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5月7日,署理總督佩雷拉.馬加良斯 (João Pereira de Magalhães) 批准,授權儲蓄銀行批准一項16萬澳門元的貸款,建造為海事署和工務司船隻服務的斜體船塢,並放置向這些機構求助的私人船隻,並要求澳門船塢應儘快建造船塢以及船台、絞車和鍋爐等。這一工程先是由造船工程師瓦倫特.阿爾梅達上尉負責,後則交船舶機械工程師維吉利奧.科雷亞 (Virgílio Lopes Correia)上尉負責。工程於本年5月15日正式動工,直到 1933年年初才全部完工。斜體船塢總長135米,寬11.2米。 但斜體船塢建成後,一直沒有投入使用,直至1952年8月28日。
署理總督佩雷拉.馬加良斯批准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大豐銀號碼頭在內港“藍舢板碼頭”左側建成。該碼頭是何賢大豐銀號的專用碼頭倉庫,為一幢4層高具有“殖民時代風格”的建築。該建築由華人建築師陳焜培設計承建。時人稱該建築為“大豐倉”。據稱,該碼頭倉庫在1946-1956年10年間曾儲藏港澳金市半數以上的黃金。
大豐銀號碼頭在內港“藍舢板碼頭”左側建成
光緒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9月16日,從里斯本來的公共工務部工程師囉利囉(Adolfo Ferreira de Loureiro)少校抵達澳門。其任務為研究起草一份關於澳門港口狀況及需要的報告。據1865年至1881年的一份統計資料,內港堆積的沉積物形成的淤塞層已達1. 25米厚,當澳門的經濟需要進一步向海上發展時,情況就越發嚴重。葡國工程師的方案於1884年公佈,但因不具備條件而未實施。[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1頁;王文達:《澳門掌故》,第30頁提到的1883年修改內港填築計畫的工程人員羅利老應即是阿道夫.羅萊路。
公共工務部工程師囉利囉少校抵達澳門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