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ções relevantes
Data de atualização: 2019/01/29
Data de atualização: 2019/01/29
陳海瀛,字無競[2],字雪舟,號說洲[3],號希微室主,諱海瀛,福建閩縣(今屬福州市)人。詩人、學者。 海瀛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02年考中舉人,之後留學日本。回國後,他任職於瓊州、桂林等地,北伐時為廣州大元帥府秘書。 1921年,海瀛隨粵軍至梧州,與桂軍作戰,創作一首《梧州軍中作》詩:“元戎牙纛次梧州,野宿霜嚴夜氣遒。縛帚書旗呼殺賊,書生志豈在封侯?" 之後,海瀛回到福州,在鄉居住15年。55歲後,在外避兵七年,寄寓澳門。[2] 晚年時候,海瀛返居福州,先後任教於福建法政學堂、華南女子學院、福建學院;擔任福建省政協委員、1959年聘為福建省文史館名譽館員[3];與裡中諸子談藝自適。 1962年,海瀛80歲,油印《希微室詩稿》詩集;1973年去世,享年91歲。[2] 陳海瀛還著有《讀史記管見》、《師友感逝錄》、《希微室文稿》、《希微室詩稿》、《梧州桂林雜詩》、《希微室折枝詩話》等,編有《中國文學史》、《孟子政治論》講義等。[3] 現錄陳海瀛作於1920年的詩一首: 《至澳門觀白鴿巢花園》[2] 世外桃源且漫誇[3],珠崖早已屬他家。強收一掬傷心淚,來坐濃陰看物華。[4] [1]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百年閩詩(1901-2000)》,福州:海風出版社,2004,第233頁。 [2]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民國卷上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253頁。 [3]漫誇:休誇。 [4]物華:自然景色。
陳海瀛,1882-1973
原名德根。原籍廣東開平,生於美國舊金山。曾為機械廠學徒,工餘鑽研飛機製造、飛行技術。1910年畢業於美國希敦飛機實驗學校;在華僑資助下試製成功水上飛機,在萬國飛機製造比賽大會上獲冠軍獎。後在檀香山中華飛行器公司任設計師。曾飛越菲律賓坑內海拔為2416米的馬茶火山,創造了當時水上飛機飛行高度的世界紀錄。1914年回國,任中華革命軍飛機隊隊長。1915年曾應邀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地作飛行表演。在澳門表演時,萬人空巷,為澳門首次飛行表演。其後籌建廣東航空學校,任飛行主任。1916年參加廣東護國軍,任討袁航空隊隊長。1918年後改行經商。
譚根,1889-
吳勢,香山縣人。廣東空軍總司令部機械長。 吳勢自小在澳門氹仔讀書,少年時學習機械,成為一名經驗較豐富的機械人才。 1920年,吳勢在利古的澳門電燈公司工作,當時,利古向美國購得六架波音機,原來計劃用於開闢澳門、香港、廣州之間航線,但香港當局遲遲不發營業執照,利古只好將飛機出售。孫中山購買及獲別人贈送飛機,當時,吳勢和兩名美籍飛行員史密斯、維納兩人及機械人員楊標、余炳揚等十多人,隨機前往虎門,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 1923年1月,陳炯明退出廣州,據守惠州,伺機再起。楊仙逸急需飛機,設法將當時寄運在澳門和菲律賓兩地的飛機運回。吳勢與楊官宇等人扮成機械工人,參加搶運行動。 1923年3月,孫中山命楊仙逸在廣州大沙頭建立飛機製造廠,自製飛機。楊仙逸僱用兩位美國工程師作技術指導,並運回四架詹尼式飛機及一批備用配件、器材,以詹尼式飛機為藍圖研製,吳勢與楊標、余炳揚等機械人員參加製造飛機工作。 同年7月,第一架飛機研製成功。由黃光銳駕駛,宋慶齡乘搭上天,性能良好,可帶50磅炸彈四枚,後座安裝手提機關槍。孫中山十分高興,以宋慶齡的英文名“樂士文”命名,並當即揮毫書寫“志在衝天”四字,以資鼓勵參與研製的人員。 1926年,國民革命軍總部將航空局改組為航空處,調任吳勢為第二飛機隊機械師。由於吳勢對機械技術熟練,1929年冬被調任廣東航校機械科教官,重點教授內燃機發動機學、動力學、器械實習、飛機修護保養等知識。 1930年2月,中原大戰爆發,吳勢隨同張惠長、楊官宇前往南京,後返回廣州任廣東空軍總司令部機械長。 1932年5月,吳勢隨張惠長前往香港,1932年冬,他隨楊官宇、劉植炎等乘輪船往福州組織航空隊。1933年夏,劉植炎奉命購買教練飛機,吳勢、楊國柱等與遠東航空公司接洽,訂購“阿牛盧”飛機二架。由吳勢負責機械驗收,劉植炎、楊國柱駕返福州,機身分別塗寫上“怡朗號”、“宿霧號”,以紀念菲律賓怡朗、宿霧華僑捐款購機。旅菲律賓華僑李清泉任福建省政府委員、許友超任廈門市長多次乘坐這二架波音機來往福州、漳州、廈門之間。 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吳勢回到澳門居住了一段時間。1936年冬,應楊官宇之邀,前往南京,吳勢編入中央航委會運輸大隊任機械長,夜以繼日搶修飛機,為抗日戰爭作出積極的貢獻。 吳勢返回澳門氹仔,不久病故,年僅48歲。[1] [1]《航空機械長吳勢》,載《中山文史》(第16輯),中山:中山政協,1989,第46-47頁。
吳勢,1900-1948
許聲泉,香港人。國民黨裝甲部隊成員、澳門海關稽查員。 父親在印度加爾各答生活,並在當地結婚,後帶著許聲泉回香港大澳居住。 許聲泉在香港皇仁書院讀書,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國民黨麾下的裝甲部隊成員,參與抗日戰爭。戰後,他任職於中山、澳門海關兩年。[1]1934年8月,許聲泉擔任四等稽查員,從拱北關中山港調回拱北關工作。[2] 許聲泉為人忠直,在澳門工作時,認識崔諾枝的幼女崔瑞愛。崔諾枝是澳門澳門鄉紳,富甲一方,30年代發起籌款支持抗日。其子崔樂其是澳門誠興銀行創辦人,擔任何厚鏵父親何賢的葡文秘書,既是生意夥伴,也是鄰居,交情濃厚。 許聲泉和崔瑞愛結婚後,定居香港,十多年後,1948年生下許仕仁。[1] 後來,許聲泉在大姐夫陳福耀家族開設的“合成隆”雜貨店當掌櫃,直到晚年。70年代,他因心臟病去世。 許仕仁1970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取得文學士學位;同年進入香港政府,歷任助理教育主任、西區民政主任、禁毒助理保安司、廉署社區關係處助理處長、首席助理經濟司;1982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之後任首席助理運輸司、兩局非官守議員辦事處助理秘書長、副秘書長、副經濟司、副工務司、新機場工程統籌署署長、運輸署署長;並於1995年9月擔任財經事務司,是首位華人財經事務司。 1997年2月20日,許仕仁被國務院任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財經事務局局長,任期從1997年7月1日至2000年2月。他有豐富的管理財金經驗及政治技巧,離開政府後,出任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行政總裁,2003年7月離任;2004年2月,出任九巴董事,2005年5月辭去九巴董事。1998年,他獲香港特區政府金紫荊星章。 許仕仁的妻子羅美美亦是公務員,兩人大學時認識,羅美美曾在公司註冊處工作。[3]]許仕仁與澳門特首何厚鏵及新鴻基地產郭氏兄弟成為好友。2003年,他離開積金局後,為新地旗下九巴出任董事,並受聘於新地為顧問。2008年,郭氏家族爆發內鬥風波時,許仕仁捲入其中。[4] [1]《圖片:香港最新政務司長(接替曾蔭權)背景》,載“深圳搜狐焦點"網,2006年7月22日,http://sz.focus.cn/msgview/1787/30754058.html。 [2]《關員消息》,1934,第502頁。 [3]《許仕仁任香港政務司司長與何厚鏵甚有淵源》,載“新華網",2008年7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7/01/content_3160315.htm。 [4]《許仕仁涉收受新地利益被拘》,載“金羊網",2013年10月26日,http://news.ycwb.com/2012-03/31/content_3759637_2.htm。
許聲泉
蔡志昌,香山縣隆都永厚環鄉(今屬中山市沙溪鎮永厚環村)人,生於澳門。[1]飛行員、烈士。 少年時代,蔡志昌在廣州南武中學讀書,1932年6月考入廣東航校第六期甲班學習,1933年4月1日畢業,擔任廣東空軍飛行員;後被派往杭州中央空軍深造,之後回到廣東空軍第二中隊任飛行員,駐守廣州天河機場。 “一‧二八”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全國人民都強烈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陳濟棠為了獨霸西南,依靠陸軍和有一百多架飛機的空軍,發動反蔣內戰,形勢十分緊張。[2] 當時,陳濟棠的航空隊飛行員陳振興,擅長游泳,曾獲全國百米自由泳冠軍,被當時任粵空軍總司令的張惠長賞識,收為誼子,送他入廣東航校第六期學習,畢業後往來於省港京滬之間。當時,粵海軍總司令陳策也酷愛游泳,兼任廣東體校校長。張惠長與陳策常有來往,因此認識了陳振興。陳策和陳振興經常在珠江畔、東湖邊游泳,志趣相同。陳振興對陳策很尊重,稱他為大叔。陳策利用與陳振興的叔侄關係及平時建立的感情,做通了陳振興的工作後,又帶陳振興與鄭介民秘密磋商。鄭介民以12萬港幣將陳振興收買,並由陳振興居間拉線,策反陳濟棠的其他空軍官兵。 按陳策、鄭介民的吩咐,陳振興陸續收買廣東空軍人員,並掌握陳濟棠空軍20多部電台的密碼規律。空軍少尉飛行員黃志剛與陳振興是同期同學,感情很好。黃志剛在陳濟棠的空軍裡,感到前途無望,對陳濟棠不滿,正要另謀出路。經陳振興搭線,並以上海娥娜舞廳紅舞女黃佩貞以色相引誘黃志剛上釣,由黃志剛串連駐天河機場的第二中隊飛行員黃居俗、蔡志昌等與之密商反叛。6月16日,蔡志昌等人駕機北飛投靠蔣介石,這在空軍內部引起很大震動,推動黃光銳於1936年7月18日,率領六個中隊72架飛機北飛南京中央政府,平息內戰,一致抗日。[3] 1937年8月14-15日,蔡志昌參加句容會戰,他駕駛飛機,英勇作戰,衝入敵陣,擊落敵機一架,受到敵機群的追擊,被迫降落南京郊區。事後,蔡志昌受到南京政府的嘉獎。 日本侵略者於“八一四”空戰受到重創後,不甘失敗,8月26日,9月19日、22日、27日再次派機襲擊南京。 同年10月16日,八架敵機襲擊南京,蔡志昌等立即駕機迎戰,在南京市郊警戒外與敵機相遇,不久發生激戰。蔡志昌擊落敵機一架,但寡不敵眾,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蔡志昌殉國時,年僅24歲。 事後,蔡志昌的遺體運回廣州,由漢中空軍總站、廣東省政府,負責安葬在廣州東郊雲鶴嶺粵空軍墳場。 蔡志昌結婚僅一年六個月,生育一女,妻子居住澳門。[2] [1]《蔡志昌》,載“沙溪旅遊文化網",2012年11月30日,http://www.shaxitour.com/wh/famous_detail.aspx?personId=185。 [2]《空軍烈士蔡志昌》,載《中山文史》(第16輯),中山:中山政協,1989,第113頁。 [3]歐大雄:《獨腳將軍陳策傳》,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第312頁。
蔡志昌,1913-1937
人物: | 蔡克庭,1890- |
时间: | 清后期(1845-1911年) |
1890年 | |
关键字: | 富商 |
三和公司 | |
公益事业 | |
中日战争 | |
校长 | |
镜湖医院慈善会 | |
教育 | |
慈善公益 | |
社会活动 | |
军事 | |
商人 | |
华人宗族 |
资料来源: | 黎细玲编︰《香山人物传略1》,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46-47页。ISBN978-7-5034-5235-2 |
语种: | 中文 |
登录号码: | i0000309 |
Caros membros do website "Memória de Macau", olá!
Agradecemos o vosso apoio e confiança ao longo do tempo ao website de Cultura e História "Memória de Macau". A fim de otimizar a qualidade dos serviços a prestar aos membros e proteger os seus direitos e interesses, será implementada, oficialmente, uma nova versão dos "Termos e Serviços" que entrou em vigor a 28 de Abril de 2025. Por favor, leiam o texto completo da versão actualizada. O conteúdo pode ser consultado aqui:
👉 Clique aqui para tomar conhecimento da versão actualizada dos "Termos e Serviços"
Li, concordo e aceito o conteúdo actualizado dos "Termos e Serviços".
Caso tenha alguma dúvida sobre a versão atualizada, não hesite em contactar-nos.
Agradecemos o vosso contínuo apoio e confiança. O website de Cultura e História "Memória de Macau" continuará a prestar serviços aos seus membros de forma segura e conveniente.
Com os melhores cumprimentos,
Website de Cultura e História "Memória de Macau"
Data de actualização: 28 de Abril de 2025
Instruções de uso
Já tem a conta da "Memória de Macau"? Login
Comentários
Comentários (0 participação(ões), 0 comentário(s)): agradecemos que partilhasse os seus materiais e histórias (dentro de 150 palav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