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2月7日─1607年1月27日)4月3日,荷蘭海軍上將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Cornelius Matelieff)率船11艘、士卒700人航抵馬六甲,寄泊於離市區半里格之港外,並與擱淺在對岸的4艘葡船交火。後又開始攻城,然炮火不強,僅有一彈命中聖保祿教堂,葡方亦有一彈擊中一艘荷船。雙方並無大的傷亡。5月17日,荷蘭國王之弟彭蘇率戰船50艘、士卒3000名趕至馬六甲增援,柔佛亦派馬來軍增援,荷方勢力大增。18日,荷軍300人、馬來軍800人強行登陸,與葡軍400人及黑人士兵若干交戰,葡軍敗退。荷軍又征馬來軍200人,作圍城之舉。葡人炮兵迎擊。葡方又從鄰邦及彭亨搬來援軍。雙方相持不下。至8月,從印度駛來大批援軍,計有大舶16艘,巨艇4艘,帆船1艘,快艇14艘,歐洲軍3754人,土著兵約有7000~8000人。8月18日,葡荷艦隊再戰於拉家渡岬(Cape Rormosa),荷方毀船2艘,死士卒24人,傷者無數。葡方亦毀船2艘,士卒死者達500~600人,並有副司令及軍官10人陣亡。10月17日,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獲悉有全副武裝之葡艦保護貨船駛往馬六甲,遂率艦隊在途中埋伏攔截。21日夜,荷葡再戰,雙方惡鬥至次日早晨,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下令火攻,葡軍大敗,18艘戰艦被俘被毀者過半,士卒軍官傷亡者達6000人。經此一役,葡人在馬六甲海峽元氣大傷,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亦歸於荷蘭。[1] 


[1]張禮千:《馬六甲史》第2章,第197—199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