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更新日期:2019/01/29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12月10日,弗雷德里克.巴波沙上尉(Frederico Tamagnini de Sousa Barbosa)出任治安警察廳廳長,直至1930年5月23日。羅巴度(António Júlio Guimarães Lobato)出任氹仔及路環區統領和政務廳廳長(又稱海島市公局局長),直至1933年在任上逝世。
弗雷德里克.巴波沙上尉出任治安警察廳廳長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7—9月,“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葉挺將軍決心回國參加抗戰,遂偕夫人李秀文及次子正明離開德國返回澳門。陳誠、陳濟棠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獲悉葉挺回到澳門的消息,多次派人或寫信與之聯絡,邀請他回到南京,回到國民黨軍隊工作,葉挺均予以拒絕。1933年l1月,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發動福建事變,舉起反蔣抗日之旗,並於l1月21日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李濟深以福建人民政府名義邀請葉挺赴閩共事,葉挺欣然答應,隨即離開澳門前往福州。
“九一八”事變後,葉挺將軍決心回國參加抗戰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10月27日,署理總督佩雷拉.馬加良斯啟程離開澳門前往曼谷,以葡萄牙外交部代表的身份參加國際大會。檢察官若阿金.塞雷熱拉 (Joaquim Gonçalves Alves Cerejeira)出任署理總督。
署理總督佩雷拉.馬加良斯啟程離開澳門前往曼谷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本年,時任廣東省民政廳長的孫科重建“新孫府”。先是孫眉於1918年在龍田村修建一座兩層南歐式樣洋樓供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及其家人居住,耗資6萬銀洋,大部分款項南海外華僑捐贈。1931年8月13日二龍喉葡軍火藥爆炸,該宅亦遭破壞,澳葡政府對孫宅亦予以賠償。孫科遂在賠款基礎上添加9萬銀元重建孫府。他聘請當時澳門最有名氣的土生葡人建築師何光來為其設計承建新宅。何光來採取了與原宅完全不同風格形制的建築設計,將新宅設計建造成糅合了伊斯蘭和羅柯柯風格的“摩爾式”洋樓。樓高三層,內作五開間結構,宅院外圍以短垣,較原宅模樣更典麗優雅更有特色。現為“澳門國父紀念館”。何光來,時任澳門市政工務局建築師,亦有私人開業,其建築作品當年遍佈澳中。
時任廣東省民政廳長的孫科重建“新孫府”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9月8日,里貝羅.卡爾瓦略 (Filipe Ribeiro de Carvalho)出任氹仔和路環區統領及政務廳廳長,直至同年10月15日。
里貝羅.卡爾瓦略出任氹仔和路環區統領及政務廳廳長
民國十九年 (1930年1月1日-1930年12月31日)8月28日,澳門政府任命財政廳廳長羅保為經濟局稽查員。羅保1892年1月12日生於帝汶,1901-1908年在澳門聖若瑟修院附屬商業學校學習會計學,後入葡萄牙海外國家銀行任職。1920年返澳門財政廳任職,1930年晉升經濟局長,1931年被委派代表葡萄牙出席曼谷國際會議,先後出任仁慈堂主席及慈善會會長,旅遊委員會及供給委員會委員,離島發展委員會主席,管理基金委員會主席,市政廳副主席、主席。羅保任職澳門期間,對澳門建設諸如改良電燈、建設街市、改建街道及增辟馬路等方面卓有貢獻,尤其擔任經濟局長時,對各項糧食輸進及輸出處理得法,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澳門糧食貨物不致匱乏,實有賴其不懈之努力。同時,澳門因未加入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 (Bretton Woods System)而成為當時亞洲黃金交易中心 (貴金屬自歐洲等地進口,並轉而出口至印度、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羅保則壟斷澳門當地黃金交易市場,因此積聚大量資金,成為二戰期間澳門著名的葡籍富豪,今澳門羅保博士街 (Rua do Dr Pedro José Lobo)即為紀念他而命名。
澳門政府任命財政廳廳長羅保為經濟局稽查員
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3月10日,葡萄牙國王若奧六世逝世,由其長子巴西皇帝唐·佩德羅(D. Pedro)掛名為葡萄牙國王,是為佩德羅四世(Pedro Ⅳ)。佩德羅四世是立憲派。當時他既然已經是巴西的君主,就不應該再作葡萄牙國王。佩德羅遂決定讓位給自己7歲的女兒瑪麗亞·格羅利亞(Maria G1ória),即瑪麗亞二世(Maria Ⅱ),並提出條件,要求專制主義者代表的弟弟唐·米格爾(Dom Miguel)娶瑪麗亞為妻。
葡萄牙國王若奧六世逝世
人物: | 徐光啟,1562-1633 |
伍繼彩 | |
時間: | 明中後期(1494-1644年) |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2月14日-1620年2月3日) | |
1619年08月07日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353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10194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