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梅士公園又名白鴿巢公園,曾分屬英國東印度公司及葡人馬葵士產業。其後由澳門政府承購東印度公司墳地,古墳遷葬鄰近的基督教舊墳場。在1874年甲戌風災中被燒燬的馬葵士大宅,由於財力不及而放棄復建。1885年澳門政府把山崗、賈梅士洞及宅地全部重整成公園開放。
由於園內有馬葵士建立的賈梅士洞像,故命名為賈梅士公園。又由於昔日馬葵士大宅放養白鴿成群,俗稱山崗為白鴿巢山,建成公園後也稱之為白鴿巢公園。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5/26
賈梅士公園又名白鴿巢公園,曾分屬英國東印度公司及葡人馬葵士產業。其後由澳門政府承購東印度公司墳地,古墳遷葬鄰近的基督教舊墳場。在1874年甲戌風災中被燒燬的馬葵士大宅,由於財力不及而放棄復建。1885年澳門政府把山崗、賈梅士洞及宅地全部重整成公園開放。
由於園內有馬葵士建立的賈梅士洞像,故命名為賈梅士公園。又由於昔日馬葵士大宅放養白鴿成群,俗稱山崗為白鴿巢山,建成公園後也稱之為白鴿巢公園。
更新日期:2019/05/26
白鴿巢公園後園,年前有一座橢園形的石圍基,不是兒童遊樂設施,也不是基本建設,那麼它是什麼?由於是普通麻石砌成,未能引起遊人注意。追源溯始,它原是新橋蓮溪廟前的小蓮池圍基,有一塊基石鐫刻着“蓮溪新池”四個大字和“同治六年建石”六個小字。同治六年,即公元一八六八年,距今已百多年,這個蓮池圍基可説是一件“文物”。它是由大小六十八塊,每塊約重百斤的麻石構成,當時池內種有蓮花,稱作“蓮池”;並蓄養無數龜龞,俗稱“龜池”;也因善信在池中放生魚龜之類水族,也稱“放生池”。 然而,這麼一個精巧的池塘圍基又怎會被移至白鴿巢公園呢?説來卻有一段滄桑過程:“蓮溪新池”後來因無人料理,日漸乾涸,堆積垃圾,影響環境衛生,四十年前被夷為平地,興建球場。有關方面以蓮池基石是趣致的文物,與街坊洽商後獲贈,乃將它移至白鴿巢公園側的賈梅士博物院前空地上陳列,供人參觀。其後,蓮池基石又被搬至大三巴牌坊後的曠地上;不久,又轉移至白鴿巢公園後園。年前,有關方面利用蓮池基石,重新堆砌,改成噴水池,四周增設鐵欄,美化環境。只可惜沒有標誌說明它的歷史,匆匆一行的遊客又怎會知道它是何物!
“蓮溪新池”三遷記
人物: | 馬葵士(Marques, Lourenço Pereira) |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約1920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白鴿巢公園 | |
關鍵字: | 公園 |
資料來源: | 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2008, 第171頁。精裝ISBN 978-99937-927-1-0;平裝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
權限範圍: | 利冠棉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公園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明信片 | |
彩色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1635x1060, 11.95MB |
登錄號碼: | p0007264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