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更新日期:2019/01/29
嘉慶十五年(1810年2月4日─1811年1月24日)3月,當廣州貿易季結束,東印度公司駐廣州商館循例轉移至澳門。商館設立的中文班在澳門開始上課。這是英國最早的中文學習機構,甚至也可以說是英國最早的漢學機構,馬禮遜也成為第一位擔任中文或漢學教師的英國人。從18世紀以來,陸續有東印度公司職員為主的英國人學習中文,但都是雇用華人擔任教師。因為中國根本禁止國人教導外人,並經常派差役在外人處所監視探察,帶給華人教師極大的壓力和恐懼,以致教學難以持久有效。而改用英國人自行教學,中國官方便難以干涉。中文班學生最初為5人:英籍普魯士領事托瑪斯·比爾,3名年輕的商館書記部樓頓(William Henry Chicheley Plowden)、弗蘭西斯·塗尼(Francis H.Toone)、柏三魁(William Bosanquet),及羅伯賜收養的一名荷蘭男孩。
東印度公司駐廣州商館開設的中文班在澳門開始上課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月14日─1821年2月2日)6月21—25日,廣州學海堂山長順德人趙均遊歷澳門,留下澳門詩一首:不到南灣久,行行訪野亭。翠屏增鳥篆,金界宅仙霛。木聳千章秀,螺分數點青。攜將腰笛吹,龍聽出波冥。
廣州學海堂山長順德人趙均遊歷澳門,留下澳門詩一首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月14日─1821年2月2日)2—4月,廣東嘉應舉人楊炳南與李秋田同遊澳門,與流寓澳門的同鄉謝清高相遇,遂由謝清高口授,由楊炳南筆錄整理,完成《海錄》一書。謝清高生於乾隆三十年(1765),卒於道光元年(1821)。弱冠隨海舶貿販南海,18歲時遇風覆舟,為西洋番舶(即葡船)救起,遂隨船遍歷各國,習其語言,記其島嶼、城寨、風俗和物產。航海14年,乾隆末年流寓澳門,後雙目失明,為通譯並業賈以自給。
謝清高口授,楊炳南筆錄整理,完成《海錄》一書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10月上旬,前鋒劇社先到中山縣的雍陌與旅澳鄉村服務團聯合演出,其後經岐關西路各鄉直到石岐,沿途演出《重逢》、《最後一計》、《放下你的鞭子》等話劇和活報劇。次年1月10日,前鋒劇社第二次下鄉,先後到肖家村、下柵、上柵、南萌、張家邊等鄉村巡迴演出。除上演原來的劇碼外,又新排練了《血灑盧溝橋》、《布袋隊》等。第三次在1938年7月1日出發到古鶴、茅灣、三鄉、桂洲等地演出,歷時一個半月。他們在各地農村的演出,有聲有色地宣傳抗戰必勝、日寇必敗的道理,激勵農民參加抗戰。
前鋒劇社與旅澳鄉村服務團聯合演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本年,利宵中學“學苑(學生會,Associação Escolar Academia)”組織了一次“校際體育活動周”活動,在澳門官立學校間開展校際體育比賽。參賽學校有:商業學校、聖若瑟修道院、聖母無原罪工藝學校、男子中心中學及利宵中學。並設立三個獎項:一是“學校杯”,其中包括自行車賽、越野賽及摔跤比賽;二是“足球杯”;三是“網球杯”。
利宵中學“學苑”組織了“校際體育活動周”
時間: | 清後期(1845-1911年) |
1882年08月04日 | |
1882年08月21日 | |
地點: | 路環島--聖方濟各堂區 |
路環官立議事公局學校(Escola de Coloane) | |
氹仔島--嘉模堂區 | |
氹仔官立議事公局學校 | |
關鍵字: | 學校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1917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6375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