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更新日期:2019/01/29
三巴仔,迺圣约瑟教堂及修道院之俗称。攷“三巴”二字,本为St. Paul之译音,即圣保禄教堂之原名,古称三巴寺。十七世纪时,圣保禄教堂及圣约瑟教堂,先后在澳门建立教堂及修道院,同时进行宣传天主教工作。因圣保禄教堂发起于先,圣约瑟教堂继承于后,故当时澳中人遂称圣保禄教堂为大三巴,而称圣约瑟教堂为三巴仔,言其较大三巴后而小也。三巴仔,或称之为小三巴寺。据《澳门纪略》尝载云:“澳西有小三巴寺。规制差约,而轩豁过之,三巴之外库也。”缘大三巴与三巴仔,初皆属意大利之天主教耶稣会教士所创办者,所以时人竟视三巴仔为大三巴之外库也。当公元一六五七年时,澳门已建三巴仔矣。惟三巴仔之基石,竟刻一七四八年等字,想为该堂扩建时所置者;且闻其祭坛之第一次弥撒礼,更迟在一七五八年云。十八世纪中叶,天主教在远东曾掀起一次改革,故一七六二年至一七八四年间,澳中之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均被驱逐离澳。斯时三巴仔整座建筑物,曾一度重门深锁,空无人迹,废置达二十余年之久。迨后,葡京命令将其交与葡国之神甫接管,兴办教育,研究神学,及教授葡文、英文、拉丁文等。直至一八九三年,迺再起用意大利耶稣会教士,以担任教授及研究工作云。
三巴仔
时间: | 清后期(1845-1911年) |
1900年 | |
地点: | 澳门半岛--风顺堂区 |
圣若瑟修院 | |
关键字: | 教堂 |
资料来源: | 19-20世纪明信片中的澳门 / 利冠棉、林发钦编著;澳门:澳门历史教育学会,2008. 第84页.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数位作品提供者: |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 |
权限范围: |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提供并允许澳门记忆项目使用。 |
语种: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登录号码: | p0007136 |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