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30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本年,陳公善在下環區陳樂巷開辦陶英小學,繼而向中國僑務委員會教育部立案。該校培養不少乒乓名將,曾奪全國、廣東、全澳、港澳不少乒乓賽冠軍,有“乒乓少林寺”之美譽。抗日戰爭期間,曾以乒乓義賽籌款支持抗日救亡,並開辦國語講習所和簿記速成班。1946年,學校遷至官印局街1至5號。
陳公善在下環區陳樂巷開辦陶英小學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本年,吳寄夢從珠海來澳在工匠街(Rua dos Colonos)7號創設勵群女子小學。1914年,在沙梨頭口巷2號開辦分校。1944年,在中國僑務委員會教育部立案。1946年,遷到白鴿巢前地(Praça de Luís de Camões)。
吳寄夢創設勵群女子小學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9月,蕭瀛洲、馮作霖及許祥等澳中殷商及名人發起募捐籌款,決定為澳門貧苦市民成立一間平民免費學校。該校於本月正式成立,當時選址在連勝馬路83號,署理總督奧古斯托.山度士亦出席了開幕典禮,正式定名為“澳門華僑公立平民免費學校”,俗稱為“平民學校”。該校設立不及一年,先後在打纜地 (Largo da Gordoaria)、鵝眉街(Rua de Inácio Baptista)等地成立六所學校,以成立先後次第稱之為:第一校、第二校至第六校。各校同一方式施教,各校之間社一辦事處為總管理機構,辦事處社一書記總其成,時任書記為召廷廣。
蕭瀛洲、馮作霖及許祥等人發起募捐籌款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6月4日,由崔諾枝、李鴻恩、譚國材、劉雅覺及李美樵等熱心教友創辦的慈善會所──澳門華童教育會經澳督羅德禮正式批准立案。先是,望德堂區教友為幫助失學兒童,由崔諾枝先生發起募捐活動,以便創辦義學。崔諾枝先募得善款l萬餘元,以作首倡,各界人士紛紛響應,於是獲得一批鉅款,遂決定在望德堂原聖若瑟會所基礎上建公教學校。該校1918年動工,至1923年落成,為望德堂區失學兒童提供免費教育。新校舍建成後,尚無辦學經費。崔諾枝先生又力請澳門政府每年撥款2880元作為經費,同時創立“華童教育會”,提倡實用教育,造福華人兒童。該校於1945年停辦。
澳門華童教育會經澳督羅德禮正式批准立案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8─11月,鏡湖高級護士學校成立,附設在鏡湖醫院內。開辦之初,未有正式校舍,因陋就簡,接收護生進行培訓。1925年11月,正式改組,並增聘余雅閣、趙振東、李傳堂、彭偉田、李漢風、彭瑤芝等六位醫生擔任教師。1926年,第一屆七名學生畢業。1945年,易名為澳門私立鏡湖高級護士職業學校; 1948年,再度改稱澳門私立鏡湖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除護士三年外,增設助產一年。由陸鏡輝醫生負責,首任校長為盧仲煊。
鏡湖高級護士學校成立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