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年 (1915年1月1日─1915年12月31日)1月8日,清平戲院東主何允廷向澳門政府申請,在戲院內放映電影,同年8月17日獲准。[1]
[1]“1915年清平戲院放映電影禀紙”,轉引自陳麗蓮《澳門影業百年回顧》,第10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民國四年 (1915年1月1日─1915年12月31日)1月8日,清平戲院東主何允廷向澳門政府申請,在戲院內放映電影,同年8月17日獲准。[1]
[1]“1915年清平戲院放映電影禀紙”,轉引自陳麗蓮《澳門影業百年回顧》,第10頁。
更新日期:2019/01/15
每經新馬路平安戲院舊址,都有“桃花依舊,人面全非”的感覺。這家戲院停業多年,現時經營時裝生意,整座建築物外貌依然不變。往時,我也常到該院看電影,於今仍記得院內的佈局:進門是寬長的大堂,門口兩側設售票房;通過入閘處,仍是大堂的延伸,作為通道,左側是地下堂座,右側上二樓堂座及機房。平安戲院於一九三五年開幕。整座建築物樓高四層,外型雅觀,前座為商住樓宇,後座為戲院,佔地萬多平方呎。戲院座位近千個,初期取名“卡爾登”,至開業才易名“平安”。首映西片《風流寡婦》,為取吉兆,改戲名為《風流貴婦》由於戲院位於繁盛的商業區,而且有聲電影面世才幾年,佔了天時地利,生意興旺。平安戲院是放映美國電影公司攝製的影片專線之一,也首映粵語、國語電影,屬首輪影片放映戲院。抗戰期間,上映《血戰台兒莊》、《平型關大捷》及《抗戰實錄》等救亡電影,宣傳抗日;也曾上演粵劇、話劇,舉行重要集會,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十.一”國慶大會都在這裡舉行。五十年代,戲院商聯營,計有平安、域多利、國華、清平、麗聲,後來再加入東方。平安戲院營辦期間,業權先後轉換多次,其後由於地產有價,戲院業生意冷淡,至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結業,為地產商以高價收購平安地段,計劃興建大型綜合性高廈。可能因地產市道淡靜,平安戲院重建遲遲未動工,依然迄立。
平安戲院舊址新談
民國八年 (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12月,澳門新劇院 (後稱國華影院)開業。該劇院為了迎合觀眾的娛樂趣味,首映精彩默片《吸血鬼》 (Vampiros)。至1920年末,因公司資金不足而被迫關閉。
澳門新劇院 (後稱國華影院)開業
經過營地大街與新馬路交界處,望着大豐銀行總行商廈,很自然想起該址前身的域多利戲院。記得戲院正門有兩級石階,進門是大堂,兩邊是售票房。院內近千座位,散場時,將兩側面向新馬路及水巷的橫門打開,觀眾很快就疏散。大門左側設美術部,專門繪畫上映新片的巨型宣傳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該院增設下午五時工餘場,放映二輪名片,票價較平,前座只收五角,我們學生常往光顧。域多利戲院是本澳往昔一家大戲院,一九一零年一月八日開幕,原開設在東方斜巷(舊稱監牢斜巷),至一九二一年遷到營地大街(今大豐銀行總行現址),建築宏偉,設備先進。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電影還是“默片”,既無字幕又無聲音,由專人在場解説影片內容,俗稱“解畫”。有聲電影於一九三零年傳至澳門,域多利戲院率先放映有聲電影《陽光處處》,頗為哄動,連場爆滿;其時,院名因此改為“域多利有聲電影戲院”,之後,除放映西片外,也選映國語片。抗戰期間,香港淪陷後,片源短缺,域多利與平安、國華等戲院都曾改演粵劇,維持營業;一九三八年間,域多利上演中國首部抗戰電影《熱血忠魂》,以後陸續上映《台兒莊殲敵戰》、《抗戰特輯》等,宣傳抗日。隨着電視影音器材的普及,地產建築業的興起,澳門電影業衰落,域多利戲院於一九七一年十二月結業,一九七三年拆建為大豐銀行總行高廈。
域多利戲院談舊錄
民國八年 (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10月5日,《澳門人》報稱,域多利影院由黃.菲利蒲接管經營後,對澳門電影事業推動極大,經常為澳門人從香港帶回最佳影片,且獲利甚豐。僅10月1日一晚,該院演出即獲純收入240元,不過該院後將此款項捐給羅薩利奧聖母院以作聖多明我教堂工程建設之用。
域多利影院推動澳門電影事業
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2月2日,“聯合兄弟有限公司”又一間影院—平安戲院在新馬路正式開業,結束了國華影院一統天下的局面。該戲院初名“卡爾登戲院”,由地開張幾個月後,多次出事,風雲先生建議改名,於是遂改名為“平安戲院”。該戲院樓高4層,共有座位1038個,為澳門第一座“現代電影院”。首演片為西片《風流寡婦》 (Merry Widow)。由於域多利影院關閉,平安戲院成為米高梅 (MGM)公司、聯美 (United Artists)公司和派拉蒙 (Paramount)公司電影的獨家代理商。後因音響設備太差,無法與國華影院相抗衡。
卡爾登戲院正式開業
人物: | 何允廷 |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15年01月08日 | |
1915年08月17日 | |
關鍵字: | 清平戲院(澳門) |
電影院 |
資料來源: |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五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第2269頁。ISBN 978-7-218-06327-0 |
版權資訊: | 澳門基金會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3250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