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庭,香山县北岭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北岭村)人。澳门富商。 克庭在澳门经商,抗战前在澳门开设“三和公司”,经营汽油、火水等,规模较大,拥有“俄国面包公司”和“庐山影相馆”,经营“花尾大渡”号客轮,往返澳门与三埠(开平)航线,在澳门工商界颇有声望。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乐善好施,担任澳门同善堂董事,对家乡办校、兴修水利等事业,建树良多。[1] 1914年,克庭与郭杓、区利仁等澳门一批热心英文教育的人士发起成立树学会,成为澳门早期的民间团体。他们设法筹募经费,建立一所初具规模的英文学校,取名为澳门英文学校(简称M.E.C),郭杓担任校长。按照香港学制,设置中一至中五各级,高年级完全用英文讲课,学期结束时,参加香港大学堂的初级试和本级试,成为当时澳门研习英文最完备的学校。1921年增设汉文小学部,改称澳门英文、汉文学校,校址迁往大庙顶街蔡家大屋。后因管理体制上的矛盾日益增大,英、汉文部分开办学,英文部因“树学会”的人散居香港而解散。[2] 抗战时期,克庭激于爱国义愤,不顾澳门商务繁忙,接受家乡民众的要求,兼任北岭乡乡长,亲自带领自卫队抗击日寇的侵略。 1939年,日寇在唐家登陆后数天,派出一股兵力从拱北东海边(接连桥处)向拱北一带登陆,克庭带领乡自卫队在“坟头拗”及“岭仔”两处阻击,击毙日军一人,击伤一人。而自卫队员黎日苏、徐孑尽壮烈牺牲。第二天,澳门报纸报导“北岭乡长蔡克庭,指挥自卫队英勇抗日,阻击日寇登陆,挫败日军锐气”,大加赞扬。 日寇攻占拱北后,北岭乡大多数乡民都逃到澳门避难。克庭热情接待全部乡民,他将往返澳门与三埠间的“花尾大渡”号停航,泊在澳门筷子基处,安排好各个家庭住宿,单身汉安排在“三和公司”厂房居住。乡民把“花尾大渡”号客轮称为“难民船”。克庭自己出资及乡府政的余资资助,每月向乡民发放粮食,并按月发给一些零用钱。经过约八个月,日寇才准许乡民回乡种地,乡民逐渐回乡。克庭此举,北岭乡民感恩戴德,永记在心。[1] 1942年10月,经澳门政府批准立案,成立镜湖医院慈善会,每年一届,这届首席值理是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刘叙堂。刘叙堂一心想推荐马万祺加入值理会,想请马万祺替代自己。但马万祺一再辞谢,刘叙堂改请克庭加入值理会。从此,克庭为镜湖医院发展尽心尽力,作出重要的贡献。[3]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克庭从澳门回到北岭乡,庆祝抗日胜利。他自己出资在北岭乡蔡氏大宗祠,宴请全村乡亲老少,盛况空前。 克庭为北岭小学出钱出力,做了不少工作。在他带动下,乡民纷纷捐资,他邀请同乡徐礼儒协助办好北岭小学,他自任校长。除聘请良师外,还增添设备、学生台凳等一大批。他一直以善长人翁闻名,乡中喜庆事宜、公益事业,都与他商量,他无不热心大力支持。[1] 后来,克庭重返澳门经商。他的第二子蔡昌銮在重庆结识张大千,两人成为至交好友。1949年春节过后,克庭邀请张大千从香港前来澳门游玩。张大千偕四夫人徐雯波及家人到澳门做客,一家人住在澳门邮政总局后面大堂街18号的蔡家大屋(今永基大厦),一住就是三个半月。张大千结识澳门画家黄蕴玉、容漱石、马少如、招名山,摄影家卢势东等文人。当时,张大千在蔡家辟有画室,经常挥毫泼墨,他对澳门本地画家十分热情,不时请他们到蔡家大屋看他作画,一起切磋画艺,交流心得。[4] 在克庭的陪同下,张大千遍游澳门名胜古迹,如大三巴牌坊、妈姐阁(妈阁庙)、观音堂(普济禅院)等。张大千住在蔡家,生活平静,很有规律。他每天早晚两次去西湾或松山散步;白天有时到卢家花园观景。他在蔡家的大厅铺了一张画案,有空时就作书绘画。一天,蔡家大小姐向张大千求画。张大千看见大小姐年方二十,正值青春妙龄,长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拟将画画在她身上。之后,蔡小姐做好白绸旗袍,赶紧拿给张大千,克庭兴致勃勃地跟来观赏。张大千将这件新白绸旗袍铺在画案上,上下度量了一番,即提起毛笔,在旗袍上面画开了。不多一会,就画好了。蔡小姐欣喜地从画案上拿起自己的衣服,只见雪白的正面上画上了一朵盛开的红荷花,还有一两个含苞欲放的花蕾。整个构图显露出荷花娇艳,荷叶碧绿,十分雅致。蔡小姐将旗袍披在自己的身上,在衣上的红花绿叶衬托下,显得秀丽可人。克庭夸赞不已。时值初夏,第二天,蔡小姐就将这件荷花旗袍穿在身上,招摇过市,专门到几家朋友处展示。克庭发现张大千喜欢动物,尤其爱猿。于是请朋友帮忙,出重金托人从泰国买回来两只长臂白猿,送给张大千。这两只白猿,臂长过膝,行动敏捷,脾气温驯,浑身的白毛非常漂亮。张大千时而在园内对猿写生,时而逗猿嬉戏,引以为乐;还画了多幅猿画,送给克庭,他如获至宝。[5] 克庭生育五子五女,皆有所成,四个儿子在外国成为博士、成为专家,一子在香港经营航务。女儿蔡美灵与香港“李锦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达结婚,夫妇俩继承先辈业绩,关心桑梓建设事业,捐资创建珠海南水“李兆南纪念学校”。[1] 60年代,克庭在澳门去世。 现录蔡克庭题写的楹联一首: 《澳门普济禅院》[6] 智慧无穷,以所空空诸历劫; 慈悲莫大,将已寿寿彼苍生。 [1]温鼎铭:《我所认识的蔡克庭先生》,载《珠海文史》(第9辑),珠海:珠海政协,1990,第101-103页。 [2]《树学会》,载“世界名人网",2012年5月1日,http://www.shijiemingren.com/doc-view-28114.html。 [3]谢常青:《马万祺传》,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4]《张大千与澳门》,载“中国新闻网",2006年7月31日,http://www.chinanews.com/2001-03-20/26/79607.html [5]李永翘:《张大千:飞扬世界》,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第307-309页。 [6]《港澳宗教场所联》,载“佛缘资讯"网,2011年6月21日,http://www.foyuan.net/article-141649-1.html。

Informações relevantes

Data de atualização: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