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6/24
更新日期:2019/06/24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12月20日,澳門助學會(即澳門土生葡人教育促進會)大樓落成,其設計師為工務局幫辦加斯堂.伯爾熱(Gastão Borges)。 該樓為當時歐洲剛流行的“裝飾性藝術風格”建築造型設計,樓高兩層,橫軸寬度恰與塔石球場平齊,四坡頂紅磚牆,鋼筋混凝土內柱和基座,在當時是很新穎別致的一幢洋樓。
澳門助學會大樓落成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2—3月,氹仔北帝廟重修祖廟竣工。氹仔北帝祖廟建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此時近40年未修。“垣雖無恙,而棟宇傾頹,況複中堂淺狹”。故眾總理值事財合、道豐等45店發起捐款,籌募資金對北帝廟進行重修。是次重修工程共募集2871. 7澳門元,耗資2849元。[1] [1]《重修北帝祖廟捐簽碑誌》,轉引自鄭煒明的《葡占氹仔路環碑銘楹匾匯編》,第33頁。
氹仔北帝廟重修祖廟竣工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1月,賭商傅老榕、高可寧將總統酒店收購,易名為“中央酒店”。並以此作其博彩專營公司“泰興公司”的賭業旗艦。1941年,“國際酒店”建成後,傅老榕感到“中央酒店”比別人矮一頭,不夠氣勢,遂於1942 年在原有的6層酒店上加建5層,一定要成為當時澳門最高的酒店。為了加建工程順利安全,傅老榕聘請美國學成歸來的工程師周滋汛仔細勘察計算,包括原酒店基礎、支柱、受力牆等,然後向澳門工務局提出加建5層之方案。最初未獲工務局批准,周滋汛遂拿出美國權威機構證明,以證明自己的方案安全可行,後獲批准。於是,“中央酒店”遂由原來的6層增加為11層,成為當時澳門最高的摩天大樓,又易名為“新中央酒店”,酒店總建築費用大約50萬美元,共 11 層,高196英尺,長96英尺,寬96英尺,總計78間客房分佈於一、二、三層樓,每層28間,全部可容納150人;四樓為餐廳;五樓為茶室和平台式花園;六樓為440座電影放映室,主要播放中國片;七樓為露天音樂台。酒店裝修異常豪華,窗戶、正門和框架均用優質的柚木製成,電力設施相當完備,通風、加熱和冷凍等電器設備一應俱全,均從澳門電燈公司 (MELCO)購得。酒店的電梯也由澳門電燈公司負責安裝,運行速度每分鐘60米,並為直上五樓的食客 配備一部專用電梯。
總統酒店易名為“中央酒店”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3月1日,位於亞美打利卑盧馬路(即新馬路)南端入口處的大西洋銀行澳門分行舉行落成典禮。大西洋銀行大廈原址為澳門富商林連大屋,後因殘破不堪為大西洋銀行以6萬元收購,交由公共工程副工程師蒙地盧.卡瓦略(Artur Rocha Monteiro de Cavalho)和港澳建築商何光來負責拆建,至1925年正式落成。該廈為典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樓高兩層,牆面為紅褐色,花崗石砌成的牆角,伸出的小露台,古希臘樣式的三角形突出的簷口,古羅馬樣式的欄杆,圓拱形的高大廊拱。整座建築雄偉穩重,極具南歐風格。
大西洋銀行澳門分行舉行落成典禮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本年,時任廣東省民政廳長的孫科重建“新孫府”。先是孫眉於1918年在龍田村修建一座兩層南歐式樣洋樓供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及其家人居住,耗資6萬銀洋,大部分款項南海外華僑捐贈。1931年8月13日二龍喉葡軍火藥爆炸,該宅亦遭破壞,澳葡政府對孫宅亦予以賠償。孫科遂在賠款基礎上添加9萬銀元重建孫府。他聘請當時澳門最有名氣的土生葡人建築師何光來為其設計承建新宅。何光來採取了與原宅完全不同風格形制的建築設計,將新宅設計建造成糅合了伊斯蘭和羅柯柯風格的“摩爾式”洋樓。樓高三層,內作五開間結構,宅院外圍以短垣,較原宅模樣更典麗優雅更有特色。現為“澳門國父紀念館”。何光來,時任澳門市政工務局建築師,亦有私人開業,其建築作品當年遍佈澳中。
時任廣東省民政廳長的孫科重建“新孫府”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2月21日,澳門中華總商會板樟堂前地新址落成啟用。初由同善堂主席崔諾枝倡議遷往火船頭街 (Rua das Lorchas),因遠離市中心遭到賭王高可寧的反對,後經公議籌資1.6萬元購置這一原屬盧紹基的物業,並改建為三層會所。
澳門中華總商會板樟堂前地新址落成啟用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5—6月,福德祠土地廟重修竣工。福德祠始建於咸豐年間,後日久損壞,棟宇將殘,遂由該祠值事錦盛、順合等店,黃顯勝、麥文生等人發起捐款重修,不日竣工。不久,澳門政府拓展馬路工程,將該祠拆除,並於1886年5月將該祠遷建於澳門馬大臣街(Rua de Henrique de Macedo)和羅憲新街(Rua de Tomás da Rosa)交界處的雀仔園土地廟旁。並由雀仔園坊眾立有中葡文的《雀仔園福德祠公所澳督慈恩惠愛紀念碑》。[1] [1]《重修福德祠簽題碑記》、中葡文《雀仔園福德祠公所澳督慈恩惠愛紀念碑》,轉引自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346—348頁。按:碑中中文稱雀仔園闔坊同泐石,葡文則為“高冠街菜園住戶為表示感謝”,參見文德泉(Manuel Teixeira):《澳門眾廟》,載《文化雜誌》第56期,2005年。
福德祠土地廟重修竣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