻均為偷moços(少年)。謄寫者以為偷狗合理一些,故改之。金國平:《中葡關係史地考證》,第161—162頁注釋27。 霍與瑕:《勉齋集》卷12《上潘大巡廣州事宜》。 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卷5《與翁見愚別駕書》。
西蒙•安德拉德獲得國王唐•曼努埃爾的批准開始中國之行
正德十五年(1520年1月20日─1521年2月6日)7月,費爾南•安德拉德返回葡國,受到國王接見。國王多次向他們詢問中國的情況,而費爾南•安德拉德的回答對葡王1520年的“印度敕令”產生影響,葡王決定對往返中國的航行實行國王壟斷,並將往返船隊保持的季節性接觸變為建立持久的關係,使葡國與東方的貿易成為日常的生意。為了使“印度敕令”產生實效,必須保證三個目標:將馬六甲置於葡萄牙統治之下,加強其作為東南亞香料和藥品貿易重要中心的作用;在蘇門答臘北部建立一個葡萄牙軍事勢力範圍,並在該地區主要的胡椒港口帕塞姆(Pacem)興建一座炮台和商站;在中國南方沿海建立商站和炮台。奧利維拉:《葡中接觸五百年》第3章,第29—30頁。
費爾南•安德拉德返回葡國
正德十六年(1521年2月7日─1522年1月27日)本年,廣東按察司副使兼巡視海道汪鋐因指揮東涌戰役,對葡萄牙人之蜈蚣船及佛郎機銃頗有認識,稱:“其船用夾板長十長,闊三長,兩旁架櫓四十餘支,周圍置銃三十四管。船底尖,兩面平,不畏風浪,人立之處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撐架,櫓多人眾。雖無風可以疾走。各銃舉發,彈落如雨,所向無敵,號蜈蚣船。其銃管用銅鑄造,大者一千餘斤,中者五百餘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銃一管,用提銃四把,大小量銃管,以鐵為之。銃彈內用鐵,外用鉛,大者八斤。其火藥製法與中國異。其銃一舉放遠,可去百餘丈,木石犯之皆碎。”是葡人用的一種戰船,自明嘉靖四年(1525年)開始仿製使用。李昭祥:《龍江船廠志》卷1《訓典志》引汪鋐奏章為“置銃三、四管”。黃訓:《名臣經濟錄》卷43《兵部職方》下;嚴從簡:《殊域周諮錄》卷9《佛郎機》。關於蜈蚣船,可參閱普塔克(Roderich Ptak):《蜈蚣船與葡萄牙人》,載《文化雜誌》第49期,2003年。
廣東按察司副使兼巡視海道汪鋐對蜈蚣船及佛郎機銃頗有認識
正德十一年(1516年2月3日─1517年1月21日)本年,駐紮在亞洲的葡萄牙人達4000人。Fernão Lopes de Castanheda, Histó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India pelos Portugueses, Livro Ⅳ, Cap Ⅳ, p. 6.
駐紮在亞洲的葡萄牙人達4000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2月7日─1522年1月27日)7月25日,馬六甲國王又派使臣為昔英賚金葉表文及方物來華入貢,賀嘉靖帝登基。並向新皇帝控訴葡萄牙奪其國逐其主的暴行,“請省諭諸國王及遣將助兵復其國”。 《明世宗實錄》卷3,正德十六年六月壬寅及卷4,正德十六年七月己卯。《若昂•德•巴羅斯亞洲史──旬年史之三》第6篇第2章第146頁則作Tuao Mohamod(圖昂),張天澤《中葡早期通商史》第58頁稱圖昂為馬六甲流亡國王的兒子。
馬六甲國王派使臣為昔英賚金葉表文及方物來華入貢
正德十六年(1521年2月7日─1522年1月27日)1月22日,朝鮮通事返國後向國王匯報中國見聞稱:正德皇帝出遊,韃靼(Tartária)、回回、佛郎機、占城(Champá)、馬六甲等國使臣,各擇二三人,使之扈從,或習其言語,或觀其技藝。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上編卷14,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戊戌。
朝鮮通事返國後匯報中國見聞
人物: | 費爾南.安德拉德(Andrade, Fernão Peres de) |
托梅.皮雷斯(Pires, Tomé),-1540 | |
時間: | 明中後期(1494-1644年) |
1517年08月15日 | |
1517年09月 | |
1517年06月17日 | |
地點: | 馬來西亞--馬六甲 |
中國--廣東--廣州 | |
屯門 | |
關鍵字: | 歷史 |
航海 | |
貿易 |
資料來源: |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修訂版),澳門基金會,2005,第613頁。ISBN 99937-1-032-6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16469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