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7月12日,位於荷蘭園正街89號的利宵中學教學大樓落成啟用。該建築是澳門歷史最優秀的西方古典券廊式建築物,被譽為“二十世紀遠東典型的公共建築楷模”。建築面積15000平方呎,樓高3層,呈長矩形平面,中部有山花門廊,左右對稱展開有券廊,券廊下層為塔什干式壁柱,上層為愛奧尼亞式壁柱,配以鐵花欄杆,典雅優美。原設於峰景酒店的利宵中學學生遷往新大樓上課。峰景酒店原屬仁慈堂所有,上年,澳門政府 以82585元澳門幣的價格將其收購,故有利宵中學搬遷之舉。[1] 


[1]金豐居士:《文化局大樓是“玉麒麟”吉穴》,載《新報》2007年5月17日;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177及第179頁。施白蒂書同頁又載1924年6月25日嘉思欄電台關閉。嘉思欄電台何時開設,為何人之電台,方濟各會何以設電台,來龍去脈均不清晰,且疑資料有誤,不錄。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