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6/24
更新日期:2019/06/24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5—6月,福德祠土地廟重修竣工。福德祠始建於咸豐年間,後日久損壞,棟宇將殘,遂由該祠值事錦盛、順合等店,黃顯勝、麥文生等人發起捐款重修,不日竣工。不久,澳門政府拓展馬路工程,將該祠拆除,並於1886年5月將該祠遷建於澳門馬大臣街(Rua de Henrique de Macedo)和羅憲新街(Rua de Tomás da Rosa)交界處的雀仔園土地廟旁。並由雀仔園坊眾立有中葡文的《雀仔園福德祠公所澳督慈恩惠愛紀念碑》。[1] [1]《重修福德祠簽題碑記》、中葡文《雀仔園福德祠公所澳督慈恩惠愛紀念碑》,轉引自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346—348頁。按:碑中中文稱雀仔園闔坊同泐石,葡文則為“高冠街菜園住戶為表示感謝”,參見文德泉(Manuel Teixeira):《澳門眾廟》,載《文化雜誌》第56期,2005年。
福德祠土地廟重修竣工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4月,路環天后聖母古廟重建竣工。路環天后古廟建於道光六年 (1826),道光二十三年 (1873)重修,同治十三年 (1874)再次重修,又經60餘年風雨飄零,已垣墉頹圮,廟貌凋顏。該廟總理任尚錦等遂發起募捐重建古廟,獲得澳門士商踴躍捐贈,還得到澳督羅德禮300元的捐款。
路環天后聖母古廟重建竣工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11—12月,氹仔卓家村關帝天后古廟重修竣工。卓家村關帝天后古廟創建於康熙年間,近二百年來未予修繕,廟已“崩折以難支”,且“垣牆傾側”。故該廟值理卓文盛、甄業隆、林澤豪等7人發動捐款,重修並擴建該廟。[1] [1]《重修關帝天后古廟捐簽碑記》,轉引自鄭煒明:《葡占氹仔路環碑銘楹匾匯編》,第42—47頁。
氹仔卓家村關帝天后古廟重修竣工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1月,賭商傅老榕、高可寧將總統酒店收購,易名為“中央酒店”。並以此作其博彩專營公司“泰興公司”的賭業旗艦。1941年,“國際酒店”建成後,傅老榕感到“中央酒店”比別人矮一頭,不夠氣勢,遂於1942 年在原有的6層酒店上加建5層,一定要成為當時澳門最高的酒店。為了加建工程順利安全,傅老榕聘請美國學成歸來的工程師周滋汛仔細勘察計算,包括原酒店基礎、支柱、受力牆等,然後向澳門工務局提出加建5層之方案。最初未獲工務局批准,周滋汛遂拿出美國權威機構證明,以證明自己的方案安全可行,後獲批准。於是,“中央酒店”遂由原來的6層增加為11層,成為當時澳門最高的摩天大樓,又易名為“新中央酒店”,酒店總建築費用大約50萬美元,共 11 層,高196英尺,長96英尺,寬96英尺,總計78間客房分佈於一、二、三層樓,每層28間,全部可容納150人;四樓為餐廳;五樓為茶室和平台式花園;六樓為440座電影放映室,主要播放中國片;七樓為露天音樂台。酒店裝修異常豪華,窗戶、正門和框架均用優質的柚木製成,電力設施相當完備,通風、加熱和冷凍等電器設備一應俱全,均從澳門電燈公司 (MELCO)購得。酒店的電梯也由澳門電燈公司負責安裝,運行速度每分鐘60米,並為直上五樓的食客 配備一部專用電梯。
總統酒店易名為“中央酒店”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12月,“聖雅努阿里奧軍人醫院”竣工。該建築採用英國的新哥特主義風格,由著名建築設計師塞爾卡爾男爵小梅洛設計。醫院坐落在東望洋山山頂,面向外港,呈矩形,長75米,寬34米,高92米,加地基則有150米。除主體建築外,周圍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外形典雅,氣勢宏偉。整個醫院建築費用為38500澳門元,其他附屬建築花費46康托。醫院落成後,成為澳門19世紀後期最為有名的景觀。[1] [1]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2, p. 85; 塔維拉:《澳門從開埠至20世紀70年代社會經濟和城建方面的發展》,載《文化雜誌》第36-37期,1998年。
“聖雅努阿裡奧軍人醫院”竣工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9月2日,颶風襲擊澳門,大批物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最為嚴重的是,颶風將兩座大型無線電天線摧毀,無線電報因此中斷,同時,海底電纜亦損壞,造成一段時間內澳門與外埠世界隔絕。
颶風襲擊澳門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9—10月,重修大馬頭福德祠竣工。大馬頭福德祠建於嘉慶以前,英靈固顯,後經咸豐五年(1855)仲冬、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光緒元年(1875)四月三次風火之災,大馬頭鄰近地區均遭破壞,獨“本坊倖免,且人物安康”。合坊民眾均以“福神默佑也。神祠狹小,僉議重修。遂舉口盛店、口聚店等店為董事,集資重修,於本年孟秋竣工,並於祠內立石”。[1] [1]《重修大馬頭福德祠碑記》,轉引自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305—306頁。
重修大馬頭福德祠竣工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