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Ⅲ, pp. 396—398.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Ⅲ, pp. 396—398.
更新日期:2019/01/29
民国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9月9日,澳门圣若瑟中学 (Colégio do Seminário de S. José)举行开学典礼。先是,应高若瑟主教之邀,肇庆传教团的耶稣会神父们再次接管圣若瑟修院,耶稣会神父公萨维斯.罗利兹 (António Joaquim Gonçalves Roliz)与修院院长马安瑟 (António Maria Álves)神父商讨华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马安瑟神父购置了风顺堂上街 1~3号的建筑物作为学校地址。圣若瑟中学最初主要开设中文、葡文及英文三门课程,每门都有许多学生听课。华人学生还可以采用走读的形式来校就读。由修院院长马安瑟神父兼任首任校长。1932年,又任命颜俨若 (António Ngan)神父为第二任校长,在他任内,开设了全部初中课程。
澳门圣若瑟中学举行开学典礼
万历五年(1577年1月19日─1578年2月6日)4月3日,葡印总督路易斯•阿泰德(Luís de Ataide)批准每年给予居住索洛的天主教徒50色勒芬的援助。
葡印总督路易斯•阿泰德\批准每年给予居住索洛的天主教徒的援助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日—1929年12月31日)10月12日,澳门主教高若瑟牧访中同内地传道会。应澳门主教高若瑟之邀,肇庆传教团的几位耶稣会士接管圣若瑟修院。同日,澳门政府委派瓦伦特.阿尔梅达(João Gomes Valente de Almeida)代表澳门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能源与世界工程”会议。
澳门主教高若瑟牧访中同内地传道会
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本年,澳门望德堂区蒙前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冯祝万夫人陈秉卿女士捐赠一笔钜款,本堂神父严绍渔即向仁慈堂申请在旧麻风院遗址建一所女子中学。学校于本年动工,翌年落成,新建校舍,楼高二层,原拟定名为冯祝万学校,因冯先生坚辞,故定名为“望德女子中学”,并聘林耀坤为第一任校长。为满足当地华人子弟入学以及部分由于“九一八”事变而逐渐移居澳门的华人子女入学的需求,澳门天主教会后又开办花地玛真原学校 (1933)、圣嘉诺撒仁爱院中文部 (1935)等。这是天主教学校第一个发展时期。这些天主教学校面向华人,遵循中国的学制、学规和教法,从1935年开始,纷纷向南京政府注册立案,学生毕业证书也送南京政府加盖印章。
陈秉卿女士捐赠一笔钜款给仁慈堂区
民国二十九年 (1940年1月1日-1940年12月31日)9月1日,经过澳门主教高若瑟倡议,通过《庄严协议》教宗诏书成立帝汶主教区。4日,教宗庇护十二世 (Pius Ⅻ)正式公布教谕,宣布将帝汶教区与澳门教区正式分离,首次任命雅伊梅‧古拉特 (Jaime Garcia Goulart)神父为帝汶代牧。
教宗宣布将帝汶教区与澳门教区正式分离
人物: | 安东尼奥.阿尔维斯(Alves, António Maná),1866-1941 |
高若瑟(Costa Nunes, José da),1880-1976 | |
时间: | 民国时期(1911-1949年) |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 | |
1941年08月15日 | |
关键字: | 神父 |
神职人员 | |
圣若瑟神学院 | |
教育家 | |
耶稣会 | |
中国与澳门的圣母会 |
资料来源: | 澳门编年史 / 吴志良, 汤开建, 金国平主编. 广州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第2625-2626页. ISBN9787218063270. |
语种: | 中文 |
登录号码: | t0007527 |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