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祝万,广东鹤山人,1879年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1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23年任广东军政府军务局局长,1927年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31年任广州国民政府上将参谋团主任。1933年李济深在组织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冯、李二人来澳门定居。抗战前夕,两人均参加了沪、港、澳爱国人士组织的“抗日救国会”,抗战爆发后,在澳门组织“复兴俱乐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2]刘羨冰:《澳门教育史》,第11页。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冯祝万,广东鹤山人,1879年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1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23年任广东军政府军务局局长,1927年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31年任广州国民政府上将参谋团主任。1933年李济深在组织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冯、李二人来澳门定居。抗战前夕,两人均参加了沪、港、澳爱国人士组织的“抗日救国会”,抗战爆发后,在澳门组织“复兴俱乐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2]刘羨冰:《澳门教育史》,第11页。
更新日期:2019/01/29
咸丰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11月2日,热罗尼莫‧马塔主教主持圣味基坟场赐福启用仪式。两天后,第一位死者在此安葬。此即后来的天主教西洋坟场。
热罗尼莫‧马塔主教主持圣味基坟场启用仪式
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9月,雷淑英创办六年制的圣罗撒英文女子学校。先是,1932年,玛利亚方济各会修女再度应邀来澳工作,接管圣罗撒学校和旧圣嘉辣会院。由于该校葡籍女生日少,便转向英文教学,遵照英国书院学制和课程,以英语为授课语言,正式成为圣罗撒英文女子学校。1935年9月增办初中,1939年夏,增办高中,成为一所完全女子中学。
雷淑英创办六年制的圣罗撒英文女子学校
万历五年(1577年1月19日─1578年2月6日)4月3日,葡印总督路易斯•阿泰德(Luís de Ataide)批准每年给予居住索洛的天主教徒50色勒芬的援助。
葡印总督路易斯•阿泰德\批准每年给予居住索洛的天主教徒的援助
民国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氹仔圣善学校由吕子庄神父接掌教务后,积极发展,教会让出坐落在施督宪街89—91号楼宇一栋,时值12000澳门元,改为校舍,将学校办为完全小学。1937年时仅有初小四班,学生180余人。至1941年,举行第一届小学毕业典礼。1940年吕神父将教会拨给该校的基金港币2500元购置香港股票,成为全澳天主教学校中唯一拥有校产的学校。
氹仔圣善学校由吕子庄神父接掌教务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1月6日,嘉诺撒女修会新建圣心英文书院新校舍在雅廉访大马路落成,由高若瑟主教祝圣启用,13日正式上课,因校舍位处偏远,第一年仅得学生27人,翌年,学生增至200人,大半为避难来澳的上海葡侨女学生。先是,该修女会鉴于白鸽巢仁爱会校舍不敷应用,遂于1936年9月10日收购已废置的“定兴火柴厂”地段,着手策划兴建新会院、小堂和校舍。至1938年1月17日,该修会宣布开办圣心英文书院,暂借白鸽巢仁爱院课室上课,直至新校舍的建成。
圣心英文书院新校舍落成
万历六年(1578年2月7日─1579年1月26日)7月2日,由佩德罗•阿尔法罗(Pedro de Álfaro)率领的15名西班牙方济各会士从墨西哥来到马尼拉,并在当地建立了第一所会院。方济各会为欧洲天主教古老的四大托钵修会之一,创始人为意大利啊西西城方济各(Francisco de Assis),始建于1209年。方济各会建会初期,明确规定会内不置恒产,会士以托钵乞食为生。到16世纪时,欧洲方济各会教徒多达165000人,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天主教修会。
佩德罗•阿尔法罗率领的方济各会士来到马尼拉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