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7月20日,在離島有一些為富家子弟開設的私立學校。然而,其他孩子卻無所事事前途渺茫。行政長官林慕士請求並說明建一所學校的必要性。7月21日,由於總督離任,輔政司噶哋‧喇啞以賈拉沙總督的名義於7月22日向海島市行政長官作了答覆,但於次日才批准該項建議,同時說明在市財政方面會得到支持。這樣,便批准建立兩所學校,一所在氹仔,另一所在路環,以便讓“交不起學費的窮家子弟接受中文教育”。該意見受到歡迎。但由於沒有漢語編寫的“葡萄牙歷史”,該計畫在當時不可能實現,因而最大的願望就是只能為中國孩子提供葡萄牙語言和文化教育。8月4日,路環小學為26名中國男童開學。作為海島市政府所在地的氹仔首先在路環建立學校,這種情況十分罕見。8月21日,為華人男童設立的氹仔小學落成並接收25名學生。該校未能像路環學校那樣獲得居民捐贈,因此市財政除每年撥款75元為經費外,還得購置用品和傢俱。[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26—227頁;Manuel Teixeira, Taipa e Coloane, PP. 98—105.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